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处暑三侯

时间:2016-03-11 10:37:27     编辑:Ky02
20

“处暑”气温下降,秋老虎、雷暴增多,关于“处暑”节气的三侯指的是何事呢?

处暑气候特点又是如何,此节气养生方法必须看什么东西?!下面来看为您整理的吧!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三侯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三侯

处暑

处暑,七月中。处 - 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是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 - 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

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禾就是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 - 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

成热曰登。

处暑三侯

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 

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 

三候,禾就是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眼前。

处暑气候特点

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 - 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着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要的是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

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开始波及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 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 - 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效应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每每风雨过后,不一样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狠显著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

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狠显著~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狠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 - 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着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对于刚刚走出三伏(2006年三伏在7月20日到8月20日),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要是...的话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轻松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得警惕。

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 - 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雷暴活动

华南、西南、华西。

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跟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是...造成的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

而西南与华西地区、原因在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略微多.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 - 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

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与汉水流域外~还有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

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

“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导致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狠大 - 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处暑养生方法

1、调起居解秋乏 增加睡眠一小时

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 - 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增加睡眠一小时 - 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有机会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2、秋燥易伤津亏阴

其实吧~中医学认为,秋季是多事之秋,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从立秋到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秋雨绵绵,湿气较重 - 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说。

要我说啊、此时最好多喝水补津液。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以补水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些花或养鱼~不然的话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或用湿拖把擦地等。

(算命www.bmfsm.com)

3、适量运动保阴气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着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着一原则,意思是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尤其是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如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

养脾胃祛湿是关键

尽管如此处暑过后说明秋天的开始,但气温上还没真正进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气依然较多~天气闷热,因此近期还要看防暑祛湿 - 养护脾胃,夜里不要贪凉 - 不要多吃冷饮,以预防胃肠道疾病。

原因是胃喜湿不喜寒。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狠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 - 食欲感不强、为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

目前仍然狠湿热、还算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