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丧葬文化
说到丧葬,很多人都会避而不谈、既然觉得丧葬是不好的代表.可是从一个地区的丧葬也能看出其文化特点、丧葬是代表着民族的文化之一...
其实吧、在藏族~丧葬的文化是怎样的呢?有什么葬俗类型呢?一般藏族人都会选择什么类型的葬俗呢?虽然说死亡就代表着归零、但是在藏族可是讲究“万物有灵”“、生死轮回”之说...

藏族丧葬仪礼的文化学意义解析
关键词:藏族;生死观;丧葬习俗;天葬!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 、各民族有着迥然不同的生活习惯与文化背景 - 丧葬习俗也是如此。作为一种民俗仪礼形式的丧葬习俗、它的产生与传承不是偶然同莫名的,而是与整个自然同文化的大背景形影相随。 它必然因能够满足本民族的zhengzhi 、伦理跟心理等多方面的功能而被社会所接受并沿袭。藏族作为我国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在丧葬习俗上与其它民族有着很大的各异。
无论是天葬、水葬或是火葬等,无不讲究“中阴得道”之说,佛教的“万物有灵”“、生死轮回”观念主导着藏族的各种丧葬行为,也引起藏族的丧葬习俗同其他各族在那里较大差异,独具特色。
本文试图通过诠释藏族人的生死观,藏区流行的葬俗有点来研究天葬的特别意义及其对藏族社会产生的波及.
藏区葬俗类型
在藏区,人死后的埋葬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文献与考古资料看得出,主要有塔葬、天葬、土葬、水葬、火葬。这些葬法的各式各样,是以每一个人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各异而定的.
在丧葬方式中存在着看得出来的等级性:最高级别是塔葬~进一步来说是火葬,最流行的是天葬。某些地方土葬的比例也很大,夭折的幼儿盛行水葬等。
塔葬 塔葬被藏族看作最高等级的葬俗 - 除非…否则大活佛与极个别贵族才能享此殊荣,将肉身经过防腐处理保存在金银塔内~受人供养。
塔葬表现同表达了活佛、高僧大德者内心最真实的情绪向往~也就是说灵魂不灭~法身永在,佛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一般说,历世 、班禅采用金灵塔,甘丹赤巴只能用银灵塔。灵塔由塔座、塔瓶、相轮三部分组成。从塔外的包装看,灵塔种类较多 - 有金灵塔、银灵塔、铜灵塔、木灵塔、泥灵塔,根据活佛生前地位高低差异而选用各式各样等级的灵塔。
“在藏区,对施行塔葬的遗体的防腐处理方法较多.一种是先用掺香料的药水浸泡洗涤遗体后 - 多次敷盐巴以吸干体内的血和黄水。
这些粘满活佛血与黄水的盐巴叫做‘顿擦’、被藏族视为圣物、既能包医百病,又能去灾避邪,寺庙以此赠送贵宾.
还有将遗体放进同人体一样高的、四周堆满干燥沙粒的土框中,让细沙慢慢吸干遗体中的水分,这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将遗体放置在底下有火炉的房间里烘干~当然房间的地面上要铺一层厚厚的特殊粉末,遗体先经过了特殊处理———取出体内,灌入特制的油漆,遗体经过防腐处理后、一些遗体还要贴上金片、撒满藏红花同香料等。
此后再给遗体整容、着装,移入塔中~长期保存并供人膜拜...”①。
天葬 原始的天葬是将死者遗体放置于露天荒野、任鸟兽啄食.天葬是藏族较广泛的葬俗!当人停止呼吸后~有的地区停尸三五日,设灵堂、祭台,燃酥油灯,祭献形形色色食品 - 请僧人念经~超度亡灵、亲朋吊丧。
有的地区则很快送往天葬场、煨桑祭祀,请僧人念经、吹法螺、招来鹫群啄食...送葬时,亲属开始做出殡准备工作。
先将裸露的全身进行捆绑...然后装在新做的白布袋里.捆绑方法是将膝部靠近胸前,手在脚前交叉,一起捆绑!大概将膝盖弄弯、绳子捆于脚腕处,拉向后 - 把双手拿到背后,手脚重合捆绑。
第二天天未亮之前人们用木棒跟绳子做的临时架将尸体送往天葬台.此事只能男性参加~女性只到死者家门口即停送。
要我说啊,人们认为尸体被吃光意味着死者已脱离人间,飞升西天了。否则会认为是死者罪孽大 - 还要请喇嘛念经超度!天葬在牧区盛行,各地都有专门的天葬场~一般设在高坡或山岗上,有人专门从事此业。
天葬这一葬俗的实质内涵,不外乎是灵魂不灭论同佛教利他主义思想!这一葬俗的产生与实行提供理论依据的,是龙树老师 中观论中的“人无我”同断除“我执”的思想,这种学说和主张让人看到了平民的价值取向,于是很快为藏族群众所接受!
