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时间:2017-04-13 17:37:18     编辑:ky05
20

  哈尼族是 的少数民族中的其中一个民族,哈尼族是国际性民族。哈尼族有众多的传统节日,但是没有春节的,哈尼族是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年,就像汉族过春节一样的。节期五六天,多至半月。六月年,红河地区称“苦扎扎”,为哈尼族的农业祭祀活动,是哈尼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因而各地节期略有不同,并有长有短,有的地方节期4天,有的则6天。一起看看哈尼族的传统节日。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哈尼族简介

  梯田文化的杰出创造者——哈尼族, 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253952人。主要聚居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元江、墨江、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思茅、西双版纳、澜沧等市、州、县也有分布。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可分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哈尼族原无文字,20世纪50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试行中。哈尼族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梯田稻作文化尤为发达。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

  祭母节

  阿玛施节又叫祭母节,时间是 农历二月龙日举行。哈尼族民间祭祀节日。“阿玛施”是哈尼语音译,“玛”意译为“女性”、“母亲”、“雌性”及“大”。“阿玛”,有的地方叫“伏玛”、“普玛”,意译为“神树”或“神树林”,所以有人把该节译作“祭母节”或“祭神树”。流行于云南省广大哈尼族地区。哈尼族虽信仰多神,但最崇敬神树,认为神树是哈尼人的保护神。因此,在安村立寨的同时,要在村子上方选定一“神树林”,并把其中一棵最壮实的长青树当作“神树”。平时严防牲畜进入这神圣的林地。传说,远古时代,人鬼乃兄弟,后因不合而分家过,鬼常作崇扰人,人告于天神,天神让其女儿变作神树,为人护寨,并教人每年于此日到鬼的住地敲锣打鼓,烧灰压草,以镇鬼邪。历代相沿,因此成节。

  哈尼语“龙日”叫“罗糯”,“罗”是“增长”,“糯”是天、日。因此把龙日当作节日。

  祭祀时,每户出一名男人,带上米饭、酒和一碗红、黄、白的花糯米饭,饭上插一束栗树花,神树边上摆一大碗花椒水,参祭者入林前漱口去污。祭司要穿白色土布女装,向神树祈求村寨安泰、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在林中杀一只猪,煮熟平均分食,饮酒欢歌。入夜,开始迎神进寨,全村民众高举松明火把,敲打锣鼓至林外迎接。参祭者倒退出林后,方可转身行走。当夜整个村寨尽情歌舞,一片欢腾。第二天,祭司与寨老送树神回林中归位。至“阿玛施”活动告毕。

  祭竜节

  祭竜节是哈尼族主要的祭祀节日,一年有两次。正月竜是祭祀寨神,祈求灭灾降福,人畜兴旺。三月竜是农业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竜神的象征通常是万年古树,称为竜树,过去每形成一个村寨,不论十家八家,还是一户人家,也要首先在寨头选定地点栽培一棵树。这棵树就是竜树。两次祭竜活动都要在这棵树下举行,据说竜树能起到保护寨子的作用。

  每年农历正月的首座轮属龙日为正月竜祭寨神,寨神相当于汉族的山神土地神的日子。公祭的献物是一头猪,这头猪被杀死后,即安放在树台上,呈跪匐状。每户出一男子参加公祭,每人将一碗三色糯米饭。即红、黄、白,取喜、吉、净之意和一把香交给主祭人献到竜台上,然后叩头膜拜。祭拜完毕,饮酒吃饭,席间每人可自由吟唱祭神祈祷辞。

  每年农历三月首座轮属龙日为三月竜祭竜神的日子。这一天中饭后,每户出一男人携一只鸡、一把香、一撮茶、一壶酒,红、黄、白糯米饭各一碗参加公祭。祭祀开始,每人喝一口花椒叶水净口,并将祭品交主祭者献于竜台。摆到谁的祭品,谁就叩头。祭祀完毕,饮酒吃饭,唱颂祈福辞。当天空现出星星的时候,举行迎神进寨仪式。寨里人点燃火把,敲响铓鼓到寨口迎接,公祭者们排成一条长龙。主祭者口唱迎神调:"天上的星星闪闪,己到时辰。寨里的铓鼓咚咚,迎接竜神。已是入祭的好时刻,请神动身。听大家歌舞欢唱,降福给人。

