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姓,姓邹的名人

时间:2016-10-24 14:38:37     编辑:Ky02
20

  “邹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邹姓的起源有六种说法,得姓始祖是“曹挟、宣靖父”。那么您知道关于邹姓家谱、邹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邹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邹姓,姓邹的名人

邹姓,姓邹的名人

  

  邹姓

  邹姓, 姓氏之一,在当今 姓氏中排行第六十七位。源流颇多,有一支源于姚姓,姚姓之邹:舜帝姚姓。舜擅长占卜预测,亦称姚舜。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是殷(商朝)的诸侯国,姓名名典《姓觽》:“邹国,舜后,姚姓。”西周初有一支源于子姓,是商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弟弟微仲食邑于邹邑的后人,是“以邑为氏”邹氏(据专家考证子姓邹占当今邹姓百分之八十,其次是出自曹姓的邹,其它来源还没有发现族谱)。

  邹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姚姓,姚姓之邹:舜帝姚姓。舜擅长占卜预测,亦称姚舜。姚地大概在今河南濮阳西的濮城镇。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 参见舜文化,虞舜文化 。姓名名典《姓觽》:邹国,舜后,姚姓。是殷(商朝)的诸侯国,邹国古城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的古邾城。春秋初,邹国为曹姓邾人所夺,邹人被迫迁到今山东邹平南,后为齐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称邹姓,姚姓之邹的历史至少也有3500年,是最早的邹姓。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鲁穆公所改设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曹挟建立了邾国,又称邾娄国,初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陬村),春秋中期又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纪王城)。邾娄国势小力单,一直为大国鲁国的附庸国,并屡受鲁国的欺压和掠夺。到战国时期,邾娄国以邾、娄合音鲁国人读作“邹”,因而鲁国君主鲁穆公姬显在孟子的建议下,强行改邾娄国为邹国。周烈王姬喜七年~周显王姬扁二十九年间(公元前369~前340年间),楚宣王熊良夫亲率楚军灭了邹国,即邾、小邾二国,掳走“二邾”的国君臣民,押解向荆楚西南方向迁移,经过数月长途跋涉到当时楚国的偏远荒芜地区居住,并在其地以邾国遗民之名建立了邾城(今湖北黄冈黄州乡禹王城)。

  邹国为楚国所吞并后,故国子民以原国之名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与曹氏、朱氏同宗同源,是为荆州邹氏。

  源流三

  源于子姓,出自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地邹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记·殷本纪》及《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乱后,把商都附近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建立宋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微子启死后,其弟微子仲继位。

  据考证,微子仲的八世孙是正考父,为宋国上卿,正考父的儿子中有孔父嘉和宣靖父,后长子孔父嘉(孔子六世祖)世袭为大司马,宋国发生内乱被害,为避祸其弟宣靖父带着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等家族成员逃到鲁国,得食邑于邹(今山东邹县),他们的后代中有以邑名“邹”为姓氏,是为山东邹氏。当今的江西、湖南、河南邹氏,很大一部分是以邑为氏邹氏,尊宣靖父(或正考父)为得姓始祖。

  源流四

  源于姜姓,出自蚩尤族人邹屠氏,属于以居邑名为氏。黄帝在打败蚩尤部落联盟以后,蚩尤属下部分族人分迁至邹(今山东济宁微山湖一带)、屠(今陕西西安)之地,该部分族民以地名命氏,居邹地者为邹氏,居屠地者为屠氏。

  该支邹氏,为最古早的姜姓邹氏,是为山东邹氏。

  源流五

  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之后,属于以先族之名字讹为氏。勾践,其姓名原本为姒驺,又名菼执,是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公元前497~前465年在位。越国,系夏王朝后裔古越人所建之国,在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当时的楚国乃经常联越以制吴。据《史记·东越传》所载,闽越王无诸及闽越分出的瓯越王摇,皆为越王勾践之后,姓驺。 邹 通“驺” 。 周敬王姬丐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打败了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 不利,不得已而与越国议和。***王姬仁三年(公元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就此灭亡。越王勾践平吴后,声威大震,乃步吴国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国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世代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了。

  因春秋、战国时期,“驺”与“邹”二字可以互假通用,因此“驺”字多被写为“邹”。在越王勾践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以先祖名字之通假字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吴越邹氏。

  源流六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八旗通志·列女传》记载:满族邹佳氏,亦称组佳氏,满语为Joogiya Hala,世居铁岭(今辽宁铁岭),属于满族老姓之一。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邹氏、组氏、铁氏等。

  (据专家考证子姓邹占当今邹姓百分之八十,其次是出自曹姓的邹,其它来源还没有发现族谱,少数民族人数可忽略不计)

  邹姓家谱

  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四卷、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六卷、丹阳云阳邹氏重修宗谱十卷、丹阳云阳邹氏宗谱十六卷、武进邹氏家乘 四十八卷、武进邹氏家乘三十二卷、无锡邹氏宗谱三十六卷、常熟小山邹氏支谱一卷、范阳邹氏家谱

