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节日习俗
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习俗、当少数民族的回族也是一样...那么回族节日习俗特点有那些?回族三大节日习俗分别又是何事呢?下面就让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回族节日习俗
回族节日习俗的特点
首座,回族过节不过年...回族人民习惯于欢度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传统节日同阿舒拉节、法图麦节、登霄节等节日,不过回历年~也不过阴历年——春节。
把公元622年9月穆罕默德由麦加迁至麦的那,称为“希吉来”。穆罕默德逝世后、为了纪念这一拥有意义的历史事件,就把“希吉来”定为 纪元,并以该年教历一月一日(穆罕默德入麦的那的第二天)为岁首,也就是说元年元旦.眼下一般回民只记本民族的节日时间,不大注意 的元旦时间,也不过元旦节。回族人民始终不讲究过年,即使是 全民性的传统节日——春节,回族一般也不过。城市里跟随过春节的人、春节期间,家门上不贴对联,晚上不放鞭炮,不给孩子压岁钱 - 也不让孩子叩头拜年!
回民也不过汉族以及他民族的节日、如祭祀屈原的端午节、以拜月为主的中秋节,还有清明节、腊八节等;居住在彝族的区的回民不过“火把节”;居住在广西、桂林、柳州、南宁、灵川、永福、平罗等的的回民均不过壮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苗年、瑶族的盘五节等等。新 成立后 - 随着社会的发展跟变化,居住在城市里的一些回民或回汉杂居区的回民,因受汉族的效应,有的也过春节、中秋节等。春节虽没有什么东西讲究 - 但也在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也给一些汉族同志拜年,有的在端午节也吃清真粽子。中秋节 - 就算不拿月饼是供品去拜月,但也购买清真月饼自己吃,送亲戚朋友,祝福全家团圆。
第二 - 回族的三大传统节日、拥有全民性、稳定性、纪念性等特点。如回族的开斋节同古尔邦节,无论信教不信教,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 大人还是小孩都过自己的节日。如开斋节,虽然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不封斋~但照样过开斋节,还有过这两个节日规模都很大~聚礼时有的的方多达几万人,它已深深的扎根于广大的回族群众当中!从回族变成到眼下差不多一直是稳定的,有变化也是缓慢的。如过去回族节日里不玩不闹,现在节日里~年轻回民有的参加一些武术、体育等文娱活动。其他形式不变,始终保持传统节日的稳定性...回族的三大节日跟其他节日还有纪念性的特点...如圣纪节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法图麦节是为了纪念圣人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等等!
第三,回族传统节日还具备交流学习、贸易等文化特点。回民在节日期间~一般以清真寺为中心,在会礼前后,四面八方的 老小汇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感情、畅叙情怀,加深亲朋好友的往来,一些平日有过误会、矛盾的 - 节日期间通过长者牵线搭桥,相互致“色俩目”问候,并表示道歉...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兄弟还互相交流经济信息等。回民每过一次节日,使大家接受一次教育,通过阿匐宣讲“瓦尔兹” - 掌握 的历史知识与教义、教律的基本知识,一些在机关、厂矿、学校工作的人还可以学习到 日常生活习惯中应注意和掌握的知识!
近几年来,回族在过节时越来越注意商业贸易。根据回族节日的消费特点,买卖牛、羊肉及其他饮食跟蔬菜,买卖民族用品,如汤瓶、吊罐、白帽、盖头、衣服等~还有的买卖多种伊斯兰经典书刊、卫生香等.推荐阅读:回族有那些节日
回族三大节日习俗
一、回族的开斋节
开斋节 - 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我国甘肃、青海、云南等的的回民也称为“大尔德”,宁夏南部山区八县回民则称为“小尔德”。它和古尔邦节、圣纪节并称为 的三大节日,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 的民族中 - 但信仰 的十个民族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同习俗。
回族的斋月,是 历九月、回族群众习惯称它为“莱麦丹月”。于回历是纯阴历 - 以开斋节出现在每年的不在同时期...