  黄饭节

  云南元江哈尼族的“黄饭节”,是和生产节令相关的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节日。每年的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时,按照哈尼族的传统习惯,家家户户都要蒸好喷香的黄色糯米饭,煮好红鸭蛋,向报春的布谷鸟虔诚的敬献。祭祀完毕,人们开始唱起动听的“春耕歌”,做农耕准备。村子里德高望众的老者还要观测天象,推测吉日,拔几丛秧苗栽进自家田里,意为“开秧门”。哈尼族山寨一年一度的春耕活动就此开始。传说这样做可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众生吉祥。

  哈尼族的苦扎扎节,是在每年农历五月的首座个申猴日开始,三至五天。这时刚栽完秧,农活少,人们欢聚一堂,主要活动是打秋千。节日的首座天,各村寨要上山挑选一棵粗直的松树做磨秋杆。秋杆有规定尺寸,黑夜砍好,黎明前运回村,第二天,家家杀两只鸡一只鸭献秋木。然后是立磨秋,竖转秋、架甩秋。磨秋就是用坚固的栗木栽在地里,顶端削尖做轴心,再把数丈长的松木横杆的中间段凿凹架上即成。打磨秋时,横杆两端骑上相等的人,轮流从脚蹬地使磨秋起落旋转,像磨一样。转秋比较复杂,是在相对距离三四米处各栽一棵长4米的粗壮栗木,顶端凿出滑槽,再用一根木为横杆搭入滑槽,横杆中间串上约两米的X形的四根木料,每X形的顶端系一根缆绳,人面向外坐,脚落地的人一蹬地就反转起来。甩秋很似汉族的打秋千。

  第三天,太阳出来,小伙子们有的穿上女装,用锅底烟灰把脸画得花里胡哨,或戴上假面具;有的穿上扯成一条条布片的裤子,腰上挂着响铃,开始走村串寨。这时姑娘们则合着鼓点跳起了猴舞。一时间,人人精神焕发,尽情歌舞,满场都是欢声笑语。

  祭祀日

  “昂玛突”是哈尼族每年春耕开始前(一般在一月中旬)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活动已成为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昂玛突”一般举行3—5天,活动中,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哈尼人不分男女老少围成圆圈儿尽情地跳舞,歌唱美好的生活。沿街举行的宴会多达300多桌。长达几百米,因此也称作长龙宴。宴会上。寨中德高望众的年长男子坐在龙首,女子坐龙尾,其余人坐中间。全村人一起喝着自酿的米酒,品尝着各家主妇精心烹饪的食品。其情其景,既是一次烹饪技术比赛,又充满了生活的温馨,更展示了哈尼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如果此时您来到这里,好客的哈尼人就热情邀请您一起坐下,和他们共同分享这美好的生活。

  “昂玛突”,也就是祭寨神。还有“昂玛翁”、“普玛突”等多种称呼,是哈尼族以村寨为单位,集宗教、娱乐活动于一体的传统节日。哈尼村寨无论大小、人数多少都有自己的寨神林和寨神树,在寨神林里选一颗树枝干笔挺、枝叶茂盛的常青树为“昂玛阿波”(寨神树),寨神树视为寨神的偶像,寨神林也因此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受到全村人的保护。凡每年祭寨神要到寨神树下进行,时间一般在农历十月过完“十月年”后或春节后第二轮属牛日,由咪谷主持全村性杀一头猪,各家都分一份作家庭祭祀供品,舂粑粑、做彩蛋作礼品,邀请乡邻亲友参加过节,有的地方还摆设长街宴,跳铓鼓舞。祭寨神活动,表示祈求寨神保护山寨安宁、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哈尼族是一个半山农耕民族,以万物有灵为基础的自然崇拜是该民族宗教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祭寨神是宗教节日活动,其中祭祀活动,摆设长街宴、唱酒歌等活动,集中展示了哈尼族传统祭祀宗教文化和哈尼族传统饮食文化、风俗文化,长街宴席在省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寨神林的虔诚崇拜,使哈尼人保护环境、森林有积极的影响。

