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真正的“猴嫂”?挖一挖孙悟空的几个谜团

时间:2016-12-06 09:27:56     编辑:noble
20

  孙悟空形象的几个谜团:他是谁?他来自哪儿?他娶了谁?.....

  自古至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西游记》中的首座主人公,孙悟空历经险恶,而赤子之心不变。

  1、身世之谜——历史上确有高僧“释悟空”

  关于悟空的身世,《西游记》首座回说:

  “花果山山顶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个仙石成猴的理由其实等于悬置了猴子的身世,小说家语焉不详,引出后世一片猜度之议。《宋高僧传》中曾记载:在唐代,真有一位高僧名叫“释悟空”,本是京兆云阳人,俗名叫车奉朝,是后魏拓跋氏的远亲。开元时,有一个西域国愿意归附大唐,遣使到长安朝觐,第二年,大唐派了四十多个官吏回访,其中就有左卫径州府别将车奉朝。到了西域后,车奉朝因病重留下了,病中他发愿,只要能康复就出家为僧。结果病真的好了,他就投了西域法师舍利越摩为师,法号悟空。

谁才是真正的“猴嫂”?挖一挖孙悟空的几个谜团

  位于陕西泾源嵯峨山的悟空禅师塔,公元860年由唐懿宗出钱敕建

  落发后的释悟空想回家,师父舍利越摩同意了,并亲手书写了一夹经文以及一枚佛牙舍利赠别。释悟空路上走到睹货国,大地就开始摇动,阴云密布、暴雨如注,闪电齐发还夹带着冰雹。这时听到有商人说,龙神发怒了,肯定是你们谁偷带了佛舍利这样的奇珍异物,带了就赶快投于海中。释悟空连忙向龙神忏悔,几个时辰后,雨雹才停。在龟兹的莲花寺他又遇一位法师善于传译,悟空就把携带的经文拿出来请他翻译,译好了才回到长安,被皇帝安置到跃龙门使院,一直到“退休”。

  

  

  2、国籍之谜——鲁迅胡适论证孙悟空原产地

  释悟空的经历与孙悟空颇有一些相似,但更像是悟空与玄奘故事的合体。至于悟空到底何来,文坛上两位重量级老师 鲁迅与胡适也争吵了一番。

  “五四”之际,鲁迅先生在《 小说史略》中写到孙悟空形象系正宗“国货”,应是来自 民间传说中的淮泗水怪“无支祁”——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号称“千古首座奇妖”。传说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最后由禹手下的猛将庚辰制服了他。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压制 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胡适1923年在《<西游记>考证》一文中与鲁迅唱起了反调:

  “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

谁才是真正的“猴嫂”?挖一挖孙悟空的几个谜团

  胡适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找到了神猴“哈奴曼”。哈奴曼是印度教神话中最著名的猴子,是风神和母猴安阇那之子,得道于始祖大梵天的真传,手持虎头如意金棍,专为天地冥三界除恶扬善。他从小苦练功夫的精神感动了各路神仙,在众天神的教导和帮助下,他的功夫与法力举世无双,天地三界中任何妖魔鬼怪都无法与他匹敌。哈奴曼善于腾云驾雾,聪明非凡,其面容和身躯还可随意变化。它曾经被吞入一个老母怪的腹中,在里面变化后又从老魔的耳朵里钻出来。哈奴曼最有名的功绩是施展法力打败了十头魔王罗波那,帮助罗摩王子救出心上人。

  

  3、婚配之谜—— 谁才是真正的“猴嫂”

  或许,无支祁和哈奴曼都或多或少影响了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角色的形成。早在小说《西游记》形成之前,就有很多关于妖猿和取经的故事,孙悟空的形象与性格也随之不断演变。

  17世纪印度绘画描绘的神猴哈奴曼,它以超人的敏捷闻名,正因如此,才从魔王罗波那的魔爪中逃脱。

谁才是真正的“猴嫂”?挖一挖孙悟空的几个谜团

  众所周知,唐代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真实事件是所有《西游记》故事的历史出发点,但《大唐西域记》中并没有孙悟空,也没有猴子。孙悟空直到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才正式登场,说的是西行取经的法师遇到了一个白衣秀才。秀才拦住法师问他是不是取经,并说:

