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禁忌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不同的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化风俗习惯,而其中就包含了他们的禁忌,你了解少数民族中藏族有什么东西禁忌吗?
在...情况下你还不知道的话那就来看下面的相关内容吧!

藏族的禁忌
藏族的禁忌是什么东西
藏族人日常生活中~忌食鱼、虾、骡、马、驴、狗肉,一般不吃海味...他们不吃鸡、鸭、鹅等家禽。原因是按藏族传统,食用的是偶蹄动物 - 视其它动物为恶物~而鸡鸭鹅是五爪,是奇数、因而不食用。
藏族人在信仰上视佛像、佛供、寺庙中的经书、钟鼓,一般人佩戴的佛珠为圣物 - 不可触模...他们还忌讳在寺庙附近砍伐树木~高声唱歌 - 钓鱼、捕鱼。
在牧区、进室后男的坐左边 - 女的坐右边,忌讳混杂而坐.家门口生火、贴红布条、插树枝或门口木杆倒立,说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忌讳他人进内。
在 民间,天葬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主要是禁忌生人观看。
天葬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驱使,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 不要到天葬场观看天葬。
在别的方面、藏族有如下禁忌:
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格外是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为严格.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一般人就是捉到臭虫、虱子,也不肯弄死,而是扔掉,任其自由爬走。
对有些野生动物以及禽兽、如老鹰、乌鸦、野鸭、狗、猫、猴等也不肯伤害,也不愿借炊具给别人煮这些东西吃。
遇到寺院、嘛呢堆、宝塔等宗教设施 - 必须从左往右绕行、认为走反了,不但没有功德、还会有罪过!
翻越山顶时,禁止出声 - 否则会招致风雪冰雹。不把骨头扔在火中,认为会招致鬼怪。
每人均有按生辰算出的凶日跟吉日!凶日中 - 所有事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时~是一个凶年,如所有的...都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61岁、73岁、85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说不定要发生灾难,要特别小心,除非多念经、放布施、少跟人接触才能避免灾难...
属相为鼠与马的男女不能结婚.每月藏历的一、十一、二十一日,家中不能请客,也不能外出做客;二、十二、二十二日不能搞交换;三、十三、二十三日生的孩子命不好,多灾多难;四、十四、二十四日不能打仗、械斗,谁先动手谁要失败;五、十五、二十五日不能说亲;六、十六、二十六日不能盖房子;七、十七、二十七日不能结婚;八、十八、二十八日死的人不能土葬;九、十九、二十九日不能外出办事!
(算命www.bmfsm.com)
家中有人患病要在门口插上树枝,告诫外人莫入,以免把鬼带入 - 加重病情。即使是自家人从外面返家,也要先烧“桑”(一种植物),然后在去看病人。
一旦家中有两人患病 - 病人务必要隔离居住 - 互不见面,否则就认为病不能痊愈。
梦见杀猪、杀牛跟分肉,认为要死人;梦见太阳落山,认为要死父母;梦见藤竹类东西,认为要发生人事纠纷!半夜忌讳听到狗叫、马叫同鸡叫,认为是凶兆。
野兽若是钻到住房下层的畜圈里,也认为是凶兆,全家人可能会死亡。看到山上一下子倒树,也认为家里将要出事。
对于不同种类的禁忌,一有触犯~就的请喇嘛念经,有的人家自己举行不复杂的宗教仪式或使用一些巫术禳解。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让客人或长者为先 - 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与亲切~忌讳直呼其名。
迎送客人 - 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
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2、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跟狗肉 - 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3、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4、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5、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6、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务必要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不的跨越法器,火盆...
7、经筒,经轮不的逆转。
8、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9、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的动手抚摸;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跟随便杀生。
10、忌用单手接递物品!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11、忌在拴牛、拴马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12、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13、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的混杂而坐。
14、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15、藏族家里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16、藏族一般不吃鱼吓、鸡肉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改变...
