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养生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之一,关于霜降时节养生的方法有哪些呢?霜降时节养生注意事项又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霜降时节养生
霜降时节的多发病状
霜降,顾名思义,天气变得寒冷了,露水凝结成霜而降下,称为霜降。虽然天气温逐渐转凉,但还有夏季的“余热”,秋燥并全部消除,此时正是燥与寒的结合。医生提醒市民,霜降之时,饮食调养方面,此时宜平补,并预防秋燥,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
开始降霜,气候特点为偏凉,向冬季过渡。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对于老人而言,霜降节气,容易患上“老寒腿”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
霜降时节养生方法
1.防秋燥
燥邪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湿邪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
秋季养生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3.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
秋季养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4.防贼风
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被中医称为贼风。受到贼风侵袭,往往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秋季养生防贼风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盖被,不要随意减衣;另一方面,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冻,才会对贼风有抵抗力。
霜降时节养生注意事项
一、注意养肺。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中医认为“肺喜润恶燥”,所以深秋的干燥气候最易伤肺,建议大家每天搓揉迎香穴,就是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这个穴位对消除鼻塞的作用很明显,秋天气候变化快,觉得呼吸不畅的时候赶紧揉一揉这个穴位。
二、饮食调养。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的相互关系上,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霜降节气,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会很甜;霜降前后有几种润肺水果要经常吃,如银杏的果实白果,可以拿来做菜吃,白果炒芹菜等。梨、萝卜、苹果、洋葱、芥菜(雪里蕻)也是很好的润肺食物;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进补佳品;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民间有个说法叫“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前后推荐喝点乌鸡汤,比如用猴头菇炖乌鸡,中医认为乌鸡健脾益气、有养阴退热的作用,而猴头菇可以补脾、健胃、益气,最好在汤里再加些桂圆肉、红枣、灵芝,加几片和胃的生姜,霜降前后喝有很不错的养生作用;霜降时节温度降低,心脏负荷加重,再加上气候干燥,睡眠时水分消耗过大,睡前可喝点白开水,早晨可做点户外活动增加血液循环。
三、精神调养。最好的调养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睡眠养生的早起,能够使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乏的发生。周末可以去户外爬爬山,登高望远,有助于保持乐观情绪,神志安宁。但此阶段运动健身的活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剧烈,以微微出汗为宜。
霜降时节养生食疗做法
一、粥类:银耳白果粥、红枣花生山药粥、黑豆柿饼粥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调养身体的重要性,尤其是调整脾胃的最为适当时节。说起调理脾胃,有点年岁的人最喜欢推荐的就是粥,一碗热气腾腾的粥下去,仿佛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散发出难以言说的舒适和通透感。
