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婚嫁习俗

时间:2017-04-27 16:02:53     编辑:ky07
20

  结婚生子本就是值得庆贺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要结婚是需要遵循很多的传统习俗的,不同的地方结婚习俗是不一样的,婚嫁习俗文化是在 流传了几千年了。你知道在福建的婚嫁习俗是怎样的吗?在福建婚嫁是先要相亲,成功了就要女方到男方家里“探家风”了。

福建婚嫁习俗

  福建泉州婚嫁习俗

  一般相亲分两个阶段:首座、先四处托媒人“探听”看谁家有女(男)到婚龄了,一旦“目标”出现,托人方就先去偷看下,这一步骤称之为“初瞥”,就是“稍微看一下”的意思。也有的把“初瞥”的地点选在媒人家。第二、如果“初瞥”觉得还好的话,就叫媒人安排男女双方正式地见面,地点一般选在女方家,届时男女双方皆会“派出大队人马参加”,共同参考,俗称:“对看”。当然啦,也有的则跳过“初瞥”这一阶段而直奔“相亲”主题。

  二、发展阶段——探家风。

  如果“相亲”成功了,那么接下来女方就要到男方家里“探家风”了。到了那一天,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就在媒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往男方家,其意就是看看男方的住址及家庭基本情况。回到家后相互听取意见,有的不放心的还托朋友或是亲戚询问其背景以及年轻人的情况。

  三、确定阶段——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

  如果“探家风”后女方觉得不错的话,媒人就要再次发挥重要作用——谈聘金和衫裤钱。这时事情已经是差不多了,这一阶段比较好说,只要女方要求不是十分过分,一般男方是会接受的,当然也有个别讨价还价的(怎么有点像是在做买卖?)。在英都,聘金一般在3888元左右,衫裤钱则一般在18000元左右,意取吉祥,当然这其中有包括给女孩子买金器的钱。聘金和衫裤钱谈拢了,接下来男方就要选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就是先拿一部分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三带”。女孩子则要从中拿出一小部分给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身新衣服。

  四、巩固阶段——找日子,送日头。

  “系三带”过后,男方要准备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喜日,确定在哪一天后,就把装有“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一步骤就是“送日头”,女方知道日期后就得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男方则忙着准备请人、酒席等方面。

  五、婚礼阶段——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

  男方在结婚前一天需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担盘。什么叫担盘呢?就是男方准备好一些东西:猪脚、礼品等必需品,载到女方家去,女方不能全收,只收一部分,然后再加进些芝麻、五谷之类的东西让担盘的人载回去,因为以前都用人力挑的,所以叫“担盘”,担盘这天媒人要同去。男方在结婚前一晚还要请人铺床,铺床也是要十分讲究的,应根据新郎的生辰八字摆好床的方位,床脚的四角还需垫上“金纸”,同时新郎当晚还得请个童男(最好是属龙的,较为吉祥)跟其同睡。

  激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结婚即意味着成人,各种民间成人仪式就必不可少。结婚当天清早,男女双方父母均要选定吉时为新娘新郎“上头”,也称“嫱头”。这种仪式是用头梳从头往下梳三次:一梳梳到头(白头偕老之意),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儿孙满堂。以前,女方在出门之前还需请人“清理脸上的杂毛”,方言叫“满敏”,现在这仪式大多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了。新娘子出门前还要在被窝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时还必须哭着向父母辞行。即使你是满心欢喜也要硬挤出几滴眼泪——以示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否则会被别人笑话的。新娘的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出门之前新娘的兄弟要帮新娘打开红伞(用红伞取代红盖头),新娘要出门时需撑着红伞从一个上面放着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据说是可以辟邪。新娘的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新郎则要前来将新娘接到轿车中,到了新郎家中,两个新人也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到新郎家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新郎新娘“进房”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进房”时新郎的家属需回避(不能看)。然后新婚夫妇仪式就完成了,之后喜宴正式开始。

  喜宴的操办总是十分丰盛的,旧式喜宴需要有二十四道菜,现在虽然有所改革,但有几道菜是有内在含义不能更改的,比如:整鸡一出表示宴席到了一半;最后一道菜是一个甜汤,表示甜甜蜜蜜。喜宴到了一半时候新郎新娘要出来敬酒,答谢亲朋。宴席的坐次安排也是十分讲究的,席位按房子的左右苍龙**来分主次,主席上坐的常是新郎的舅舅等主要亲戚,大舅是坐主位,与之相对的次席主位上座的是新的舅爷,称作“国老位”。

