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土家族有哪些特产?

时间:2016-10-11 17:44:17     编辑:noble
20

  作为五十六民族之一的土家族在饮食文化上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土家族饮食上有哪些特产呢?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的相关内容吧!

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土家族有哪些特产?

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土家族有哪些特产?

  土家族的特产介绍

  1、凤凰姜糖

  姜糖特产的成型,源于凤凰民间治风寒感冒的一种小配方。人吃五谷杂粮,终年操心劳作,偶遇风寒,难免会生出病痛。对于这种小疾,凤凰人一般不求助于医,他们自己解救自己,切几片姜拌以红糖在瓦钵里煎煮,到了一定火候,就着热汤服下,盖上棉被,发出一身大汗,便感一身轻快,体复如初。谓之姜糖,主要成分为姜与糖。姜乃 传统的中草药。古人留下的食养口诀有: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早晨吃片姜,赛过人参汤,常吃萝卜和生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既然生姜有如此诸多功效,凤凰先祖的一些脑筋灵转之人便将生姜与糖制成可以存放的固体糖丸,闲时经常取一两粒含于口中,调口干舌燥、苦涩味觉及防范风寒。在日月轮回的光阴中,姜糖制作日渐得以精细,一些富裕人家不断深研将其加入一系列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中草药。如此一来,姜糖便成其为凤凰诸家祖传秘不外泄的糖物精品,因而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凤凰人独领1的常用保健糖物。

  2、湘西腊肉

  湘西腊肉也是我们湘菜的一部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是未来,我们湘西人会一直保持制作自己特色的腊肉。在我们湘西,大概离过年还有二十天左右的时候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杀年猪来迎接新年的到来。猪肉将被切条状,涂抹上食盐腌制一段时间,等盐味完全进入猪肉里面了,然后用绳子穿之挂在在火塘炕上用慢慢升腾的烟气熏。我们真正见的湘西腊肉,看上去丑丑的,黑漆漆的一块,但这才是真正地道的湘西腊肉,里面就有我们吃了永远不会忘记的味道。温馨提示:湘西腊肉不同于其它地区的腊肉,湘西腊肉表面是有一层好像油垢的薄壳,但干净了的腊肉,皮色金黄有光泽,瘦肉红润,肥肉淡黄,有腊制品的特殊香味。腊肉蒸、煮后可直接食用,或和其他干鲜蔬菜同炒等等很多做法。功效:腊肉中磷、钾、钠的含量丰富,还含有脂肪、蛋白质、胆固醇、碳水化合物等元素。具有开胃祛寒、消食等功效。

  3、酒鬼酒

  酒鬼酒是以优质糯高粱为原料,择取吉首市郊兽塘卡龙、凤、兽3眼泉水酿造而成。泉水水质优良,纯净甘甜,其物理性能和离子成分均优于 规定标准。生产工艺仿民间传统药曲为糖化剂,以陈年大曲老窑继渣发酵,陈年3载以上。该酒系兼香型,酒度54度,1988年开始生产,年产量1000吨。酒鬼酒清澈透明,香气优雅,酒体醇厚,回味悠长,尤以绵甜净爽、落口舒适而见长。由着名画家黄永玉精心设计的外形似捆口麻袋状的紫砂陶瓶包装,装潢稀奇、大方古朴、雅致,酒名风趣、新颖,为酒中之稀品、珍品。该酒以其独特的酒质、酒瓶、酒名而闻名遐迩,受政要和酒界专家、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成为高级宾馆盛宴用酒,亦为国内外朋友交往中赠送礼物的佳品。酒鬼酒1988年获 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89年获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银奖;1993年获第七届法国波尔多世界酒类专业博览会最高荣誉金奖。

  4、湘西椪柑

  主产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台州、怀化等地。酸甜适度,风味浓郁,肉脆化渣,果皮黄至橙黄,色泽美观,蜡质层厚,耐贮性好,通过短期贮藏后风味更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鲜食有益人体健康,亦可加工成果汁、罐头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吉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境内风景优美,峰峦叠嶂,林木苍天,溪河纵横。以奇异的山水,纯朴的民风闻名于天下。享有“ 十大魅力城市”之美誉。据历史考证,湘西种橘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湘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非常适宜柑橘生长,是 最适于发展柑橘种植的天然产地。同时,境内拥有广阔的富硒土壤,是 三大天然富硒带之一,是湖南唯一的天然富硒区,是 果品协会认定的“ 椪柑之乡”。

