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时间:2014-08-23 17:52:00     编辑:ky01
20

  哈萨克族在我国一般分布在xinjiang 北部一带,对于这样一个不大的民族你可否了解他们在我国的统治下有哪些他们自己的名族特色节日呢?他们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是比较出名的,想了解的话那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哈萨克族有哪些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吧!

哈萨克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哈萨克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哈萨克族的由来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以及一些原来的苏联 ,以由俄文字母改编的哈萨克字母记录语 

  言。哈萨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xinjiang 北部及中亚草原。与 古代曾经统治过今伊犁河谷及伊塞克湖四周地带的古代民族乌孙(公元前2世纪~2世纪)、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世纪~12世纪)、哈刺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2世纪末~13世纪)等有渊源关系。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也有人认为,哈萨克是 古代“曷萨”、“阿萨”或“可萨”的异名。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脱离者”。

  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的哈萨克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xinjiang 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2010年 人口普查哈萨克族为146..2万人。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等几十个 和地区。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xinjiang 维吾尔自治区,使用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哈萨克先民曾使用过鄂尔浑——叶尼塞文、回鹘文。**** 传入后,接受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至今。1959年又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但推广条件不成熟,1982年恢复使用原有文字,将新文字作为音标保留。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

  1.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来自波斯语,是“年头或元旦”的意思。也就是说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表明新年出街来临。这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正值 农历“春分”。关于纳吾鲁孜节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人们在信仰**** 以前崇拜拜天地诸神,而这个节日与天上的星座有密切关系。人们以为,白羊座是造福人类的主神,儿双鱼座则是人畜的病原。“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座降落,白羊星座升起的时候,人们选择在这个时辰过节,会带来幸福和吉祥。所以“纳吾鲁孜”也就有了“送旧迎新”的含义。

  哈萨克人把从这一天开始的新月叫做纳吾鲁孜月。纳吾鲁孜节草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十分浓郁,哈萨克人将它作为新春佳节隆重地庆祝是有道理的。古时候,哈萨克人在纳吾鲁孜节这一天要举行“纳吾鲁孜节仪式”,开展娱乐活动,比如,男女混合摔跤、绕口令、猜谜、合唱《纳吾鲁孜歌》。

  《纳吾鲁孜歌》的产生与纳吾鲁孜节有关,是哈萨克人习俗歌的组成部分,表达的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为了送旧迎新,希望丰收,纳吾鲁孜节这天,哈萨克人家家都做年粥(Nawrz koje)。年粥是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酸奶疙瘩7种食品做的(也可以更多,但因为7对哈萨克人来说是吉数,所以用7种),叫“纳吾鲁孜饭”(Nawrz koje)(naweriz koje dep jazilgane jon !) bul men jagian tuzetilde 。做罢年粥,人们还要效用过冬的马肋肠、马肥肠、马碎肉肠、马脖肉、马做骨肉。这天,人们还成群结对地从一个牧村到另一个牧村,走家串户,吃“纳吾鲁孜饭”,唱《纳吾鲁孜歌》,互相拥抱,祝贺新年。11月冬宰的牲畜头一直存放至纳吾鲁孜节献给老人,老人就会祝福说:“愿你牲畜满园,奶香满园”(哈萨克语原文Oriseng malga tolsen,dastarhan dange tolsen)。纳吾鲁孜节就有了别样的意义。谁不想得到老人的祝福,谁不想得到最好的祈祷。

  2.肉孜节 (开斋节)

  肉孜节,这个名称是波斯语音译,是阿拉伯语音译为“尔德.菲土尔”,意为“开斋节”,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此节虽源于**** ,但现在已变成了哈萨克族的群众性节日。在斋月里,**** 徒们要履行的义务之一就是封斋。不分年龄、不分男女、封斋30天。在摘月里,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饭,然后整日不进食,连水都不能喝。直到太阳落山,做礼拜后才进食。 

  30天封斋结束,就是为期3天的肉孜节。肉孜节的首座天,举行完了群众性礼拜活动,节日就开始了。这天,哈萨克人就像过纳吾鲁孜节一样,整整3天你家我家地串门。过节时,男女都要穿上新衣服,晚辈定要给长辈拜节,且家家户户都准备丰盛的食品。这些食品大都是在斋月最后一个主麻日(星期五),也就是说离开斋节剩下几天的时候开始做的。以油炸食品为主。这一天人们除了走家串户拜节之外,还举行节日仪式,进行哈萨克族的传统娱乐活动。由于这个节日的时间是安**** 历法进行推算的,每年都回提前10天。这个节日曾是3天逐渐变成一天。

  3.古尔邦节

  与肉孜节一样,这也是按**** 历法进行的节日,与肉孜节70天之后来临。“古尔邦”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献牲”,也成“宰牲节”。这个节日源于**** ,相传先知易卜拉欣梦见安拉,安拉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的忠诚,当他的儿子伊斯玛仪俯首听命,易卜拉欣准备执行时,安拉又令他宰羊代替。就有了教徒们这个“虔诚”的节日。

  古尔邦节到来时,哈萨克族民间首先举行隆重的节日礼拜活动,然后家家户户宰杀大小牲畜。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用以待客或馈赠。宰羊时,传统习俗不帮羊腿。据说,这天宰杀的牲畜会到天堂做乘骑,帮了腿,就没法行走,更上不了天堂了。这天宰的牲口,肉煮熟后,切成大块,放进大盘子里,端上桌子,客人来了,主人递过刀子,请客人吃肉、喝汤、既热情,又周到。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走亲串邻,祝贺节日。在节日的白天,还举行saima ,叼羊,姑娘追等富有情趣,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晚上人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

  4. 古尔邦节 

  是xinjiang 信仰**** 的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和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的盛大传统节日。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据说,很久以前,阿拉伯北部人民的祖先、先知易卜拉欣,夜里梦见安拉,并受到安拉的启示,要他到山谷宰掉自己的儿子为安拉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带着自己的儿子到了密那山谷,正要把儿子伊司玛义杀死时,安拉看到了易卜拉欣对他的虔诚和敬畏,派天使送下一只羊,代替了伊司玛义的牺牲。这就是宰牲节的来历。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阿拉伯人民便根据这一传说定期宰羊献祭,相沿成俗。**** 成立后,承认先知易卜拉欣为圣祖,并把**** 历的十二月十日定为古尔邦节。我国的公历与**** 历每年有 11天的日差,故每年古尔邦节的公历日期不固定。

  按照传统的规矩,*** 们在节日这天清晨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诵经、上坟、缅怀先人。节前,*** 们家家户户打扫得干干净净,赶制各种糕点,炸馓子、烤馕、做新衣裳,进行节日的充分准备。*** 们从清真寺做完礼拜之后,便回到家里开始杀牛宰羊、煮肉做饭,对穷人进行施舍,对来宾进行招待。身着节日盛装的哈萨克族人要相互拜节,互相问候,过去有成见的人,在节日里见面时也要互相问候,并消除隔阂,从此言归于好。青年男女又说又笑、载歌载舞,开展各种庆祝活动,使整个节日期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