1、银耳白果粥
材料:香糯米150克、银耳20克、白果50克、枸杞、精盐少许。
做法:将银耳洗净,用冷水浸泡去根,撕成小朵,白果用热水烫过切成两半。文火熬煮成粥后,再放入银耳和白果,煮开即成。
功效:具有养阴润燥、益肺止咳的功效。适合秋季保健及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少痰的人群食用。
2、红枣花生山药粥
材料:红枣10枚,花生45克,山药1段,大米100克。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块,花生、红枣洗净。加水适量,先把山药、花生、红枣煮开,然后把大米放进去,用勺子搅拌一下,防止粘锅。煮10来分钟就好了。
功效:红枣具有补气血、健睥胃的作用;花生连红衣一起食用不仅健脾和胃、滋养调气,还可以补血;山药补脾养胃、补中益气。本粥养脾补血,滋养容颜。
3、黑豆柿饼粥
材料:黑皮青豆25克,大黑枣5个,柿饼1个,糯米30克。
做法:黑皮青豆慢火烧至黑皮裂开,黑枣去核,柿饼切片,糯米洗净。先将黑豆、黑枣、柿饼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慢火煎30分钟,然后加入糯米煲粥。粥成后便可食用。
功效:此粥可补脾、益肺。治肺虚久咳。
二、汤类:银耳银杏乌鸡汤、猴头菇鸡汤、板栗老鸭汤
1、银耳银杏乌鸡汤
材料:乌鸡半只,银杏20克,大枣4粒,银耳30克,精盐、姜片、香菜末各适量。
做法:乌鸡斩去头、脚,从脊背刮开,去内脏,洗净切块。乌鸡块放入沸水锅中焯水,除去血污,捞出后再冲洗干净,沥净水。银耳用清水浸透,撕成小朵。大枣、银杏分别洗净。汤锅内加适量清水烧开,放入乌鸡、姜片慢火煲2小时,再放入银杏、银耳、大枣煲40分钟,加精盐调味,撒少许香菜末即成。
功效:滋阴养血、润肺养胃、美容养颜。
2、猴头菇鸡汤
材料:猴头菇三颗,鸡半只,枸杞,姜,盐,料酒,火腿几片。
做法:猴头菇用温水泡六个小时,用手抓一下,洗干净。鸡放到沸腾的锅里焯水,加两片姜,一些酒去腥,焯水完毕捞出来冲洗干净。鸡切块,火腿切片,把鸡,火腿,猴头菇和姜片一起放进电炖紫砂锅里,一次加足冷水,炖四个小时。最后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加枸杞,喝前加盐调味。
功效:补脾益气,助消化。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
3、板栗老鸭汤
材料:鸭半只、板栗250克、食盐5克,陈皮10克,水适量。
做法:陈皮洗净、老姜洗净切片,老鸭洗净,斩成大小适中的块,放入沸水中焯烫去除血沫。板栗用刀在表壳划一道口子,放入滚水中浸泡约3分钟,趁热捞出剥去外壳。将老鸭、陈皮、姜片一同放入汤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2个小时。最后放入板栗继续炖煮1个小时,喝时根据口味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板栗有养胃健脾的功效,老鸭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板栗与老鸭同炖可以益气补脾、补肾强筋、和胃润肺。
三、炒菜类:百合炒马蹄、西芹炒虾仁、山药炒木耳
1、百合炒马蹄
材料:鲜百合6两(约240克),碎猪肉4两(约160克),马蹄10粒,姜蓉2茶匙。糖、盐各1/2茶匙,生抽1茶匙,水1汤匙,油、生粉各1/2汤匙。上汤2汤匙,蚝油、麻油各1茶匙。
做法:鲜百合切开,洗净沥干;马蹄去皮剁碎。碎猪肉加入腌料,腌15分钟。烧热锅,下油1汤匙,炒熟碎猪肉,放入鲜百合、马蹄及姜蓉,炒匀,最后加调味料,炒至汁干即成。
功效:百合能止咳补肺,马蹄消痰清积食。鲜百合味淡,可加少许姜及肉碎,增加鲜味,不寒又不燥。
2、西芹炒虾仁
材料:西芹、虾仁、腰果、胡萝卜、蒜、葱、姜末、盐、砂糖。
做法:将虾仁洗干净,西芹切丁,胡萝卜切小薄片。锅内放2大匙油,冷油小火放入腰果炸至酥脆捞起放凉。炸腰果时,一定要冷油、小火,一边炸一边要翻动以免烧糊,炸好后要彻底放凉才会酥脆。将油倒出一半,剩下的油烧热放入蒜、葱、姜末爆香,再放胡萝卜及西芹丁,大火翻炒约1分钟。放入虾仁,盐,砂糖大火翻炒约1分钟即可盛出,洒上放凉的腰果即可。
功效:西芹是一种保健蔬菜,有促进食欲、降低血压、健脑、清肠利便、解毒消肿、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虾的营养价值极高,食用后对身体大有好处。
3、山药炒木耳
材料:山药1段,水发木耳5朵,蒜2瓣,盐、鸡精、油少许。
做法:山药去皮、洗净,切片备用;水发木耳洗净,摘小朵备用;把蒜剁碎成末;烧开一锅水,然后将山药片放入焯30秒后捞出备用;热锅倒油,放入蒜末爆香后加入焯好的山药片炒半分钟后加入木耳一起炒熟,加盐、鸡精调味即可。
功效:山药一般在霜降前后收获,中医认为,山药一味入三经:即肺、脾、肾经。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 上一篇:2015年大寒是几月几日
- 下一篇:霜降时节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