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特色美食

时间:2017-04-19 17:39:29     编辑:ky05
20

大家可能不知道、土家族有很多的特色美食,每一种美食都让人食欲大开的~非常是吃货看到土家族的美食,一定会停不下来的,不单品种有很多,加之每一种都是很好吃的,非常是土家族最传统的美食十大碗,土家十大碗在土家族已经流传几百年了。

土家十大碗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唯有如此在土家人办喜事的时候才能一饱口福!比如喜结良缘席,喜添贵子诸如此类。

一起看土家族的特色美食.

土家族的特色美食

土家族特色小吃

炕洋芋:洋芋又称土豆、曾是山里人的主粮之一。炕洋芋是其多种做法、吃法之一种 - 煮半熟后去皮用猪油、菜油文火慢煎即可,尤以漆树籽油为最为适当。

原本为变换口味,便易下咽,现已经成为一道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

苞谷饭:农妇将大米煮半熟、拌以苞谷粉~用木甑蒸熟 - 做成苞谷粉夹米饭。色泽鲜亮 - 黄里透白,美其名曰:金包银。那时候是农人补给生活的上品~现时为补食粗粮的佳肴。

土家酱香饼:酱香饼是一种和千层饼外貌差不多、但口感和味道有天壤之别的一种新饼 - 刚推出市场的时候~相当火爆,数十人排队等后已当上一道城市的风景线,实际上这是一项阳光工程,主要是考虑到下岗工人跟待业青年~以及低收入人群 - 这种投资小,风险小,回报快、已经让很多人发财致富起来。

腊香肠:腊香肠的做法比腊肉要稍复杂,一般是把猪肠刮到只剩肠衣~然后把拌好作料的猪肉灌进肠衣扎成一段一段 - 完了用松枝造烟熏制一个冬天而成...

以前外地上学带到宿舍,往往成为室友们争相哄抢的对象。

土家族特色菜

合渣 :合渣 - 又名懒豆腐,是用黄豆掺水磨出来的未过滤浆。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不一样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缘于粮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

说真的,张关合渣和它的配菜:在恩施、合渣的吃法很多、其中张关合渣是制作合渣火锅的典型。张关合渣因宣恩县一小集镇“张关”而得名,是将合渣煮好后点卤变得稍干,加鲜汤配猪肉、仔鸡、鸡蛋等做成鲜肉合渣、仔鸡合渣、鸡蛋合渣等系列合渣火锅~尤以镇上一位黄姓老太婆制作的最有名、最为地道。

腊蹄子火锅: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光…也便于保存,加之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

的主菜有炖人喜食腊肉,土家腊肉色泽焦黄、肉质坚实、熏香浓郁、风味特别。腊蹄子火锅通常

说实话,粉蒸肉:又名扣肉~年肉。相传、年肉滥觞于一场战乱.有一年除夕前、土家山寨突遭队伍 攻入,土家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做团年饭,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样的日子会罹此大难,纷纷抛家舍业、拖儿带女四散奔逃.

部分逃进深山石洞的人虽然侥幸脱离了虎口,但饱受冻馁之苦。幸好有一长者于仓促中带出了一大块熟猪肉、于是大家每人都分得了一小片肉,这才同着眼泪熬过了这个凄惶的年关。

战乱平息后、为了记取这次血的教训,土家人过年时 - 家家户户都应蒸几大块熟肉 - 以防再次遭受类似的祸患...以后相沿成习,年肉便进入了土家人春节菜谱...

随着土家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而今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采取了一些降腻烹饪法,创造出了《葵花年肉》、《巴人扣肉》、《糖年肉》等新品、深受国内外客人青睐...

