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立夏是哪天
2016年的立夏的时间是几月几号呢?各式各样年份的立夏时间又是什么时候呢?立夏标记着什么 - 有哪些什么习俗与农事、立夏养生吃什么东西呢?
想了解这些的话那就来看下面的相关内容吧!

2016年立夏是哪天
2016年立夏是哪天、2016立夏是几月几日
2016年立夏时间:2016年5月5日 09:41:50,农历2016年三月(大)廿九。
有区别年份的立夏时间
2016年立夏时间:5月5日 09:41:50 - 农历 2016年三月(大)廿九
2017年立夏时间:5月5日 15:30:59,农历 2017年四月(大)初十
2018年立夏时间:5月5日 21:25:18 - 农历 2018年三月(小)二十
2019年立夏时间:5月6日 03:02:40,农历 2019年四月(小)初二
2020年立夏时间:5月5日 08:51:16,农历 2020年四月(大)十三
2021年立夏时间:5月5日 14:47:01,农历 2021年三月(大)廿四
2022年立夏时间:5月5日 20:25:46,农历 2022年四月(小)初五
2023年立夏时间:5月6日 02:18:34,农历 2023年三月(大)十八
2024年立夏时间:5月5日 08:09:51,农历 2024年三月(小)廿七
2025年立夏时间:5月5日 13:56:57 - 农历 2025年四月(小)初八
2026年立夏时间:5月5日 19:48:27,农历 2026年三月(大)十九
2027年立夏时间:5月6日 01:24:53、农历 2027年四月(大)初一
2028年立夏时间:5月5日 07:11:51~农历 2028年四月(小)十一
2029年立夏时间:5月5日 13:07:24,农历 2029年三月(小)廿二
2030年立夏时间:5月5日 18:45:54,农历 2030年四月(大)初四
2031年立夏时间:5月6日 00:34:47~农历 2031年三月(小)十五
2032年立夏时间:5月5日 06:25:25,农历 2032年三月(小)廿六
2033年立夏时间:5月5日 12:13:18,农历 2033年四月(小)初七
2034年立夏时间:5月5日 18:08:40,农历 2034年三月(小)十七
立夏简洁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说真的~”就是说这一节气中第一步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继续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接着王瓜的蔓藤开始赶紧攀爬生长 - 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 - 建始也,夏、假也~物至眼前皆假大也。”这儿的“假”,即“大”的意思 - 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事实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才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与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 - 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 - 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 - 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水稻栽插还有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养生
养生窍门
传统中医认为~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 - 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更何况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和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 - 便可预防心病发生。
立夏接下来~天气一点点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 - 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立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大好时节。
天文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 - 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
值眼前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格外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说真的,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忙种、夏至、小暑、大署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 - 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
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尤其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
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就是指实质性的心脏;
神明心,是指接受与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
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 - 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脏同脉管相连 - 发展成一个密闭的系统 - 当上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变成血液循环的动力。
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和整个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大家可能不知道~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 - 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 - 心前区憋闷跟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
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有称心藏神。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 - 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涵概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
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神的成为在藏象学中认为、精气是组成人体与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
神先天之精气化生、胚胎有了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 - 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心主神志得生理功也里面有了两个方面。一 - 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与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二 - 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里面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活动。
心的生理特性表现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
《医学实在易》称:“盖人跟天地相合,天有日,人还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还有对全身有温养作用。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和心阳的首要作用分不开;
其二~心同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全部、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
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立夏节气老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看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
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 - 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咱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时令节气话养生“立夏”同“小满” 5月5日立夏~5月21日小满。
人们习惯把立夏当作是温度很清楚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村居即事》诗中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在民间有立夏称体重、吃蛋、饮茶等习俗!从养生的角度看,立夏后、人体要顺应天气的变化 - 重在养心.
中医认为,五脏里面的心对应夏,“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全听令于心,故为君主”.
“心主神 - 为神明之用”。当夏日气温升高后,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极易烦躁不安~心火过旺,好发脾气。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此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起伏,肌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 - 就会发生各种疾病,从而作用健康!
你猜怎么着?尤其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在“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神情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与。
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立夏民俗
你猜怎么着?立夏过后 - 便是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着祈福保平安的愿望...如浙江嵊州人认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为“支撑”)心,吃笋拄腿,吃豌豆拄眼;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与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
湖北省通山县民间把立夏成为一个要紧节日 - 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
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也就是说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 - 而虾与夏谐音 - 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 - 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
这同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风俗一点点类似。“七家粥”同“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尝新的另一种形式,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跟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
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这些仪式,不过可以说是过去农村社会中要紧的联谊活动!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 - 就是务农人家左领右舍互相赠送豆、米,跟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跟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 - 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 - 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 称人夫人抚养。
那天正是立夏 - 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发展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完了,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 - 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
这事儿说来话长~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是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 - 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 - 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
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上海立夏日风俗习惯中、缘于这时蛋类食品正是旺季~因而立夏日总要吃蛋,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
上海也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的习俗(见上图)、立夏之日要吃芋头与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 - 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
”说是这天坐门槛 - 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 - 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
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立夏这一天 - 古也称春尽日,一般骚人墨客~惜春心事难免多情 - 春愁付诸诗词、邀朋聚饮,留下很多传世佳作。
- 上一篇:2016年谷雨是哪天
- 下一篇:2016年小满是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