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姓起源 卞姓郡望堂号
“卞姓”在 的百家姓中排名居于第86位,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吾融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那么关于卞姓起源源流说法有哪些,卞姓郡望堂号怎么分布的呢?下面不妨来了解看看吧!
卞姓起源 卞姓郡望堂号
卞姓起源源流
源流一
黄帝娶四妃,生二十五子,赐十二姓,姬姓是嫡系,即正妃之子。在夏建国后,姬明即卞明被封在山东泗水建以姓名为国,史记中有卞明国,卞明王是卞国的国君。卞明王创天下卞姓,是卞姓的始祖。
另记录:卞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吾融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有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传到吾融的儿子姬明,被封在卞国(今山东泗水卞桥镇),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卞氏,是卞氏最早的一支。
源流二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名士卞随,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典籍《庄子·让王》和史籍《吕氏春秋·离俗》的记载,在夏、商之际,有个叫卞随的贤士,因不满夏桀的荒淫暴虐统治而隐居到了稠(今陕西高陵泾渭二河合流处)。汤与大宰伊尹计确定了谋攻伐夏桀之时,曾想方设法找到了卞随,与之商量伐桀之事,卞随却拒不回答。至公元前十六世纪“鸣条之战”,商汤战胜了夏桀后,建立了商王朝,再一次找到卞随,要让天下给卞随。卞随认为自己遭遇到了最大的麻烦,说:“我因反对夏桀暴虐而避隐,其一直谋求算计我,认为我是蔑视他的贼。而如今汤王您战胜了夏桀而要让位于我,后世人则必以我为贪其位也。我生于这样的乱世,难道就都是些无道行之人与我交往吗,我不能再忍受这样的无聊骚扰了。”遂自投稠水而死,令商汤很是感慨。之后,卞随的后裔子孙,就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卞氏、随氏,形成了较早的卞、随二氏一族。
卞氏族人大多尊奉卞随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六子叔振铎次子卞叔田,属于以封卞邑名为氏。其支庶子孙卞庄子,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赐封自己的弟弟、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叔振铎于曹(今山东曹县),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姓氏,成曹氏一族。后来,曹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在春秋初期出了一个大勇士名庄,鲁隐公姬息姑执政时期在鲁国做官,后被封于卞邑(今山东衮州、泗水一带),爵位为子爵,故时称卞庄子,又称为弁庄子、馆庄子。在卞庄子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卞氏、弁氏,形成了卞、弁二氏。到了汉朝时期,因避汉明帝刘庄名讳,改庄为严,或称为卞严、卞严子、弁严子。
曹、卞、庄、严四氏系出一源。据传,在山东、安徽和江苏一带,至今仍有曹、卞、庄、严四姓不相联姻的习俗。卞氏后来在济阴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济阴望。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弁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弁师,亦称卞师,是西周初期设置的一种礼仪小官,专职负责掌管君主在重大祭祀活动中配戴的冠帽,后各诸侯国亦设有此官位。“弁”、“卞”二字是象形文字,其本义就是掌管并为君王戴帽子的意思。两周王朝的官员称作“弁师”,而各诸侯国的相应官员则称作“卞师”。在近九百零六年漫长的两周历史时期中,曾有三次诸侯国君称自己的掌冠官为“弁师”者,首座次是在周平王姬宜臼五十一年(郑庄公姬寤生二十年,公元前720年),周王朝队伍 败于郑庄公,郑庄公曾得意地称自己的冠官为“弁师”;第二次是在周桓王姬林十六年(楚武王熊通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武王自立为王并在在周王朝近郊耀武扬威,称自己的冠官为“弁师”;第三次是在周郝王姬延五十九年(秦昭襄王赢则五十年,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灭周王朝,结束了战国历史之后,秦昭襄王干脆就将周王朝的官称一股脑地端进秦国宫廷,使自己成为正统,“弁师”也就自然成为秦国的官称了。直到秦朝末汉初,弁师、卞师之称尤存,而由“弁师”衍申的“弁员、马弁、弁卫”等等官称,一直沿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
在弁师、卞师的后裔子孙中,即有以先祖官职称为卫姓氏者,称弁师氏、或卞师氏,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卞氏,亦有仍称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弁姓现在已绝。
源流五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过大夫卞呙(卞和)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卞氏,春秋时楚卞和之后。”卞呙,著名的春秋时期楚国荆人(今湖北襄樊南漳),一称呙氏,是“呙氏璧”的发现者,他因献玉而闻名古今。
在卞呙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呙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卞氏、呙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边佳氏,满语为Biangiya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
在清朝晚期以后,满族、蒙古族边佳氏多冠汉姓为卞氏、边氏。
源流七[卞姓时姓是一家]
余支时氏,传至九十四世,世祖化成公为龙城令。官清俸薄,子孙贫甚。后一支时氏族人移居宿州东北之时村,又历三世,时氏世祖久昌公更贫,便移居老汪湖畔,以捕鱼为业。其时久昌公与卞公孝宗友善,同爨共渔,义同手足。有二子名辄茂、国连,后国连公这支族人迁居时窑村,辄茂公一支族人迁居卞家村。此后,卞、时二姓,虽说姓氏不同,实则为同胞兄弟,一脉相传。数百年来,两姓族人休戚相共,亲睦无间,故有卞大公、时二公之说。
自国连公以后四百余年,我们这里灾荒频仍,兵祸迭起,社会动荡,人群流离。迨一九三三年冬,卞公玉轸携来金陵***府老谱,会同卞家、时窑、时庄三村名流,重修族谱,得以知源流、明世系,三村各存一册,迄今又是七十余载矣。
卞姓郡望堂号
卞姓郡望主要有济阳、济阴。(算命www.bmfsm.com)
卞姓以“怀璧”、“零阳”为其堂号,“怀璧”和“零阳”堂号均典出春秋卞和。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获得一块璞(没有雕琢的玉称为璞),先后把它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两王不但不识宝,反而以欺君之罪,先后砍去了卞和的左右脚。到楚文王时,卞和想再献玉又不敢,抱着那块璞在荆山下大哭。文王派人询问缘由,是否对受砍脚处罚不满?卞和回答:不是的,他难过的是:“明明是宝玉而偏说是顽石,明明是忠臣而偏诬我欺君,这才是我痛哭的理由呵!”楚文王派人验证这块璞,果然是无价之宝的美玉,遂将它琢成玉玺,后来成为历朝各代传国之宝。为此,封卞和为零阳侯,卞和不受。
卞姓迁徙分布,聚集地
宋朝时期,卞姓大约有2万8千人,当时四川为卞姓首座大省,约占卞姓人口的四成。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明朝时期,卞姓大约有2万,江苏为卞姓首座大省,约居住了卞姓人口的四成,其次分布于浙江、山东、湖北、河南、湖南等地。
当代卞姓的入口大约有31万,为第二百四十三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5%。宋朝至今的1000年中,卞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目前卞姓的首座大省为江苏,大约占全国卞姓入口的44%。其次分布于黑龙江、山东、河南、安徽、四川、上海等地。
在苏沪、安徽大部、浙江北部、山东东部、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北,卞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8%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3%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9%,居住了大约52%的卞姓人群。在浙江南部、赣闽北部、鄂豫东部、安徽西段、山东西部、河北西部、内蒙古东部、辽吉大部、黑龙江东部、四川北部、重庆西南、云南大部、广西南部、广东南端、海南,卞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4%—0.0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3%,居住了大约27%的卞姓人群。
- 上一篇:岑姓起源 岑姓郡望堂号
- 下一篇:任姓起源 任姓郡望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