  5、凤凰血粑鸭

  血粑鸭子是凤凰最着特色方域菜,制作时先将预先浸泡好的上等糍糯米装入瓷盆里待用,在宰杀鸭子时将鸭血溶入糯米浸泡均匀。等鸭血疑固后,上锅蒸熟。血粑冷后,将血粑切成小块小块的方块,然后用茶油煎熟。鸭肉和猪肥肉、花椒、植物油一起爆炒,炒干水分,再加入盐、酱油拌匀,加入清水,大火煮十几分钟,有香气溢出,再加入大红椒切片。待鸭肉煮熟时,再将血粑放入鸭肉里小煮,并掺合一定的香料,煮成色成金黄即可食用。血粑鸭子既有鸭肉的鲜美味浓,又有血粑的清香糯柔,吃起来到口香浓,让人食欲大增,少有的美味佳肴。

  6、湘西猕猴桃

  湘西猕猴桃资源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品种有“米良一号”和“古丈79—4号”。其营养丰富,除含有糖类、蛋白质、胡萝卜素外,还含有14种稀有元素,特别是硒元素含量高。“米良一号”由吉首大学生化学院石泽亮教授等科研人员花了12年时间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美味猕猴桃新品种,“米良一号”先后获 “优质新产品奖”、农业部“希望奖”、湘西州“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农业部指定为全国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湘西猕猴桃保护范围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关于划定“湘西猕猴桃”地域保护范围的函》(州政函〔2007〕8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凤凰市、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龙山县、泸溪县等8个县市现辖行政区域。

  7、湘西黑猪

  是湖南湘西州的特产。湘西黑猪产于湖南省沅江中下游** 。其主要繁殖中心为泸溪县的浦市镇、浦阳和长坪,沅陵县的大合坪、七甲溪、火场以及桃源县的车湖垸、茅草街、枫树、陬市和三叉港等地。湖南省西部武陵山和雪峰山之间的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沿河分布着一些小型红层盆地。山多地少,耕作粗放,养猪多采用白天放牧,晚上舍饲的方式。浦市和桃源均为位于盆地的小城镇。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其次有蚕豆、芝麻等。当地又有小型粮食加工作坊生产农产品,再加上水陆交通便利,周围集市多,仔猪销路好,历来有饲养母猪的习惯。

  8、湘西黄金茶

  湘西黄金茶是湖南湘西州吉首的特产。 所在地域:湖南 申请人:吉首市经果技术推广站 公布日期:2014年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吉首市马颈坳镇、太平乡、己略乡、河溪镇、白岩乡、寨阳乡、矮寨镇、丹青镇、排绸乡、排吼乡、双塘镇、社塘坡乡等12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0′11″~110°04′23″,北纬28°08′05″~28°29′17″。

  9、龙山百合(算命www.bmfsm.com)

  地域范围 龙山县常年种植药食两用的卷丹百合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6,是湖南省最大的药食两用百合种植县,素有“ 卷丹百合之乡”美誉。

  10、泸溪椪柑

  水果精品,97-99多次获 、湖南省优证书,今年出口俄罗斯。(湘西)具有早结,丰产特点,果皮橙红或橙黄色,果大扁圆形,果皮蜡质层厚,皮薄易剥,光泽鲜美,肉质脆嫩,化渣爽口,酸甜适度,清香浓郁,耐储藏。经湖南省科委测定,果实可食部分达72%--79%,可溶性固性物达13%---14%,总糖达11.6%--11.72%,总酸0.52%--0.77%,维生素c达23.4—25.68mg/100ml,品质极优。千百年来,泸溪柑桔为历代朝庭贡品,*** 曾大量出口,享誉甚高。推荐阅读:傣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饮食文化特色