  喜宴结束后,等好友都散后,新娘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给双亲和直系亲属敬“乌糖茶”。敬茶应按长幼顺序逐一进行,新娘在敬茶时还需准备给公公和婆婆的礼物,并首座次叫声爸和妈,其它的也需在新郎指引下一一称呼。到了晚上夫妻同房前,两人还要同喝“合欢茶”,要以红枣、花生、桂圆、龙眼等泡入茶中,是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有的地方晚上还安排“闹洞房”、“认亲同”等节目,大家都会玩得很尽兴。

  六、结束阶段——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婚礼结束后第二天,新娘子就要首座次回娘家,女方父母要张罗着请女婿,到时参加的人是:新郎和伴郎、新娘和一个未婚女孩(有的地方是未婚男孩)、女方的亲戚。男方那天还要带足那天用的烟和钱,因为那一天请客的烟和钱要由男方出。宴席结束后新郎要和伴郎先回家,而新娘则要等到即将天黑后跟挑甘蔗的小女孩(取“甘蔗”寓为甜密和节节高)回婆家,取义为“入门乌,生搭补”(入门天黑可以生男孩),新娘回到婆家时新郎的家属仍需回避(不能看)。

  婚礼结束后第三天,男方就要准备请亲家了,方言叫“台亲家”。这一天参加人数比较少些,分别是:男方父母及其直系亲属、女方的父亲、陪同女方父亲一起来的两三个同辈人,女方的母亲在这一天则不能参加。

  婚礼后大约五日内,女方还需回一趟娘家,到了那一天,女方的兄弟还需来到男方家带新娘回家。(算命www.bmfsm.com)

  福建泉州结婚习俗 详细婚嫁习俗攻略

  发展阶段——探家风

  如果“相亲”成功了,那么接下来女方就要到男方家里“探家风”了。到了那一天,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就在媒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往男方家,其意就是看看男方的住址及家庭基本情况。回到家后相互听取意见,有的不放心的还托朋友或是亲戚询问其背景以及年轻人的情况。

  确定阶段——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

  如果“探家风”后女方觉得不错的话,媒人就要再次发挥重要作用——谈聘金和衫裤钱。这时事情已经是差不多了,这一阶段比较好说,只要女方要求不是十分过分,一般男方是会接受的,当然也有个别讨价还价的(怎么有点像是在做买卖?)。在英都,聘金一般在3888元左右,衫裤钱则一般在18000元左右,意取吉祥,当然这其中有包括给女孩子买金器的钱。聘金和衫裤钱谈拢了,接下来男方就要选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就是先拿一部分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三带”。女孩子则要从中拿出一小部分给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身新衣服。

  巩固阶段——找日子,送日头

  “系三带”过后,男方要准备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喜日,确定在哪一天后,就把装有“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一步骤就是“送日头”,女方知道日期后就得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男方则忙着准备请人、酒席等方面。

  婚礼阶段——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

  男方在结婚前一天需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担盘。什么叫担盘呢?就是男方准备好一些东西:猪脚、礼品等必需品,载到女方家去,女方不能全收,只收一部分,然后再加进些芝麻、五谷之类的东西让担盘的人载回去,因为以前都用人力挑的,所以叫“担盘”,担盘这天媒人要同去。男方在结婚前一晚还要请人铺床,铺床也是要十分讲究的,应根据新郎的生辰八字摆好床的方位,床脚的四角还需垫上“金纸”,同时新郎当晚还得请个童男(最好是属龙的,较为吉祥)跟其同睡。

