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学之--夏侯氏起源

时间:2012-04-26 14:28:32     编辑:ky01
20

  姓名学之--夏侯氏起源

     夏侯姓是中文姓氏的一种,其姓源于春秋时代,杞国为楚国所灭后,杞简公之弟逃往鲁国,鲁悼公以其为夏禹之后,封为侯爵于是称夏侯氏。

   夏侯姓是中文姓氏的一种,其姓源于春秋时代,杞国为楚国所灭后,杞简公之弟逃往鲁国,鲁悼公以其为夏禹之后,封为侯爵于是称夏侯氏。

   夏侯是当今罕见的复姓,今北京,上海,江西之吉安、萍乡、兴国,山西之太原、晋中地区,** 台中等地均有此姓。

   夏侯姓是中文姓氏的一种,其姓源于是出自周朝初年的杞国,夏侯姓与杞氏同出一源,统统是夏禹的后裔。历史上杞国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根据《元和姓纂》上记载,夏侯氏的后代以国为姓氏。

   而根据《万姓统谱》上记载,夏侯本是复姓,出自以姓,是夏禹的后裔,周武王统一天下后,封夏禹的后裔于杞,后来杞国被楚国灭,简公的弟弟佗投奔鲁国,鲁悼公因为尊敬佗是夏的后裔,就封爵为侯,其子孙以夏侯为姓。

    《唐书·宰相世系表》同样记载说,夏姓出自以姓,夏禹的裔孙东楼公被封为杞侯,传至简公,被楚国所灭,简公弟佗投奔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之后,给以采地为侯,后世子孙久已夏侯为姓,后来又分出夏姓和侯姓。望族居于会稽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吴县。

    单一渊源: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杞国杞简公之弟佗,属于以帝王赐封爵号为氏。

    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邑(今河南杞县),春秋时期建立了杞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了杞国,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国国君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世人称之为夏侯佗,其后代子孙便以“夏侯”为姓氏,称夏侯氏。

    得姓始祖:夏禹。夏侯氏出自姒姓,为大禹的后代,得姓始祖为夏侯佗。周代,夏禹裔孙东楼公受封为杞侯(今河南杞县)。公元前445年,杞国为楚国所灭,杞简公之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之后,给以采地,封以侯爵,以奉夏的祖先禹之祭祀,称为夏侯,其后世子孙遂以夏侯为姓,成为夏侯氏。故夏侯氏后人奉夏禹为夏侯姓的始祖。

  姓氏起源
 
  出自姒姓。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春秋时建立杞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 
 
堂号
  "汝阴堂":西汉时有夏侯婴,自幼年起就与汉高祖刘邦是好朋友。刘邦在沛起兵,任夏侯婴为太仆。夏侯婴随刘邦击项羽,入蜀,定三秦,立下大功,封为汝阴侯。夏侯氏因以"汝阴"为号。

曹操

  历史名人

    夏侯玄:三国魏人。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曹爽辅政,玄为爽姑子,任魏征西将军,掌管雍凉州军事。司马懿杀爽,玄亦被废黜。后与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谋杀司马师,事泄被杀,夷三族。玄规格局度,负一时重望,临斩东市,颜色不变,举动自若。

  夏侯湛:晋代散骑常侍。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容颜俊美,曾与潘岳同车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夏侯胜:西汉时人。少随夏侯始昌学今文《尚书》。宣帝立,大将军霍光令他用《尚书》授太后。后因与黄霸同时下狱,在狱中授黄霸《尚书》。遇赦出狱后,任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说》、《论语说》。他曾以《尚书》授其侄夏侯建,故《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

   夏侯婴:汉初名臣,官至太仆

   夏侯始昌:汉代鸿儒,为汉武帝器重,官至太傅。

   夏侯玄:东汉末、曹魏大臣,玄学家

   曹操亦本姓夏侯,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夏侯惇: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夏侯渊: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夏侯霸:三国时期名将,夏侯渊次子

   张夏侯氏: 蜀车骑将军张飞之妻、后主敬哀皇后之母、魏夏侯渊之弟女。

   夏侯郎:隋代学者。开皇时,曾绘《三礼图》。

   夏侯审:唐代御史,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清凉澄观: 唐朝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俗姓夏侯,字大休,赐号清凉国师,华严宗四祖。

   夏侯嘉正:宋代词赋家。江陵人,太平兴国中进士,使于巴陵,为《洞庭赋》。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