17、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达对客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
以白色为主,还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
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藏族的传统节日
藏历年:
藏历年的确定,是跟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等于农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
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同白面炸油子馃(卡赛)、油馃子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
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 - 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
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
大家可能不知道,二十九晚饭前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标记永恒吉祥的“”字符号,说人寿粮丰,岁岁平安。
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
这天晚饭,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在面团突巴中特意制作几个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夹心不同的面团~每一种夹心都有一种说法,石子预示心肠硬,木炭预示心黑、辣椒预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
吃到这些夹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导致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活动,无论谁吃到啥、都必须即席吐出~这往往带来哄堂大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沐浴节:
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在 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在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藏族人民按佛教说法 - 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 - 八喝不伤腹。
为此七月份被人们称为沐浴的最为适当时间...
时值夏末秋初、万里高原风同日丽,天高云淡!无论是城市、农村还是牧区,男女老少全家出动~来到河边溪畔欢度一年一度的沐浴节。
届时,藏族人民携带帐篷跟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纷纷来到拉萨河畔、雅鲁藏布江边,来到青藏高原千江万湖旁争相下水,尽情在水中嬉戏、游泳...
他们在河滩草坪树荫下搭起帐篷,围上帐幕,铺上卡垫。老年人在河边洗头擦身,年轻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们在水里嘻戏打水仗,这时的妇女们也毫无顾忌地尽情沐浴 - 把身体与全家的衣物都洗的干干净净。
休息时,一家人围坐在帐篷里,品尝芳醇的青稞酒同喷香的酥油茶。帐篷里时时飘出阵阵欢声笑语。沐浴节这七天中,人们不仅天天来到河边沐浴 - 还要把家里凡是的被褥统统清洗干净,于是沐浴节既是藏族人民所喜爱的传统节日,又是一年一度最彻底的、群众性的卫生活动。
藏族——简介
主要聚居在 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跟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与木土藏族自治县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为汉语称谓,自称“番”,(藏语音为“博巴”)。
藏语对居住不一样地区的人有各异的称谓:居住在 阿里地区的人自称为“堆巴”,后藏地区的人自称为“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为“卫巴”,居住在 东境与四川西部的人自称为“康巴”~居住在 北部及川西北、甘南、青海的人自称为“安多哇”。
“巴”、“哇”藏语意为“人”。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文化兴盛时期。
藏戏独具特色,歌曲同舞蹈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藏族雕刻技艺高超。位于 首府拉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堡建筑群 - 以其建筑特色、辉煌的绘画、雕塑艺术同珍贵的文物闻名遐迩。 藏医药学是 医学的要紧组成部分。藏药讲求炮制技术,尤对兽医有独到之处。医药学著作主要有《医方四续》。算学可以预测日、月蚀及地方近期气象。
藏区经济以畜牧业同农业为主。
藏族——历史
藏族的先民自远古时就居住于雅鲁藏布江中游 ,6世纪山南雅隆部落首领,成了当地诸部的领袖、号称“赞普”(王)~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 7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统一整个 地区,定都逻娑(今拉萨),在汉文史籍中称为“吐番”。 公元641年赞普松赞干布同唐朝的文成公主联姻,被唐封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公元71O年、犀德祖赞又与唐朝的金城公主联姻,由于跟东部中原地带的zhengzhi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使 社会逐步有了很大演化... 元朝把藏族地区置于 王朝统一治理低于 - 设置由 管理的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包括 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 明朝也设置了行都指挥使司等地方行政机构.清朝~在 设置理藩院~管理 、蒙古等地事务...对 地区正式册封 喇嘛(1653年)与班禅额尔德尼(1713年)、设立 地方机构 “噶厦”(1751年),并任命驻藏大臣(1728年)... 历届民国机构 也在 设立了管理蒙藏事务的专门机构。1934年, 机构 在拉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是 派驻地方的专门机构。 新 成立后,1959年建立了 自治区!
藏族——礼仪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 - 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下一步一饮而尽 - 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
饮茶时~客人不能不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 - 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
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这事儿说来话长、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说明对客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就是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还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
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藏族——节庆
转山会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 - 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
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跟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
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与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采花节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 - 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
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
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 - 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有了了采花节!
说实话 - 黄藏历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要穿着盛装相互拜年,并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举行法事~入夜、各家点燃酥油灯盏,在青海塔尔与拉萨大昭寺等寺 - 喇嘛用酥油制成的酥油花~色彩鲜丽,雕塑精巧 - 远近驰名。
四月十五日,相传为释迦牟尼成佛与文成公主到 的日子 - 各地举行宗教活动纪念。七月,粮食收成在望,农民背着经卷转绕田间,称旺果节、预祝当年丰收.
