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白露养生食谱

时间:2015-12-14 09:55:41     编辑:Ky02
20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容易出现唇干、鼻干、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一些的疾病,那么在白露节气时养生饮食食谱上应该吃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养生食谱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养生食谱

  白露养生之清茶、米酒

  1、米酒

  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入远。《水经注》记载:“郴县有渌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曰‘程酒’,献 同也。” 、渌酒均系传世美酒。《晋书.武帝纪》:“荐 、渌于太庙”,可见程酒当与、渌媲美。 《九域志》亦云:“程水在今郴州兴宁县,其源自程乡来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与 酒别。”程乡即今三都、蓼江一带。资兴从南宋到民国初年称兴宁,故有郴州兴宁县之说。 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方法也相当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 装坛待喝。如制程酒,须掺入适量糁子水(糁子加水熬制) ,然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鲜牛栏淤中的,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埋藏几十 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清光绪元年(1875)纂修的《兴宁县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酿可千日,至家而 醉”。《水经注》还记载,南朝梁文学家任与友刘 杳闲谈,“任谓刘杳曰:‘酒有千里,当是虚言?’杳曰:‘桂阳程乡有千里酒,饮之至家而醒,亦其例也。’南朝梁时,兴宁隶属于桂阳郡。在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2、清茶

  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旧时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白露节气养生食谱

  1、[糯米阿胶粥] 

  原料:阿胶30克,糯米50-6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后再放入红糖,稍煮二三沸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三天为一疗程。间断服用,连续服食会有胸闷气满不舒之感。 

  功效:养血止血、滋阴安始。 

  应用:阴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慌心悸、失眠健忘、月经后期、经少色淡、经闭不行、漏下不止、胎动不安、胎漏下血、久咳咯血、吐血衄血、大便出血及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等。 

  注意:感冒时及胸闷腹胀、纳呆苔厚腻者,不宜服。 

  2、[沙参枸杞粥] 

  原料:沙参15~20克,枸杞15-20克,玫瑰花3-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沙参煎汁去渣,后以药汁与枸杞、粳米同入沙锅,再加水适量,用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玫现花、冰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算命www.bmfsm.com)

  功效:滋阴润燥、养血明目。 

  应用:阴血亏虚所致的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喉干燥、声音嘶哑、胃脘灼痛、饥而不欲食、干呕呃逆、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手足心低热等。 

  注意:外感风寒所致咳嗽不宜服。 

  3、[人参百合粥] 

  原料:人参3克,百合15-2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人参研末;百合剥皮去须,洗净切碎;后共与粳米同入沙锅,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益气滋阴、润肺安神。 

  应用:气阴两虚所致的心悸气短、烦渴神疲、久病形瘦、失眠健忘、心神不宁、食欲不振、久咳声低、干咳少痰,以及神经衰弱、癔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百日咳等而属气阴亏虚者。 

  注意:外受风寒及发热饮冷、舌红苔黄、便结尿黄等实热所致咳嗽,均不宜服。 

  4、[大枣乌梅汤] 

  原料:大枣20克,乌梅2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大枣、乌梅洗干净,人沙锅加水适量,文火煎取浓汁,兑入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滋阴、益气、敛汗。 

  应用:阴津亏虚所致的烦热口渴、气短神疲、盗汗不止等。 

  5、[猪肺虫草汤] 

  原料:猪肺250克,冬虫夏草1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先将猪肺除去血污,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将猪肺与冬虫夏草同入沙锅, 加水适量炖汤,待猪肺熟烂后,加入少许精盐、味精调味,饮汤食肺。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肺肾、止咳喘。 

  应用:肺肾气虚、气阴两虚所致的久咳干咳、胸痛咯血、气短喘促、不相接续、动则尤甚、声音低怯、腰膝酸软、尿随咳出,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癌咳喘咯血而属肺肾两虚者。 

  6、[鲫鱼红糖甜杏汤] 

  原料:鲫鱼1条(约500克),甜杏仁12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鲫鱼去掉鳞、腮,剖除内脏洗干净,切成几块,将鲫鱼与杏仁、红糖一并熬汤,鱼熟后即可饮汤食鱼(可稍拌酱油)。 

  用法:食鱼喝汤,适量。 

  功效:益气健脾、滋阴理肺。 

  应用:慢性支气管炎,症属气阴亏虚型,症见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咳嗽痰多、气短声低喘促、咳剧或痰中夹有少量血丝者。 

  7、[贝母甲鱼] 