  “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

  法师说:

  “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

  法师当时就改称秀才为“猴行者”(“行者”在佛语中指的是出家而未经过剃度的佛教徒),同赴西天。孙悟空偷蟠桃、偷人参果等主要“劣绩”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大都有案可查,这个“猴行者”多半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最早雏形。

谁才是真正的“猴嫂”?挖一挖孙悟空的几个谜团

元杂剧中的悟空形象,比后来西游记中要生猛得多

  元代杨景贤六本杂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更奇妙,悟空原来有一个大家庭,还有发妻。孙悟空弟兄姊妹五人——大姊獅山老母,二妹巫枝祇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孙悟空只是“通天大圣”,“齐天大圣”是他哥。一家人“喜时攀藤揽葛,怒时搅海翻江”,没一个省油的灯。

  孙悟空还有一个妻子,不过不是电影《大话西游》中的紫霞,而是一个无名的金鼎国女子。孙大圣对妻子还是很疼爱的,偷王母娘娘仙桃时,还不忘专门去偷了一件仙衣,“与夫人穿着”。这对一只恣意狂闹的猴子来说,在天宫里的美酒、仙桃面前,还能想起来这么一件事,是多么的不易。看到悟空像八戒一样对世俗存有各种眷恋,令人好不适应。

  

  4、隐喻之谜——孙悟空身上的趣味宗教隐喻

  从玄奘西游印度到《西游记》小说的成形,孙悟空也从白猿巨兽、秀才淫猴变迁成为忠心耿耿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功臣,文学家认为这只是一个怪力乱神的故事,人物也似有几分扁平。但在宗教中人看来,《西游记》中充满了宗教的隐喻。

  孙悟空本身被看作是“心猿”的象征,白龙马则喻指“意马”。古人常用猿猴的攀缘跳跃、野马的奔驰来形容心念不安分,为了不让人“心猿意马”,所以要心有约束,于是“紧箍儿”就戴到了心猿孙悟空的头上。约束有了还须修行,在《西游记》中,向西游而不是向东游,因为西方代表虚空,认识到空是成佛的前提,心猿西游,就是人们修心成佛的喻示。甚至孙悟空的名字就叫“悟空”,即可以解为对“空”的觉悟,也可以将“悟”字拆开为“吾心”空。

谁才是真正的“猴嫂”?挖一挖孙悟空的几个谜团

甘肃榆林窟壁画中玄奘西行求法,画面中就绘有“心猿意马”

  孙悟空拿手的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也有暗喻。七十二般变化是人的心理活动,佛教中说心念一起,便可包罗大千世界,人心会有多种变相。“筋斗云”则是“思绪翻腾”的形象说法,悟空“腾云驾雾”就是心念在驰骋,翻个“筋斗云”有“十万八千里”。在 流行的大乘佛教认为人只要悟道,可以立地成佛,所以唐僧走N久的路程去西天圣地,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到。人心一念善便在佛国,一念邪便落秽土,“筋斗云”的里程表与唐僧到西天的距离相同不是巧合。

  

  至于孙悟空的武器金箍棒可长可短随心如意,则是心理活动和意念跳跃后所形成的“主张”。《西游记》第七回中就将金箍棒称为“柱杖”。柱杖通主张,心有主张,便可意志坚定,产生力量,才可以大闹天宫,搅乱乾坤;可以降妖伏魔,取来真经。第五十一回中,悟空被青牛老怪的法宝收了金箍棒,登时没了“主张”,到天上请救兵时,前倨后恭,被人嘲笑,可见丢了“主张”,行动立刻进退失据。

  《西游记》中,这样的佛道隐喻数不胜数,有逻辑成体系。所以人们常说《西游记》不是一本简单的小说,而是一部悟道之书。甚至有不少学者质疑《西游记》根本不是一介文人吴承恩能写出来的,真正的作者应该是一位宗教界的老师 。道教中人普遍认为作者可能是全真教的丘处机道长,不过至今还未有定论。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