土葬 土葬是藏族最古老的葬俗。藏文史籍记载~吐蕃止贡赞普之子茹拉杰为其父建造了“首座座陵墓”。
“止贡赞普的尸体被装入铜边的棺木、抛进雅鲁藏布江中,最终在羌爷带堂建墓,这是赞普逝世后最早修建的陵墓.
其实吧,”②又据《 王统记》载,止贡赞普尸体出殡时,有苯教巫师参与主持。至吐蕃王朝 - 已基本形成丧葬祭祀的整套规则“,其赞普死……乃于墓上起大室,立土堆,插杂木为祠祭之所. ” ③于是有了 文献记载最早的墓葬...“另一方面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却以确凿的证据显示,早在距今约三千年左右的 新石器晚期,已经有了建立墓葬,埋葬死者的习俗,大大早于传统的文献记载.
”④“(墓葬)类型有石棺墓和土坑墓两种。”⑤葬本来是藏族原始固有的葬俗。
你猜怎么着?!但在盛行天葬以后 - 藏族人民则改变了认识,认为土葬是最坏的一种葬法!按藏族人的风俗,那些有重大罪恶之人及受刑而死的囚犯是不能天葬的~只能埋入地下~这样他们的灵魂就不能转世。
患有麻疯、炭疽、天花等传染病患者的尸体, 同平 法律不允许他们天葬或水葬,只允许挖坑埋进土里,意思是灭其根种。
但在四川、青海等部分藏族地区,仍流行土葬。
水葬 水葬在《智者喜宴》中记载“:萨南僧德、德楚南雄赞、塞诺南德、塞诺布德、德诺布、德结布、德珍赞等八位赞普被称为‘地德八王'’、地德八王‘之陵建在河之 ~犹如雪山落在湖面之上。
其实吧,”⑥《藏史明镜》中记载“:止贡赞普的尸体被装入铜边的棺木,抛进雅鲁藏布江之中…”⑦老实讲 - 根据上述依据说明止贡赞普时期已有水葬的习俗、地德八王时期是河中建陵的开端!
说实话,水葬是按环境条件在各种各样的水中抛弃。譬如:黄河、长江、湖泊、海洋等,根据自己的方便而行。在 - 许多人认为水葬卑贱,除非对乞丐、病人、或患传染病的死者才水葬。
但在藏东,大多数人都采用水葬...水葬主要有两种形式 - 一是整尸抛入江河之中, 甘孜雅江扎巴地区奉行此俗...二是将尸体肢解后再投入江河中,甘孜德格龚垭地区的水葬习俗意思是如此。
当前有些地区采取将骨灰撒于江河湖海的形式,也是一种“水葬”。水葬的殓尸跟天葬大致相同,按卜定的时间投入河中、三日后,死者家属前往投尸处及下游巡视、若发现尸体浮于水面、或滞尸河岸 - 重新置入水中。
水葬多用于幼年死亡与患传染病而死的贫民。在藏区 - 一些年纪较大的藏族群众不吃鱼,除了宗教与信仰崇拜 等原因外,水葬也是一个原因。
但也不尽如此~拉萨西南面一百里差不多的郡巴村中,就有一些群众以捕鱼为生!
