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时间:2014-08-09 14:17:39     编辑:ky01
20

  

  二十四节气里面的寒露时节,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日,对于寒露这一天在民间有哪些习俗习惯你可否了解呢?区域不同的人们对寒露的习俗又有哪些不一样呢?下面就是关于寒露的民间习俗有哪些的相关内容,想了解的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寒露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寒露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寒露的含义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赏枫叶习俗

  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说的也是这个季节的习俗,不过寒露节气还没有红枫叶,到了暮秋时节才有红枫叶。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最为适当时期是10月15日至30日。可以说,香山是国内最具口碑的赏枫地点,说到红叶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想到、提及。

  北京之美在秋季,秋季之美在香山,香山之美在红叶。说到在北京看红叶,首先就要提到香山。香山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西山东麓,这里层峦叠嶂,海拔577米,满山是黄栌树,霜后呈深紫红色。霜降时节,香山方圆数万亩坡地上红艳似火,远观以为它是一片片花瓣,近看才辨清是一片片椭圆的树叶。香山观赏红叶绝佳处是森玉笏峰小亭,从亭里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似红霞缭绕,情趣盎然,成为北京着名的秋游胜地。

  吃花糕习俗

  寒露时节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重阳花糕做法:先将红绿果脯切成丝,待用。将赤豆、白糖(250克)、豆油制成干豆沙,备用。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取150克拌入红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状浆。将其余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后,拌和拌透。取糕屉,铺上清洁湿布,放入1/2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的撒在上面,再把剩下的1/2的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随即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均匀地铺在上面,洒上红、绿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将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糕状,另用彩纸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成。

  赏菊花习俗

  每个季节都在寻找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菊花开得最艳丽的时节。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其中“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古记载 :“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赏菊花,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在寒露这一天,古人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

  说起这个时节的养生,大家可以多饮枸杞菊花茶,古时人们会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澡,这样做可以使人光泽不老。如果你嫌麻烦,就泡上一壶酒或茶,每天坚持喝,也能起到“和颜悦色”的作用。

  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秋风肃杀,淫雨霏霏,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更容易使人们特别是老年人和在外游子触景生情引起凄凉、忧郁及悲愁伤感的心绪。用什么方法可以化解悲秋呢?秋天登高,就是方法之一。我国素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在此时登高不仅可以怀古、陶冶情操,而且通过登高,人们可以借此抛开工作烦恼,通过与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所以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季节,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这就是火克金、喜胜悲的中医含义,这种登高活动有很好的宣肺作用。

  农事习俗

  寒露时光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率最高的节气,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九月寒露天渐寒,整理土地莫消闲”。秋收过后,除播种小麦、采摘棉花、刨红薯外,还有翻地的农活要忙。除麦地、棉花地外,其他农田多闲置下来。此时温度在零度以上,土地没有冻结,易于使犁翻地,利用冬闲养养地。同时,翻地也可将埋于地下的越冬虫及虫卵晾到地表上,利用寒露以后温度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的特点,将害虫及其虫卵冻死,减少来年庄稼的病虫害,正所谓“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

  禁山习俗

  湘南产桐子、油茶的地区均有禁山习俗,寒露开禁后方准拣山。大人小孩在这天都会上山采摘茶籽。小孩更大的乐趣则是吃“茶耳”、“茶泡”。

  制腌鱼习俗

  湘西侗族人民有寒露制腌鱼的习俗。据说在这天用米酒、食盐、糯米饭、辣椒面、花椒粉、姜丝等佐料腌制的鱼味道特别好。

  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