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节的诗词

时间:2017-03-20 17:53:35     编辑:noble
20

清明节以...的身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史上对清明节表述的诗词有很多,而你了解样的有多少呢?下面就是为你介绍的清明节诗词大全

有关清明节的诗词

有关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节的古诗一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 - 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节的古诗二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唐】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 - 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清明节的古诗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 - 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清明节的古诗四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作者简介: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清明节的古诗五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简介:韩翃 (?!-785?!)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

清明节的古诗六 闾门等于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作者简介:张继 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715-712年至779年(大历末年)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清明节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与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清明节的古诗七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 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节的古诗八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和读书灯。

清明节的古诗九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节的古诗十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清明节的古诗十一 郊行意思是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 - 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相当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 - 试试看游衍莫忘归.

清明节的古诗十二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节的古诗十三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节的古诗十四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节的古诗十五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节的古诗十六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 - 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 - 并在此时心!

清明时节寒食节简介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 - 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 - 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 - 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

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不过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 - 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 - 也不出山.

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老实讲,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区别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

而每次改火接下来、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

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 - 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接下来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算命www.bmfsm.com)、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和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

近代相传 - 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

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全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

斗鸡今多见 - 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 - 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

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进步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

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 - 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

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

”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缘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接下来,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内...

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效应也就消失了。

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不过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