年肉的特点是色泽纯美~晶莹滑软;肥瘦适当~油而不腻;男女均适~童叟皆宜;客人既饱口福,又能体察民俗。

说真的,鲊广椒炒腊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土家人特别酷爱酸辣.有“三日不吃酸跟辣,心里就象猫儿抓”的民谚,鲊广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明的、并在恩施这块土地上长盛不衰。

鲊广椒、也称为鲊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鲜红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

现在生产鲊广椒已不局限于家庭,有专门的食品企业生产~采用现代科技真空包装 - 方便运输 -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享用

洋芋饭:洋芋”就是土豆。 吃洋芋有多种吃法,其中炕洋芋松泡味美。其做法是、先将洋芋刮皮洗净 - 放在锅里煮一煮,不等全熟捞起来~立即放在锅里炕,放进菜油或漆油、翻来复去将表皮炕得焦黄,再放进盐,蒜末、辣椒粉、拌匀即可。

油茶汤: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 - 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 - 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

在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据传~油茶汤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摆“家家”而发明。他们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来茶叶放油中一炸、兑上山泉水,加入随身带来的炒苞谷,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 - 喝油茶汤便成了土家人的习俗。

社饭:社饭自古有之 - 是 土家、苗、侗族等少数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吃社饭,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进行 - 民间习惯称为“过社”、“拦社”等。

戊日属土,结果是这天是祭祀土地菩萨的日子,人们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同。

土家人十分看重“过社”,家家户户乐此不疲~过社时,都兴做香喷喷的社饭。唐《社日》“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 家家扶得醉人归...”及清《潭阳竹枝词》“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酒好漫沽长。

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等诗词就是对土家人“过社”的真实写照。

社饭自古有之,是 土家、苗、侗族等少数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社饭的制作方法

魔芋豆腐:

糍粑: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

据乡土志记载 :“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 - 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1尺5 - 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

”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标记“五谷丰登”,又看得出土家人大方!

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 - 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

你猜怎么着?!糍粑的方法很多...最过瘾的吃法,就是烤糍粑, 最让人回味的是除夕之夜,烧着火炭守岁时~在炭火上烤新鲜糍粑,烤得色黄形圆,闻之清香扑鼻,再蘸点白糖食之、那种美味同惬意,是吃任何山珍海鲜都无法替代的。

不瞒你说,豆皮:豆皮,是湖北恩施州一种的地方特色小吃,豆皮的吃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煮,食用时~在汤锅里煮熟后添加鸡、鸭、鱼、肉、菜等好些可供选择的配料(当地人称其为臊子),绵软滑爽,美滋美味。

另外一种就是炒,食用时、将鸡、鸭、鱼、肉、菜等不同种类的可供选择的配料混合进去一起炒~豆皮酥滑鲜嫩 - 绵软滋润,配菜和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土家族传统美食十大碗

土家十大碗在土家族已经流传几百年了。土家十大碗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只有在土家人办喜事的时候才能一饱口福...

打个比方喜结良缘席,喜添贵子、千金酒、满月酒,立新屋酒~还有老人们的拜寿酒等。在以前土家族的餐桌上是看不到盘子的,桌子上放的都是蓝边大口碗,更有甚者桌上放的都是十碗菜!

久而久之,土家族人就给宴席取名为“土家十大碗”。在土家人办喜宴的时候,只要是去喝喜酒的 - 都会喝到主人的恭喜茶。

一般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就用茶叶蛋作为恭喜茶~家庭条件茶一点的就用炒米以...的身份恭喜茶。

土家十大碗食谱

先上一碗“土家族恭喜茶” (原料:红糖 - 炒米、纯净水)

首座道:墨鱼老家贺菜 (原料:墨鱼,肥痩肉丝,黄花,红薯粉)

第二道:鸡汁千张贺菜 (原料:鸡汁千张、胡罗卜~肥瘦肉丝~青红椒丝)

第三道:黑木耳炖土鸡 (原料:自产黑木耳,正宗土鸡)

第四道:乡村扣肚片 (原料:鲜猪肚、白罗卜坨)

第五道:乡村扣蹄花 (原料:正宗五花肉,莲藕坨)

第六道:乡村火炕鱼 (原料:黄豆酸辣子、火炕鱼)

第八道:土家扣肉 (原料:五花肉、黑盐菜)

第九道:四季长青 (原料:大地时蔬)

第十道:土家跟渣 (原料:本地小韭菜、自制豆腐酱)

第十一道:土家叶儿粑粑 (原料:桔子树叶,粘米粉 - 糯米粉,黄豆粉)

第十二道:农家水果拼盘 (原料:大地水果)

第十三道:开胃糊米茶 (原料:自制糊米 - 纯净水)

在一些浓重场合中,一般都会超过10碗,此可见谓的“土家十大碗”没想到失去数量上的概念了

土家族的传统美食有哪一些

炸广椒

土家族人爱吃广椒(也就是说辣椒)、沿清江一带往昔有“辣椒当盐”的说法,人们生活苦没有盐吃~只好用辣椒下饭!

