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时间:2017-04-19 17:40:33     编辑:ky05
20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心族的风俗习惯,当然土家族也不例外,也有一些民族的习俗,所有的...都习俗都是很有特色的,有婚礼习俗,饮食习俗,节庆习俗。

土家族在古代曾流行过姑家女儿必嫁舅家(称位还“骨种”)的交错从表优先婚姻。还有兄亡弟收嫂~弟亡兄纳弟媳的收继婚。

男女原多对歌相爱结婚。一起看土家族的习俗吧。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饮食习俗

饮食习惯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位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位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

说实话 - 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 - 粑粑与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以前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位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位美味,辣椒不光…也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

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

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土家族人由渔猎转而学会农业技巧后,辛勤劳动、性格开朗、粗茶淡饭、生活很有规律;一般居住在深山,空气清新 - 吃的食物大多是自己生产 - 无污染;

茶,是土家族人生活必需品 - 喜喝熬茶。茶用大瓦罐置火坑间熬煮,常年不离、是土家人火炕中的“不倒翁”。

熬茶多用藤藤茶、老茶叶或茶果等,俗称长寿藤、神茶,学名茅岩莓。“住山靠山,靠山吃山。”这是土家族生活经验之谈、也是土家人不成文的长寿秘诀。

节庆食俗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位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位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

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粱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

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盖碗肉 - 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盖住碗口,下面装有精肉与排骨。

位说明对客人尊敬与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来装。无论如何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 - 但无八碗桌、十碗桌.

因位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同石同音,都被视位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与十。土家族置办酒席分水席(除非…否则一碗水煮肉,其余均位素菜、多系正期前或过后办的席桌)、参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面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跟五品四衬(4个盘子、5个碗,均位荤菜)。

入席时座位分辈分老少,上菜先后有序...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跟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祭祀食俗

土家族以往信仰崇拜 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与五谷种等。

想起来真是,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位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

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 - 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爱吃三下锅儿、合渣、八月瓜、粑粑(糍粑)腊肉、粽子、水酸菜炖肉、起渣、包谷粑粑、油茶、白辣椒等食品,除此之外还有:合菜,土家族逢年过节最常吃的菜,时常同包谷烧酒一起上桌;

团馓,土家族风味小吃,用糯米饭加工后炸制而成,常用来泡水当茶位客人洗尘;绿豆面(绿豆磨面制成的面条) - 米粉(用大米等原料制成、注!

湘西米粉格外香纯);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灯盏窝”,是以大米、黄豆位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土家族的习俗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

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是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廷。

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位悲痛 - 历时几天几夜...

下一步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

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 - 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

新 成立后 - 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常。

土家族的婚俗

1 请带伞的媒人求婚

土家族男青年看中某家姑娘后,便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求婚媒人除了要带礼物外,任凭刮风下雨~还是晴天,都要自备一把伞 - 表示媒人愿意成人之美。

如...则女家收下礼物、亲事便有八成希望。之后,媒人要往返三次~女家才能允诺婚事 - 以示对这门亲事的慎重态度。

如果女家不收礼物 - 便显示拒绝求婚、再勤快的媒人也没用。女方同意男方求亲、双方议定财礼完了,也就是说选择吉日定亲。

定亲时~男方要准备酒肉、衣服、耳朵粑粑等作位礼物送到女家。女家设酒席款待男方来客与媒人,并把女儿的"八字"送给男方,表达两家正式联姻。

2 猪腿传递婚期

对于湖南土家族来说~哪结位良缘的猪腿,是巧递婚期的暗号!土家青年男女定婚期间,姑娘一般会仔细查看情郎带来的背笼~看里面猪腿传递的信息。

你猜怎么着?这里面很有讲究。猪腿若光光荡荡、看得出来他们的婚期男方尚未择定;若靠蹄处有一吹气的窟窿(土家杀年猪、在肥猪的后脚上用尖刀割一小口,吹气鼓胀 - 用以褪毛) - 则暗示男方来催(吹)亲来了、要女方做好出嫁的准备;

说实话、若猪腿上带有猪尾巴,则表明今年的农事忙得差不多了,丰收后这门婚事就要了结收尾了;若女方家来不及banli 出嫁的事或一时舍不得女儿离开,就把哪条生猪腿上的尾巴砍下来 - 放在回送的礼物中,男方看到后便会明白。

3 迎亲的小伙成"包公"

四川西阳、秀山一带的土家族举行婚礼时,要在迎亲队伍中选一位比新郎年龄小的小伙子代表新郎当"摸米"。

偷听新娘哭嫁的内容和给女青年们分发礼物.在夜晚哭嫁休息时,女方的一些年轻姑娘便三三两两地找"摸米"要哭嫁粑粑、并借口哭嫁粑粑给少了,纷纷往"摸米"脸上抹锅烟子.

"摸米"怕被抹黑脸 - 只好设法躲藏。姑娘们也不轻易地放过他,到处寻找 - 凡见到男方前来迎亲的小伙子 - 便都将锅烟往他脸上抹。

到天亮时 - 迎亲队伍中好多不是"摸米"的小伙子 - 脸上都有了黑.据说~被摸黑的男青年越多、被女方姑娘爱上的青年就越多,新郎新娘就会更加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