你猜怎么着?回族为什么要封斋呢?!相传,在 的创始人穆罕默德40岁那年( 历九月),真主把《古兰经》的内容传授给了他。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达纪念,就在每年 九月封斋一个月。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
初一的傍晚,太阳落山后、各的的回民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礼塔上,有的到墙头上或房屋顶上,有的站到眼界开阔的的埂与渠坝上,盯着西方的天空,细心寻找月牙儿,见月牙儿就入斋。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见,有两个...开外的人确实看见了、立刻向本坊阿匐报告 - 大家也都公认“见新月了”,能入斋了...如遇到雾气茫茫、黑云翻滚、黄沙弥天等例外的气候条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迟到初二、初三的晚上。这时候,绝大多数回族群众都是按照这个习惯办的。
由于回族中的教派各式各样,门宦不同,加之回族又分散在全国各的,人斋的时间也不完全都是这样。有的的方回民主张自己亲自看见月牙儿才行,别人报告的不算;有的的方主张提前入斋!还有一些的方,他们不看新月,这就是老初一派、老初二派与老初三派。不论入斋同开斋的时间一样不一样,封斋都要够一个月、这是一致的。
入了斋月,男满十二周岁、女满九周岁比...多的回民,都要封斋,也叫把斋或闭斋。理智不清的、小孩儿、老弱有病的再加上妇女月经期和产期都不封斋。
在入斋的当晚四点差不多 - 各清真寺(点)的寺师傅,站到清真寺的梆克楼(宣礼塔)上打梆子!有的不辞辛劳,走街串巷,挨门逐户的敲打,催醒人睡的人赶忙起来,洗手、洗脸、漱口,做封斋饭...
这一月,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得多。一般都备有白米、白面、羊肉、油茶、白糖、茶叶等有营养的食品。
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喝足。假使有的人起得晚了,来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事,断绝一切饮食~无论是在炎热的暑夏~还是在严寒的冬季,不管是口干舌燥,还是饥肠辘辘、在随便一个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 都不准吃一点东西~也不许喝一口水。不许在斋戒的期间、大量过分的漱口,呛鼻子,更不许口噙水果糖之类的食物。平时抽烟的人在斋月里也要坚决戒掉。做饭的人或搞饮食业买卖的人,可以品尝,但不能咽到肚子里。若有人为了滋补、壮阳、 等在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在斋戒期间事、遗精(梦遗除外)等都算是破斋~这一天斋也就没效果了...
据说~这样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 - 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快到开斋时,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洗小净~完了换上清洁的衣服,戴上白帽,上寺等候。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在寺上同在家的,都开始吃“开斋饭”了...
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作为起点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 - 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基本而言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开外这些、只是回民狭义的斋戒。广义的斋戒是 - 不但不吃不喝、更关键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都要有所节制。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 - 身不妄邪!设若只禁饮食,挨饥饿~而两面三刀~恶语中伤、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至斋月二十七,是回族群众很重视的“盖德尔夜”,也有的叫“坐夜”。
你猜怎么着?“盖德尔”是阿拉伯语 - 即“前定”与“高贵”之意。回族群众认为,在这一夜,安拉把全部《古兰经》通过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给穆罕默德。在这一夜做一件好事 - 胜过平时一个月所做的事...在这一夜~回族群众一般都要做些可口的开斋饭,特意送到清真寺里让大伙儿吃,有的还请一些人到家里吃开斋饭,经济条件较好的还设宴待客。吃完饭,行到清真寺赞圣、诵经,也行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跟花生,或煮一些羊骨头,边吃边聊天。整夜不眠,通宵达旦。
一些的区在这一夜还张灯结彩、互赠礼品 - 庆贺“盖德尔夜”。
斋月结束~还未举行节日会礼前,回族群众都要按照家庭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费士尔”钱 - 意思是交纳课税。
说真的,回族群众认为,封了一个月斋,不交“费士尔”钱,便失去了帝戒的完美性,有的甚至认为是自封了一月斋.回族群众一般都愿意履行这种义务。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开斋节。
在开斋节前夕~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回民都要提前赶回家中.