  原料:活甲鱼1只(约500~1000克),川贝母5克,料酒、细葱、花椒粉、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先将甲鱼放人温热水中,使其排尽尿,然后剁去头,剖除内脏,清洗干净。将甲鱼放入蒸钵中,加水适量,放人贝母、料酒、花椒粉、细葱、味精、精盐,以武火蒸熟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滋阴补肺、化痰止咳。 

  应用:阴虚所致久咳痰多、气短喘促、夜卧盗汗、心烦口渴、低热不退等。 

  8、[莲子百合煲] 

  配方: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静,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香酥山药] 配方:鲜山药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植物油750克(实耗150克),醋、味精、淀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山药洗静,上锅蒸熟,取出后去皮,切1寸长段,再一剖两片,用刀拍扁。锅烧热倒入植物油,等油烧至七成热时,投入山药,炸至发黄时捞出待用。另烧热锅,放入炸好的山药,加糖和水两勺,文火烧5、6分钟后,即转武火,加醋、味精,淀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健脾胃,补肺肾。对于脾虚食少,肺虚咳嗽、气喘者更为适合。

  配方: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静,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9、[香酥山药] 

  配方:鲜山药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植物油750克(实耗150克),醋、味精、淀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山药洗静,上锅蒸熟,取出后去皮,切1寸长段,再一剖两片,用刀拍扁。锅烧热倒入植物油,等油烧至七成热时,投入山药,炸至发黄时捞出待用。另烧热锅,放入炸好的山药,加糖和水两勺,文火烧5、6分钟后,即转武火,加醋、味精,淀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健脾胃,补肺肾。对于脾虚食少,肺虚咳嗽、气喘者更为适合。 

  10、[南沙参煮蛋] 

  原料:南沙参50克,鸡蛋2个。 

  制作:将南沙参与鸡蛋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煎煮,待蛋熟后,取出剥去壳,再放入药汤中稍煮即成,饮汤食蛋。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滋阴、降火、止痛。 

  应用:阴液亏虚、虚火上炎所致的牙齿疼痛、红肿不显或无红肿、口龈干燥等。 

  11、[双参酒] 

  原料:西洋参30克,沙参20克,麦门冬20克,黄酒800克。 

  制作:将西洋参、沙参碎成小段,麦门冬碎细,共装入小坛内,将黄酒全部倒人药坛内,置炉上用文火煮鱼眼沸,取下待冷,加盖密封,置放于阴凉干燥处,每日摇动数下,经7天后开封,加凉开水200毫升,搅拌匀,再用细纱布过滤一遍,收入干净瓶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用开水送服10-20毫升。酒服尽后,将药渣爆干为末,每次用开水送服5克。 

  功效:滋阴益气、生津润燥。 

  应用:气阴两虚所致的心烦体倦、气短汗出、口渴多饮、咽干唇焦、舌燥无津、小便短少、皮肤干燥、干咳少痰、大便燥结,以及热性病后期形消体瘦、饥而不欲食、烦躁夜卧不宁等。 

  注意:脾胃阳虚、寒湿内阻之脘腹胀满、冷痛泄泻、 

  食少苔腻者,不宜服;勿与藜芦同用服,服用时若感味苦,可加适量冰糖。 

  白露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 补养肾气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如果这时候贪食寒凉,更容易把脾胃的机能变得不正常,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另外养生专家建议,从白露起,市民应注意补养肾气,这时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2、动静结合更有效

  白露之后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而白露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据《黄帝内经》:“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白露季节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专家建议,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市民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应注意心理养生,白露过后,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专家说,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常笑还是一种健身运动,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3、喝粥祛凉又防燥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中医认为,这是肺气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的缘故。从饮食上看,应注意滋阴,此时养生应“顺四时”。秋季对应的是肺,因此白露时节要注意养肺。

  由于“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喜润不喜燥。”所以白露季节不能一味进补。陈太日建议在饮食调节上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素食为主。

  饮食上,建议要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红萝卜等。吃一些绿叶蔬菜补足维生素C也很有必要,如芥兰、菠菜、绿菜花等。

  白露时节的适宜膳食有莲子百合粥、银杏鸡丁、山药等,这些饮食有清肺润燥、止咳平喘、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功效。而有哮喘、气管炎、咽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少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生冷食物腌制菜品和过于甘肥油腻的食物。中医认为海产品多为大寒之品,易伤脾胃,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海鲜,而多吃辣椒等ciji 性的食物则会影响肺、大便和皮肤。

  白露时节,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对于体虚者,这时候,最好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而食补首推粥。养生专家称,白露季节,早晨喝碗粥,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魏新军说,对于病人来说,药物需要辨证诊治,而对于健康人来说,同样可以食补。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