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泽睽卦在易经占卜中的应用

时间:2016-07-29 09:10:15     编辑:noble
20

火泽睽卦的卦象为:兑下离上,再五行中属火、火泽睽卦再算卦中代表的含义是什么?!火泽睽卦再易经占卜的应用有哪一些呢?想了解的话那就来看下面的相关内容吧!

火泽睽卦再易经占卜中的应用

火泽睽卦再易经占卜中的应用

找原因火泽睽卦再易经占卜中的应用

相传火泽睽卦为武则天聘尚贾至,精魅成、卜此除之...此卦所说的贾至应生活于武则天之后、以致此说欠妥,其意思是说占得火泽睽卦为凶,须及早行动。

再占卜中,“火泽睽卦”代表着相背、是同中有异、难以成事的卦象。得到此卦,容易与人产生分歧~所以应该定下心来,既不可轻易反对,也不可轻信他人、万事要再明辨之后再行动,否则就无法成事。

不过对于学者来说,这种相背不一定是坏事~有时甚至是吉兆!火泽睽卦更不利于女性。

《魏书》中记载了一则与“火泽睽卦”有关的例子。牛辅是董卓的女婿~他追随董卓征战多年,深受董卓的信任...

牛辅老担心自己失宠,从而常常失眠为了能知道客人的善恶,他总是让人先去看这个人的相貌 - 看他是不是有反骨、反气、还要占筮判断他是否会带来危险 - 这才见来客.

有一次中郎将董越来见牛辅,占筮时得到了火泽睽卦,牛辅就直接命人将董越斩杀了。

火泽睽卦原本就有反叛之意 - 占筮的人认为,火泽睽卦的下卦为兑,代表牛辅 - 五行为金 - 上卦为离~代表董越,五行为火,火能锻金 - 是凶兆。

万一看其互卦、为“水火既济”,也是外卦的水克内卦的火、都有犯主的征兆。

什么东西是睽卦

睽卦  睽为“离群”之卦  消息:十二月

兑下离上  大象:上火下泽  读曰:火泽睽  五行:属火

火泽睽卦卦序: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乘也。

火泽睽卦卦体:四阳二阴之卦、中孚类,中孚四之五成睽、属艮宫四世 - 错蹇,综家人 - 内互离,外互坎,合互既济 - 以六五为卦主!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离火炎上,泽水润下 - 其性相违 - 其情各殊,故有睽离之象...君子观此象,应知大归虽同~小事当异,盖凡物之殊,所差甚细,去其微异,即见大同,此物之理也!

天地之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平陂往复,变动不居,自有奥义存焉。

火泽睽卦卦德:情柔性柔 - 情明性悦。(算命www.bmfsm.com)

火泽睽卦卦名:睽。说文:从目癸声、目不相视也。郑玄云:睽,乖也。火欲上,泽欲下,犹人同居而志异,故谓之睽...

苏紫溪云:明夷曰晦而明,不求明于迹、而求明于心...睽曰同而异,不求同于俗,而求同于理。

火泽睽卦卦义:睽者、乖异也。火炎上、泽就下、二体相违,睽之义也...

火泽睽卦卦用:睽,离也.凡物之离必始于合。物之不合未必终离。或由离而转合,或由合而反离。离合无常,有不得不然者 - 亦有不期然而然者。

睽,乖也。乖则不正~其心不正 - 所见全为乖异之物,所遇皆为乖异之人!是故正大以居心、则祯祥自至;褊刻以疑物,则必陷于孤危。亲爱精诚~其大体而言治睽乎?!

火泽睽卦卦辞:睽,小事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 - 其志有区别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火泽睽卦爻辞: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 - 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 - 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 - 未失道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火泽睽卦浅解:

睽,内卦象为泽,为少女 - 为常;外卦象为日 - 为中女,为火.离火上腾,泽水下注 - 有背道而驰,两相乖离之象!

故睽者^乖也,离也。火欲上,水欲下,犹人同居而异志也。两女相处~虽属同性,而彼此不相得,此同中之异也。

世界各国其"种族”虽异,而其“人性”则相若,此异中之同也。

本卦六爻两两对待 - 下三爻说睽乖跟对立,而上三爻则强调睽乖和统一。初九对九四敌应为“见恶人”~九二对六五只称“遇主于巷” - 六三对上九而言“见舆曳”,此谓下三爻合难而离易。

你猜怎么着?上三爻九四对初九曰“交孚”、六五对九二称“厥宗噬肤”,上九对六三言“遇雨则吉”,此谓由睽离而致合,是由対立而统一也.

宇宙万有、难易相生 - 得失互用...天高而地卑,形势虽睽异 - 然天地位而万物育...男主刚而女主柔,其性虽别~而其情则通!

水虽润下,火虽炎上,如彼此能相互调济,亦可发挥既济之功能 - 此乃异中之同也。天地生化,有异必有同、有同必有异。

处世之道,贵再协调和互运,由对立中求统一,不一样而相成,此乃自然之规律,生生之道也。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