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如何养生
每年12月7日或8日进入大雪节气后气温将显著下降、天气寒冷,滋补御寒也是人们会做的一种习惯。那么大雪节气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养生呢,需要注意哪些疾病?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看吧!
大雪节气如何养生
大雪节气养生四大原则
1、注意防寒
大雪节气,我们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这是因为,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
中医理论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不戴帽的人,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若气温在4℃,从头部散失总热量占 60%。天气寒冷,会使血管收缩,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寒冷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由此可见,头部保暖非常重要。
冬天风寒侵人人体,首当其冲的还有胸部和腹部。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內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的发作。寒冷还可诱发胃肠病的发生,胸腹部保暖也不容忽视的环节。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大雪节气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寒冷的大雪节气,首先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戴顶帽子、配条围脖、穿双保暖鞋不失为防寒的最为适当选择。患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时要穿一点的外衣。身体不舒服时,应该主动到医院检查。
大雪节气后,由于天气变冷有些女性容易感到寒冷。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女子由于经期孕期和产褥期或患有贫血、胃肠症及久病体虚等,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抗寒力差,故冬季特别怕冷。另一方面,女性如果营养缺乏,患低血压或甲状腺功减退会,也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环不良,特别是肢体末梢血管血液循环障碍,会导致手脚冰冷。
2、注意饮食
大雪节气,室内气候干燥,新鲜蔬菜减少,会造成维生素B缺乏而诱发口角炎。冬季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在此节气,人们在饮食习惯上,可以进补了。进补时在饮食上,适当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葱、山药、桂圆、栗子及杏脯等性属温热的食物,以便助于御寒。不过,由于天气干燥再加上饮食不当,很容易使人上火并患口疮,还要注意控制数量。同时,注意少吃肉食,多吃蔬菜和温性水果,宜多喝粥。
由于室内外干燥,空气湿度很低,一定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即常说的“8杯水”,一杯约300毫升)。(算命www.bmfsm.com)
3、注意起居和运动
大雪节气,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平和,起居和运动有规律。冬季日短夜长,要注意早卧迟起,不要熬夜,不要过早起床晨炼,“必待日光”。
4、注意情绪平和
要注意情绪平和,许多疾病,是由于情志引起的。因为情绪不稳和起居无规律易引发青光眼——一种致盲眼病,此病多在冬季寒冷的月份发作,其症状有:眼痛、眼胀、视力减退,并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故平时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注意起居要有规律,不在黑暗处久留,防止瞳孔扩大引起眼压增高;晴朗的天气下,适度参加户外活动,因为这样可增加眼底血管氧气的供应减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聚积避免眼压升高;气候寒冷的恶劣天气里,要尽量减少外出以减少对眼部的影响。
如果雪下得较大,积雪不化,人们大雪中待久了极容易患上“雪盲症”,即“雪光性眼炎”。该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由雪地反射到人眼角膜上,引起角膜损伤,其症状为,畏光、流泪、异物感、奇痒、刺痛、水肿,因此雪地逗留的时间不宜太久,如雪地工作或旅游观光应戴上具有防紫外线功的墨镜。尤其是东北的朋友,更要多注意。
大雪节气养生预防三大疾病
大雪节气的气温急降对人体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血压、气管、肠胃等方面都因为天气寒冷而有所变化,这时,预防中风、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变得十分必要。
一、防中风
对于血管弹性差的人,气温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波动,引发中风。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同时,气温较低时,人体排汗减少,血容量相对增多,这些原因都可使血压升高,促发脑溢血。首先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其次注意发现中风先兆,如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二、防心脏病
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等。隆冬季节与冬末初春为急性肌梗塞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其原因除了气温偏低ciji 人体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外,寒冷还能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血管。病变的冠状动脉对冷ciji 特别敏感,遇冷收缩,甚至使血管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药物。
三、防消化道溃疡
这时由于寒冷ciji 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在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肠凋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ciji 胃粘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胃病复发。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可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
大雪节气养生宜多喝粥
大雪节气的到来,代表着已经开始进入最寒冷的严冬。而冬季最重要的养生就是保暖,只有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能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冬天要适当地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满足机体的需要,起到益气补血,滋养身体的作用。
俗话说“晨粥养人,晚粥补身”,说的就是早起经过一夜的食物排空,人体已经处于空腹状态,喝一碗热粥可以起到开胃养胃的作用。而晚上喝粥也同样可以使肠胃得到滋养,还不会肥胖,可以帮助睡眠。冬天多喝养生粥,有助于润养肺燥,增强机体免疫力,是食疗进补,维护健康的最为适当选择。
大米煮粥养人,那是因为大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健体安神的功效。冬季干冷,喝点大米粥,可以远离口干舌燥的困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般都是纤维素包裹着,比较难以吸收,而熬粥所花的时间都比较长,可以软化食物中的纤维素,使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溶解在水里,从而使得人体能更好的吸收。也就是说,熬粥的过程中,添加不同的食材,可以改善大米的营养单一,使食物间的营养素互补,满足人体的需要。
用不同的食材和大米熬成的粥品也不同,对身体功效也有不同。比如羊肉属于高蛋白、低胆固醇食品,性温热,冬季食用羊肉粥可以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小米熬粥能开肠胃、补虚损、益丹田,调节睡眠,健胃消食;而熟韭菜甘温补中,特别适合背寒气虚、腰膝酸冷者食用;红薯含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赖氨酸,这些正是大米中所缺乏的,红薯粥香甜可口,还能强身健体、老少皆宜。
介绍几款适合冬季服用的养生粥:
喜欢甜食的可以选用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喜欢素食的可以选择红薯粥、南瓜粥、萝卜粥、韭菜粥等;喜欢吃荤的话苦选择羊肉粥、皮蛋瘦肉粥等。
熬粥的过程中,切记要一次性把水加够,如果用压力锅熬粥,可以把食材一次性都放进去一起熬。如果用锅熬,一定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搅动一下,防止糊锅。再就是尽量少揭锅盖,适当添加食用碱,可以增加粥的浓稠度。
- 上一篇:大雪饮食养生汤
- 下一篇:大雪节气养生食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