藏族——婚俗
在藏族地区,青年男女多为自由恋爱,父母亲友一般不加干涉。至于求爱方式,或袒露、或隐晦,因人因地而异。有的以歌抒情~互吐衷肠;
有的地方则抢姑娘的帽子、戒指、头巾等物(若姑娘不愿与其相好,可直截了当或托人要回。如默不作声,或直言相约,则是愿意结交朋友)。
的到姑娘的应允后,小伙子可到姑娘处赴约。随着频繁的约会,双方的感情一直深化,互赠信物、并向自己的父母显示心愿 - 在的到双方父母应允后 - 才能送聘礼,商定婚期...
在有些农牧区青年男女的婚姻、一般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要形式!当男青年看中姑娘后、便请某人带酒、哈达等物前去说媒,女方同意婚事,则饮其酒,受其礼;
否则~婚事告吹!女方允亲后,媒人在次带酒等去女方家商定聘礼、聘礼多寡不一~但一般不宜太多、以免近邻亲友议论.
送过聘礼,可根据男女双方生辰选定吉日,准备成亲。也有的地区盛行由男女双方私下约定,出走成婚的习俗~但近年来慢慢减少。
婚期前一天,男方派婚使和媒人携带酒、哈达等物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这天夜里~女方家则为姑娘进行宗教洗礼,梳妆打扮。
次日,新娘拜过家神、祖先以及父母、伴娘搀扶新娘上马,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哭嫁,完了随亲者、媒人及婚使等一同起程!
在新娘一行到达男家早先~男方派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设路席,敬酒致意。
当新娘来到门前、男方将撒有青稞、羊毛的新白毡铺在新娘马前,为媒人、送亲者献哈达、敬酒。妇女们扶新人下马,用奶汁为新娘洗脸,打醋炭 - 以洁身清垢~除灾避邪。
入门后~喇嘛诵经祈祷,新娘新郎拜天地、家神及父母!礼毕,新娘入洞房 - 宾客入宴席...东部农业区宴席多设在羊圈,人们席地而坐 - 喝奶茶,吃油果。
有的地区端上面食 - 讥讽宾客,因是习俗、宾客全不介意。饭后 - 举行谢媒,女方为婆婆献“九毛救拉”(手工缝制的棉长袍)...
最终来讲宾主暖酒畅饮~双方歌手尽献歌技,歌声笑语彻夜不绝.从次日起,男方家属轮换宴请宾客,馈送礼物,延续三两日方毕。
藏族——服饰
藏族广布 、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佩饰,发展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 - 那时候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用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 - 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
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 - 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约!
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 - 非常优美。
帮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 - 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 - 帮典颜色~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做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 - 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 - 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饮食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
不一样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
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全可食用。
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 - 猪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 - 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用刀子割食。
牛、羊血则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
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 - 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风干肉的新鲜色味。
最常见的是从牛、羊奶中提炼的酥油、除饭菜都用酥油外,还大量用于制作酥油茶...酸奶、奶酪、奶疙瘩与奶渣等也是总是制作的奶制品,
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尤甚!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体!在藏族地区~家家都备有酥油茶筒、奶茶壶.
大部分地区的藏族都以干牛粪为燃料,以铁三角架为灶。云南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铜制。其他地区的藏族喜用木碗并漆上红、黄、橙色的油漆!
还算讲究的还要在碗上包银...牧区的藏族都要随身配带一把精制的藏刀、主要用来切割食物,还用于宰羊、剥皮、削帐房厥子等劳动 - 藏刀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很多,如:足玛米饭,藏族传统宴席食品,用足玛、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
血肠,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血为主要原料制成!奶酪 - 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奶发酵后制成...
藏族——建筑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 - 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 - 内坡仍为垂直.
碉房一般分两层 - 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与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
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拥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
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大概、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
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 - 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
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好办、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在也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波及,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不复杂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藏族——宗教
藏民大都信奉的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仪式和内容、发展成有藏族色彩的“藏传佛教”.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黄教,其余还有红教、白教、花教。黄教禁止僧人娶妻,其它教派不限制。藏族对活佛高僧尊为上人,藏语称为喇嘛~故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