  激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结婚即意味着成人,各种民间成人仪式就必不可少。结婚当天清早,男女双方父母均要选定吉时为新娘新郎“上头”,也称“嫱头”。这种仪式是用头梳从头往下梳三次:一梳梳到头(白头偕老之意),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儿孙满堂。以前,女方在出门之前还需请人“清理脸上的杂毛”,方言叫“满敏”,现在这仪式大多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了。新娘子出门前还要在被窝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时还必须哭着向父母辞行。即使你是满心欢喜也要硬挤出几滴眼泪——以示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否则会被别人笑话的。新娘的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出门之前新娘的兄弟要帮新娘打开红伞(用红伞取代红盖头),新娘要出门时需撑着红伞从一个上面放着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据说是可以辟邪。新娘的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新郎则要前来将新娘接到轿车中,到了新郎家中,两个新人也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到新郎家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新郎新娘“进房”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进房”时新郎的家属需回避(不能看)。然后新婚夫妇仪式就完成了,之后喜宴正式开始。 喜宴的操办总是十分丰盛的,旧式喜宴需要有二十四道菜,现在虽然有所改革,但有几道菜是有内在含义不能更改的,比如:整鸡一出表示宴席到了一半;最后一道菜是一个甜汤,表示甜甜蜜蜜。喜宴到了一半时候新郎新娘要出来敬酒,答谢亲朋。宴席的坐次安排也是十分讲究的,席位按房子的左右苍龙**来分主次,主席上坐的常是新郎的舅舅等主要亲戚,大舅是坐主位,与之相对的次席主位上座的是新的舅爷,称作“国老位”。

  喜宴结束后,等好友都散后,新娘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给双亲和直系亲属敬“乌糖茶”。敬茶应按长幼顺序逐一进行,新娘在敬茶时还需准备给公公和婆婆的礼物,并首座次叫声爸和妈,其它的也需在新郎指引下一一称呼。到了晚上夫妻同房前,两人还要同喝“合欢茶”,要以红枣、花生、桂圆、龙眼等泡入茶中,是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有的地方晚上还安排“闹洞房”、“认亲同”等节目,大家都会玩得很尽兴。

  结束阶段——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新婚第二天黎明,新郎陪同新娘,由原“牵新娘”的妇人引导到厅堂,先拜祖先,然后依次与公婆及夫家诸亲属相见(今或提前至婚娶当日下午)。

  新婚第三天,新郎要再陪同新娘,同样由原“牵新娘”的妇人引导,来到“灶脚”(即厨房),让新娘摸摸各种饮具、餐具,并让新娘到附近水井去挑水,这些象征性的家务劳动,目的是让新娘熟悉新的生活环境,俗称“落灶脚”,这是新娘进人家庭妇女角色前的一次预演。中午,为新娘上厅堂特设宴席,称“上厅桌”,由夫家女眷及外戚作陪。从此,新娘真正成为夫家的成员之一。这一天还有“探房”的习俗,即新娘的幼弟(堂弟亦可)到姐夫家去探望姐姐,男家一见面即要给这位“阿舅仔”馈赠红包,称“结衫带”。探房含义说法不一,一说是娘家对出嫁到夫家已三天的女儿放心不下,特遣其弟前来探望:有否一堂和睦,起居是否安好?同时,“阿舅仔”还得完成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敦请姐姐回娘家会亲,邀请新姐夫到岳家做新女婿。由于探房是婚姻双方亲家礼尚往来的首座次感情交流,故宴请“阿舅仔”的筵席力求丰盛,惟恐款侍不周。

  新婚第五天,新娘先丈夫回娘家,向娘家长辈行礼请安,诉说在夫家三天的新生活。娘家于中午设宴款待。会亲当日傍晚,还要宴请新女婿,由妻舅或姻叔等主陪,如是午宴,则与会亲一起举行。这是新女婿初次到岳家,且与岳家的主要亲人相识,故宴席极为隆重。散席后,小夫妻要带着引路鸡和长尾蔗,同回夫家。今俗新娘或于婚娶次日天刚蒙蒙亮即回娘家,请新女婿一般在会亲当天下午举行。至此,婚姻仪礼基本完成。看来,婚后的仪礼民俗,其内容以务实为多,比较贴近现实生活,这对处于人生转折阶段的新婚夫妇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必要。

  婚事过后,女儿与娘家之间有送花及每年均有的数次送节等习俗。在惠安东部沿海一带,旧时有妇女婚后长住娘家之俗。其特点是:新娘出嫁三大后即回娘家长住,每年只有在逢年过节和农忙时,才到夫家暂住几次,其时间一年大约共有十来天。长住娘家的时间,要看怀孕的迟早,少者二三年,多者甚至长达一二十年。住娘家的时间太短,会受到人们讥笑,但时间太长,也会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如果年纪大了尚未怀孕,其权宜之计即由夫家抱养个孩子,这样便可名正言顺地长住夫家了。关于惠东出嫁女长住娘家习俗产生的原因,专家学者的说法不一:或日为原始社会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时期的婚俗的遗余;或曰为古代少数民族婚俗之遗留;或认为应从***分工的经济方面去探讨原因,等等。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在继续探究。