大家可能不知道 - 辣椒菜有多种做法~炒、烧、腌、炸、磨均可。炸广椒是家家必备的小菜,酸香可口,既可干炒 - 又可作汤。其做法是:先将红辣椒剁细,再合进苞谷面,装进炸坛内 - 并一层层地压紧~表面放一层桐磨叶 - 以篾扎紧,将坛子倒扑于盛水的盆中、一月以后 - 即炸好了,随时可挖一些出来,甑熟或放在锅里抄熟~放进油盐~即可吃了,也没问题将炒熟了的炸广椒加菜叶同水~煮炸广椒汤下饭。

特别是做蒸肉、少不得放炸广椒,其他小菜放一点炸广椒进去,味道更加鲜美.这种炸广椒在土家山寨,家家户户,一年四季皆有,老老小小,人人爱吃。

烟熏稀豆鼓

豆鼓的种类很多 - 唯鄂西土家地区稀豆鼓,别有风味。八十高龄的摄影家黄翔先生临终前还对长阳的亲友写信说,他很想吃到家乡的烟熏稀豆鼓。

昔日长阳地区每当冬腊月,各家各户总要做上一坛烟熏稀豆鼓 - 一直吃到第二年的四、五月间,是地道的家用货。纵使这豆鼓既简便,又好吃,但属小菜、按传统的规矩不能上席.

要我说啊,它的做法是:将黄豆洗净~煮涨待熟~滤干水,上甑蒸熟~完了倒在盆或团窝里拌进食盐、柑桔皮、辣椒粉,再装进垫有桐麻叶的篾篓里、吊在火拢或灶头上,令其烟熏火燎,直至发酵上诞生丝为止 - 再倒出晒至半干~装进坛里~并放上用原来煮黄豆滤出来的水加八角茴、桂皮、生姜等佐料熬成的汤料,泡上三、五天等于成。

这种烟熏豆鼓,颜色鲜,味道美,保存时间长,它是家常便饭的好小菜。

山鸡煮板栗

土家山寨~野物甚多~野味更香,山鸡煮板粟就是其中之一,可谓山珍之最、俗话说:“家鸡子肉,野鸡子汤,一顿喝了三天香”,山鸡煮板粟 - 可以使鸡肉更嫩~鸡汤味更鲜~在一块儿板粟本来是吃在肚里会着气的东西、但跟山鸡一同煮了吃,却去掉了着气的弊病。

故此种饮食习俗~在鄂西地区流传甚久~并沿袭至今。

糖果子和雅谷片

要我说啊,沿清江一带的土家人,以玉米加麦芽子熬成糖,在将冷未冷的时候、将糖反复拉合,叫“拔糖”,拔得又白又松 - 冷却后一敲即碎,可能打成小块吃 - 这糖名叫“打拔糖”。

用打拔糖行做成多种甜食品来、用玉米泡揉制的叫糖果子...用雅谷米泡揉制的叫糖片子。其制法是先将玉米或雅谷炒制成米泡~再将打拔糖稀释,合在一起、揉成或大或小的园砣~(雅谷片须用刀切成薄片)~又甜又酥~香气扑鼻 - 往时它是土家山寨待客的常用点心。

如今糖食品诚然花样百出、而土家地区在过节的时候 - 仍少不了糖果子这种传统食品。

十五粑粑

士家地区每当元宵佳节,各家各户要做“十五粑粑” - 祭祀五谷神,预测一年各月份的雨水多少 - 并将粑粑互相赠送、显示团结友好~预兆当年丰收!

