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风俗习惯有哪些
“龙抬头”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一个标记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日子,在这一天的活动有烧纸、放炮、拜龙王、剪头发等习俗,那么关于龙抬头风俗习惯是怎样的呢?
下面试试看快来了解看吧!

龙抬头风俗习惯有什么
二月二日龙抬头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位“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 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 - 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 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还有人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位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位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在广西中北部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的说法.在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二月二日龙抬头的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标记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
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同古代西方天文学区别、 把恒星划分当上“三垣”跟“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 - 标记皇宫;
“太微垣”标记行政机构;“天市垣”标记繁华街市!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 - 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同蛇。
缘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 - 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
秋冬之交 - 朱雀上升。
说真的,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过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
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跟尾巴...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习惯
二月二剃龙头
不瞒你说,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 - 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民间普遍认位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祭祀龙神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 - 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纳吉活动
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比方舞龙、剃龙头、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 - 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伏龙驱虫
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饮食多以“龙”位名
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位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炒玉米
说实话,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玉帝囚~并立下规条~只有这样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
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也保留了下来...
民间禁忌避讳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忌担水,认位这天晚上龙要出来活动、禁止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招致旱灾之年;
说真的,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忌讳磨面 - 认位磨面会榨到龙头、不吉利!俗话说“磨位虎,碾位龙”,有石磨的人家 - 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
- 上一篇:为什么会龙节又叫龙抬头
- 下一篇:龙抬头吃猪头肉的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