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时间:2016-10-11 17:41:16     编辑:noble
20

区别的民族都有其有区别的文化习俗、而你了解56民族中的土家族吗?土家族的有着什么样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吗?倘若你还不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吧!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简介

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也有人认为归入缅彝语支~是藏缅语族内一种十分古老特别的语言。绝大多数人通汉语 - 如今只有这样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没有本民族文字~现时使用1984年创制的拉丁文字~通用汉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饮食习惯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的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

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跟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

节庆食俗

土家族民间特别注重传统节日~更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 - 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 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

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 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

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

冬至一过, 将大块的猪肉用

祭祀食俗

土家族过去信仰崇拜 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

有的再每餐饭前 - 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再饭上敬默一会儿、显示请已故先人先吃、之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所有的...都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

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土家族还敬灶神、土的神、五谷神、豕官神,再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丧葬礼仪

丧葬基本是土葬,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 天桥上天庭。

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

接着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 “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

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绕棺、辞灵、 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 - 以哀吊亡人。

新 成立后 - 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并 认为,人死后 - 会到另一个世界去享福。是好事、所以兴跳丧。

推荐阅读:傣族的风俗习惯

婚姻礼仪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

观摩、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再哭嫁时, 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孩都来陪哭。

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 - 越动听、越感人越好。再出嫁前~姑娘倘使不会哭嫁 - 就会受到歧视 同讥笑。男方一定得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 - 而且有专门的哭嫁歌.

说真的,再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要和家人、亲戚、朋友之间 哭。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之类的。

哭嫁已渐渐淡化、仅再深山僻野居住 的部分土家人中还有遗风遗俗!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