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6-04-18 15:15:41     编辑:Ky02
20

在一年里面的二十四节气里,处暑节气排于第十四位。那么您知道处暑是啥意思吗,有关处暑的由来又是怎么?在处暑节气里的气候特点又是怎样,相关的处暑节气习俗又有什么?

下面快来看吧!

处暑是什么东西意思

处暑是什么东西意思

处暑简介

你猜怎么着?!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说炎热即将那时候,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原来是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大家可能不知道,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就是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处暑养生猎鸟类;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就是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就是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达炎热暑天结束了.

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

处暑的由来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慢慢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气候特点

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 作为开端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

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发展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 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作用我国时 - 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每每风雨过后,不一样是下雨过后 - 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

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看得出来、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秋老虎

其实吧,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 - 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对于刚刚走出三伏(2006年三伏在7月20日到8月20日)、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则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雷暴活动

华南、西南、华西!

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合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略微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

而西南同华西地区、由于...的原因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略微多...进入9月 - 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

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别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跟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

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能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

“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处暑节气习俗

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同祭祖还有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 - 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

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终来讲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变成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处暑完了、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

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 - 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里面~任其漂泛.

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跟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

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

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 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

既然;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 - 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种类繁多海鲜。

处暑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

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泼水习俗

在~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处暑节气养生

1、益肾养肝多吃咸

处暑节气 - 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 处暑过后~气温一点点下降,日夜温差慢慢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眼前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

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其实吧,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 - 做到少食多餐。

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 - 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 - 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多吃蔬果能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既然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2、多喝水去秋燥

大家可能不知道,想去秋燥不能不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 - 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 - 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

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之所以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3、通风透气,早晚添衣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这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与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 - 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一定要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睡觉时腹部盖薄被 - 以防脾胃受凉。在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

可在床头摆放散发香气的水果~能起到促进睡眠的效果。需要看的是 - 入睡还没...的时候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4、护肠养胃

对于消化功能低下的人来说,除了及时治疗、尽量不喝酒、避免冷饮冷食、避免过度ciji 的辣椒等调味品、少吃伤害消化系统的药物之外 - 还要消除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多种不良习惯。 按时吃饭...胃肠喜欢有规律的工作、到点就分泌消化液...少吃坏油...烹调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炖等,不要过于担心加热到软会损坏 营养素、由于即便损失一点维生素、也比吃了不消化要好。

维生素可以用丰富食物品种的方法来弥补。食物柔软!胃肠负担最小的食物是富含淀粉~不同种类的抗营养因素又略微少的细腻食物.

要我说啊,比方山药泥、芋头泥、土豆泥、大米粥、小米粥等。渣子太多的老玉米不适合消化不良者常用。对于那些不太好煮但是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 行用打浆、打粉、煮烂等方式来减少胃肠的消化负担、保证其中丰富的营养成分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

5、早睡早起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与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 - 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 - 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当下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既然除非…否则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6、吃粥补充水分跟润燥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 - 最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还算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

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摆着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7、多喝蜂蜜水少吃姜

营养学家说,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 - 少吃姜。既然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 - 更不难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

那么 - 人体就一定得经常给自己“补水”~多喝水也就成了各位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

专家建议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 - 在并且还能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蜂蜜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同果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

蜂蜜带着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在秋天总是服用蜂蜜,不但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 - 不仅如此还能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8、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很显著、大自然一点点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 - 眼前人们不难产生悲伤的情绪、有鉴于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9、轻松运动

饭后散步,大概饭后做点轻松家务,对于处暑后养生是个好习惯...刚吃完饭并不适合剧烈运动,不适合快走 - 但不意味着连慢悠悠的散步也不可以。

出门散步的好处,很大程度上在于让人精神放松。倘若不散步,可能会看电视、看电脑、看杂志等,而脑力活动更不利于消化吸收!

在饭后两小时之后,能够做些不太累的运动,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都可以。适度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 - 对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帮助.

(算命www.bmfsm.com)

秋高气爽,到户外进行跑步、打拳、舞剑、做健身操、爬山或去公园散步等,能够迅速使机体消除“秋乏”的感觉...

特别是是舒展肢体的活动还能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要看的是不宜进行高强度合剧烈运动、锻炼时应以微汗为适 - 切忌大汗伤及津液。

对于常常待在室内的办公室一族~可利用办公间隙到室外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提高身体兴奋性!

10、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 - 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 - 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专家显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所以行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 - 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据媒体报道,现代学习发现,夜间0至4点 - 体内各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有统计看得出来 - 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 - 又符合养生道理。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行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在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