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惊蛰是哪天

时间:2015-05-21 11:13:26     编辑:ky01
20

  2015年的惊蛰的时间是哪天呢?公历和农历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呢?惊蛰的象征是什么呢?惊蛰的由来是什么样的,惊蛰的民俗传统都有哪些呢?想了解的话那就来看看下面的相关内容吧!

2015年惊蛰是哪天

2015年惊蛰是哪天

  

  2015年惊蛰是哪天,2015惊蛰是几月几日

  2015年惊蛰时间:公历3月6日 05:55:39,农历2015年正月(小)十六。

  惊蛰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5.63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惊蛰的C值=5.63。

  举例说明:2088年惊蛰日期=[88×0.2422+5.63]-[88/4]=26-22=4,3月4日是惊蛰。

  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黄鹂)鸣

  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三候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由来

  和其他节气相同,惊蛰日期也和农历没有必然联系。每年3月4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惊蛰是什么意思及含义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

  惊蛰这个节气有什么特征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 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常年节气平均气温淮北地区为6~7℃,淮河以南地区为7~8℃,比"惊蛰"节气升高3℃或以上。该节气内黄淮地区的气温自南向北先后稳定升至5℃以上,而气温稳定升至5℃,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界限温度,它预示着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常年节气平均降雨量淮北地区为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区为20~40毫米。

  不同年份的惊蛰是哪天

  2015年惊蛰时间:3月6日 05:55:39,农历 2015年正月(小)十六

  2016年惊蛰时间:3月5日 11:43:30,农历 2016年正月(大)廿七

  2017年惊蛰时间:3月5日 17:32:40,农历 2017年二月(大)初八

  2018年惊蛰时间:3月5日 23:28:06,农历 2018年正月(小)十八

  2019年惊蛰时间:3月6日 05:09:39,农历 2019年正月(大)三十

  2020年惊蛰时间:3月5日 10:56:44,农历 2020年二月(大)十二

  2021年惊蛰时间:3月5日 16:53:32,农历 2021年正月(小)廿二

  2022年惊蛰时间:3月5日 22:43:34,农历 2022年二月(小)初三

  2023年惊蛰时间:3月6日 04:36:02,农历 2023年二月(大)十六

  2024年惊蛰时间:3月5日 10:22:31,农历 2024年正月(小)廿五

  2025年惊蛰时间:3月5日 16:07:02,农历 2025年二月(小)初六

  2026年惊蛰时间:3月5日 21:58:43,农历 2026年正月(大)十七

  2027年惊蛰时间:3月6日 03:39:14,农历 2027年正月(大)廿九

  2028年惊蛰时间:3月5日 09:24:27,农历 2028年二月(大)初十

  2029年惊蛰时间:3月5日 15:17:15,农历 2029年正月(大)廿一

  2030年惊蛰时间:3月5日 21:02:55,农历 2030年二月(大)初二

  2031年惊蛰时间:3月6日 02:50:38,农历 2031年二月(大)十四

  2032年惊蛰时间:3月5日 08:39:48,农历 2032年正月(大)廿四

  2033年惊蛰时间:3月5日 14:31:54,农历 2033年二月(大)初五

  2034年惊蛰时间:3月5日 20:31:54,农历 2034年正月(小)十五

  惊蛰的习俗

  惊蛰日吃梨

  要增强体质除了要增加运动量以外,饮食上的调理也很重要,并且随着气候的变暖如果不注意饮食上的调整,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在这个时期饮食应以清温平淡为主,可以多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同时对于一些春笋、菠菜、芹菜等新鲜的应季蔬菜也要尽量多吃。

  惊蛰时节,气候还不完全稳定,乍暖还寒的天气使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如果有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可以吃一些具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功效生梨。在我国民间一直都有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除了吃梨以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

  但要特别注意,无论是否患有咳嗽症状,在日常的饮食中一定要清淡,对于那些油腻肥厚的食物最好别吃,特别是含有ciji 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等更应该少吃。

  惊蛰日吃炒豆

  每个地区在惊蛰日时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比如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在这天都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而在陕西,在惊蛰日这天就有吃炒豆的风俗习惯,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惊蛰日吃“炒虫”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比如广西金秀县的瑶族,他们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待“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在春季要有一个抵抗力好的身体很重要,在日常的起居饮食中只要稍加注意就能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但生活中不要过分劳累,不然很容易造成体质下降使疾病乘虚而入,还有就是要保持精神愉快、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切忌妄动肝火。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