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6-05-13 15:38:53     编辑:Ky02
20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什么是“夏至三庚”。有关夏至三庚数头伏的含义分别又是什么,如果您对此节气还不了解?下面快来看看吧!

夏至三庚是什么意思

夏至三庚是什么意思

  

  夏至三庚就是从夏至开始的第三个庚日。

  三庚,是 农历中划定三伏天开始的标准“夏至三庚便入伏”。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首座天。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出现时,为初伏首座天,第4个庚日为中伏首座天,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首座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确切地说,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数10天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为止,这10天就是初伏,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往后数10天到第五个庚日前一天为止,这10天为中伏,立秋后的首座个庚日到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之间的这10天为末 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之意。从夏至开始,小暑和大暑之间的日子,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人们常用“热在三伏”这句话来形容盛夏的气候特点。这种说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夏至气候特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算命www.bmfsm.com)

   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气候特征

  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

  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

  夏至三庚数头伏的含义

  “夏至三庚数头伏”。据天文专家表示,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面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蓄积,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

  夏至三庚数头伏是我国农历中,计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便是头伏首座天。

  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数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夏至三庚数头伏,我们根据这个口诀,可以算出每年的头伏时间。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