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婚嫁习俗

时间:2017-04-26 13:41:43     编辑:ky07
20

  订婚,结婚,生子这几样都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人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在不同的地方是有着不一样的婚嫁习俗的,婚嫁习俗是在 流传几千年的文化了。你知道在辽宁的婚嫁习俗是怎样的吗?在辽宁是有很多的少数民族的,各个少数民族的婚嫁习俗是不一样的。

辽宁婚嫁习俗

  辽宁省内各少数民族婚嫁习俗

  满族婚嫁习俗

  日程需3天,首座天请帮工,杀猪、搭炉灶,接远方亲友或送请帖。

  第二天雇吹鼓手,陪同新郎携带供品及纸箔等去拜祖陵。新娘在送亲奶奶和诸友的陪同下,到男方事先选好的、离男方家不远的寓所住下,俗称“打下处”。女方把嫁妆送至男家,摆到门前案上,俗称“过箱柜”,也叫“亮箱底”或“摆嫁妆”。男方设迎风酒招待女方送嫁妆之人,称“下马杯”。

  第三天是正日子。在日出之前,男方用轿把女方接到男家。新娘由女方哥哥或叔叔抱上轿穿大红袍,头蒙红布(俗称盖头红)。到男方家时大门关闭,喇叭鼓乐齐奏,等到一刻钟左右,再将大门打开(俗称劝性)。轿进院中时,鞭炮、鼓乐齐鸣。新娘由两少女搀扶下轿,走在红毡铺地的路上。院中摆一张桌子(俗称天地桌),桌上摆放供品,点燃蜡烛,香炉焚香。新郎、新娘来到天地桌前,一起向天地桌跪拜三叩头(俗称拜天地)。然后,新娘仍由两少女搀扶走到新房门口,在房内等候的新郎用秤杆把新娘的红盖头揭下,示意“称心如意,夫妻好和”。门坎上放一马鞍子,新娘跨过马鞍子进房,示意“缅怀先祖骑猎生活”。在新娘进入新房时,人们用五谷杂粮向新娘打去,示意“不要把鬼神带进屋内”。新娘进入新房后,先拿棍子搅猪食缸,示意“今年养猪肥大”,然后拿棍子捅捅灶炕,示意“以后灶好烧不倒风”。新娘到新房面向南坐在炕上,俗称“坐福”。坐福后,新娘梳洗更衣,临下地时由新郎的弟弟拉一把,示意“小叔拉一把,又有骡子又有马,往后日子富贵荣华”。新娘下地后,拜见亲友宾客,向长者敬烟。宾客饮宴时,由新娘婆婆领着,到宾客酒席前,向宾客鞠躬敬酒表示敬意。在宾客未走之前,新娘不得随意谈笑,要垂手站立于宾客之旁。当晚,青年人在洞房里围住新婚夫妻,尽情地说笑玩闹,俗称“闹洞房”。也有的在屋外,一人或数人唱喜歌,“拉空齐”,直至深夜方才罢休。

  婚后第三天,由妯娌、嫂子带着喜娘去男方祖坟祭扫,并向坟墓敬烟,示意“认祖归宗”。第五天或第七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住上7-9天,俗称“回门”。  

  回族婚嫁习俗

  在迎娶的前一日,男方请女方家亲人来到家中恭听教长朗诵古兰经,称“念喜经”,其意为答谢真主之保佑,祈祷真主保佑两宅吉祥如意,新婚夫妇百年好和、永相缱绻。娶嫁之日,新郎衣冠楚楚,恭听父亲训以迎亲之礼,拜别尊长并选一幼童坐于花轿之中,称为“压轿”,其他陪同人则坐在车里。至女宅门前,停轿、停车,女方执事、亲眷先迎新郎下车(或下轿、下马),后迎压轿的小客人,并以红纸包钱酬谢,再迎前来接亲的婆家客人进堂。新郎正式行拜见岳父母礼。岳父让女婿于上座,其余宾客陪于两旁。  

  闹喜也是回族婚礼习俗中的突出内容,但不是闹新郎、新娘,而是闹公婆。一般要掀起两次高潮,首座次是在花轿到来之前,第二次是在写“依扎木”之后,开席之前。闹喜的方式是给公婆脸上抹锅底黑。至今在义县一带还沿袭着这种风俗。

  洞房之夜,由新郎嫂嫂、婶母等给铺被褥,同时往床上扔花生、枣、栗子等,意为早立子。

  回族婚姻,必限于同族人,如与它族论婚,对方要改奉**** 。因此,回族不少人家都有姻亲关系。然而,即或旧时代,他们也不在同宗族辈数不相当的近亲中通婚。近代回汉通婚者比以前略有增多,但回男娶汉女的多,回女嫁汉男的少。  

