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学之--欧阳氏起源

时间:2012-04-26 14:34:47     编辑:ky01
20

姓名学之--欧阳氏起源

不瞒你说,  欧阳姓,为中文姓氏复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12位。据2008年统计, 欧阳姓为88万.在全国排149位.

  出自姒姓,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

到春秋的时候越国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 - 越王勾践又复国。到勾践六世孙无强为越王的时候。楚国灭,无强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大体而言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跟封爵名为姓氏,变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既然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占着不同的姓氏。

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 - 归咎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 - 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有差异的姓氏.

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家之有谱 - 犹国之有史,这是许多家谱的序言中总提到的话。欧阳氏家族的家谱,传到宋代欧阳修时,因欧阳修既是zhengzhi 家,也是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因此他也很重视家谱的编写!   他编写了《欧阳氏谱图》 ,这个族谱与苏洵所编的苏氏族谱~被称作欧、苏二体,是 私家修谱的先例。

它们修谱的体例,成了后代家谱的基本定式~即家谱中有:谱序、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辨等。

  元明以后的家谱的谱例,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发展,变成一套成规:增谱论、像赞、族规、家训、恩荫录(受皇帝表彰的记录)、五服图、字辈排行、人物传记、文书契据、艺文著述等.

  欧阳氏的家谱从欧阳修后、元、明、清及民国 - 各地都有修撰的、约有数十种。

姓氏起源

  欧阳复姓出自姒姓。欧阳姓为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于会稽,建立越国、战国时期越王无疆亡国于楚。无疆受封于乌程欧阳山之南。古代时以山南为阳,故称欧阳侯亭~其后代子孙遂为欧阳氏。

堂号

画荻堂:宋朝的欧阳修,从小就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上不起学堂,相反母亲非常希望他能成为对 有用的人才,于是决定自己教他,买不起纸张,母亲就以地作纸,以荻当笔,教他识字。经过刻苦的学习,欧阳修终于当上了著名的文学家和对朝廷有用的人.

历史名人

  欧阳生:名容,字与伯!西汉千乘人 - 曾从伏生学今文《尚书》 - 为博士,授倪宽...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其曾孙孙高、高孙地余均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书》为特长,因而《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欧阳询:唐朝唐州临湘人、入唐官至弘文馆学士,善书法,初学王羲之,八体尽能。后又做过太子率更令,故世称其书体为率更体。

流传的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等。参与编纂《艺文类聚》一百卷。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宋朝人!天圣八年中进士甲科,官至参知政事...因议新法跟王安石不和 - 退至颖川!

博学多采、以文章闻于世。纂有《毛诗译本》、《新五代史》、《集古录》等 - 跟宋祁合修《新唐书》.后人辑有《欧阳文忠集》。

欧阳子倩:名立袁。湖南浏阳人,演员、戏剧家...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入明治大学商科学习、 - 光绪三十四年改入早稻田大学文科学习...

辛亥后回国参加新剧同志会、春柳剧社,倡导新剧运动... 任 戏剧学院院长、 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 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和 舞蹈工作者协会主席. 是 戏剧运动倡导者同话剧的开拓者之一。1962年逝世。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余抄》包括多个剧本。

  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

  欧阳通: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之子

  欧阳玄:元朝进士、史学家

  欧阳自远: 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   欧阳海:已故 军人、烈士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