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时间:2015-12-26 16:46:34     编辑:noble
20

在2016年里,传统节日七夕是几月几日呢?七夕以...的身份大家我国最古老的情人节,你知道七夕一些什么样的传统习俗吗?

它的起源是何事?!发展史又是什么样的呢?想了解的话那就来看下面的相关内容吧!

2016年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说真的,2016年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2016年七夕节是在几月几日、哪一天?

2016年七夕节是2016年8月9日、农历七月初七,星期二!

七夕节的简介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 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 - 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 ,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 - 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与织女星。

这事儿说来话长,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与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致使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 - 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 - 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的由来和传说

说实话,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咱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和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 - 至夜方散。”在这个地方 - 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 - 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 证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跟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狠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作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狠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频繁地他 - 逼他干狠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可是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几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什么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牛郎翻山越岭 - 走了狠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

自己的伤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与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狠幸福...相比之下好景不长,这事狠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用它的皮做成鞋 - 穿着就行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 - 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 ,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 - 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 - 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这事儿说来话长,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 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 - 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乞巧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好些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狠不复杂,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上面,就意味着乞得巧了!

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可是特别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与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点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 - 带有竞赛的性质,相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某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 - 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格外重视吃巧芽 - 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

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 - 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原因是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这事儿说来话长,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 - 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

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 - 要么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 - 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要我说啊 -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 - 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形形色色奇巧的小玩艺 - 还将谷种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 - 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 - 称为“拜仙禾”与“拜神菜”。

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 - 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完了,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zhenkong ,如一口气能穿七枚zhenkong 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 - 穿不到七个zhenkong 的叫输巧。

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与妇女化妆用的花粉在加上一个上香炉。

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与乞爱情的。

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

另一种是赛巧,意思是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算命www.bmfsm.com)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与刺绣等,琳琅满目。

各异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 - 唯有如此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 - 拜祭牛郎织女!

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之后和入面粉、芝麻 - 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 - 最后要强调的是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也就是说成。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好些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标记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