想起来真是~十五粑粑的做法是将苞谷浸泡 - 以石磨破籽成粒~去其糠壳,再浸泡,以手磨碾成桨,将桨盛于木盆中 - 盖上纱布,在纱布上放上一层草木灰,以吸去水份,约五、六小时后,即可做成一个个的园粑粑、每个中心包一砣预先做好的以肉丝、豆腐干、盐莱合成的馅子。

大家可能不知道,首座格放十二个,依次代表十二月 - 在每个粑粑上以大拇指按上一个小窝窝 - 蒸熟后~揭开格子依次观察各个粑粑窝窝的水有多少,谁粑粑窝窝的水多、喻示这个月雨水多 - 谁粑粑窝窝的水少,喻示这个月雨水少、有干旱。

在科学落后的年代里 - 土家人往往用此法预测气象...观察一年的雨水后~再将十五粑粑放于门外 - 敬天地、敬五谷神~祈求保佑是年五谷丰登。

懒豆腐

长阳多山,有高山、半高山、低山之分,一山接一山...这些山上自古以来,盛产苞谷与黄豆。故俗话说:“面饭懒豆腐 - 草鞋家机布。

”面饭意思是苞谷粉做的饭。懒豆腐是黄豆浆做的菜,二者结合一起既下饭,又管饱,土家人特别喜爱。

懒豆腐的做法简单:将黄豆泡涨 - 以石磨磨成浆,或以擂缸擂成浆 - 放在锅里煮沸、当泡沫升起,立即放进青菜与盐,泡沫便消散,长阳有句歇后语:“懒豆腐着盐——散泡” - 泡子一散即可吃了。

说来有趣、懒豆腐还是一种馈赠礼物 - 不管怎样谁家打了懒豆腐,总要给邻居送去一钵或一大碗,邻居必受、否则、就是看不起人、不友好!

如谁家打了懒豆腐不给邻居送,就会被人云为“啬家(卡)”!长阳土家人自古以来,以此简便的方式,礼尚往来、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团结互助,久日久之 - 给邻居家送懒豆腐发展成传统习俗!

至今仍在广大农村中沿袭。

吃连皮羊肉

吃连皮羊肉是鄂西土家人的传统饮食习俗。羊皮本可卖钱,长阳的山羊板皮、驰名中外,但往时这里人们吃羊肉却不愿剐皮、杀羊时,只是以开水烫去羊毛,皮仍留在肉上,吃时~放在火里稍许将皮烧一下、然后洗净 - 切成小块,放在锅里煮熟。

这种连皮羊肉不一样需加入辣椒皮子...辣椒皮子放少了是不好吃的。俗话说:“羊肉豆腐 - 牛肉萝卜” - 这种连皮羊肉下豆腐,味不一样长,豆腐越煮越饱松越进味。

“金包银”

在别的有“金建始,银利川”之说~来由是建始盛产苞谷,利川盛产大米。这两种粮食混合起来做成的饭叫“金包银”,营养丰富而又非常可口,土家人最爱吃这金盘银的饭。

其作法是第一将苞谷磨成细粉、再把大米煮个半生不熟、滤出米汤,参进一半或三分之一的苞谷粉拌均匀,然后再上甑蒸熟、未熟之前浇少量开水.

这样做成的饭 - 每颗大米的表面包有一层金黄的苞谷粉,性软味甜,又松又香,家里若有现米饭 - 可在冷饭中渗四分之一的玉米粉,抖匀蒸熟~即成新鲜的金包银 - 饭更香、味更长...

在团年时必吃金包银,以示吉利。

神豆腐

以往在荒年岁月里,鄂西土家人想吃上苞谷黄豆是难得的~尤其是在夏季里、存粮用尽,新粮又未上市、生活较不容易~而每年夏季又是多发病的季节,于是土家山寨在夏天里有打“神豆腐”吃的习俗。

神豆腐的原料并非豆类~而是植物叶子与味香灰做成的!这种叶子有人叫它臭牡丹叶子,是一种中草药~先将这种叶子摘回来~洗净揉烂,放于清水中浸泡,再以布过滤 - 把滤出来的绿水装于缸中再渗进一碗香灰水,缸中绿水即开始凝固,有了冻子 - 这就是神豆腐,色绿略带涩味...

