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应该吃什么

时间:2017-05-06 15:07:31     编辑:ky07
20

各位都知道夏至是在二十四节气里面排行第十的,夏至所指的时间是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在夏至节气里面是代表着炎夏的开始、人们会很清楚的感觉到炎热的。

那么你知道在夏至这一节气大家是理应吃什么吗?在这一节气我们是可以吃凉面条,以达到降温开胃的效果。

夏至应该吃什么

夏至需要吃啥_夏至吃何事

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

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同样能助心气而制肺气!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不瞒你说,《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

饱腹受寒 - 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 - 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按中医学的脏和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要紧关系.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 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 - 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要吃什么东西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流行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冥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首座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跟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这天,山东民间都要改善饮食,胶东东部都吃面条 - 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招远吃水饺,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

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 - 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谚!

夏至吃狗肉跟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与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异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与荔子的。

据说夏至日的狗肉与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于是夏至吃狗肉跟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夏至食狗肉的风俗,民间有“夏至狗,没路走”的俗语~意思是夏至这天~许多狗被杀掉 - 没路可逃。

民间说法是,狗肉性温 - 大补元气,属性燥热,仅适宜秋冬季节食用,夏天吃狗肉会上火,外热加上内热、对身体不利!

但夏至这天例外、夏至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会热气、不会对身体带来不适 - 却会对身体有益。大概是相生相克的道理吧...

夏至吃狗肉 - 也应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 - 以免导致消化不良等肠胃病。

对夏至吃狗肉何以如此热衷?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正是建立在...上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广东人素有喜吃狗肉之习,阳江地区尤甚。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

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

“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谣,也说明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算命www.bmfsm.com)

夏至你该吃什么

一、吃面条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 - 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说的是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但可是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民间夏至吃面条的习俗之广。格外是在 的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

大家可能不知道,相传~夏至吃面的习俗由来已久。从周朝起~在夏至日的祭神仪式中,新麦是要作为贡品祭祀的 - 仪式完毕后、民间百姓就吃新麦做成的夏至面、既有尝新的意思、也有用面条的长状形容夏至长昼之意。

二、吃馄饨

“馄饨一吃,不长痱子”...江南地区夏至日讲究要吃馄饨、说是吃了馄饨~可包夏日不苦夏~健康度过。

馄饨,因其形“有如鸡卵 - 颇似天地混沌之象” - 其音又与“混沌”谐音,所以民间还有夏至吃馄饨有助于孩子聪明的说法。

相传宋朝宫廷中,每年夏至 - 御厨们就会包夏至馄饨供帝后妃嫔食用、甚至宋朝宫廷还有一道“芒种馄饨”的著名面点。

三、吃苦瓜

夏至的饮食调养,应多吃苦味、咸味,同清凉的食物。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还能助心气而制肺气!

故而苦瓜不失为夏至日的最为适当蔬菜。

四、吃大蒜、大葱

夏季雨水多,蚊虫也进入高繁殖期~很简单引发各种传染疾病,特别是染痢疾等肠道疾病。《本草纲目》中有大蒜、大葱“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 - 化瘕积肉食”之效。

基本而言在夏至时节饮食中有吃大葱、大蒜习俗 - 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五、吃新麦

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 - 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六、吃冷饮

各地夏至日的饮食虽有各异、但全有消暑解热之意。夏至日吃凉粉、凉皮、饮酸梅汤、吃西瓜、服冰块...什么的,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

相传早在周朝就已经有了掌冰的官吏跟冰窖设备,宋代就有人当街列凳售冰饮,明清时有刨冰.清廷则在立夏这一天~赏赐文武大臣冰块。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