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为什么叫腊八节?

时间:2016-11-08 10:07:58     编辑:ky05
20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繁多,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也是一个我们重要的节日。当天你知道要吃什么来应节吗?

腊八节的民间歌谣你们听过吗?这些传统的节日历史悠久,所有的...都节日都有它的习俗与禁忌。下面由我来和你们介绍一下腊八节吧。

腊八节为什么叫腊八节?

腊八节为什么叫腊八节?!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俗称“腊八” 、也就是说农历十二月初八 - 古人有祭祀祖先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 - 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同样名“成道会”,说真的可能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自先上古起 - 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与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与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

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跟腊日融合 - 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道教说法

据《云笈七笺》记载、正月初一(春节)是天腊,五帝会于东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端午节)名地腊~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

七月初七(乞巧节)是道德腊,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寒衣节)是民岁腊,五帝会于北方五炁黑天;腊月初八(腊八节)是王侯腊 - 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

据《赤松子章历》记载:

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益添年命!求祷子孕~祭祀先亡,升达玄祖.其日不可壅滞沟涧 - 用力色欲.可吟咏歌赞,导引神气...

五月初二地腊 - 五帝校定生人官爵 - 血肉衰盛、外滋万类 - 内延年寿~记录长生名字。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损树木、血食,可服气 - 消息四大。

七月初二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学业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谢罪、请福、服气、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树碎石,食啖酸咸,乘骑临险。可导引摄理 - 展舒筋骨。

十月初一民岁腊,五帝校定生人禄料、官爵、算尽、疾病轻重。其日可谢罪、请添算寿、祭祀先亡、沐浴玄祖。慎勿多食、侄昏醉睡。可行道礼拜、旋逵庭坛。

腊月初八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降注三万六千神气。其日可谢罪、求延年益寿、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贫乏、沐浴、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从愿~求道必获。

此日不得聚会饮乐.可清净经行山林有坛庭之处、行道有念 - 三魂七魄 - 不得经营俗事 - 逢腊日即是. (算命www.bmfsm.com)

据比...多,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五月初五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七月初七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

十月初一民岁腊、五帝校定生人禄科官爵;十二初八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五腊日 - 斋戒沐浴,朝真行道,自然获福无量。

三元节三官大帝赐福赦罪解厄,五腊日便是五帝校定生人延益的良日...《赤松子章历·卷二》有:

王长谓赵升真人曰:子知五腊日乎?!

赵升真人曰:吾于鹤呜洞侍右,闻先师和郁华真人论之,五腊日者 - 五行旬尽,新旧交接,恩赦求真,降注生气,添神请算之良日也...

此日五帝朝会玄都~统御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六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也。学道修真求生之士,此日可斋戒沐浴 - 朝真行道。

今故明传妙旨、可宜勤行之。”

五腊日,五帝朝会玄都 - 统御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六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是学道修真求生之士、斋戒沐浴,朝真行道的日子...

佛教说法

据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弃位出家~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

不瞒你说~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忱迷于声色犬马在...中间,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体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

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 - 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 - 洗去身上的垢秽。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

自此~释迦牟尼每日都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 - 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

之后 - 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 - 也就是说无花果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 - 发下誓愿:“我要是...的话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 - 终不起此座!

如此 -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释迦牟尼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与过去世、现世、以后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

腊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了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从此,腊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了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腊八节既由此而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 - 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休息、天鼓齐鸣,发出妙响,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腊八节的民间习俗

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其起源甚早 - 《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

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 - 汉代改为“腊”。

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

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 - 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

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 - 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与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

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在并且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慢慢浓厚.

饮食文化

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 - 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在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 - 馈赠亲朋好友!

不瞒你说~区别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 - 但大体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更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煮“五豆”

这事儿说来话长,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 - 而叫做煮“五豆” - 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 - 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腊八醋

腊八醋,汉族腊八节习俗。在 北方汉族地区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

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

腊八蒜

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光…也味道醇正,同时久放不坏。

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特别是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同大蒜瓣儿。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 - 最是华北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 - 是腊八节节日食俗。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其实吧 - 老实讲材料非常简单 - 就是醋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不复杂,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有机会密封的罐子,瓶子...那一类的的容器里面,接着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汉族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

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被叫做“腊八豆腐”...

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被叫做“腊八豆腐”。

说真的,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 - 置冬日温与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

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 - 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

它既能够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了酒宴佳肴!

腊八面,也就是说腊八节的节令食品。汉族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

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住)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

在一块儿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 - 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

你猜怎么着?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以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

后人根据这种做法 - 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各地习俗

1、陕西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熬好完了,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以前送出去.收尾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一旦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有些不产大约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 - 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肃腊八节的习俗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 - 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宁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和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4、江浙腊八节的习俗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跟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 - 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5、西北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与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 - 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

再加上~腊八这天忌吃菜。倘若这天吃菜的话 - 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 - 还得用粥供奉祖先与粮仓。

6、宁夏腊八节的习俗

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大概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还没...的时候再入葱花油!

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7、北京腊八节的习俗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 - 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 - 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节的神话传说

传说一

说实话,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太意外了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例外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 - 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其实吧,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行得到佛祖的保佑 - 故而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传说三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 - 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大家可能不知道 -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信仰崇拜 - 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是...造成的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 - 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 - 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 - 终于成俗。

传说五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部分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归根到底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反而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 - 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

意思是:“吃顿杂合粥 - 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

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八节日谚语

过了腊八就是年

喝了腊八粥 - 就把“年”来办

腊八冰、吃不坏人

谁家灶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腊八.腊八,有的,腊八,没有的,哈撒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