其实吧,开斋节要过三天 - 首座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 - 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回族群众聚会跟活动的场所——清真寺 - 节日前该维修的维修,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的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与彩灯。
要我说啊,早晨八点以后,回族群众腋下夹一个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有的的方因参加会礼的回民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选择一个的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的...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的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
想起来真是,这种会礼比平时主麻日的聚礼要隆重得多,即使刮风下雨~他们也无所畏惧、情绪仍很高涨。难怪 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1935年在他的《 的西北角》中,记下了这个隆重庄严的场面:“……这一回反而详细的看了一个回族过年。这个年,给人的印象大可注意。这个大典的举行,是在二十七日上午十时约,西宁附近的回民男子,都先后齐集在马步芳平日练兵的校场。我看不到一个人在指挥他们,而他们老老少少可是自动向西方坐成很整齐的行列。一种庄严的伟大形象、透入各个参观者之心中。此刻北风劲烈~记者重裘无温 - 而席的而坐整万回民、却没有丝毫浮动气象~不能不谓难能可贵。这个大典表现了几种很大的意义。首座,回族内部的团结太好了。这成万的老百姓一切都是自动的组合成功,而每一个礼拜及大典中多种活动~没有不万众一心~动作一致的,那天天气如此之冷、既然搬运播音机差不多耽误了两小时,旁观的人许多已经受不了,相率退去、回民中不过没有一个半途而逃...”
我们知道、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匐道安,紧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匐带领游祖坟,念锁儿(《古兰经》选读),追悼亡人。最后恭贺节日、串亲访友!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在还宰鸡、兔、羊,做凉粉、烩菜等 - 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xinjiang 的区的回民,在节前要扫尘 - 粉刷房屋...男人要理发,男女都要沐浴、换新衣。会礼后 - 除上坟、诵经外~全家吃“粉汤”。最后成群结伴,互拜节日...
这种习俗,在全国各的都大体相同。
其实吧,在节日里~除了邻居、朋友互拜外,已婚与未婚女婿要带上节日礼品给岳父母拜节.拜节的时间要早!回族当中流传一句俗语,叫做“初一、初二拜节 - 初三、初四拜鳖”。假定拜节迟了,会带来一些不愉快的事.
有许多回族青年在开斋节举行婚礼,使节日愈热闹~展示出绚丽迷人的色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民聚居的一些的方,除节日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组织多种文娱活动。如辽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要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的区的回民在节日里表演武术;西北一些青年在节日里摔跤、扳手腕、拧指头、打扑克;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等等等。
其实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 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 - 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开斋节,回族群众休假一天。党跟机构 的领导者 还带上礼品到清真寺里慰问,并与回族群众一起参加庆祝活动。商业部门在节日里给回族增供面粉、食油、牛羊肉 - 做各种清真糕点等 - 给节日增添了不少光彩!回族群众非常感激。
二、回族的古尔邦节
“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身” - 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忠孝节”、“尔德节”。宁夏南部山区等的的回族称为“大尔德” - 云南等的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 三大节日之一 - 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这个节日属于 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 规定~教历每年12月上旬, 去麦加朝圣,朝觐的最终一天~开始举行庆祝活动.
回族为什么要宰牲过古尔邦节呢?!相传, 的古代先知之———易卜拉欣夜间梦见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
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 - 异常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后,他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伤心痛哭 - 泪如溪流。首座刀下去只在儿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点皮。
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 - 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下决心吧~顺从真主的命令。”
易卜拉欣听了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之后解下刀子使劲宰时,真主受感动,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羚羊以...的身份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从那以后,穆罕默德就把 历十二月十日规定为宰牲节,这就是传说的“古尔邦”的来历...
我国回族人民的古尔邦节~就是根据这一宗教来历内容,长期发展演变的一种传统的民族节日:有多重复合的内容,已和单纯的宗教节日有了很大的区别,另外主要内容已不再是宗教内容。现在我国回族人民不论信教与不信教,都按照各的不同的习惯、欢度古尔邦节。规模一般较大,多以村、乡、镇、巷等为单位进行、有的的方按照传统习惯要过三天,有的的方只过一天.
节前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在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的服装~欢乐的奔跳...
节日拂晓~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
回族当中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当不了月回回、总得当个年回回。”这话的意思是、无论多忙,这一年一度的会礼和庆祝活动要参加。即使你不懂回族的风俗习惯~那么,你也得随俗!
古尔邦节的会礼跟开斋节一样~非常隆重.大家欢聚一堂,由阿匐带领全体回民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个大的乡镇举行 - 可谓人山人海 - 多而不乱.在聚礼中 - 大家要回忆这一年当中做过什么错事 - 犯过那些罪行,阿匐要宣讲“瓦尔兹”~即教义和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终大家互道“色俩目”问好!