  蚂蚱节

  “捉蚂蚱节”。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一第个属鸡或属猴日举行。哈尼族居住在山区,种植一季水稻。过了“六月年”,水稻就开始抽穗,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

  “捉蚂蚱节”这天,全寨子男女老少都到田里捉玛蚱,每家捉够一竹简(约二斤)后,就把蚂蚱一只一只撒成四份:头一堆,腿一堆,身一堆,翅膀一堆;依次用划开的竹片夹起来插在田埂和排水沟旁,以对尚未捉到地蚂蚱及其他昆虫进行恫吓。半小时后,又要把这些蚂蚱收进竹筒。带回家当菜或拌粑粑吃,据说蚂蚱肉很甜。离开***时,人们都要不停地大声叫:“呕,蚂蚱,三天内不捉你了,三个月内你不要吃稻谷”

  里玛主

  居住在红河边上的哈尼族崇奉布谷鸟,把布谷鸟尊称为“合波阿玛”(布谷鸟妈妈)。每到山茶盛开的阳春三月,不论男女老少,只要首座次听到布谷鸟的鸣啼,人人都会报以一声“我听见了”的回答,表示对春天的欢呼。据说,这一声回答,可使勤劳善良的哈尼族农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终年和平康泰。

  据传说,布谷鸟是受天神阿波摩米的派遣,从遥远天边的石岩洞里飞出来,向人间传达春天的消息的。当它飞过一个名叫“巷阿窝尼崩崩麻”的大海时,飞不动了,眼看快要掉进大海里去了。突然,从海里翘起一条龙尾来,随后龙尾变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让布谷鸟在上面歇脚。布谷鸟终于历尽千辛万苦,把春天的信息传达给了人间。

  按照前辈人沿袭下来的规矩,等多数人都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后,就相约在一个属羊的日子,备办美味佳肴,用一种大树的花汁浸泡糯米,蒸出喷香金黄的糯米饭,煮好红鸭蛋,向布谷鸟虔诚地敬献。这天,村村寨寨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满面春风,身着节日盛装,会聚在一个适中草坪上,欢度一年一度的“里玛主”节(春天的盛会),借以选择对象,谈情说爱。节后,各家选定一个好日子,在雀鸟未出巢、四山一片寂静的五更时分,家长悄悄地把三丛秧苗插在自家田里,意即、“开秧门”。据说,“开秧门”时听不到雀鸟的声音,今年庄稼就能免灾除害,获得好收成。

  长街宴

  长街宴是哈尼族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到“昂玛突”节来临,哈尼人会在山寨里摆上酒席,一起欢度节日。在摆酒庆祝时,百来张桌子排在一起,恰似一条长龙,“长街宴”也因此而得名。

  在哈尼族聚集的云南哀牢山区,还生活着不少彝族。这些滇南彝人在习俗上与四川彝族差别较大,他们以梯田为生,喜欢穿哈尼族的裤子。近些年来,云南省元阳县境内的彝族更是模仿哈尼人,搞起了长街宴。

  哈尼族过长街宴通常是在每年10月或12月的“昂玛突”节,当地彝人的长街宴则在新年首座个龙日举行。彝族人誓死都要恪守家族观念,这里的长街宴,也就体现出对家族的崇拜。整个庆祝活动会持续两天,首座天是祭龙,第二天才是长街宴。

  哈尼族长街宴从农历十月首座个属龙日开始,历时3-5天。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所以叫“十月年”,又叫“昂玛突”节。节日期间有祭祀祖宗、设宴迎宾、唱酒歌等活动。