  新娘到了男方家,通常是要办结婚桌。结婚酒宴,古称婚宴,闽南地区俗名“结婚桌”。它是世界各民族普遍流传的风俗。其始于氏族公社解体、私有制产生而引发部落**之后,胜利者掠夺战败者为奴隶。被作为胜利品的女子,有的被战胜者强《为妻室,成亲时,当事者往往备有丰盛酒肉酬谢同伙们。这就是婚宴的起源。礼记·昏义》记述:“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醑,所以合礼同尊卑,以亲之也。”《礼记·曲礼》则说:“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前者说新郎们行礼接新娘入厝后,共食祭礼的三牲,夫妻饮合欢酒,以示相敬如宾,缔结永好,后者言明备酒招待邻里亲朋。合起来则说明夫妻关系才算正式成立。

  福建三明各地婚嫁习俗 传统结婚风俗详解

  福建三明各地结婚习俗:梅列、三元

  新娘要“饿嫁”

  出嫁时亲友向出嫁的女子送米粉、红蛋、香皂、花粉、袜子等喜礼,俗称“送嫁”、“添花粉”。母舅、伯叔须送衣服1套。新娘要空着肚子“饿嫁”,到了男方家中才能饮食。待嫁时,母亲要向女儿交待一些婆家规矩。女家要请母舅、众乡亲吃“嫁饭”(亦称吃“红担”),并分发“阿使糖”、“阿使粿”。

  三年得胎方可回门

  过去在三明,新娘需3年得胎才能回娘家。回娘家时新郎新娘须当日傍晚天黑时返回。意为“暗摸摸,生丁务(男孩)”。50年代后,一般3天回门。暗自庆幸没有生在旧社会啊!

  福建三明各地结婚习俗:沙县

  “背嫁”才不掉身价

  沙县夏茂倪居山一带,有背嫁习俗。倪居山从前未通公路时只有崎岖的羊肠小道,迎亲不便使用花轿,而女方又不肯新娘自己走去,自掉身价,故而产生了背新娘的 习俗。且日后夫妻口角时,妻子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又不是我自己走的,是你把我从我家背来的!”背新娘的人必须是新郎的亲舅舅,这可是苦差事,新娘出了 门就得不停歇地背着走,就像新娘上了花轿一样,不到夫家不能下轿。数十里山路亦如此。如果舅舅身强力壮尚且无妨,倘若舅舅瘦小体弱,而新娘恰恰又是个大个 子,舅舅可就有苦难言了。所以倪居山人说:“舅舅不好当。”据说从前有个胖姑娘遇到一位小个子舅舅,雨后路滑,背到一条陡峭山路时,舅舅体力不支,脚下一 软,新娘与舅舅同时摔到几十丈深的沟涧里,喜事变成悲剧。

  所以说这“天大地大,舅公最大”,这准女婿要是不和大舅爷打好关系,这婚礼还未必行得成。

  畲族同姓不通婚

  南阳、高砂、高桥有一些畲村,在古代,畲族婚姻比较自由。盘、兰、雷、钟四大姓,同姓一般不通婚,但同姓不同宗则可以。畲族男女的社交完全公开,其婚姻 之权虽操之父母,但一般不干涉。婚礼极简,畲族人迎亲不事花轿,新郎直接到新娘家接亲。临门后,岳父以酒饭招待。就席时,席上不摆一物,必须新郎一一指名 歌之。如要筷子则唱《筷歌》,要酒则唱《酒歌》。吃完之后,新郎又领唱一首又一首的歌,把酒席上的东西一样样唱回去,这时,司厨者也唱着歌来收席。席毕, 新郎新娘交拜成礼,然后祭祖,众人围坐唱拜……祭毕,辞舅姑。走嫁时,新郎前行、新娘头裹红帕、身穿蓝衫尾随,各执雨伞半张遮脸,岳父殿后。一路步行到夫 家。因为畲家认为牛踏的路为新路,所以富裕人家的嫁妆中往往还有一头踏路牛。