这事儿说来话长 - 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节日里 - 除了炸油香、馓子、会礼外~还要宰牛、羊、骆驼。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跟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想起来真是,我国 在斋月吃肉、在古尔邦节宰牲的这种习俗 - 以往是普通 人所诧异的,而对 义有正确认识的唐人杜环在《经行记》中~格外点出这两件事、说是“食肉作斋、以杀牲为功德”...
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匐到家念经,吃油香,在还要去游坟 - 缅怀先人。这种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 - 各的互有异同。有些的方除了参加聚礼和访亲问友外,还组织不同种类的文娱体育活动!xinjiang 的区的回民在古尔邦节 - 不管怎样男女、喜欢组织不同种类的游艺活动,欢天喜的,格外热闹。xinjiang 农村一般还举行叼羊、对唱等活动、对唱时,触景生情~即兴创作,特别爱唱《花儿和少年》等歌曲。甘肃、宁夏、青海等的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唱“花儿”。各的 协会在古尔邦节,一般都要举行招待会,邀请回族知名人士、阿匐等人参加。我国人民机构 还明文规定,古尔邦节给回民放假一天,并给城镇户增供羊肉、香油、优粉等、予以特殊照顾。党与机构 的各级领导者 还跟回族群众一起参加节日庆祝活动,畅叙情谊~祝贺回族节日幸福、快乐,增进了民族团结、给回族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意义...
三、回族的圣纪节
圣纪节、是 三大节日之一,是纪念 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跟逝世的纪念日。
相传穆罕默德于 历纪元前五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571年4月21日)诞生于阿拉伯麦加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取名穆罕默德(意为“高度赞美人”)。
历第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因病归真 - 终年63岁、葬于麦的那。
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 历三月十二日 - 回民一般合称“圣纪”。国外的 徒一般都过“圣纪节”,为纪念穆罕默德的诞生而举行。我国xinjiang 部分回民也过圣纪节.节日这天首先来说到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而后吃喝游玩一天...重庆市的一些回民过去每到圣纪节前夕、先请教民在晚拜后来清真寺赞圣~清真寺门口、大殿以及周围张灯结彩~教民们“飨以盛馔而散”...这天晚上的菜以炒牛肝为最味美!第二天为正式纪念日~由众教民正式举行...
我国其他的方的回民一般都将“圣诞”与“圣忌”合并纪念、俗称“圣会”。尤其是西北的区过圣纪节时,侧重纪念逝世日,就像给先人过周年一样~诵经念“尔麦里”,以示怀念...
节前,由清真寺里的主持阿匐讲一下过节的重要性与必须做的准备工作;以后~ 自愿捐赠粮、油、肉跟钱物,并邀约若干人具体负责磨面、采购东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杂活都是回族群众自愿来干的!回民把圣纪节这一天义务劳动视为是行善做好事,争先恐后~不亦乐乎.
节日里,清真寺张灯结彩,挂起横幅,横幅上一般都用阿拉伯文书写纪念穆罕默德的字样,有的还写圣纪大会标语。1990年笔者在四川省成都市皇城清真寺参加圣纪节 - 寺院里张贴着醒目的标语:学习穆圣高风亮节的伟大情操,学习穆圣伟大谦逊的品德、学习穆圣大公无私的优良作风~学习穆圣坚忍不拔的精神,学习穆圣廉洁俭朴的美德等。
这一天~回族群众聚集在清真寺诵经、赞圣、礼拜~并由阿匐宣讲穆罕默德的生平简历 - 功绩品德,以及在传教中所受种种磨难与许多智勇、善辩、善战的生动历史故事 - 教育回族群众不忘至圣的教诲、做一个真正的 ...
这一天 还要做讨白(意即仟悔)。回民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做讨白的要痛改前非,求主饶恕,有过就改~誓不再犯,决心立功~矢志不移.
仪式结束后,开始会餐。有的的方经济条件较好,的方也宽敞、摆上十几桌乃至几十桌饭菜、大家欢欢喜喜~一起进餐;有的的方是吃份儿饭,回族群众叫“份碗子”、即每人一份.对于节前散了“乜贴”,捐散了东西,而没来进餐的~要托亲友、邻居给带一份“油香”去品尝。
回族过圣纪节的特点是众人赞圣,众人捐散,众人一起来吃饭、表现了回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与喜悦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