  锡伯族婚嫁习俗

  锡伯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婚女嫁,一般都由父母包办。 

  清代编入满洲八旗的锡伯族,是允许同东北一些少数民族通婚的,锡伯族有抢婚、明媒正娶等婚姻方式。抢婚有象征性、半硬性、硬性三种情况:

  明媒正娶是清代南迁盛京各地的锡伯族传统的婚姻方式。

  新 成立后,锡伯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新事新办,婚礼方式简化多了,有的基本上和汉族一样。

  朝鲜族婚嫁习俗

  朝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同姓之间不得通婚。

  传统的朝鲜族婚俗包括议婚、定婚、纳彩、结婚等程序,新 成立后,朝鲜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一些繁杂的婚礼程序,如新郎婚礼中的“奠雁礼”、“互拜礼”、“侍妄礼”;新娘婚礼重的“舅姑礼”、“生活礼”“初日”、“姻亲见面礼”等,都大大简化了,新事新办已成时尚。在结婚大喜的日子,人们吹起唢呐,敲起长鼓,唱歌跳舞,十分热闹。新娘、新郎家仍摆“大桌”,并设宴款待亲朋,新郎、新娘接受长辈及亲友们的祝福。  

  蒙古族婚嫁习俗

  蒙古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通婚。

  祭火是结婚仪式中的立宴礼仪。把新娘接来后,在院中燃一堆篝火或放以火盆,新娘新郎对火跪拜,祭洒奶酒。将酒洒入火盆,表示婚姻取得神的承认。祭火后,新郎新娘脚踩白毡走向新房。蒙古人认为白色象征吉祥如意。

  赞荷包是在祭火完毕新郎新娘走到新房门口时的一种仪式。荷包是新娘事先亲手刺绣交给男方的。赞荷包就是赞颂新娘心灵手巧、技艺高超。赞颂结束,将荷包抛向空中(有的挂在事先准备好的由男方祝词人举着的木杈上),围观的人去抢。仪式结束,新郎新娘方可入洞房。推荐阅读:河南订婚风俗

  辽宁汉族结婚习俗

  一.“喜车”出发

  新郎由长辈、童男、童女等相关接亲人员乘车出发,一般来说,去时人员是单数,回来则是双数。

  二.“喜车”到达新娘家

  (1)敲头道门;

  (2)进门后,向女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

  (3)敲二道门,此时新娘的同学和朋友可“堵门”逗趣;

  (4)进二道门后,向新娘献手捧花(也可摆出单膝跪地造型);

  (5)互相佩带胸花(一般双方都将胸花佩带至对方左侧胸前);

  (6)新郎、新娘吃“喜面”,(一碗面条、两双筷子、两个荷包蛋);

  (7)新郎、新娘与女方父母及亲属合影留念;

  (8)抱起新娘上“喜车”,在“喜车”上,新郎给新娘穿“踩堂”鞋。

  三.“喜车”返回新房

  (1)“喜车”在前,新娘的父母、亲属、宾客按顺序坐随后车,沿另一条行车路线开往新房;

  (2)新郎、新娘下“喜车”后,燃放礼宾花、踩响球等;

  (3)新郎母亲将新娘手中的鲜花或“喜盆”接过(俗称聚宝盆);

  (4)新娘向男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

  (5)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男方父母合影;

  (6)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双方父母合影。

  四.参观新房

  (1)进入新房后,新郎、新娘喝红糖水;

  (2)新娘坐在“喜床”上,俗称“坐福”

  (3)新郎、新娘在“喜床“上合影

  (4)邀请双方亲属、朋友参观新房,并与新郎、新娘合影留念。

  五.“喜车”抵达酒店

  (1)新郎亲朋在酒店门前迎候,再次放礼宾花、踩响球等;

  (2)新郎、新娘在宴厅门前迎宾;

  (3)主持人选择吉时主持典礼。

  六.拜席及四彩礼

  (1)新郎、新娘,在“拜”席时按照先娘家席,后婆家席,先亲属,再领导、再同志、再邻居,后同学、朋友之顺序进行敬烟或献花;

  (2)敬娘家烟时,由新娘持烟,新郎点火,新娘要加以介绍。给婆家花敬烟时,新人角色互换;

  (3)新郎父母或兄长在新郎、新娘“拜”席一段时间后,向客人敬酒,顺序同上;

  (4)宴席中,有客人离开时,新郎、新娘相送至酒店门口;

  (5)男方父母适时给女方来宾中的小孩赏钱;

  (6)如果酒店给老丈人桌加菜时,新娘父亲要给厨师赏钱;

