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同人卦爻辞

时间:2016-03-07 16:38:35     编辑:Ky02
20

  “爻辞”是易经之中对不同的卦象题下所系文辞,从而在卦象中得知人生及命运的变化。易经中总共分为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相关的爻辞。那么关于易经“同人卦爻辞”是怎样的呢,易经同人卦析命运又是如何?如果您还不是很了解,下面看看相关的内容吧!

易经同人卦爻辞

易经同人卦爻辞

  

  易经同人卦爻辞解释

  第十三卦:《同人》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白话】《同人卦》象征与人和睦相处:和别人亲密地走在宽广的原野上,亨通,有利于渡过大河急流,有利于君子坚守正道。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白话】《象辞》说:《同人卦》的卦象是离(为)下乾(天)上,为天下有火之表象。天在高处,火势熊熊而上,天与火亲和相处,

  君子要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明辨事物,求同存异,团结众人以治理天下。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白话】初九,一出门便能与人和睦相处,不会有什么灾祸。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白话】《象辞》说:一出门便能与人和睦相处,又有谁会来危害你呢?

  六二,同人于宗,吝。

  【白话】六二,只和本宗本派的人和睦相处,必然会惹来一些麻烦。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白话】《象辞》说“只和本宗本派的人和睦相处”,不能团结各个阶层的人,这是引起麻烦的根源。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白话】九三,把队伍 埋伏在密林草莽之中,占据附近的制高点频频瞭望,三年都不敢出兵打仗。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白话】《象辞》说:“埋伏队伍 在密林草莽中”,说明敌人力量强大,我方力量弱小,只能潜伏下来。“三年都不敢兴兵打仗”,表

  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怎么敢冒险轻进呢?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白话】九四,准备登城向敌人jingong ,但终于没有jingong ,是吉祥的。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白话】《象辞》说:“准备登城向敌人jingong ”,但终于没有jingong ,是因为发现这种jingong 是不仁义的,这样做能获得吉祥,是因为在困

  惑时能及时醒悟,反过来能按正确的办法行事。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老师 克相遇。

  【白话】九五,与人和睦相处,开始大声痛哭,后来破涕为笑,大军作战告捷,志同道合者相会在一起。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老师 相遇,天罔极上遇,言相克也。

  【白话】《象辞》说:与人和睦相处,开始大声痛哭,说明这时内心中正诚信,因不知战事的胜败而焦急痛哭;大军遇到了志同道合

  者,终于获得了**的胜利,于是欢笑起来。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白话】上九,在荒郊也愿与人和睦相处,未遇到志同道合者,也不后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白话】《象辞》说:“在荒郊也愿与人和睦相处,未遇到志同道合者”,说明此时团结众人,而希望天下大同的愿望没有实现。

  

  易经同人卦析命运

  同人(卦十三)——古战场的刀光剑影

  【原文】

  (离下乾上同人]①:同人于野②,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初九:同人于门③,无咎。

  六二:同人于宗④,吝。

  九三:伏戎于莽⑤,升其高陵(6),三岁不兴(7)。

  九四:乘其墉(8),弗克攻。吉。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9),老师 克相遇。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注释】

   ①本卦的标题是同人。原经文卦象后没有“同人”二字。同的意思是聚合,同人就是聚合众人。由于“同人”二字出现的次数多,本卦用来作标题。全卦的内容专门讲作战打仗。②野:郊外。古时称邑外为郊,郊外为野。③门:这里指王门。古时遇到 大事,常在王门前聚众训话、誓师、演练等。④宗:祭祖祖先的宗庙。⑤戎:队伍 。伏戎:把队伍 隐蔽起来。莽:茂密的树林草丛。(6)高陵:高地。(7)三岁:三年,这里指多年。兴:举,起,这里指夺取。(8)乘:登上。墉(yong):城墙。(9)号咷(tao):嚎陶,大声哭喊。

  【译文】

  (同人卦):在郊外聚集众人,吉利。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对君子有利的占问。

  初九:在王门前聚集众人,没有灾祸。

  六二:在宗庙聚集众人,不吉利。(算命www.bmfsm.com)

  九三:把队伍 隐蔽在密林草丛中,并占领了制高点,但却长时间不能取胜

  九四:登上敌方的城墙,仍然没有把城攻下。吉利。

  九五:会集起来的众人先大声哭喊,然后欢笑,因为大军及时赶到,转败为胜。

  上九:在郊外聚集众人没有悔咎。

  【读解】

  重大的事情需要反复讲,从各个角度讲,讲深讲透,讲精彩。**就是这种事情之一。这一次不讲道理如何,不讲**与其它诸事的关系如何,也不讲**谋略,而是记述作战打仗的真实经过。从战前的仪式、誓师,到伏击战、攻坚战、突围战,以至最终获胜、祝捷,依次写来。简约的文字,给我们发挥想象力留下了广阔空间。

  誓师时的群情激愤昂扬,祭祀时的庄严肃穆,出征时的整齐威武,伏击时的紧张ciji ,攻坚时的艰难顽强,被围时的绝望挣扎,获胜时的欣喜若狂,祝捷时的皆大欢喜,加上铿锵作响的兵器碰撞声,人喊马叫声,哭声骂声笑声,全都历历在目,声声在耳。

  我们发现,古人已经把残酷的**仪式化了,艺术化了,哲理化了。以神圣的名义制定出复杂的规则,投入巨大的智力、物力、财力和人力,来演出人世间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场面,浓缩人生的意义。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好好思索的一个问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