  浙江:绍兴邹氏家谱四卷、常山邹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常山邹氏 家谱不分卷

  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怀宁怀化邹氏宗谱七卷

  福建:闽南邹氏族谱

  江西:南昌省会邹氏祠主录不分卷、修水邹氏族谱卷、铜鼓邹氏宗谱一卷、宜黄邹氏宗谱卷

  湖北:黄冈邹氏宗谱卷、麻城邹氏宗谱八卷、邵阳邹氏宗谱五卷、新化邹氏重修谱不分卷

  广东:中山沙湖邹氏宗谱不分卷、大埔邹氏族谱初基

  四川:长寿邹氏家谱四卷、和江邹氏范阳正宗谱一卷、内江邹氏族 谱一卷、建昌邹氏家谱不分卷、邹氏族谱二卷、邹氏族谱卷、邹氏宗 谱十六卷、邹氏宗谱、邹氏族谱、邹氏族谱九卷首一卷、邹氏宗谱一 卷。

  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四卷,(清)邹衍庆、邹衍斯等增修,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六卷,(清)邹宝霖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肇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丹阳云阳邹氏重修宗谱十卷,(清)邹永福主修,邹士俭、邹士勤等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云阳正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丹阳云阳邹氏重修宗谱十卷,(民国)邹德大主修,邹德怨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云阳正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丹阳邹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邹云如纂,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丹阳市松卜乡皇庄村。

  江苏武进毗陵邹氏宗谱十一卷,(清)邹濬川等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仁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两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邹氏宗谱八卷,(民国)邹焕炳等续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仁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 图书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加拿大人类历史与发展史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邹氏赵墅宗谱十六卷,(清)邹瑞发、邹松南主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显忠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赵墅邹氏重修宗谱二十卷,(民国)邹培耕主修,潘伯康、邹幼航编纂,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显忠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邹氏家乘四十八卷,(清)吴敏纂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敦睦堂铅印本四十册。现被收藏在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无锡邹氏宗谱三十六卷,(清)邹仁溥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中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现被收藏在 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熟虞山邹氏世谱,(明)邹武修,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小山邹氏支谱一卷,(清)邹冠瀛重辑,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范阳邹氏家史,(清)邹梦同、邹漪等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 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范阳邹氏家谱,(民国)邹大贵等续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吹律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 图书馆。

  江苏范阳邹氏家谱,(民国)邹氏族人重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吹律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 图书馆。

  浙江绍兴邹氏宗谱四卷,(清)邹兰君、邹铭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兰永邑邹氏宗缯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灵洞乡弗龙口村。

  浙江常山邹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江升墀重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毛良坞乡塬头村。

  浙江常山邹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同弓乡杜亭坂村。

  浙江常山范阳邹氏宗谱,(民国)程继尧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同弓乡杜亭板村。

  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民国)邹鲁臣、邹开益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加拿大人类历史与发展史学会。

  安徽怀宁皖怀邹氏宗谱七卷,(清)邹全宗等修,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闽南邹氏族谱,著者待考,(清)邹昌钰修,清嘉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江西南昌省会邹氏祠主录,著者待考,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修水邹氏族谱,(清)邹公瑞等纂修,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宜春袁郡邹氏族谱,(清)邹腾蛟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范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铜鼓邹氏宗谱一卷,(清)邹述堂、邹传瑞等纂,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铜鼓县地名办公室。

  江西奉新邹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清)邹光繁等纂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范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湖南新化邹氏庆户家谱三卷,首一卷,(清)邹晓窗纂,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新化清溪邹氏庆户续修族谱三卷,(清)邹孔衍、邹文苏纂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新化邹氏庆户续修谱,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新化邹氏才户五修族谱十八卷,首二卷,(清)邹煜南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爱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长沙益阳邹氏克铭公八修族谱八卷,民国庚申年(公元1920年)编修。现收藏在湖南望城、宁乡、益阳等地。

  广东中山沙湖邹氏族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加拿大人类历史与发展史学会。

  广东大埔邹氏族谱初基,(清)邹荫棼撰,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四川长寿邹氏家谱四卷,(清)邹宗彦撰,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长寿县沙溪乡三青村。

  四川台江邹氏范阳正宗谱一卷,(清)邹文灿补,据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台江县图书馆。

  四川内江邹氏族谱一卷,(清)邹应楠续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内江县杨家乡。

  四川丰都增修邹氏宗谱,(民国)邹集之、邹南陔等纂,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半都邹氏宗祠石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四川建昌邹氏家谱,(民国)邹永铭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石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邹氏族谱二卷,(清)邹守增修,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东鲁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邹氏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邹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邹传云主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柏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 图书馆。

  邹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巫溪县书馆图、 家谱网站档案馆。

  邹氏族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加拿大人类历史与发展史学会。

  邹氏四修支谱十三卷,著者待考,民国戊辰年(公元1916年)广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邹氏族谱,(清)邹允祥等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范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东揭西邹氏联宗族谱,(现代)邹氏联宗族谱编辑部编修,1997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虞山邹氏谱,明朝年间始修,(清)彭汝、彭汝球等增修,木刻活字印本。注:记事止于清道光年间。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邹氏家谱,(民国)邹永铭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元恺堂石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邹氏族谱二十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范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株州黄龙桥邹氏六修族谱二十卷,(民国)邹树潭等倡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近圣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姓邹的名人