  “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民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每当节日的头天,村中龙头就到村头的龙树林 摆设祭桌,宰杀无杂色毛的友猪,敬请龙来和大家共度佳节。请龙完毕,龙头就把龙猪肉切成与全村户数相等的块数分给各家各户吃。

  “昂玛突”节的第二天,家家户户要做黄糯米、三色蛋、猪、鸡、鱼、鸭肉、牛肉干巴、麂子干巴、肉松、花生米等近40种哈尼族风味的菜肴,准备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摆起来,一家摆一至二桌,家家户户桌连桌沿街摆,摆成一条几百米的街心宴(当地人称长龙宴或街心酒)。

  摆宴度时,锣鼓喧天,热闹非常,全寨男女老幼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女儿,扶着老人,从四面八方集扰来入度。入度时,主持人龙头坐首席,其它人根据男女姓别、年龄层次、兴趣爱好的不同,自愿驵合围长桌而坐。各家各户的菜肴上桌时,都先端到龙头面前,让龙头品尝,接受龙头的真诚祝酒。龙头将各家各户菜肴扒出部份,堆在一起,然后又分发到各处去,这种混合在一起的菜肴,示意全寨人同心合力祭神迎龙来和全寨人共度佳节。

  长街宴开始,龙头率领全寨人高举酒杯,祝愿来年风调雨顺。凡参加宴会的人,首座筷夹各家摆在桌子 切成小块的龙猪肉吃下,示意龙已入心,然后再吃其它菜肴。如游人遇上长街宴,人们纷纷让坐,拉你入席,盛情招待,宾主一起吃菜、喝酒、互相祝福,喜气洋洋。席间老人们借着酒兴,搬出各种乐器唱歌跳舞。男女青年酒足饭饱后则相约走进竹林,谈情说爱。宴会至下午五时,龙头敲起鼓,绕席走过龙树下,众人合掌相送,示意送龙回家。入夜,酒席散去,青年男女就唱歌跳舞,谈情说爱。通宵达旦。这样的活动要举行三天三夜。

  六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

  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哈尼人不知道一年要分几个月,后来,太阳和月亮传授给哈尼人分月的办法,在人间栽了一棵年月树,一枝树干算一个,哈尼人分得了第六枝,从此,就在六月过“库扎扎”。又说,过去有七个仙女到哈尼寨,做了一个磨伙,她们轮流玩耍,把站在权上的小鸟也逗笑了。鸟儿欢乐地唱起歌来,歌声感动了天神,天神把福降给了人间人们怀念七仙女,每年过“库扎扎”时都要打秋千。

  内地红河南岸的哈尼族,也过正月年、端午和中秋等节日。正月年过三至五天,有条件的人家杀猪祭祖,初一吃汤圆,亲友之间互相宴请。端午和中秋节大体同汉俗。

  过节分三天进行,六月二十三日,全寨要杀一头牛祭竜神,把祭竜的牛肉分给各户。六月二十四日,人们都要在家休息一天,每人杀一只鸡,父母给子女们叫魂,先由寨外叫进屋里,叫魂的范围很广,日常生产劳动所到之处都要叫到。野兽吓着,雷响惊着和跌倒过的地方都要叫到,不能让魂在受惊处躲下。认为叫过,人的身体会强壮起来,六月二十五日晚,用牛筋骨敲打着簸粪,用干芦苇或易燃的树条扎成火把,点燃后从家里往外撵,把灾难和鬼怪邪魔撵出去。然后把火把绑在树上,求火把神护佐庄稼和牲畜成长得好,不遭虫灾,不得病。

  十月年

  “十月年”是在农历十月的首座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时家家都要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全家每一个成员都得吃上一块鸡肉,准备出嫁的姑娘则不能吃。随后要做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献给同氏族中辈分最高的老人。寨子里要举行盛大的街心宴,即每天有近百张桌子连在一起,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调手艺。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