关于立夏称小孩
每年5月5日或6日的立夏节气中有很多民间的习俗,其中立夏称人的习俗在三国时候就已经确实有。那么立夏称小孩的由来是怎样的呢,旧时立夏称小孩的寓意又有什么?
下面快来了解看吧!
	
	
说实话~
关于立夏称小孩
立夏称小孩的由来
立夏时称小孩的习俗最初来源于吴国孙夫人跟小阿斗.相传,三国时刘后主阿斗是赵子龙在长坂从曹军百万军中救出来的,因阿斗母亲已投井自杀,刘备把阿斗带在身边。
后来周瑜误施美人计,刘备遂娶吴王孙权的妹妹为继室。刘备要出征领战,带着阿斗很不方便,就把阿斗交给孙夫人抚养.
那时、孙夫人住在吴国,那个地方气候温合~物产丰富、让孙夫扶养阿斗、既平安又放心。
到吴国时正好是立夏节.孙夫人一见白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欢喜.但孙夫人也有顾虑、毕竟是晚娘、万一有个差错,不仅夫君面上不好交待~在朝廷内外也会留下话柄。
美丽聪明的孙夫人想了一个办法:今天正是立夏,用秤把小阿斗在子龙面前称一称~到翌年立夏节再称,就知道孩子养得好不好了。
打定主意后,便立即将小阿斗过秤。赵子龙觉得新鲜,也顺口讲了一句吉利话:“娘娘,孩子钩住了,准平安 - 养得好.
”从此、每年立夏节~孙夫人把小阿斗称一称,向刘备报平安 - 又仿制大量的烧饼分给宫女、因而在江南一带就变成了立夏节称小孩与吃塌饼的习俗...
(算命www.bmfsm.com)
立夏称体重也是为了及时发现“退夏”、以便发现体重减轻时及时采取补品增补...
旧时立夏称小孩的寓意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 - 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
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发展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完了,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
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 - 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是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 - 当孩子张口咬蛋时意思是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
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 - 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立夏称人的习俗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 - 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
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
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民间相传诸葛亮与孟获与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 - 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
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
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 - 就要起兵反晋。
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
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
这一传说~虽跟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就是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 - 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