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赛衣节

时间:2016-08-18 15:27:48     编辑:Ky02
20

“赛衣节”是一个服饰大比赛的传统日子 - 具体时间是三月二十八日、正月十五日!在彝族赛衣节中有什么习俗特色呢,传统民族文化中有什么文化遗产?

下面试试看来看文章吧!

彝族赛衣节

彝族赛衣节

彝族赛衣节简介

赛装节等于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

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魅力 - 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

彝族女子的服装 - 全靠手工桃花跟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看作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

同过去的赛装方式不同、眼下 - 人们已不再把凡是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换新衣,有的姑娘一天要换五六套衣服。

于是~赛装节上也就多了一个景致:在山管边、青树下,老人们搭起无数帐棚,烹煮着食物~忠实地为自己的姑娘守护着服装。

(算命www.bmfsm.com)

赛装节从一开始就有比赛的性质、这可谓是最早的时装表演。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

彝族赛衣节习俗特色

在云南永仁等地的彝族~还举行一年一度的赛装节...届时,从六七岁的小女孩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纷纷穿上自己最心爱~最漂亮的绣花衣裳、成群结队赶来,参加隆重快乐的赛装节,看的出自己精巧的手艺跟才智、学习别人的经验。

她们互相欣赏交流、比赛谁的服装最美,谁的手艺最高。她们还在一起唱歌跳舞~兴尽方散!(算命www.bmfsm.com)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现有人口657万多,其中云南最多~有405万多人。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全国彝族人口的60%上下.

云南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跟滇西北大凉山一带有点集中。

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其《太阳历》与《十二兽历法》有其有特色之处。自称他称有多种,主要的有撒尼拨、阿细拨等...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聚居在永仁县直苴地区及附近中跟、大姚县桂花等地的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欢度赛装节。

所谓赛装节,就是服装、服饰大比赛的日子...这是一个充分感觉彝族人民聪明智慧与勤劳能干的节日 - 也是一个爱美比美的节日。

赛装场上,色彩纷呈,满眼都是花花绿绿的鲜艳服饰、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妇女不光是在帽子、衣服、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也绣满了各种图案。

并且各人的工艺、构图、用色都互不相同,各有千秋。风雨雷电 - 日月星辰 - 山水木石,花鸟禽兽~各种人物都可以入绣。

其构图上的繁简虚实,形象的夸张变形 - 色调上的对比反差,令人叹为观止!

彝族赛衣节的传统文化

“赛装节” 彝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的不一般价值。

永仁县已经在为“赛装节”申报第二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 - 赛装节以标记“伙头”权力的“器火”的移交仪式和相关的祭祀活动为载体,由集宗教、军事跟zhengzhi 三权于一身的“伙头”主持,大量原始农耕祭祀的礼仪、民族信仰、文化创造,在赛装节活动中被保留下来!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彝族赛装节不但反映着原始部落的政权组织形式,而且涵盖了彝族的歌、舞、乐、绣等将近每一个门类的艺术,是祭祀文化、服饰文化、婚俗文化、歌舞乐文化再加上古盐道文化的大展演,这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服饰.

彝绣满身是花,用色大胆夸张、构图精美、针法灵活、针脚细密、工艺特别、风格迥异,一针一线都是艺术品、一花一朵都是民族符号.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 它所包含的歌舞艺术不独发展成了自己特有的固定模式,更有甚者通过活动本身使技能的到了反复的开发和提高...

由于...的原因其在民间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波及 - 为此变成彝族民间歌舞乐美术工艺等艺人进行技艺交流与传承的举足轻重舞台。

对学习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说唱、刺绣等艺术发展史带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彝族赛装节 - 能够说是一张有代表性的彝族“名片”,一块彝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彝族赛衣节的传说

云南永仁县中和乡直苴地区彝族人民的赛装节,俗称“服装节”~源于一个美丽、神奇、诱人的传说...

你猜怎么着?相传很久以前、朝里若、朝拉若从月利巴拉来到直苴腹地泥泽薄打猎,发现这儿山青、水秀、土肥...于是感慨地说:“要是在这里种上谷子,一定是连年大丰收,吃也吃不完...

”当他们弯下腰来,想痛饮那清甜的泉水时,箭筒里滚出了三颗饱满的谷粒。兄弟俩顾不上喝水 - 赶忙捡起谷种撒到一个泥塘里~并祝愿说:“如果这里是乡亲们能够安居的地方,那么但愿三颗谷种能长成三大丛 - 穗头有马尾巴那样粗、那样长...

”此后不久~兄弟俩又背上毡毯带上弓箭、锄镰返回泥泽薄 - 精心管理。真如所想,事随人愿 - 三颗谷种发成了三大丛、金黄的谷穗确有马尾巴那样粗长。

兄弟俩背着丰收的粮食赶回家,消息传遍了各自村寨,许多乡亲都随朝里若兄弟迁到直苴,大片大片的土地开垦出来了,田里栽上了秧,地里种上了荞、麦、豆、麻。

到了金秋,彝家新寨家家户户喜开丰收镰...

大家可能不知道,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对开发直苴有功 - 老年人一心要给他们选择称心如意的对象~当老年人征求兄弟俩喜欢啥姑娘的时候~朝里若说哪家的姑娘心灵手巧,就和哪家的姑娘做一家,朝拉若说他最爱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哪家的姑娘能把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绣在衣裳上、就娶哪家的姑娘做媳妇.

老年人向全村宣布了朝里若、朝拉若的择妻条件~并规定全村姑娘于来年正月十五在村旁的山顶上、树林里、青棚下举行衣装比赛,让兄弟俩选择对象,于是,全村的姑娘在农闲时忙个不停:绩麻、纺线、染线、剪裁、缝衣、刺绣——正月十五终于盼来了。

你猜怎么着?!一大早 - 老年人穿上节日盛装,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和其他小伙子打扮的特别英俊,姑娘们穿上亲手刺绣的衣裳纷纷涌向赛装场~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走遍了整个赛装场,仔细看过了凡是姑娘穿在身上的服装、各自选中了自己的意中人。

彝家人为了继承美丽、神奇、诱人的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要穿上亲手刺绣缝成的新衣到直苴聚集比赛、唱歌打跳 - 仿效她俩寻找意中人。

这样~代代相传,形成了彝族传统的赛装节。1987年美国文教专家马克.本德尔千里迢迢赶赴直苴参加赛装节、回国后热情洋溢地写下了《猪射—带铜炮枪的虎人》 ~在海外介绍直苴赛装节的盛况。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 提高永仁彝族赛装节知名度 - 每年举的行彝族赛装节活动~都有彝族服饰比赛、民族民间体育竞赛、火把狂欢夜、对山歌、彝族文化传承、毕摩表演、赶山街等项目。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