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冬至是哪天,2018冬至是几月几日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节气,你了解冬至节气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吗?2018年冬至是几月几日?冬至节气在民间有些什么习俗呢?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的相关内容吧!
2018年冬至是哪天,2018冬至是几月几日
2018年冬至的具体时间
公历:2018年12月22日
阴历:农历戊戌年 甲子月 戊子日(十一月十六)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 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和南瓜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中文名:冬至
外文名:Winter Solstice
别名:冬节、长至节、亚岁
代表寓意:冬季的开始
气候特点: 天气最寒冷
季节: 冬季
时间: 每年12月21、22日或23日
太阳位置: 太阳到达黄经270度
前一节气: 大雪
后一节气:小寒
风俗活动:祭天祭祖
风俗食物:馄饨面、狗肉、饺子、红豆糯米饭
农事活动: 施好腊肥、加强防冻
养生:防寒保暖、调整心态
三候: 蚯蚓结;糜角解;水泉动
属性: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节气
天文坐标(算命www.bmfsm.com)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
地极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 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时都有哪些习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xinjiang 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莆田冬至习俗
莆仙方言有句谚语“冬至夜大过三十夜,冬至早大过初一早”。莆田人把冬至当成一个重要的节日,对其重视的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经过代代相传,莆田形成了独特的冬至节令文化。昨日,记者采访了我市民俗专家林洪国,为大家解读莆田冬至习俗。
莆田人是从冬至的前一夜就开始过节,凡外出者这天要尽量回家与亲人团聚。在冬至前一晚,全家团聚搓汤圆成为一项重要活动。“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
莆田人搓汤圆从祖上传承下来,有许多讲究。林洪国说,先要准备一个圆竹匾,在里面分别摆上生姜、红糖、10双新筷子、大柑橘、一枝“三春”。这些物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寓意,生姜取“旺盛”之意,要越大越好;红糖寓意“甜甜蜜蜜”,为了方便,有的用白糖来代替;10双新筷子则象征“十全十美”。俗称的“三春”是一枝贴着2个鲜艳的胖大娃娃的红纸片,福禄寿齐全,一般插在大柑橘上面。
他说,备好这些物品,接下来就是和面搓汤圆了。除了搓白汤圆,还要捏金元宝、舂米工具和小狗等形状的“汤圆”来祈福。捏金元宝和金钱饼(银元),祈求财源广进;捏舂米杵和舂米石臼,祈求五谷丰登;捏小狗,看宅护院保平安。在搓汤圆的时候,还得注意不要掉到地上。这是古时劳动人民的朴素传统,希望人们爱惜食物。
“冬至暝”是全年之中黑夜最长的一天,于是莆仙方言中就有了“爱吃汤圆,天不亮”的说法。冬至早上,家人煮好的汤圆要先捞出两小碗用于祭祖,然后另取一些汤圆放凉,贴在自家门楣两侧的春联之上,左右各一颗,祈求家族兴旺发达。吃完汤圆,一家人就出门扫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