既然是以香灰使之凝固而成 - 所以叫它“种豆腐”.传说打神豆腐心要诚,还要保密,否则打不成功。

这种豆腐可以用作充饥用,还可解凉清热,结果是它在鄂西土家地区流传很久,如今少数高山边缘、在夏天里仍有打神豆腐吃的~成为一种药物饮料也许有其科学价值。

糍耙

享有盛名的鄂西土家糍耙,颇具特色 - 是土家族的传统食品。这种糍粑以糯米浸泡一至二天,滤干蒸熟,放在一个特制的“岩盘”上,这岩盘园形,直径二市尺,四周有沿,突起寸高,盘内磨得相当光滑。

二人各执木锤子一个(即小木榔头)~你一下,我一下 - 边槌边撒少数的米面 - 以免粘连,直到棰烂为止~再放在案板上,打成计子~大的大到二、三斤一个~小的小到一两一个.

大糍粑是送情的,一送就是一对,所以有的户打上百斤糯米的大糍粑!大糍粑打好后以米面壅着,以免干裂。小糍粑用水泡上,每周换水一次,一直吃到三月间!

吃法有几种,一是烤了吃,一是放油和佐料炒了吃~经过烤或炒,糍粑均发泡起来、十分软同可口。

绿豆皮

绿豆皮是清江沿岸土家族人喜爱的一种食品 - 即便待客,也不以为嫌,“过中”、“宵夜”大都是绿豆皮一碗.

绿豆皮的做法是:将玉米粗磨破籽~去壳浸泡~加进绿豆 - 细磨成桨,舀一小瓢沿烧热的铁锅倒去、以毛刷将浆厂刷匀而成圆形的皮子,名叫“摊绿豆皮.

”在锅里摊的时候,火候非常关键,灶里一般烧枯松毛与枯树叶子,专人把火,火候要高就高,要低就低,否则不是生的揭不起来,就是烧糊了...

将摊好的绿豆皮卷成圆筒,切细晒干 - 即可贮存使用。吃的时候先用凉水泡一下 - 掺少量的菜叶煮熟 - 放进佐料即可...

此种食品、在长阳、五峰、巴东一带最为盛行。

葛粉

葛粉是土家人喜爱的食品...葛有家葛、柴葛之分,家葛藤短粉多~柴葛藤长粉少。葛有较粗长的茹根,从山中挖回洗净,以木棒槌烂~放于缸内清水中漂洗~将粉滤出来~去其葛渣,让粉沉淀~再去其水,将湿葛粉做成园团,壅于草木灰内,吸去水分,晒干陈放。

葛粉可做多种食品,一是以冷水浸泡搅匀,放进糖跟少量米泡,用开水冲熟,作为茶食待客,叫做“冲葛粉”、这种茶食不但简便,还有清热解凉与消炎的作用;

一是以生葛粉冲凉水喝 - 是民间常用的清热土方;一是蒸葛饭,将腊肉切成钉,拌进莱叶、玉米面与葛粉,放进葱蒜等佐料蒸熟~因这种葛饭,有粘连性,结果是叫葛粑。

葛耙味道鲜美,吃了且经饿。

十碗八扣

长阳土家族款待客人的方式,一般以猪肉或羊肉“烧锅儿” - 配三、五碗小菜。重大喜庆节日献待贵宾,采用“十碗八扣”,首座碗是“头子碗”、肉糕垫粉条与黄花,这是不用盖碗的,最后一碗是虾米肉丝汤,其余八碗均先用盖碗(比大碗小)在碗内涂上油,将食物、佐料放进,上格子蒸热,完了以大碗扣上反转过来,拆去盖碗,其菜形制一样~表面光滑!

上莱时按顺序一碗一碗的上。每上首座碗 - 打大盘子的人高喊一声“大炮手”——,长长的拖腔直到席前、随之鸣炮~响匠吹起欢快的“菜调子”,东主前来敬酒。

客人边吃,边上菜.接出第二碗 - 打大盘子的人高喊“顺——”“菜调子”又吹起。

直到上第十碗,大盘子一声“齐——”后,响匠四吹“下席调” - 客人饭就吃完了。

客人坐席的席位上下左右~各分大小。十碗菜在桌上陈放也有规矩~或摆“四角扳爪”或摆“三元及第”!

除十碗菜以外、上下还要配腌菜碟二个,以为客人解酒解腻~这是长阳土家地区最隆重的筵席。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