  首座节:饮食文化的特色

  一、崇尚俭朴

  鄂西土家族地区万山峻岭的地理环境,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造就了土家族饮食崇尚俭朴的特点。廪君时代,巴人在其首领务相的率领下,在“鱼盐所出 ”的夷水流域,“乘土船”捕鱼,赶仗野猎、渔猎成为攫取生活资料的重要形式。随着时代的演进,“烧畲度地”的农耕经济逐渐占主导地位,形成以农耕生活为主,兼及渔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山深地僻,层峦茂林,俗尚节俭”(道光《施南府志》),辛勤劳作和艰苦的生存环境养成了俭朴的饮食习惯。“山谷贫民,不常饭稻, 半以包谷甘薯荞麦为饔食。”(同治《来凤县志》)“农人依山为田,刀耕火种,备历艰辛, 地不能任旱涝,虽丰岁不能自给,小则粉蕨根为食。”(同治《巴东县志》)土民刀耕火种,收成微薄,饮食极简单,多食荞麦、黍粟,养成了对吃喝不讲究的习惯。“环邑皆山以包谷为正粮,间有稻田,……贫民则以种薯为正务,… …赖以为生。”(同治《恩施县志》)“民间稻者十之三四,杂粮十之六七。”(民国《咸丰县志》)恩施民谣说:“好玩不过山沟沟,苞谷洋芋是对头,要想吃碗大米饭,八月十五过中秋。”“民皆勤俭”,“俭约不奢”。(同治《来凤县志》)“生计本薄”,“不简即无以为生”,“慎乃俭德惟怀,永图俭诚美俗”(同治《咸丰县志》)。

  二、喜渔猎以丰富饮食

  鄂西土家族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谷物、苞谷以及薯类作物的增加,改变了土家族的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但家禽家畜的饲养业有一个由不发达到发达的过程,饮食中的肉食仍有一个以渔猎为主到以渔猎为辅的过程。从古至今,土家族喜渔猎,不仅从生活采集方式转变为生活乐趣方式,而且渔猎之物由生活主食转变为丰富饮食的副食。“士敦朴实,俗尚俭朴,乡人于农隙之后,以猎兽捕鱼为事。”(《湖北通志?舆地》)鄂西土家山寨有得天独厚的山珍野味。“山深林密,獐、麂、兔、鹿之类甚多,各保皆有猎户。今则山林尽开, 禽兽逃匿,间有捕雉、兔、狸、獾者,皆农人暇时为之。”(《长乐县志》)

  三、注重饮食的礼仪

  土家族人虽生活俭朴,但又十分注重饮食的礼仪。这种礼仪以热情好客、省己待客为中心内容,成为土家族饮食的主要礼尚。从待客的饮食看 ,尽显示出土家族人的爽直豪气。“惟后里人客至,则系豚开酒坛泡之以为敬,……(猪)肘至膝以上全而献之,谓之脚宝,特以奉尊客,切肉方三寸许,谓之拳肉。酒以碗酌,非此不为敬。”(同治《巴东县志》)穷户人家如有酒、肉、蛋类,必留存有客至才食。“邑中风气,乡村厚于城市,过客不裹粮,投宿寻饭无不应者。入山愈深,其俗愈厚。”(同治《来凤县志》)无论贫富之家,宰杀年猪有胜过节,遍请左邻右舍,吃“杀猪饭”,称吃“刨汤”,毫不吝啬。平日客至,必敬上好土烟(叶子烟),泡上等好茶,邀吃家常饭, 以礼相待。

  四、讲究节日饮食

  土家族十分讲究节日的饮食,不同的节序,饮食品种和方式俱有不同的特色,渐演成俗。如正月十五闹元宵,食粉团、汤圆,称之为吃元宵;社日,切猪豚和糯米、蒿菜为饭,称之为社饭,彼此馈赠;三月上巳之辰,摘地菜花和作饭,称 之为做节气;四月十八日为牛王节,“宰豕为大脔糁,糯米蒸之,祭祖先兼延客”;端午节食角黍(即用竹叶裹粽)、盐蛋,饮菖蒲雄黄酒,小儿辈则以酒涂额;八月中秋节,以月饼、 枣、梨、胡桃相馈送,家人具酒设肴,陈瓜果饴饼赏月。平日好酒好菜,积攒准备,以作过年宴会之用。宴会筵席除鸡、鸭、豕、羊外,无多珍肴,颇有古桃源风。

