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婚俗特点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 而在婚俗上,土家族的人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土家族的婚姻文化是什么样的?!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吧!

土家族的婚俗特点
土家族婚礼仪式步骤
土家族与众不同的婚礼风俗一般有哭嫁、过礼、开脸、戴花酒、背新娘、坐床、闹房、回门等,最典型的环节无疑是哭嫁、坐床跟回门了。
1、哭嫁:土家族以前把是否会哭嫁,当衡量女子才智与贤德的标志。姑娘们都很重视哭嫁。当她们还唯有如此十一种、二岁的时候,就收敛笑容,学习哭嫁。
地域各式各样~哭嫁内容也各有特色、一般有“女哭娘”,“娘哭女”~“姐哭妹”、“妹哭姐”,“骂媒人”等几个部分。
哭嫁时间~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一般是七至二十天,也有长达一个月的,“开哭”时~是在轻歌微吟中吐露悲伤.
后来~离婚期愈近,其词愈恻,其声愈悲 - 哭的口干舌燥 - 嗓子嘶哑 - 两眼红肿,如疯如痴.
2、坐床:新人完成仪式后,立刻抢先奔入洞房~争坐到床上,叫做“坐床”。据说谁先坐到床上就是说将来谁当家。
“坐床”的规矩是男左女右 - 以正中为界!有心计的姑娘往往会坐在界线上,新郎则尽力把新娘挤到界线外去 - 双方各不相让 - 挨挨挤挤,若假若真。
倘若新郎猛然揭开新娘的盖头~坐床便随之告终.
3、回门:婚后三天,新娘偕同夫婿回娘家省亲。“回门”是新娘回省父母 - 新郎拜见岳父母的礼节。
所以新郎要向岳父母家送上丰盛的礼物,其中二十几斤重的一只猪脚是必不可少的。“回门”时新娘走前面、返家时新郎走前面,并不能回头张望。
土家族婚礼仪式习俗
一、求肯(也就是说求亲)
男女双方有意之后,男方会选着一位能说会道的媒人(习惯上为女性) - 带上一些男方准备的糖酒、腊肉等,去女方家求亲。
媒人会极力撮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完成男方的托付!若女方家长收下了礼物就说默许了这桩姻缘、随后就是“通族”就是女方家长向父老乡亲宣布自己女儿的婚讯。
“通族”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上的意思是女方父母挨家挨户告诉他人女儿的婚讯 - 另一种是女方办一场酒席(酒席所需的物品一律由男方提供),请父老乡亲吃一顿饭 - 在酒席上宣布女儿的婚讯、这顿饭是不能收父老乡亲的礼金的...
二、定亲
求肯成功以后就是定亲 - 俗称“写八字”、“吃耳朵酒”...酒席依旧是由男方提供物品,女方举办,宴请乡邻。
“写八字”就意味着正式的定亲,男方当然也要来参加“写八字”,主要是来认亲~认识女方的一些亲戚朋友!
在酒席开始之前,男女双方要相互交换生辰八字,在并且要请风水先生把结婚的日记定下来 - 俗称“报日子”。
酒席结束后~男方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糖、酒、粑粑等给前来参加宴席的父老乡亲,粑粑一般是四个抑或六个,不能是单的,也不能是八个、由于人们觉的“八”有“倒八辈子霉”的意思,不吉利。
需要看的是,男方既要给女方的乡邻(多为父亲一方的人)准备粑粑,也要为女方母亲娘家一方准备粑粑~因而双方一定要事先商量好具体的人数,确定礼物的数量,可多不可少,既然在送出父亲方的礼物接下来 - 要确保母亲娘家方的礼物依旧是足够的...
三、结婚
“八字”写过以后,女子离家的日子也就开始倒计时了。这时、男女双方都会为婚礼忙碌,女方要置办嫁妆,男方置办结婚所需物品!
在结婚前一个月(也有七到十天前开始的),女子就会停止下地做活、开始进入“哭嫁”环节.
哭嫁是整个土家婚嫁习俗中最为有特色、最为动人心弦的环节,土家族女子从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学习哭嫁~并且哭的好不好也成了衡量一个女子是否贤惠的标准,如果哭不好或者不会哭,就会被人看作没教养,甚至受到歧视。
其实吧,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
“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与“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
其实吧,哭嫁歌是新娘为了表达离别之情,由新娘哭诉、亲人们劝慰开导的一种以哭伴歌的形式,它抒情性强、曲调低沉、哀婉动人~被音乐家誉为“ 式的咏叹调”。
不瞒你说、在婚期到来的前一天要进行“圆礼”,所谓“圆礼”是指男方需为新娘买一套衣服、鞋子等,在并且也要为女方提供酒席所需的猪肉,这些都要男方请人送到女方家 - 在一起女方也要为男方买一套结婚用的衣服与鞋子、让来人带回去给男方,不能让人空手回男方,不然很是失礼.
