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应该吃什么

时间:2017-05-09 14:43:19     编辑:ky07
20

各位都知道小年是 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的一个、小年时间是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小年人们会大扫除,沐浴理发的~也会吃年粽。

你知道在小年人们传统习俗是吃什么的吗?在小年养生是应该吃什么呢?!在小年我们传统的习俗是会吃年粽,面食以寓意吉祥的。

小年应当吃什么

小年应该吃啥 推荐八种传统美食

1.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标记,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

年粽和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2.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此制做起来有点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之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 - 但很费工夫。

3.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 - 吃起来酥脆香甜。

4.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 - 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冬天把它放在屋外,由于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 - 虽大小差异~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 - 买的人很少。

5.饺子

小年吃啥食物呢?饺子必不可少.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 -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了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6.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

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 - 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首座顿鲜肉——庖汤...

7.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

这事儿说来话长,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 - 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 - 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8.麻糖

不瞒你说,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还有它的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

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 - 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过“小年”该吃什么东西

吃饺子

其实吧,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大家可能不知道,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

”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因为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 - 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就在于天气严寒 - 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点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 - 质料很重很细。

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唯有…才能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

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 - 又酥又香的大块糖.

”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 - 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不一般风味 - 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

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与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 - 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 - 传递仙境同凡间信息的职责。

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 - 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 - 吃起来酥脆香甜。

天子也祭灶神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祭灶活动,成为天子的五祭之一。汉代以前的文字记载称其为灶神。唐以后又称其为灶君!

至于灶王、灶王爷的说法是唐朝以后民间的说法...使他的职称和称呼合为一体,成了另人敬畏、惹人喜爱、有让人怕的神。

其他

在中原地带腊月二十三是很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一大早人们就要打扫房子,扫净灰尘 - 还要用湿毛巾擦除房内的中堂画,与形形色色装饰画、把室内外打扫干净 - 然后祭灶~祭灶除了要用祭灶糖,还要烙葱花油饼,放鞭炮、祭灶糖是用白糖熬成糖稀,拌上炒熟的芝麻,要么苋菜籽,还有吹出的中间空心上面占满了芝麻很香很甜的祭灶糖,这一天灶王上天去回报人们在这一年中的行为善恶,玉皇大帝便根据灶王的回报,决定奖善罚恶的度数,如此规范人们的行为,虽为可笑~但不缺乏心理的暗示作用,是 民俗中重要的传统文化! 但也有不贴灶神的地方、打个比方 四大名镇的朱仙镇就很少贴灶王,据说从前这里的人也是贴灶王的,只是人们年年用灶糖封住灶王的嘴,便觉得有了灶王的蔽护,可为所欲为,商人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连饭馆饮食也不足量、有一年,玉皇大帝到此地看门神会,看到人间饭馆内座无虚席,便也想吃饭享受人间烟火,他买了一碗面,却发现四两面竟只有当几根,于是他很生气~回到天宫命火神祝融前来访查,火神到这儿来化成一个老汉,沿街叫卖火烧:“换火烧十六两的小火烧 - 十五两的大火烧,”镇上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一听拿少的可能换大的 - 纷至沓来换取火烧。

(算命www.bmfsm.com)

小年有什么东西习俗及小年吃啥

小年的习俗 大扫除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 - 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在北京、一般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 - 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 - 下一步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

扫屋过后 - 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以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露出来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

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小年的习俗 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小年的习俗 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

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的习俗 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大家可能不知道,每年腊月二十三 - 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其实吧,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 - 故而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小年的习俗 贴窗花

建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 - 孔雀

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同春) - 五蝠(福)捧寿 - 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 - 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与合二仙诸如此类...

小年的习俗 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河南有点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