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哭嫁是怎样的

时间:2017-04-19 17:41:37     编辑:ky05
20

土家族哭嫁~就是女儿出嫔的时候,就一定要哭的,同时还要哭得很动听,哭得不一样的感人 - 还有一道专门哭嫁的歌曲,哭嫁歌是土家族的传统技艺.

听说~以前出嫁不哭的姑娘是不可出嫁的 - 出嫁的姑娘哭 - 都会有人赞聪明伶俐的好媳妇。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开始哭的。

娘家人边为她置办嫁妆,边倾诉离之情.一起看土家族的哭嫁吧...

土家族哭嫁是怎样的

土家族哭嫁

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以前 - 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此刻,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

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开始哭的!娘家人边为她置办嫁妆,边倾诉离之情!

会哭的姑娘一个月内不哭重复,要哭祖先、哭爹妈、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

你猜怎么着?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土家姑娘用“哭”这一形式倾诉心中的情感,也有真伤心而哭的,多半是狠心的媒婆乱点鸳鸯谱,害了姑娘的一生。

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日子.在出嫁的前一天,亲朋乡邻都前来祝贺同哭别...新娘家要邀请新娘九位最好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十姊妹会”。

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色、故而任凭她们家住远近,不管…都风雨阴晴~新娘家均要打轿派人去接!十姐妹聚齐后 - 新娘家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在堂屋中间,比新娘年长的坐上方~同新娘年龄一般大的姑娘坐两旁,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

哭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励、劝慰的话语。

哭到半夜,新娘家里摆上夜宵让十姐妹吃,新娘以此为题还要哭一段,以感谢九姐妹的相陪。 在父母之合 - 媒约之言的婚配年代里,媒人包办婚姻很流行 - 所以新娘常借哭嫁骂媒人 - 表达对旧式婚姻的不满...

哭嫁是土家人婚礼的序曲 - 他们认为“不哭不热闹,不哭不好看”。亲朋好友前来送别,哭是一种友好,哭是一种礼貌.

对于那些坐在度中不哭唱的,新娘认为是瞧不起她而不高兴。

为什么要哭嫁

姑娘出嫁为什么要哭?哪有那么多的东西可哭?这是一种蕴含甚为丰厚的人生礼俗,也是一种饶有兴趣的婚俗事象。

俗话悦:“人不伤心不落泪...”姑娘出嫁之所以要哭,是因为在旧式婚姻制度下,女孩(尤其是劳苦大众家庭的女孩)总是作为牺牲品“抛”(卖)给夫家的~她们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

湘西等地的女孩在出嫁以前要哭泣,要呼号 - 哭嫁歌就是感情发泄的最好表现方式!

土家族哭嫁歌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中有许多朴质无华不过感人至深的诗句。

忽听金鸡一声叫,

好像乱箭穿我心~

唢呐吹起“娘送女” -

镏子打起“大开门”……

唢呐一声泪一滴,

扯娘罗裙扯爹衣。

苦命女儿送上轿,

亲生骨肉两离分……

土家族哭嫁歌的民间传说

湘西保靖县土家族地区流行的《哭嫁的根巴》,生动形象地解释了这个问题!这篇民间传说里讲、在远古时“是女的坐天下”,“人只晓得阿娘”~后来、在闹沧湖地方出现了一个蛮狠的男人~身高力大,是个“吃雷公局火闪的角色”。

一天、这个狠男人看到一个女子在溪边坎坎上独自摘野果,吃得很开心。他不管女子肯不肯,硬把这个女子抢到屋里~强迫成了夫妻。

更有甚者,从这以后~沿袭成了男婚女嫁的风俗习惯。由于...的原因妇女不高兴,想起就伤心,姑娘嫁出门早先,“都要数七数八、摇肝动肺地哭几天几夜!

哭嫁习俗的变成、能说是有它的远因与近因!上述这个传说故事即和它的远因有关(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出现的族外掠夺婚的折光反映)。

不瞒你说,至于它的近因,则是盛行于湘西一带的封建包办婚姻的某些陋习(诸如“骨种亲”——姑表婚,“扁担亲”——姨表婚,“坐床亲”——哥死嫂必嫁弟)所致...

千百年来~在湘西土家族的吊脚楼上,一代又一代的妇女先后哭嫁。她们的哭与诉,除了个人的恩恩怨怨以外,还夹杂着一些社会议论 的制约...

哭嫁“哭”得好的 - 受人称赞,一生荣耀;“哭”得不好的 - 就会被人耻笑,甚至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为了不让别人指脊梁骨,争一口气,湘西土家族许多地方的女孩长到十一二岁 - 就会跟着大姑娘去“陪嫁”、专门学“哭嫁”;

某些女孩的爹娘甚至花钱请“哭嫁娘”(一种半职业性的哭嫁歌手)上门来、传授“哭”的经验同技艺!

一些“待字闺中”的姑娘们总三个一堆、五个一伙~躲在吊脚楼上,或藏在树丛、溪涧,悄悄地摹仿起“哭嫁”来~切磋“哭”的技艺!

经过这样奇特的“观摩”演习与勤学苦练,等到她们出嫁的时候,自然就会显露出色的“哭嫁”本领,哭得滔滔不绝而又凄楚动人.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