  五、注重饮食的养生保健

  鄂西土家族十分重视饮食习惯与养生保健的关系。冬春之际,喜吃炉子菜(火锅),无论荤素,这样可以温中元,驱寒气,并煮死病气之物,起防病延年的功效;在凉拌食品中拌加酒滴,以健肚肠;冬令时节喜食狗肉,以补肾壮阳;平日喜饮米酒,以解渴爽心,生津养神,驱寒健体;土家族人善于利用食物的冷热偏性来调节人体气血精的内外平衡,寒体寒病忌食生冷食物,热体热病忌食大热大辛,火旺便结宜服蜂糖、核桃以润肠滑便;吃鱼腥草,有利尿消炎之功;喜用花椒叶、柑桔树叶、辣椒等作佐料煮菜,起到增加香味和开胃消化的作用。

  六、鲜明的地域特色

  崇尚节俭、喜渔猎。以丰富饮食、注重礼仪、讲究节日的饮食习尚,在整个鄂西土家族地区大致相同或相近。但由于鄂西土家族地区地理条件平陡高低的变化,又使土家族的饮食具有相对的区域性特色,尤其是不同的地域形成各自的传统食品,使得鄂西土家族地区的饮食文化呈丰富多彩的特征。

  “乡人居高者,恃包谷为接济主粮;居下者,恃甘薯为接济正粮”。“收藏甘薯必挖土窖,欲其不露风也”,这是一种保鲜防腐技术,窖中甘薯食用如鲜。“收藏包谷及杂粮,或连穗自悬屋角,或于门外编竹为?铮?上覆以草,欲其露风也。”(同治《来凤县志》)露风晾干的包谷杂粮比放在屋内炕烘而干的食用起来香醇得多。高山乡里用包谷熬糖, 和用包谷、鲜谷炒制的米花制作成“糖包谷托”和“鲜谷饼”,加上核桃、板栗、葵花(向日葵)等,成为高山特有的点心。无稻谷的高山将包谷泡涨用石磨梭成谷“米”,作为节日食用和待客的佳品。低山用糯米做米酒,又称醪糟,用糖和芝麻做饼以及柿子晒晾成饼成为低山特有的点心。城中用芝麻、阴米和糖制作各式各样的糕点糖食就更为丰富。地域性还表现为丰富多彩的风味菜肴与食谱。土家族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根据本地的物产,造就出许许多多独具地方风味的菜肴佳品,素净而味美。如来凤、咸丰等地,“土人以油炸黄豆、包谷、米花、芝麻、绿焦诸物,取水和油,煮茶叶作汤泡之,饷客致敬,名曰油茶。”“妇女摘绿橙切片,镂成百花,蜜渍晒干,曰橙花。挑剔玲珑,香味俱绝。”(同治《来凤县志》)蔬菜制作总分酸、辣、干三大类。酸菜坛子,泡有大蒜、辣椒、豆角等。春天的青菜,秋天的白菜、萝卜,做成酸菜,一吃数月,酸菜在喜宴上也有它的席位;“邑人每食不离辣子,盖从岩幽谷中,水泉冷冽,非辛热不足以温胃和脾也”(同治《来凤县志》),家家都种辣椒,餐餐都有辣味,无辣不成菜,无人不喜辣;辣椒晾干切细, 作为必不可少的佐料,鲜红辣椒磨细成“稀广椒”;将青白菜、萝卜、豆类、瓜果类晾晒制成干菜,备以过冬,成为传统;家家炕土腊肉。合渣、面饭、??广椒、糍粑、社饭、土腊肉、 酸菜坛子构成土家族独具特色的饮食。“三罐一老酒,泡菜土腊肉,盐菜??广椒,合渣懒豆腐”的食谱,风味别致。

  第二节:茶文化特色

  茶文化是鄂西土家族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鄂西土家族地区盛产茶叶,而且加工制作技术精细,历史悠久,成为土家族地区向 王朝朝贡的驰名方物,又是土家族民间馈赠交际的上等礼品。茶叶是鄂西土家族地区的家常饮料,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又有独特的饮用法。饮茶,不仅是土家族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礼仪。

