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吃什么养生

时间:2015-06-05 11:31:59     编辑:ky01
20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日,对于小雪节气的到来该如何养生呢?养生的食材有那些呢?养生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想了解的话那就来看看下面的相关内容吧!

小雪节气吃什么养生

小雪节气吃什么养生

  

  小雪节气吃什么养生,小雪前后吃什么

  1、羊肉

  冬季以养“阴”及“藏”为主。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这个时节,调养肝肾很重要,所以宜吃像羊肉等温补食品。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红枣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红枣富含钙和铁,是补铁补血佳品。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缺铁会怕冷,因此冬季防寒可多吃红枣,增加铁的摄入,从而提高身体耐寒能力。冬季养生吃红枣,不但可以补气养血,还能起到抗寒的功效。

  3、白果

  白果(又名银杏),补肾纳气,固精止涩,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对咳嗽、哮喘,女性白带过多,男性阳萎、早泄、遗精,小孩子尿床都有很好的作用。冬季喝白果可改善皮肤干燥瘙痒,建议大家冬天喝牛奶的时候,稍微加几颗白果,吃的时候最好是炒熟的。

  4、黑芝麻

  进入小雪节气,人体皮肤易干燥,而芝麻有滋润皮肤的特点。中医对芝麻的药用有较高的认识,称它是一味强壮剂,有补血、润肠、生津、通乳、养发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萎黄、津液不足、大便燥结、头晕耳鸣等症状。

  5、香蕉

  香蕉是冬季食用的最为适当水果,当人体脑内5-羟色胺含量减少时,会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抑郁症状。香蕉中含有这种物质,适当增加香蕉的摄入会促使人的心情变得安宁、快活。在小雪时节大家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香蕉来缓解心情。但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吃。

  6、黑米

  黑米的颜色之所以与其他米不同,主要是因为它的外部皮层中含有抗衰老的花青素类色素。米的颜色越深,表皮色素抗衰老的效果则越强。这种色素中还富含黄酮类活性物质,相当于白米的5倍之多,对预防动脉硬化大有裨益。长期食用黑米,不仅可以促进睡眠,还可治疗头昏、目眩、贫血、白发、眼疾和腰腿酸软等症。

  7、黑木耳

  黑木耳含较多的微量元素、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甘露糖、戊糖、木糖、卵磷脂、脑磷脂、钙、铁等,有防止血液凝结、心脑血管疾病、大便干结的作用。中医认为黑木耳性平味甘,有补气、益智、生血功效,对贫血、腰腿酸软、肢体麻木有效。

  8、菠菜

  菠菜味甘,性凉,利五脏,解酒毒,能润燥滑肠,养血止血,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养肝明目。菠菜中还含有丰富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能阻止机体内氧化过程,有助长寿,因此多吃菠菜对延缓衰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小雪节气多吃菠菜,对抵抗冬季抑郁有好处!

  9、白萝卜

  民间流传“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谚语,萝卜古称菜菔,也称萝卜为“土人参”。中医认为,冬季服食白萝卜,可健脾养胃、益气补精,且能预防疾病,有益于健康。冬季人们很注重养生饮食,却缺乏运动,体内会积聚过多的热,而白萝卜可助于消化、去咳止痰的作用。

  10、莴苣

  莴苣钾含量大大高于钠含量,有利于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对高血压、水肿、心脏病人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莴笋具有镇静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消除紧张,帮助睡眠。在吃莴笋的时候,不要把莴笋叶扔掉,能够更好地享受莴笋的美味,收获更丰富的营养素。

  11、荸荠

  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则视它为“江南人参”。荸荠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丰富,但热量却不是很高,很适合初冬食用。中医认为,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泻内火的功效,对于发烧初期的患者有较好的退烧作用,但高烧期间则不宜食用。

  12、鲫鱼

  在寒风萧萧、冷气袭人的冬季,鲫鱼肉肥籽多,味尤鲜美,故民间有“冬鲫夏鲇”之说。鲫鱼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

  13、大白菜

  白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90%以上的纤维素),除了润肠、促进排毒以外,还能ciji 肠胃蠕动,促进渗出 与消化。另外对预防肠癌也有良好的作用。如果是肺热咳嗽、便秘或者肾病患者,冬季应该首选白菜。但是胃寒腹痛、大便溏泻者还是少食为宜。

  14、黑豆

  黑豆是各种豆类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比猪腿肉多一倍还有余。它含有的脂肪主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人体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占50%,还有磷脂、大豆黄酮、生物素,所以吃黑豆没有引起高血脂之虞,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中医认为,黑豆性平味甘,有润肠补血的功能。

  15、牡蛎

  人人都说每年的九月、十月、十一月都是吃蚝的最为适当时间,有菊留秋色蟹螯肥之佳句。生蚝,又称牡蛎。牡蛎含有多种丰富的营养素,在中医看来,牡蛎可入肝、肾精,能平肝潜阳、散结软坚、收敛固涩。既是食物,也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吃牡蛎肉“能细洁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治虚,解丹毒”。

  16、橘子

  橘子富含维生素C与柠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后者则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除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维生素C外,橘子还含有一种名为“枸橼酸”的酸性物质,可以预防动脉硬化、解除疲劳,经常食用除对健康有益外,还能长保青春。

