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禁忌

时间:2016-03-09 11:27:37     编辑:Ky03
20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不同的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化风俗习惯,而其中就包括了他们的禁忌,你了解少数民族中苗族有什么禁忌吗?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那就来看看下面的相关内容吧!

苗族的禁忌

苗族的禁忌

  苗族的禁忌是什么

  苗族人民忌讳其它民族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他们的自称“蒙”。 黔东南等一带的苗族在立春首座次春雷响后三天之内不能出工。

  湘西苗族在阴历每月初一、十五忌讳挑粪。

  苗族人不喜欢吃羊肉,忌讳吃狗肉,禁止杀狗、打狗。在苗族吃糍粑,不能拍了灰再吃。和苗族人嬉闹时,不能用绳子或布带捆他们。苗族人在门口悬挂草帽或插青树叶,或者苗族人在举行婚丧祭祀等仪式时,客人不要进屋。路上遇到新婚夫妇,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

  另外就是传统苗族文化形成的禁忌:

  一、忌坐门槛

  传说谁坐了门槛,谁的屁股就会生庖。实则因大门乃出入之通道,坐在门槛上严重影响人们的出入行动,属不懂礼貌的行为,故忌之。

  二、忌坐“杭果”

  苗族火坑右边(背向为北,面向为南,余类推)的中柱脚处,设有祖先神位,苗语称为“杭果”。一般青年和妇人严禁坐在这一方向烤火,孩童更不能在这里打打闹闹,以免惊动神灵。是苗族最讲究的礼仪之一。

  三、忌踩踏三脚架

  苗家的火坑里放有铸铁三脚架一个,苗语称之为“果刚”,专用于架锅子鼎罐煮饭、炒菜,任何人都不能用脚踩踏其上。因为传说三脚架是三个护火的祖先变成的,踩踏了三脚架就是对祖先的不恭。实则因为三脚架是铸铁所制,性刚脆易断,故忌之。

  四、忌震龙岩

  苗族堂屋 都有一块石板,石板下有一小坑,坑内放有清水一碗,是“龙”的栖身之处。如果有人震动了这块石板,据说“龙”就会受惊离去,主人家就会遭灾。

  五、父母健在,晚辈忌包白色头帕

  白色头帕是办丧事时晚辈戴的孝帕,若自己的父母健在,晚辈就戴白色头帕,有诅咒老人之嫌,故忌之。

  六、忌在家里和夜间打口哨(算命www.bmfsm.com)

  苗族认为打口哨可招来凉风,而各种神怪则往往是乘着凉风而行的。因此,在家里打口哨会引鬼进屋,遭到不幸。在夜里打口哨,会引鬼缠身,降下灾祸,故忌之。

  七、给长辈盛饭送筷时忌竖插筷子于饭上

  每当开餐之时,首座碗饭多由晚辈盛好后双手递给长辈,表示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但忌将筷子竖插在饭上。因为把筷子插在饭上是敬鬼神的一种仪式。故忌之。

  八、忌直呼长辈的姓名

  凡是晚辈见长辈,初见时必须言信行敬,态度雍容,和悦为先,并尊称之,切忌直呼其姓名,否则就会遭人唾骂,甚至会遭打耳光。

  九、忌与妇女行握手礼

  会见苗族妇女,无论老幼,只以称谓呼之,一律不能行握手礼,以示尊敬。

  十、忌在人前、神前放屁

  人要放屁,无可厚非。但苗族人民最忌讳在人前、神前放屁。若犯忌,除遭人唾骂外,还会招来灾祸。

  十一、妇女忌从人前走过

  若有客人来家,定当热情接待。客人坐定后,妇女绝不能从客人面前走来走去,以免有轻佻之嫌。

  十二、忌摸头掐腰

  苗族地区有这样的规矩:“男人头,女人腰,准看不准闹(nāo)。”意为男最忌讳被人摸头,否则就会事事倒霉,运气不佳;女人最忌讳被人掐腰,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正经。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踩花山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打背节

  打背节流行于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这几天举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欢聚在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边大笑,一边挣扎。挣脱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整个场地,男追女逐,欢蹦乱跳。打累了,男女双双即各找一个地方打土电话(即用两个竹筒,中间连一长线,各在一方对着竹筒讲话、唱歌都能听见),相互倾吐蜜语衷情,以企结成伴侣。情投意合后,再告诉父母,择吉日成亲。

  苗年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在天刚拂晓时,每家都由长辈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邻居家拜年,苗语称为“对仰”(donfniangx),表示祝贺新年快乐。

  在新年的头两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扫地;妇女不做针线活;有的地区,妇女不做饭,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粪等等。苗乡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选在过苗年的时间。从第四天开始。一些老年男女也纷纷挑着酒、肉、糯米粑等等走亲访友,或者在家忙于接待来宾;一些年轻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跳铜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别的村子游方场“游方”,男女丁互对歌,倾吐爱慕之情。前后活动,历时9天左右才能结束。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龙船节

  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 ,和注入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 ,黔东苗语称为“哈仰勇”(qab niangx vongx)。在这里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个苗族村寨,每家都有一至两条划船比赛用的龙船。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居住在河** 的苗族群众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在湖南湘西的凤凰、泸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划龙船,而且分男队、女队、男女混合队比赛,场面非常热闹。苗族的龙船节,虽是以赛龙船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娱乐和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中老年人探亲访友、交谈年景和生产经验的节日。

  吃新节

  主要流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自治县地区。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当田里稻谷抽穗的时候,苗族村寨家家户户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欢度“吃新节”。到时,每家都煮好糯米饭、一碗鱼,一碗肉等,都摆在地上(也有的摆在桌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来放在糯米饭碗边上,然后烧香、纸,由长者掐一丁点鱼肉和糯米饭抛在地上,并滴几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祷丰收,然后把摘来的稻苞撕开,挂两根在神龛上,其余给小孩撕开来吃,全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共进美餐。第二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幼者纷纷穿着新衣来观看芦笙会,参加跳芦笙会,参加跳芦笙舞;有的拉马来跑马场saima ,有的牵水牯牛来斗牛场斗牛,节期一般2天。

  芦笙节

  流行于贵州的凯里、麻江、丹寨各县交界的舟溪一带。各地的节期不统一,一般在农历的正、二或三月;个别地区选在七月举行。主要是祭祀祖先,庆祝丰收。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姐妹节

  苗族传统节日“姊妹节”又称“姐妹节”,是清水江中游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性节日集会,有的村寨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过,有的村寨在农历三月十五过,以台江施洞地区最有特色。过节的时节,家家都要准备不少由红、黄、白、黑、绿五色糯米饭搅拌在一起的“姊妹饭”以饷宾朋。白天,江边、路边、沙滩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夜,江边的沙滩上、草地上,高亢的飞歌声、浑厚古朴的大歌声和情歌声交织在一起,在宁静的夜里传到很远很远。

  每年春天,那里的苗族妇女要过一次“姊妹节”,吃上一餐“姊妹饭”。节日的早上,寨子里的姑娘们便去田里捉鱼,准备“姊妹饭”、不管她们到哪家田里捕捞,都会受到欢迎。妇女们吃完“姊妹饭”后,便各自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糯米饭,到游方场找小伙子对歌。小伙子想要吃到糯米饭,必须在对歌中取胜。除对歌以外,妇女们可以随意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过“姊妹节”。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