  福建三明各地结婚习俗:将乐

  相亲“年庚”置香案,若不吉利不成亲

  到了该成婚的年龄,男方家长常把自已儿子的婚事托给亲友或媒人。媒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如相中某个女子,就把男方的品貌、家庭、特长一一向女方家长介绍。女方家长若同意,便由媒人选择一个适当时间会面,男女双方交淡后,如果一见钟情,女方就会派人上自已的媒人去男方家详细察看一番。要是情况属实,女方家长就立即开出“年庚(女方的出生年月日)。男方接到“年庚”后,置于香案上,七日内家里不会出现什么不吉利的事,这门亲事就算敲定了。否则,亲事就要再行商议。

  婚礼杀鸡、新人共饮“鸡血酒”

  传统的客家婚俗在将乐城区已渐渐消失,但在许多乡村至今仍然沿袭着客家人所持有的婚姻习俗。迎嫁时,当新娘到婆家门口时,立即鸣放鞭炮,婆家亲友簇拥迎接,赶忙去搬卸陪嫁物品,新娘则站门口等候。此时,男方婚仪主持人手持一只雄鸡,用一把利刀划破鸡冠,血滴入两只碗内,然后,提起酒壶酌满酒。接着主持人招呼新娘新郎进入厅堂,并把鸡血酒分别递给新郎新娘,两人共饮鸡血酒,主持人喊着口号:“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夫妻互拜。新郎新娘进洞房。”

  为了结婚也是拼了,这鸡血酒的味道小编我可没有勇气尝试。

  福建三明各地结婚习俗:永安

  新娘束发插银簪、防卫自暴当武器

  永安市风俗习惯,大多乡镇当新娘的礼俗基本相近。在给新娘装扮有道束发手续,即将新娘的头发挽成一个圆圆的发髻,亦叫“结发”。所谓结发夫妻即由此而来。绾头发的叫“簪”。簪上插一根银针,这根针作用有个奥秘,一是女子自卫防暴,二是防止婚后丈夫在房事过程中泄精失控。

  由此看来永安妇女的地位很高呀,这老公一个不听话银簪子就可以拿出来了。

  新郎迎新亲入门,公公要先回避

  按永安当地的风俗习惯,新郎可以出门去接新娘,而父亲却应回避。新娘进了男家的大门,走到大厅的屋檐下,这时带新娘的便可以将伞下的铜锁打开,伞收掉。

  新娘与新郎到大厅拜完天地,新郎的家将有一位妇女引新娘到厨房去,先持香拜灶神爷,接着新娘从礼袋中取出冰糖,在后锅和水缸各放一粒,这道程序表示这个女子从此便是这家的媳妇了。

  福建三明各地结婚习俗:清流

  不吵不成嫁,“四堡人”结婚必“吵嫁”

  在福建连城、长汀、清流、宁化的结合部的山村,统称为“四堡人”,其中当地婚俗中的“吵嫁”情节,颇富戏剧性,妙趣横生,在儿女成婚的大喜日子里,亲家要大吵一场才罢休,据说这是中原遗风。“吵嫁”的婚俗在迎亲那天夜里的女方家中进行。黄昏时候,男方的迎亲队伍来到女方家中,不但无人接待,坐冷橙板,反而不管来迟来早,有错没错,女方亲人都要故意“找茬”,大声“斥责”男方诸多不是。比如来早了,女方亲人就嘲讽迎亲人:“那么早来洗菜帮厨吗?”来迟了,则说:“现在才来,要吃剩菜啊?”看到扛抬送来的猪头: “这么小的猪头也敢拿来吗?真是的,抬回去,换个大的来。”急得迎亲人一个劲地道歉赔理,领受着各种奚落揶揄,还要满脸堆笑向女方亲人敬烟求情,不敢有半点动怒。

  “吵嫁”的双方由一人为主,五、六人助战,至少要吵上一、二个小时。当地风俗认为,有了热热闹闹的争吵,婚后男家就会人丁兴旺,富贵双全,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四堡人玩起游戏来真的有点酷哇!如果没有“吵嫁”,万一婚后家庭不和或有不测之事,则会归咎到出嫁时没有“吵嫁”。直到今天,这种奇异风俗仍还保存着。

  不过就小编来看,当年这“吵嫁”婚俗的来由肯定为的是考验男方的脾气够不够好!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