  (1)油茶汤

  土家族的油茶汤有悠久的制作饮用历史,最具有民族地方风味特色。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唐宋时“荆巴间,看茶叶作饼,叶老者饼以茶膏出之,欲者各饮,先圣令赤色, 捣末,置瓷器中,以汤覆之,用葱、姜、桔呈之,其饮醒酒,令人不服”。同治《咸丰县志》记 载,“油茶:腐干切颗,细茗,阴米各用膏煎、水煮,燥湿得宜,人或以之享客,或以自奉 ,间有日不再食,则昏愦者。”同治《来凤县志》记载:“土人以油炸黄豆、包谷、米花、豆腐、芝麻、绿焦诸物,取水和油,煮茶叶作汤泡之,向客致敬,名曰油茶。”有的地方称之为擂茶:“取吴萸、胡桃、生姜、胡麻共捣烂煮沸作茶,此惟黔咸接壤处有之。”

  土家族油茶汤的制作十分讲究,喝油茶汤的习俗十分悠久,许多人饮之成癖,有歌曰:“三天不喝油茶汤,头昏眼花心发慌。”

  (2)四道茶

  鄂西土家族的“四道茶”也别具一格,主要在容美土司一带,既可体验古老的饮茶乐趣,又有迷人风味。头道茶为白鹤茶, 称为“亲亲热热”,即用滚沸的开水冲泡的一碗云雾茶,清淡素雅,意在热气腾腾待客;相传是容美土司寨府附近的白鹤井里的白鹤喋血化丹而成,用白鹤井的水泡容美茶,便称之为白鹤茶。容美茶曾是朝圣贡品,清初文人顾彩访古容美,留下了“惊世鹤之峰,绝代容美茶”的名句。二道泡儿茶,称之为“香香喷喷”,即茶叶放有腊肉碎丁,其香无比;三道茶称为“甜甜蜜蜜”,即用米籽泡糖茶,其味苦甜,有的地方三道茶为油茶汤;四道茶为鸡蛋茶,称为“圆圆满满”。鸡蛋茶最初见于喜事之时,多用在嫁娶、生孩子、老人生日等喜宴之前,是专门迎奉长辈等尊贵客人的最高礼节。这种以鸡蛋代茶,意在良好的祝愿。如此四道 ,表情达意,十分生动贴切。四道茶在实际生活中,既可沏上一道或二道,也可以四道茶依次而上,一般依据来客身分亲疏长幼而定。

  (3)罐罐茶

  高山土家族地区还有喝罐罐茶的习惯。即用土罐作为泡茶的器具,先将茶叶放在罐中用火烤焙,待香味溢鼻时用沸水冲泡,倒出供饮,其香无比,或加入姜片,成为姜茶,喝时清香鲜美,提神养气。低山还习用大盆泡凉茶,三伏天饮用,清凉解暑止渴,家家备用。

  无论油茶汤、罐罐茶还是大盆凉茶,都是土家族日常饮用及婚宴、祝寿、新屋落成、宾宴等场合酒余饭后的好饮料。土家族民谣:“客来不办包谷饭,请到家中喝油茶。”

  种茶、采茶、制茶

  土家族不仅饮茶普通而讲究,还创造出种茶、采茶、制茶一系列茶文化。由于殷勤朴实、世居深山的土家人将种、采、制的技术沿辈相传,土家族地区的茶很早就进入了“官宦王侯”家,宣恩的五家台、鹤峰的百驾司、巴东的羊乳山都曾是贡茶的基地。17世纪初,五峰 、鹤峰、长阳等地的“宜红功夫茶”还被输往俄国和英国,鹤峰“容美”茶还被英国誉为“ 皇后茶”。

  鄂西土家人种茶,开茶梯、背粪上坡这些重体力劳动由男子担任,播种茶籽、培植茶苗到采摘、炒焙、揉制大都由妇女担任。这些世居深山的茶姑、茶妇、茶婆在劳动生产中创造 了千百首“茶歌”。茶歌有好几十种曲牌,如《茶歌》、《采茶歌》、《阳雀采茶》、《茶号子》等。务茶劳作中的这些茶歌,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土家族茶农的生活、情操和当时的社会情态。骚客文人也以采茶为题材作诗,或赞美,或记叙采茶境遇。顾彩《容美记游》中的 一首《采茶歌》就最有代表性:“采茶去,去入云山最深处。年年常作采茶人,飞蓬双鬓衣褴褛。采茶归去不自尝,妇姑烘焙终朝忙。须臾盛得青满筐,谁其贩者湖南商。好茶得入朱门里,瀹以清泉味香美。此时谁念采茶人,曾向深山憔悴死。采茶复采茶,不如去采花!采花虽得青钱少,插向鬓边使人好。”