“园礼”后就是大婚之日,这一天的宴席称为“接客酒”,意为广接各方亲朋好友 - 这时客人的给一定的礼金以示祝贺之意...
第二天便是“戴花酒”,女方举行“戴花酒”,要摆出全部嫁妆,亲友送礼祝贺,在同时给新娘“开脸”,用红线将脸上汗毛扯掉~把眉毛修成弯月形,解辫挽髻于脑后,插上银饰~头围新丝帕,标志着新娘已不再是懵懂少女而已为人妇!
说实话,“戴花”一般在堂屋由礼仪师举行,这时新娘的长辈需要给新娘一个红包,俗称“嫁妆钱”,可多可少,视亲疏而定、视条件而定...
新娘戴完花以后就会回到闺房,按照风水先生事先看好的方位坐在床上等待男方的迎娶。
四、送亲
说真的,当男方的迎亲队伍进入新娘的村寨时 - 在正式进入新娘家之前会有一个“拦门酒”。所谓“拦门酒”是要在新娘家堂屋门口放一张八仙桌,摆上包谷烧酒~并请来寨中德高望重的族老同歌师来组织仪式。
迎亲队伍来到堂屋前时 - 起初由女方主管把门的族老唱讲贺词,完了迎亲队伍中最年长且声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若男方的唱答能让女方满意,则在门前饮酒,开门接客~否则就会被关在“门”外(一般不会故意刁难男方、若男方回答不上来,女方会给一些提示).
大家可能不知道,迎亲队伍进了门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女方也要为送亲做最后的准备了。当出阁吉时到了~会有“拖亲”~意思是比新娘年长的女性“阻止”新娘出阁 - 表达对新娘的不舍。
说实话,“拖亲”后,新娘必须从堂屋出门,当新娘跨过门槛的一瞬间,礼仪师会讲一把筷子(多数时候为十二双)扔向新娘的头顶、口中念到:“一把筷子十二双,今朝送你到外乡。
贵也从今天起,贱也从今天完”!当筷子要落到新娘头上时 - 送亲队伍中会有人给新娘撑开一把伞,避免筷子砸到新娘。
而送亲的人选早在“接客酒”那天就由主任跟礼仪师商量确定下来了,送亲队伍中的“送亲婆”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一般由新娘的嫂子、婶婶、姑姑等充当.
无论是男方的迎亲队伍,还是女方的送亲队伍在确定迎亲抑或送亲时都要遵循一条规则~等于俗语所说的“姑不娶,姨不送”,意思是姑父不能为男方迎亲 - 姨妈、姨夫不能为女方送亲、由于“姑”同“孤”谐音、“姨”和“一”谐音,两者全有“鳏寡孤独”之意~不吉利!
在新娘出门之前,新郎要见岳父岳母并向他们保证自己会好好对待他们的女儿 - 凡事会让着她,叫岳父岳母放心。偶尔也会有“哭女婿”,也就是说岳母放心女儿不下,男方好好对待自己的闺女。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的,由于女儿出嫁是喜事、最好要让女儿开开心心出门,不宜损坏 喜庆的氛围。
新娘出门后要在村头洗一下脸,意为不能带走娘家的一粒灰,而这个洗脸水新娘不能自己倒掉 - 会有人帮新娘倒的!新娘在离开村子的时候,不能回头 - 要一直走到男方家。
在到达男方家之前会有个叫“回喜神”的仪式,俗称“拦送亲婆”,等于男方会在进入男方家的必经之路上放一个小的八仙桌、有人手拿一只大公鸡,拦住“送亲婆”的路(“送亲婆”多为两人),口中念念有词 - 接着一刀杀死公鸡、一脚踢翻八仙桌,送亲队伍方可继续前行.
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人们相信新娘从屋里出来时会带着女方祖先的鬼魂、这个仪式就是为了驱赶掉新娘身上的鬼魂。
(算命www.bmfsm.com)
“回喜神”之后就是拜堂成亲了.新娘和新郎在堂屋 相对而立,由礼仪师主持婚礼,约莫可分为拜天地、拜祖宗、夫妻对拜三部分!
