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传统春节特色
很多人都知道土家族,却土家族这个少数民族平时每年是怎样过春节的吗?土家族的传统春节有什么东西特色吗?不妨随老师 一起了解下吧。

土家族的传统春节特色
详解土家族过年的起源传说
过年是土家族人最重要的节日,从内容到形式比土家族的其他节日都要隆重、持续时间也最长!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过年要早一天~也就是说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月小过腊月二十八,土家族人将这种比汉族提前一天的过年方式叫做过赶年!
过赶年的缘由在目前的湘、鄂、渝、黔边界一带流行着多种说法,其中最重要而最普遍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抗击异族说。
是...造成的当时正处于频繁时期,土家族人过年前探得敌人要乘过年时来偷袭,而在土家族地区认为,假设一个人连年都没过,那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来年会不利顺。
为了打击来犯之敌,也让大家过上一个团圆年~头领也就让大家提前一天过了年,方便有充足的精力来痛击来犯之敌。
提前过年后的第二天,敌人果然来了,敌人不知道土家人已作好了充分准备,在斗志旺盛的土家人的痛击下 - 来犯之敌被打得落花流水,土家人在抗击来犯之敌的战斗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既然这个胜利的取得是源于提前过年作了准备~为了纪念这个节日 - 从此完了也就提前一天过年 - 并一代代沿袭下来,当上了土家族人的一种过年习俗。
另一种是抗击倭寇说!传说在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 - 土家人正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过年的一切事宜,突然朝廷给土司王下了一道圣旨,调集土家族士兵赶赴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根据行程计算要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也就无法过年了,为了让这些这就就要出发的官兵也过上一个年、土司王决定提前过年.
待官兵们跟家人团年后、土司王带着这些官兵即刻奔赴了抗倭前线,按时赶到了指定的地点参加了抗倭战斗,并一举大败倭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征战胜利 - 在同时也为表达广大民众对抗倭将士的深切怀念、每逢过年土家族人都要提前一天,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土家族人的一种过年习俗。
土家族过年的习俗
大年初一要拜年,“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 - 初一早上都到父母家拜年 - 拜完年之后才到丈人家去!
土家人拜丈人也是很讲究的~天刚亮~一家人开始收拾,穿戴一新~用竹背篓装好拜年的礼物,至少有一只“长蹄子”(即猪后腿),这是必备的,除此之外还有糍粑、烟酒等东西,然后到孩子的“嘎嘎”(外婆)家去拜年...
一般要到“嘎嘎”家里完两三天、回来之后再到其他亲戚家拜年,拜年一直连着到正月十五。
十五过后人们就开始忙碌了、开始为新一年的农活做准备。
正月份有很多的忌讳,大年初一是不能打孩子也不能吵架,不然新的一年中就会不顺利。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尤其忌说死。
正月初一至初三,一般不会扫地 - 怕把财神扫走了。正月初一到初六这几天不动刀叉,怕有血光之灾 - 饭菜都在年前做好了。
土家族如何过年
其实吧,土家的年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传说这一天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老鼠们都忙着自己的喜事去了、无暇顾及人~人们也乘机忙开了。从这一天开始,人们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土家族世代生活在大山里,交通不是很方便,平时很少到镇上赶集~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的出门,走上十几里的上路到集市“赶场”,置办年货...男人女人们穿上新衣服,女人背上背篓~男人背个“满期儿”(类似背篓,但比背篓细、更结实)或“弯架子”(用来背重物的农具)、将过年要用的鞭炮、烟花、年画、对联、水果糕点等用品买回家!最高兴的是那些小孩子了 - 他们不辞辛苦的走上十几里山路跟着父母来到集市~将自己喜爱的玩具、衣服死缠烂打的要到手.我家就在镇上,不用辛苦的走那么远的山路、也就体会不到那些小孩子的高兴.我们总坐在山脚下的石头上~羡慕的看着三五一群的人们背着小山一样的年货、一路笑呵呵的走向回家的路,总异想天开的策划着怎么将这么一大堆的吃食弄到手,大家争论一番,大闹一番、天也就黑了……(算命www.bmfsm.com)
腊月二十四以后是女人们最忙碌的日子,男人们只要将过年要烧的柴火锯好,将过年要吃的猪肉烧好就万事大吉了,可消消停停的去休息。
二十五要打糍粑,它是土家人过年和拜年时必备的食物和礼品。吃糍粑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好懂的是用炭火烧烤熟后包白糖,还没问题用油炸了再加作料回锅炒着吃;
还算正式的是把糍粑切成小方块与甜酒(土家人称为“粩糟”)一起煮来吃。

- 土家族的传统风俗

- 土家族的传统春节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