  第三节:酒文化特色

  土家族的酿酒始于先民巴人。“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嘉谷旨酒,可以养母。”(《华阳国志?巴志》)“南山峡峡西八十里有巴乡村,善酿酒,故俗称巴乡村酒也。”(《太平御览》)“江之左岸有巴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水经注?江水》)土家族继承了巴人优良的酿酒技艺,并加以发展。所酿造的酒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为苞谷酒。土家族种植苞谷大约始于宋代,所以用苞谷作原料酿酒应不早于宋代。苞谷是土家族酿酒的上等原料,苞谷酒又是土家族爱喝的酒,“邑惟包谷酒,上者谓堆花酒”(《长乐县志?习俗》)。

  二为咂酒。土家族古籍中记载了不同的酿造咂酒的方法。“其酿法于腊月取稻谷、苞谷并各种谷配合均匀,照寻常酿酒法酿之。酿成携烧酒数斤置大瓮内封紧,于来年暑月开瓮取糟,置壶中冲以白沸汤,用细杆吸之,味甚醇厚,可以解暑。”(光绪《长乐县志》)“乡俗以冬初,煮高粱酿瓮中,次年夏,灌以热水,插竹管于瓮口,客到分吸之曰咂酒”。“ 饮时开坛,沃以沸汤,置竹管于其中,曰咂。先以一人吸咂,曰开坛,然后彼此轮吸,初吸时味道甚浓厚,频添沸汤,则味亦渐淡。盖蜀中酿法也,土司酷好之。”(同治《咸丰县志》)

  三为糯米酒。也称甜酒、米酒。用糯米或苞谷酿成,装入坛中,待酿好后连糟一起煮食或冷饮。

  酒渗透于土家族人民整个生产生活活动中,它与土家人民的宗教信仰、礼尚往来、民族性格、民风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

  酒是祭祀的必备品。土家文化与巫术文化紧密相关,在土家人众多的祭祀活动中,酒是必备之物。土家族最信仰的是白帝天王即白虎神。若遇家人有疾病,都到天王庙烧香许愿,待病好后,即前往神前献牺牲,请土老师礼祭还愿。祭毕则就在神像前招族人亲戚畅饮。每遇有争论冤屈之事,也得到天王庙前盟誓,刺猫血滴在酒内喝下去,叫做“吃血”。祈求神断,吃血后必须发誓“你若冤我,我大发大旺,我若冤你,我九死九绝”。事无巨细,吃血后不能反悔。吃血后三日,肆献牺牲酬愿,谓之“悔罪做鬼”(《来凤土家族历史简编》)。续修《鹤峰县志?杂述》载:“大二三神,田氏之家神也。刻木为三,其形怪恶灵验异常,求医问寿者,往来相属于道。神所在,人康物阜,合族按户计期迎奉焉。期将终,具酒醴 ,封羊豕以祭之,合曰喜神。”

  酒与节令密不可分。酒在土家节日文化中占有显要位置,几乎到了无酒不成节的程度。 土家族月月都有节日,所有的节日几乎都离不开酒。正月有春酒;二月有社酒;三月有祭山酒;四月有牛王生日酒;五月有端阳酒;……八月有送瓜酒;九月有登高酒,腊月还有除夕酒。

  红白喜事必备酒。土家族长期生活在大山中,与外界接触极少,但每一群体内部却交往甚密,谁家有婚丧嫁娶、修房造屋、栽秧割谷等事邻里主动帮忙。主人不给帮忙者工钱,热情招待自然离不开土家人嗜爱的酒。

  土家人从降生即与酒结缘,酒伴随土家人的一生。接亲时,男方送一坛酒到女方家,待生小孩后,由娘家用这坛子装上甜酒送去,俗称“今天吃火酒,明年吃甜酒”。小孩出生后 ,要办酒席叫“祝米酒”。满一个月时要办“满月酒”,满周岁时要办“抓周酒”。