  小雪养生攻略

  一、饮食:温润益肾、清火滋润、减咸增苦

  小雪时节,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孙思邈《修养法》中云: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此时可以多吃羊肉、牛肉、鸡肉、腰果、枸杞、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椹、黄精等。同时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

  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较频繁的节气,为了御寒保暖,各种肉类饮食、药膳、火锅纷纷登场。但人体常因室内供暖、穿得严实,内热散不出去而上火,所以肉食不宜大量,荤素搭配的比例最好是1:5,多搭配些清火滋润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菠菜、黑木耳、甘蔗、豆腐等。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冬季的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以免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致使心阳的力量减弱。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新神相交,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一般来说,苦味食物具有清热和燥的功效,适用于热症和湿症食用。如苦瓜,味苦性寒,佐餐可收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之效;莲子心,味甘而凉,有清泄之功,能清利头目,除烦止渴。

  小雪时节,要常食菠菜、猕猴桃、牡蛎、橘子、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因为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抵抗抑郁。情绪易抑郁者平时一定要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楂、西红柿、红心萝卜、黑木耳等,同时也要适当吃些核桃、黑芝麻等能增强体质、益气补血的食物。

  小雪养生应少吃寒凉食物,少喝咖啡、烈酒,少抽烟、少吃大鱼大肉,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同时大热、滋腻的进补品也尽量避免。冬月不可多食葱,令人发疾。

  二、起居:及时穿衣戴帽、早睡晚起、通风保湿

  天气转冷,感冒也进入多发季节,专家建议,要及时添衣注意保暖。很多人认为,衣服裹得越紧越暖和,其实不然。衣服太紧太厚,不但会限制身体活动,还会影响血液循环。所以冬季穿衣感觉温暖就可以了。一般来说,老人衣着应以质轻暖和为宜,年轻人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低,应以保暖为主,但切忌捂得过厚、出汗。

  头部由于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风寒。头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要想保暖头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头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头皮,加快血液循环,也能保持头部暖和。

  小雪前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专家强调,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

  在冬季,人们往往最关心室内的温度,而忽略了室内的通风和湿度。房间温度太高而湿度太低,也会引起身体不适,极易发生疾病。冬季室内保湿除每日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湿度外也可在散热设施附近放一盆水,让水慢慢蒸发,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在居室内养几盆花草或是购买加湿器,也可调节室内湿度,使居室内充满清新空气。

  三、运动:动静结合、微微出汗、根据体质选择项目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绿色植被和红色花卉减少,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有研究表明,平日里活动量少的人,患感冒的几率比活动正常的人要高出2~3倍。这是因为户外活动时间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缺乏阳光照射,会致使身体血液循环减慢,机体抗病免疫力降低,再加上对室外环境的不适应,所以很容易感冒。要预防感冒就要走向大自然,积极运动,强健体质。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冬季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ciji ,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室内锻炼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不少人习惯在冬天选择室内锻炼,并把门窗紧闭,以防止寒冷空气的入侵。实际上,这样很容易因缺氧而导致头晕、恶心等症状。在室内锻炼时切记保持空气的流通。

  四、情志:重视“志藏”、多晒太阳

  由于冬季养神要重视“志藏”,故冬天里不可像春天一般精神外露,或者豪情满怀,或者意气昂扬,而应该处于一种内敛状态,情志不可过于外达。人们要尽量避免引起情志不舒,注意保持情绪乐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注意保持冷静,以避免神志反常,喜怒无度,杂虑太多而伤神,进而伤及人体脏腑。

  清代医学家吴尚先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在北纬地区,不要怕冷而不外出,要适当出去晒太阳,接受阳光照射。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从西医角度说,冬季多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阳光能帮助合成5-羟色胺,有利于克服抑郁。冬季要防止恐惧心理,因为恐伤肾。要保持乐观,正面对待一切事物。

  

  小雪节气如何养生 

  心脑血管疾病:

  一到冬天,患心梗、心绞痛、中风、心肌梗死的病人就会增多,寒冷ciji 会使人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导致血压不稳,引起急性并发病。

  高血压患者在冬天更要坚持服药,按时监测血压,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如果连续几天都感觉乏力、头晕、胸部不适,最好及时就医。

  流感:

  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发并发症,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而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得了流感后,容易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致死。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还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摔伤:

  最近北方一些地区开始下雪了,天寒地冻的天气容易骨折、摔伤,老年人在雨雪天最好少出门,出门须有人陪。如果刚下过雪,最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一旦路面结冰,行走时要像企鹅一样迈着小碎步,让双脚平摊身体的重量。膝盖至臀部的股骨是老人的致命点。

  一旦滑倒,可用双手支撑一下。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应先检查哪个部位摔伤了。如果腰疼,千万不要乱动,要尽快就医。

  呼吸系统疾病:

  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冬天都易发作慢性咽炎、急性鼻炎,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肺气肿或肺心病,寒冷ciji 也容易诱发哮喘。

  这类人除了要按医嘱吃药,还要注意保暖,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还可以通过打流感疫苗来减少慢性病的发作次数。

  小雪节气天气寒冷,容易下雪,雪后会出现降温天气,所以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这个节气里,大家一定要学会调养自己。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