拜完堂过后新娘与新郎就会进行“抢床”、所谓“抢床”就是看谁先坐到床上,原因是有谁先坐到床上以后就是谁当家的说法。
这时、男方多会有人来阻止新娘先坐上床,从而“抢床”多一男方的胜利而结束...当新娘坐在床上时、新郎的侄女要么其他小女孩会给新娘端来一盆洗脸水,新娘在洗过脸以后的给小女孩一个红包。
说真的,在随后正式的宴席上,送亲队伍中的“送亲婆”要跟男方选出的两名妇女(不一定是两名,数量要和“送亲婆”数量一致)“讲礼性”,双方会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对新婚男女的祝福、其内容关联极广、有时也会成为双方之间的比赛 - 很是有趣。
席间、新娘与新郎会给参加宴席的来宾奉上“鸡蛋茶”,而客人则的给一定的礼金。这时,客人们会尽力地捉弄新人~整个宴席便在愉快声中结束。
土家族婚礼
五、回门
经历了送亲以后,整个宴席就已经告一段落了、客人们基本上都散了,但是整个婚嫁的程序并没有结束!根据传统,新娘要在来新郎家的前三天连续起三个早床、不然的话就会被认为懒散。
有的婆婆还算强势的话,就会在前天晚上把火用水浇湿~新娘在第二天早上要想办法把火烧燃起来且不能去别人家取火种.
成亲接下来,新娘新郎要回新娘家一趟,俗称“回门”,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回三朝”即在婚后的第二天会娘家,这样的话~新娘新郎一定的当天去当天回~不能再娘家过夜,因此一般两家距离较近的才会选择“回三朝”;
另一种则称为“回五朝”等于在婚后的第四天回娘家、这时,新娘新郎可以再娘家玩一天后再回去,所以适合两家距离较远的.
在“回门”的时候有点需要谨记的是,新娘结婚时穿的鞋子是不能穿回娘家的,而新郎则没有这方面的。
推荐阅读:傣族的风俗习惯
湘西土家族结婚习俗有什么?
一、求亲(求肯)
男女双方有意之后,男方会选着一位能说会道的媒人(通常为女性) - 带上一些男方准备的糖酒、腊肉等 - 去女方家求亲。
说实话、媒人会极力撮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完成男方的托付。若女方家长收下了礼物就说明默许了这桩姻缘,随后就是“通族”即女方家长向父老乡亲宣布自己女儿的婚讯!
“通族”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上的即女方父母挨家挨户告诉他人女儿的婚讯,另一种是女方办一场酒席(酒席所需的物品一律由男方提供),请父老乡亲吃一顿饭,在酒席上宣布女儿的婚讯、这顿饭是不能收父老乡亲的礼金的.
二、定亲(求结)
求肯成功以后就是定亲,俗称“写八字”、“吃耳朵酒”!酒席依旧是由男方提供物品、女方举办,宴请乡邻...
“写八字”就就是说正式的定亲,男方当然也要来参加“写八字”,主要是来认亲 - 认识女方的一些亲戚朋友。
在酒席开始以前,男女双方要相互交换生辰八字,在同时要请风水先生把结婚的日记定下来,俗称“报日子”.
其实吧,酒席结束后、男方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糖、酒、粑粑等给前来参加宴席的父老乡亲~粑粑一般是四个或者六个~不能是单的,也不能是八个,之所以人们觉的“八”有“倒八辈子霉”的意思,不吉利...
需要看的是,男方既要给女方的乡邻(多为父亲一方的人)准备粑粑,也要为女方母亲娘家一方准备粑粑~导致双方一定要事先商量好具体的人数、确定礼物的数量~可多不可少,既然在送出父亲方的礼物接下来~要确保母亲娘家方的礼物依旧是足够的。
三、结婚
“八字”写过以后~女子离家的日子也就开始倒计时了。这时、男女双方都会为婚礼忙碌,女方要置办嫁妆,男方置办结婚所需物品.
在结婚前一个月(也有七到十天前开始的),女子就会停止下地做活,开始进入“哭嫁”环节。
哭嫁是整个土家婚嫁习俗中最为独特、最为动人心弦的环节,土家族女子从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学习哭嫁,并且哭的好不好也当上衡量一个女子会不会贤惠的标准,假若哭不好或是不会哭,就会被人看作没教养,甚至受到歧视!
不瞒你说 - 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
“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与“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
哭嫁歌是新娘为了表达离别之情,由新娘哭诉、亲人们劝慰开导的一种以哭伴歌的形式,它抒情性强、曲调低沉、哀婉动人,被音乐家誉为“ 式的咏叹调”!
- 上一篇: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土家族有哪些特产?
- 下一篇:蒙古族名人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