  老年人过生日,办的酒席叫“整生期酒”。老年人过世,要举行跳丧活动,歌舞相伴, 边唱边饮酒吃黄豆,叫“喝黄豆酒”。“家有亲丧,乡邻来吊,至夜不去,曰伴亡,于柩旁击鼓,盹鼓互唱俚歌哀词曰丧鼓歌,丧家酬以酒馔。”(光绪《长乐县志》)

  修房有“上梁酒”,木船下水有“启驾酒”,农事活动中有“栽秧酒”、“薅草酒”、“打谷酒”。土家人有事必有酒,事事不离酒,时时事事充满浓浓的酒味。酒在土家人的生活中无时不在,无所不有。

  酒是社交的工具。土家人淳朴直爽,热情好客,每有客至即用最好的食品招待客人,酒更是不可少。每宴必有酒,而且酒礼十分讲究。“宴客,客西向坐,主人东向坐,皆正席, 肴十二簋,樽用纯金。……酒饭初至,主宾拱手,众皆垂手起立,候客举箸乃坐,亦适有从田间来,满胫黄泥而与席间手持金杯者……行酒以三爵为度,先敬客,后敬主人……”(清?顾彩《容美记游》)土家人好客很大程度以酒为媒,酒成了土家人传递情感、加深友谊的桥梁。

  历代土家族文人有不少赞美酒的诗篇。长阳土家族诗人彭淦的竹枝词赞美咂酒:“蛮酒酿成扑鼻香,竹竿一吸胜壶觞。过桥猪肉莲花碗,大妇开坛劝客尝。”土家族诗人田泰斗竹枝词中就有许多写酒俗的歌。如“出门果真见嘉宾,当道华筵点缀新。四面箫声一樽酒,风前宛转劝冰人”。这首竹枝词写的是新婚后给媒人办接风酒的习俗。又如“敬酒人来立下方,衣冠郑重貌端庄。昨宵演 过好辞令,一到筵前却又忘”。这首竹枝词描写的是在婚筵上选择一个能说会道者领着新郎敬酒的情景。土家族诗人彭秋潭的竹枝词:“有心拜年莫道迟,君看青草盖牛蹄。东风不醒堆花酒,吹得行人醉似泥。”写的拜年不分早迟,总以酒醉为上。“轻阴细雨好重阳,缸面家家有酒尝。爱他采茶歌句好,重阳作酒菊花香。”写的是重阳节,家家做酒以饷宾客。

  在丰富的土家族民间文学中,与酒有关的作品俯拾即是。如歌谣《十二杯酒》以酒为引 ,把一年十二个月的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全部有序地排列出来,从“一杯酒儿正月定,立春已到迎新春,雨水有水不一定,一寸黄土一寸金”唱到“十二杯酒腊月定,小寒大寒水结冰,二十四节有一定,大寒到了动工程。”看起来似乎重复拖沓,实则通俗易懂,有较强的科学性。特别是每个月以“一杯酒”起头,起到提示和强调作用。又如《十杯酒》把土家青年男女恋爱过程的心态生动逼真地描绘出来。酒歌又成了恋人抒faqing 感的媒介。

  与酒有关的故事也不少。如《土地佬找酒吃》、《酒鬼县官》、《酒谜》、《卖酒掺水 》、《四秀才饮酒》等,一个个酒故事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一方面折射出土家人爱酒如命的民族习惯,另一方面也讽谏嗜酒贪杯的各色人物。一篇篇朴实生动的酒故事就如一部土家人饮酒的百科全书。土家族是一个勇敢、豪放、乐观的民族,豪放的民族性格和浪漫的生活方式与酒恰是一对孪生兄弟。酒的饮用更加强了民族个性的体现,使这个民族更豪放,更无拘束;反过来,豪放的民族个性乐观豁达的民族精神,重节日喜庆的民族生活方式,加速了酿酒业的发展,使酒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咂酒正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土家族的酒与民族生活方式、民族精神休戚相关、相互映照。土家族制造了酒文化,酒文化又折射出一个勇敢豪放乐观的民族个性。