  (7)新娘父母要离开时,新郎父母应为其送上四彩礼:离娘肉一块(要带皮、带两根肋骨);鱼品一份;粉条一把;大葱数棵,用红丝线系活结。

  七.团圆饭

  新郎父母和家人接受新娘、新郎的敬酒,并对他的婚姻表示祝福。

  辽宁满族的婚嫁习俗

  抚顺地区满族先民的婚嫁风俗与其它兄弟民族有些不同。在婚姻的选择上,满族先民“不计其品位之高下”, “一时之贫富”。后来,受汉族影响,逐渐讲究门当户对,以免“以高就下,人多耻之”。  

  满族人在嫁娶年龄上,过去多在十七岁以上,方能嫁娶。谱书中记载:“宜确准婚律,不得过早”,待年十七八,乃成婚礼”。  

  满族婚娶旧俗较多,其中主要的有:  问门户--满族女长大,开始聘婚,但婚姻不自主,完全由家长包办。先是“年老为媒”,或“亲友作伐”,议定婚姻。由男方托人到女方家说亲,女家如有意,方可开列某旗某佐领下人及三代情况,还要写清地址、功名、职业、属象、生辰八字等,这叫“门户贴”。由媒人转交,男先于女,两家借此了解对方家世等情况,其贴必压置于家奉灶神前三日,这是古礼中问名之义,谓之“问门户”。  

  合婚--“相看”后,如双方同意,便开写生辰等情况,双方还要问卜确认属上中下何等婚姻,并有无妨克翁姑父母之相,这叫“合婚”。  

  换盅--男家送聘礼至女家时,女家受之并将手饰等物品陈于祖先位前,两亲翁并跑,以盅斟酒互相递换,然后醮祭,表示两家正式定婚成为亲家,亦有在订亲宴上,两亲翁于席间行换盅仪式的。  

  响棚--男方家这天要杀猪,在室外搭喜棚、锅灶,并开始接待远方亲友,房左侧还搭一个喇叭棚子,吹打起来,以使四邻能知道这家开始操办喜事,称谓“响棚”。  

  迎亲--婚礼正日,男家备喜轿彩车,新郎骑马及父率本家亲族、傧相、吹鼓手、仪仗等前往下墅迎新娘。在出发前还要“亮轿”,去时不空轿,轿里坐一小男孩叫“压轿”。迎新队伍的人数必须是单数,以便回来时加上新娘成双成对,以示吉利。  射三箭 新娘未下轿时,新郎于院内要连射三箭。弓、箭由司仪递与新郎,射毕再由其接过。新郎搭上弓,向天射一支。司仪唱:“一射天狼!”向地射一支,司仪唱:“二射地妖!”向轿前射一支,司仪唱:“三射红煞!”所用之箭为无镟者,以免意外。  

  开脸--坐帐时要开脸,也有的在拜完天地后开脸。又称“绞脸”。由一全科女人,用新镊子和五色彩丝线为新娘拔去脸上的汗毛,同时开齐额发和鬓角,以标志此女已是成婚之人。  

  揭盖头--辰时,吹鼓手又开始吹打,鞭炮齐鸣,由新郎家的长辈全科女人端来红糖水,让新娘子喝下,意味着以后“嘴甜”。还把鸡蛋煮熟,剥掉皮,给新娘子擦脸,意味着新娘子脸上今后不生麻子。之后,叫新郎上前,以秤杆或马鞭子将新娘“盖头”挑下,抛于屋顶或帐篷顶。新郎揭盖头后,立即用手抚发,象征“结发夫妻”。此时新郎新娘才能互相看到对方的模样。现在农村揭盖头的仪式仅是一种形式。  

  回门--结婚的第三天,新娘要领新郎回娘家,这叫“回门”。“回门”之前,头天晚上要倒“宝瓶”。此时新婚夫妇对坐炕上,以手拉衣服成兜状,由亲友家中一年长妇女将婚礼时新娘所抱“宝瓶”取来,向两个衣襟内左右各倒三下,接连三次,同时口念“一倒金、二倒银、三倒儿女一大群”为祝愿之词。倒毕,以瓶内原装之“金银米”熬粥,称“金银米粥”,新婚夫妻食之。“回门”时,凡打下墅的,要回去看望房东,不打下墅的直接回娘家。在时间上,回门必须带日头走,带日头回,不能起早贪晚。新郎要带上四合礼品,以示对岳父岳母的敬重。  

  到了第七天,新娘还要回趟娘家,可以住一宿,叫做“接七送八”。  到了一个月,新娘要回娘家住一个月,这叫“住对月”。从娘家回来要给婆家每人带一双新布鞋。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