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民风民俗

时间:2016-12-01 14:18:45     编辑:ky04
20

汉族是我国最为著名的民族,人数也是最多的民族,汉族也是 的主题民族,而你们知道汉族的民风民俗其实是有哪些吗?!可以随老师 一起了解下吧!

汉族的民风民俗

汉族的民风民俗

汉族人的名字起源

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姓”字就是由“女”与“生”字合成。

说真的,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是...造成的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 - 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成为标志,这就是氏.

后来,姓与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姓氏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以官职为姓,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

②以职业和技艺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

③以祖先的名字、爵位为姓 - 如孟孙、叔孙、王孙、公孙等;

④以封国、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等;

⑤以原始崇拜物为姓,如马、牛、羊、龙等;

⑥以住地方的特征为姓~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

⑦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

除此之外还有点复姓如长孙、贺兰、呼延 - 则是由少数民族语音译而成...

宋朝人编写的《百家姓》内收入单姓共408个,复姓共76个!近代出版的《 人名大辞典》~已收入单复姓共4129个。

常用姓氏不过200个约,最常见的单姓只有当100个 - 而以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伍、郭、马为姓的人已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

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难搞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

号,是有一定名望与文化的人,为表达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陆游,号放翁。

有古代人那么讲究 - 除少数人有字、号外 - 普通人一般只有当一个名字 - 并且多为一字或两字.名反映了汉族文化特征同心理特征。

如有的用“富、贵、财、禄”等字~希望发家致富;有的用“康、健、松、寿”等字,希望健康长寿;

有的用“栋、杰、俊、才”等字、希望发达成材。男子用动物命名时,多用“鹏、龙、虎、豹”~标记勇猛、威武、吉祥 - 以植物命名则用“松、槐、桐、柏”等字,标记雄伟挺拔、富有生命力;

女子相应用“凤、莺、鸾、燕”等字同“兰、菊、梅、杏”等字,希望貌美、温柔、贤惠。

汉族人的婚姻习俗

汉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民族色彩浓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意思是已变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称之为“六礼”。

“纳彩”也就是说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后人叫“说媒”;

“问名”即双方变换年庚 - 近代称之为“换龙凤帖”,之后卜卦“合婚”;

“纳吉”即为“订婚”;“纳征”为男家向女家下聘礼~俗称“彩礼”;

“请期”就是选择好婚期吉日征求女方意见;“亲迎”等于为迎娶新娘。

(算命www.bmfsm.com)

从古至今、婚俗虽因时代变化,或贫富相异而有繁简之别、但基本仪式程序相似。即使到了现代 - 自由恋爱兴起 - 仪程更趋简化、不过媒人(介绍人)通言、相亲、定亲同迎娶等习俗仍有一定保留.

在婚姻形式方面,旧时除明媒正娶外,还有买卖婚、表亲婚、换亲婚、转房婚、招养婚(俗称“入赘”)、典妻婚、童养婚、指腹婚、孝婚以及冥婚等...

“六礼”中以“亲迎”内容最为丰富多彩,主要习俗有铺房、哭嫁、撒谷豆、“举火”、“泼水”、障面、穿红衣、新娘足不履地、坐花轿、“跨马鞍”、拜堂、撒帐、交杯、闹房等。

两千多年来,这些“亲迎”习俗经久不衰 - 近代随着社会的进步虽有所革新与演变,但基本方面变异不大。

在婚制方面、古代汉族虽通行一夫一妻制,但纳妾现象称得上大多数都,近代俗称“讨小老婆”或“娶姨太太”,而寡妇一般不准改嫁~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理学兴起,规矩甚严~有的基本要终身穿素服守寡。

汉族人的待客之道

汉族俗好客,特别是远客!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还说(悦)乎?”表达了这种好客的心理。

汉族喜欢交往、“礼尚往来”。

汉族古俗,注意抑送揖让之礼。凡迎宾,对同主人身份平等的宾客,主人要迎于大门除了~见面拱手相礼,称为“揖”...

凡入门,主客之间必三揖而后入。主人先入。入门以后,上台阶进堂屋!汉族堂屋多坐北朝南,上台阶是向北走,客就西阶,主就东阶、后世所谓“东道主” - 即此而言.

升阶必三让。进堂屋后,主人设席,请客人入座,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 - 所谓“客随主便”!

主人一般要请客人坐上座、席位南向北向,以西座为上;席位东向西向,以南座为上...客人坐定~之后主人才座,主人开始问话,客人这才证明来意。

事毕告辞,主人起身相送、亲切道别。

大家可能不知道,汉族很注意做客时衣服容貌整洁同坐立行走姿势端正自然 - 忌讳蹶足,忌讳掀开下裳,忌讳两腿分开箕踞而坐。客人入座以后不要变脸色,不要侧耳探听、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懒洋洋的样子,答话不能粗声粗气.

走路不要大摇大摆,站立不要跛足欹肩。这些礼节的客观效果,是主人同客人谨小慎微,举止端庄 - 尊敬对方 - 互相谦让,以诚心待人 - 保持与谐气氛!

汉族古俗除作“揖”除了,隆重的大礼有膜拜(举两手伏地而拜)、稽首(下首至地稽留乃起)、顿首(下手,置首于地意思是起)等!

现在通行握手礼,或躬身点头为礼!

眼下 - 汉族仍保持好客的传统、百姓人家有客人光临 - 主人殷勤延座沏茶~或送上冷饮 - 端上瓜子糖果;至亲远客,则置酒菜盛情款待。

汉族还注意赴宴作客的规矩。入席前后,主客兴辞、互相谦让。坐下之后,主人劝客人吃~之后客人才开始吃。席间不可只顾自己大吃大喝,不要大口喝汤、咕嘟作响,不要吃得啧啧有声、不要专挑食物~据而取之、不要搅和菜汤、不要把咬过的菜放回盘碗里 - 不要当众剔牙齿,诸如此类!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