  土家族的美食:酱香饼

  一、简介

  土家酱香饼也叫香酱饼,是湖北省恩施长阳土家族的一种特有的小吃,后来被北京谭师傅(谭震)引进推广,改进成大众口味,火遍全国。

  此饼以香、甜、辣、脆为主要特点,它辣而不辛,咸香松脆。在远古时,每逢丰收过节早才能吃得上,据当地人说:“此饼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武当山的斋法号为德福僧人,他用多年自制的斋菜及多种药材和香料秘制而成”,凡上武当山的香客品尝后都回味无穷,赞不绝口,后来此技术不慎流传,几百年来以他独特的口感与风味传承于土乡人间,今天它掀开了面纱走出了大山,走进了都市,已成为都市生活不可多得的集色、香、味于一体的独特的香酱饼大众口味食品,在很短的时间内畅销热卖于全国大中小城市。

  二、社会影响

  酱香饼是一种与千层饼外貌相似,但口感和味道有天壤之别的一种新饼,刚推出市场的时候,相当火爆,数十人排队等后已成为一道城市的风景线,其实这是一项阳光工程,主要是考虑到下岗工人和待业青年,以及低收入人群,这种投资小,风险小,回报快,已经让很多人发财致富起来。

  制作

  面料:高筋面粉20斤、干酵母50克、泡打粉65克、糖2两(100g)、吉士粉半匙(国际计量一汤匙10ML)、水12斤、色拉油400克。(有人说用高筋面粉不合适,个人建议可用中筋面粉)

  馅料:生猪肥肉末(不要瘦肉)11斤(5500g)、蒜5两(250g)、姜5两(250g)、孜然5半匙(国际计量一汤匙10ML)、辣椒油适量、辣椒粉适量、豆瓣酱适量(炸熟)、鸡精粉适量、蚝油半瓶(或老抽适量)、盐适量;

  辣椒油:色拉油(适量)在没开的时候倒放辣椒粉(适量)中搅匀;

  制作饼表面油:色拉油30斤,大葱5根,大蒜,姜各半斤(250g),麻椒20克,芹菜4两(400g),花椒25克,大料20克,桂皮30克,当油开的时候把这些料倒入炸至无水份捞出既成。(可参考葱油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1、面粉,面料倒入和面机和面,色拉油分二次倒入和匀。

  2、面揪剂子每个135——150克,擀皮抹一层满薄薄的馅,包起来擀成饼,在饼的上面抹上一层匀称的馅。在馅的上面在抹一层表面油。(注意饼的厚薄跟火候的关系,有需要自己查阅)

  3、在饼的上面撒上一些芝麻(生)葱花

  4、饧三至五分钟,放入烤箱,烤至表面金黄色即可。

  注意事项

  土家酱香饼酱料是关键,正宗的土家酱香饼一共由30余种不同的调料配制而成,在制作酱料的过程中分量,时间先后都极为讲究。只有这样做出来的酱料才能使土家酱香饼更加奇妙。

  制作材料

  酱类:盐、糖、榨菜、生姜、大蒜、鸡精、烧烤料、孜然粉、十三香、五香粉、香甜泡打粉、普通豆瓣酱和红油等三十余种调料配制面的配方:特精粉,水,糖,绝密粉,发酵粉等。纯天然配料,不含任何添加剂。

  三、营养价值

  土家酱香饼中的面粉中所含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其次还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土家酱香饼优质面粉能量6389.75千卡维生素B60.34毫克、蛋白质101.2克、脂肪514.45克、碳水化合物363.7克、叶酸270.2微克、膳食纤维14.38克、胆固醇2357.5毫克、维生素A351微克、硫胺素2.03毫克、核黄素0.73毫克、烟酸8.64毫克、维生素E4.36毫克、钙411.2毫克、磷1003.75毫克、钾1299.9毫克、钠4344.85毫克、碘55.3微克、镁277.7毫克、铁10.22毫克、锌3.46毫克、硒65.92微克、铜0.55毫克、锰0.76毫克。

  四、健康功效

  小麦经磨制加工后,即成为面粉,也称小麦粉。面粉按加工精度和用途不同分为等级粉和专用粉两大类:

  (1)等级粉:按加工精度不同可分为特制粉、标准粉、普通粉三类

  (2)专用粉:专用粉是利用特殊品种小麦磨制而成的面粉;或根据使用目的的需要,在等级粉的基础上加入食用增白剂、食用膨松剂、食用香精及其他成分,混合均匀而制成的面粉。专用粉的种类多样,配方精确,质量稳定,为提高劳动效率、制作质量较好的面制品提供了良好的原料。

  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