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姓起源 岑姓郡望堂号

时间:2016-07-30 14:50:58     编辑:Ky02
20

  “岑姓”在百家姓中排名居于第67位,得姓始祖是因“岑子”而来。那么有关岑姓起源源流说法有哪些,岑姓郡望堂号有哪些?下面不妨来了解看看吧!

岑姓起源 岑姓郡望堂号

岑姓起源 岑姓郡望堂号

  

  岑姓起源源流

  源流一

  出自姬姓,为西周初期周武王堂弟姬渠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上古周朝时,周武王姬发将父王(周文王)异母弟姬耀封为岑子,将其堂弟姬渠封于岑地(今陕西韩城),建立了岑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已经有了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关于岑氏源流,见诸于秦国宰相吕不韦所著的《吕氏春秋》,书中记载:“周文王封其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也,今梁国岑亭是也。”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周武王封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这两段考据文字,内容上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唯一的不同,是前者认为岑子是周文王所封,而后者认为是周武王所封。到了汉朝时期,岑氏族人相对集中于南阳盆地地区。南阳在春秋时期属于楚国,秦朝时属穰县,西汉初期置县。该地既是岑氏宗亲的祖居地,又是汉室中兴的策源地和三国蜀汉政权的发祥地,影响久远。王莽篡汉之后,刘秀在兵于新野,在岑彭为代表的一批文武英贤辅佐下,建立了那时的东汉政权。岑彭持军有方,英勇善战,后来被册封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汉朝以后的华夏岑氏族人,大多尊奉“舞阴侯征南大将军”岑彭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出出自百越族,出自秦、汉之际古百越民族娌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岑,望出南阳,又,两越娌人多岑氏”。娌人,即古书中多予记载的俚族人,主要分布在今茂名地区。秦、汉之际,粤西、两阳各县的古代居民,被称作“俚族人”,从汉朝到唐末,俚族人居住在该地长达千余年。他们在开垦粤西大地,维护 统一,创造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等方面,都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时移代转,民族融合,俚族人久已不复存在,他们的史迹亦颇难稽考了。俚族人,是古老百越民族的成员之一,聚居在长江以南,住在广东、广西的则称南越(南粤)。对俚族人活动的记载,最早见于著名南朝宋国史学家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中的记载:“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九真徼外蛮里张游,率种人慕化内附,封为归汉里君”。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为这条记载作注说:“里,蛮之别号,今呼为俚族人”。

  到了隋、唐时期,俚族人活动更加活跃,史籍对他们的记载已比较多了,而且指明了俚族人居住的地域范围。吴国的万震在《南州异物志》里说:俚族人住在“广州之南,苍梧(广西梧州)、郁林(广西贵县)、合浦(广西合浦)、宁浦(广西横县)、高凉(广东阳江)五郡 ,地方数千里。”南北朝、隋、唐时期,俚族人曾经出现过一些杰人,在当时的社会zhengzhi 生活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就是威震岭南的冼夫人和她的孙子冯盎。唐朝后期,“俚族人”这一族称已逐渐少见,进入五代十国而至宋王朝,对俚族人的活动的记载就基本没有了。俚族人逐渐消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数次民族大融合。在与汉族人和其他各民族长期杂处的环境中,俚族人逐渐受了中原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加之不少俚族人同汉人通婚,久而久之,便与汉人无甚差别。大量汉化了的俚族人,被列入 户籍,从而失去了俚族人的身份。另一个原因是被封建王朝驱逐离开原地。在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雷州俚族人首领孟喜等人造反,梁朝派都知司马岑襄来压制 ,孟喜等人“率众远飏”。此后,雷州半岛上基本无俚族人了。在封建王朝的高压政策下,粤西一带俚族人纷纷“远飏”,一部分到了海南岛,同原住在那里的俚族人汇合。在民间,“俚”和“黎”同音,发展成为今天的黎族人。另有一部分俚族人逃往广西,同住在那里的俚族人汇合,发展成为今天壮族的一支。

  在今南方地区,有很多岑氏少数民族,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的西南有一县名为岑溪,贵州省也有一个叫做岑巩的地方,可能就是跟当地的众多岑氏有关。

  源流三

  出自壮族,出自宋朝时期古僮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古僮族,就是壮族,是第二个渊源中古俚族人的一个分支。传说,壮族先民原来有名无姓,于是各部落首领在一个叫江岩(今浙江富阳清泉山)的地方集会,商定各部落的姓氏。因主持人部落势力最强大,被推为总首领,以“黄”(大王、皇帝)为姓,养黄牛为主的部落首领就以“莫”(黄牛)为姓;会猎鸟的部落首领就以“陆”(大鸟)为姓,牵着狗来的那个部落首领就以“麻”(神犬)为姓。就此,会议圆满结束,大家都因有了姓氏而欢呼雀跃。但在江岩之地为大家杀牛做饭的那个部落首领,见到大家都有了姓氏,而自己却未得到,因此大发其怒,不高兴地以刀拍击砧板来表示愤愤不平。会议主持人见状后灵机一动,就以“岑”(砧板)给他为姓。最终,大家皆大欢喜。从此,壮族的岑氏就诞生了,其族人也都以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有古代史料记载的岑仲淑的后人则不属于这种情况,属于汉裔壮民。

  

  岑姓郡望堂号

  岑姓的郡望是南阳。

  岑姓以“赋莲”为堂号。

  “赋莲”堂号出自唐朝岑文本。(算命www.bmfsm.com)

  岑文本是唐初著名宰相。他14岁时,父亲蒙冤坐牢。岑文本上衙门为父申冤,堂上辨对时说话流利恳切,又带哀痛。法官命他作《莲花赋》,他不起草即一气呵成,在场的人无不赞赏,其父冤案遂得平反。后来,他被推举为中书舍人,从此官运亨通。

  岑姓迁徙分布,聚集地

  宋朝时期,岑姓大约有1万3千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和河南。明朝时期,岑姓大约有1万4千入,浙江为岑姓南首座大省,约占全国岑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安徽、广东、江西、四川、河北等地。

  当代岑姓的人口大约有33万,为第二百三十五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7%。自宋朝至今l000年中,岑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安徽、河南,这四省区大约集中了岑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贵州、湖北、海南、重庆等省市,广西为岑姓首座大区,大约占全国岑姓人口的33%。 

  在桂琼、广东大部、湖南南端、云南东部、贵州南部,岑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8%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3%,居住了大约48%的岑姓人群。在广东东部、福建西端、江西西部、湖南大部、贵州北部、重庆南部、四川东南、云南中部、湖北东部、河南东南、安徽中部、江苏西端.岑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0.18%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9.3%,居住了大约25%的岑姓人群。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