  邹鲁氏其女为帝喾之妃。黄帝战败蚩尤,千其民于「邹鲁」之地。

  邹衍(前305?~前240?)战国时齐人。长于思辩,倡九州岛说、五德终始说,为阴阳家的先驱。著书立说,名重诸侯,燕昭王曾师事之。因其言论迂大而闳辩,齐人称之为「谈天衍」。(算命www.bmfsm.com)

   ***:四川巴县人,近代 民主***烈士,1903年著有《***家》,宣传***,号召推翻清朝统,建立中华共和国。《苏报》刊文介绍,影响盛大。1905年死于监狱中。有《***文集》。

  邹伯奇:清代科学家,字特夫,广东南海人。精通天文、历法、算术。把数学应用于实际,总结我国关于几何学方面的经验,写成比较完整的几何学著作《格术补》。用数学方法表述了反光镜、透镜等的成像规律以及关于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另外还著有《赤道星图黄道星图》等。

  邹亮:明代学者,共诗文,为景泰十才子之一。喜藏书,著有《鸣柯》等书。

  邹元标:明江西吉水,万历进士。刚作官的时候因得罪张居正而被贬,于是潜心研究理学。张死后,他又出来作官,以敢言著称,母死后居家讲学三十年,为东林党首领之一。与赵南显、顾宪成号为三君。后为魏忠贤所忌,被迫辞官而归。著有《愿学家》。

  邹守益:明学者,字谦之,号东郭。安福人。官至南京国子祭酒。师从王守仁,强调“缜独”、“戒惧”。著作有《东郭集》。

  邹忌:邹氏家族在战国时期有名的人物,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为宰相。他曾劝说齐威王纳谏,导致齐国实力加强。

  

  邹姓起名

  邹姓男孩起名

  邹长茂 邹长明 邹畅平 邹畅苹 邹畅洮 邹畅萦 邹焯中 邹超凡 邹超勋 邹朝晖 邹朝辉 邹朝军 邹朝林 邹朝阳 

  邹琛麟 邹尘登 邹辰冰 邹辰灿 邹辰辰 邹辰飞 邹辰涓 邹辰淋 邹辰杉 邹辰溪 邹辰雨 邹辰源 邹晨雷 邹晨淋 

  邹晨寐 邹晨羲 邹晨晔 邹晨雨 邹衬鑫 邹成林 邹成万 邹成耀 邹成佑 邹成云 邹呈鸾 邹承聪 邹承达 邹承辉 

  邹承林 邹承霈 邹承施 邹承威 邹城林 邹城鑫 邹程成 邹程承 邹程程 邹程晔 邹橙秒 邹池息 邹驰宇 邹憧普 

  邹楚荐 邹川夏 邹传华 邹传列 邹传烈 邹传庆 邹春锋 邹春凤 邹春辉 邹春兰 邹春灵 邹莼卓 邹绰起 

  邹磁冰 邹淙之 邹翠兰 邹存国 邹达林 邹大龙 邹大庆 邹大有 邹代成 邹代城 邹岱烨 邹丹丹 邹丹棂 

  邹丹妮 邹旦鸾 邹道建 邹道明 邹得华 邹德安 邹德成 邹德城

  邹姓女孩起名

  邹阿丽 邹霭琳 邹艾丽 邹艾琳 邹艾玲 邹爱芳 邹爱芬 邹爱丽 邹爱玲 邹爱梅 邹爱美 邹爱萍 邹爱琴 邹爱琼 

  邹爱霞 邹爱雪 邹爱玉 邹爱媛 邹瑷丽 邹瑷玲 邹安莉 邹安娜 邹安怡 邹铵蓉 邹傲雪 邹佰文 邹柏怡 邹帮琼 

  邹宝芳 邹宝红 邹宝花 邹宝洁 邹宝娟 邹宝怡 邹宝玉 邹贝莉 邹贝瑶 邹贝怡 邹蓓莉 邹本芬 邹本红 邹本文 

  邹本玉 邹碧芳 邹碧琳 邹碧瑶 邹碧怡 邹碧莹 邹碧玉 邹壁芳 邹璧霞 邹璧玉 邹冰洁 邹冰婧 邹冰萍 邹冰倩 

  邹冰琼 邹冰文 邹冰秀 邹冰雪 邹冰怡 邹冰悦 邹丙文 邹丙霞 邹炳文 邹炳瑶 邹炳莹 邹泊妍 邹博婵 

  邹博文 邹才梅 邹采英 邹彩芳 邹彩丽 邹彩萍 邹彩琴 邹彩霞 邹彩燕 邹彩英 邹操婧 邹岑洁 邹岑倩 

  邹涔玉 邹姹嫣 邹婵娟 邹婵妞 邹婵羽 邹婵媛 邹昌红 邹昌梅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