火葬 火葬的风俗在藏民族的生活中自古以来就有《,藏史明镜》载“:聂赤到萨赤之间的七个吐蕃赞普叫’天赤七王‘,这些赞普逝世后没有坟墓、有’攀援天绳,逝归天界‘之说、其实当时尸体火化后烟雾散发天空。
”⑧从这一历史书中能看到藏民族的生活中早已出现并得到了火葬的习俗...在历史上多用于僧侣。 , 工作人员与一些农业区的藏族群众也多实行这种葬式!
火葬的殓尸与土葬相似,出殡之日,将尸体抬到固定的火葬场(有的地区则临时选定),从炉顶置入葬炉 - 浇油焚尸.
三日后 - 亲属同去收拾骨灰,葬入坟茔、或撒于高山之巅、江河...内。火葬在农区略微流行。
不论采用哪种葬式、出殡后都得请僧人念经,超度亡灵.亲属均带孝服丧...藏族重生不重死,相信死者可以转世、故对念经超度十分重视,往往将死者的财产一切用于请喇嘛念经 - 为死者举行超度仪式等。
喇嘛要为死者做隆重法事,还要打卦决定采用何种丧葬方式,并选定出葬日期。(算命www.bmfsm.com)
藏族人对死亡的诠释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不同民族对死亡的理解有区别、因而衍生出的丧葬习俗、丧葬文化也不尽相同!凡信仰宗教的民族,其风俗习惯或多或少都受宗教的关系到。
藏族信奉佛教 - 而按照佛教的观念,人类以死亡的形式结束这一生,但在同时又是下一生的开端 - 佛教中的死也不是一种结束 - 而是人们投胎转世的一种手段。
缘于藏传佛教讲究“万物有灵”“、生死轮回”之说,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外壳和灵魂的结合体,人即是灵与肉的结晶,躯壳不外乎是灵魂的载体~死亡只是二者的分离 - 灵魂逸出废旧躯体投转另一个新的躯体继续存在,周而复始...
但佛教指出生命是在“三界六道”中轮回,行善业者可进入“三善趣”(天、人、非天)~行恶业者会堕入“三恶趣”(地狱、畜牲、饿鬼)...
人们极力想进入三善趣,避免掉入三恶趣。藏族对“死亡”的理解也就是说“新生”,使人们能坦然面对死亡,全无恐惧跟悲痛。
不但临终者能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受任何精神折磨 - 还有逝者的亲朋好友也不显得那么悲戚、沉痛。马丽华在《灵魂象风》一书中记载了一位藏族同胞在其亡兄周年忌辰所作的一首祭诗:你走了,请放心地走吧,到寺庙为你点灯祝愿,你早日转生返回人间,又能一起欢乐相聚.
诗代表了藏族对死亡的理解!亲友的死亡~不过是暂时的离别~重逢有时,当然也就用不着极度悲痛了!
藏族的丧葬仪轨算得上是为死者而作~为了帮助死者的灵魂顺利转生投胎,斩断其对尘世的惦念而作!七七四十九天请僧人念经是为了帮助亡灵在都中阴阶段升迁顺利。
在停丧期间禁止人们大哭大笑、大声吵闹 - 怕惊扰亡灵!在安多藏区死者家属要为死者做周年纪念即以死者去世的那一天当一年当中的纪念日,这在安多藏语中称为“迪任”,要在家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亲戚朋友都来做客 - 主人大摆宴席、并尽情娱乐跳唱,热闹一两天。
其实吧,在部分藏族地区(如热贡)人死后家属把帽子翻戴 - 发辫上系白羊毛~腰带两端束于肚前,显示服孝。在四十九天内或一年内不梳妆打扮、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表示哀悼,不直呼死者生的名字~而称之为称亡人。
藏族有天葬、火葬、水葬等多种葬式将死尸饲鹰、喂鱼、或火化骨灰洒向高山、江河,既超凡脱俗又显生态环保.
对生与死的这种独到理解、诠释,是发展成藏民族好些民俗文化内核———乐观天性的根源,这种理念、使藏民族在跟自然的关系中,更注重适应 - 而非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