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传统礼仪文化

时间:2016-11-22 14:46:54     编辑:ky04
20

土家族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许多方面都是有着礼仪文化讲究、土家族的族人们见人都会互相的礼貌文化,而你们想进一步的了解下土家族的传统礼仪文化吗?

不妨随老师 一起了解下吧。

土家族的传统礼仪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礼仪文化

浅说土家族的礼仪

土家族很注重礼仪,见面要互相问侯~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土家族平时粗茶淡饭 - 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 - 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 - 接着再以美酒佳肴待客。

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 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

原因是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和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跟十!

土家族婚姻礼仪

婚前习俗、比较繁杂~但挺有民族性!

求婚:土家族青年男女,要结为百年之好,男方父母须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去说亲的媒人,头次上门、随身只带一把伞,但不能带进女家屋里、要将伞撑开倒立在门外;

女方家若将伞顺立过来,就意示着不拒绝这门亲事,否则,表示拒婚.媒人带伞~据说标记着团圆、媒人二次上门,就加带礼品,伞仍撑开倒立门外,女方家将礼品收下,将伞拿进了火塘旁门边,证明亲事有了进展,媒人第三次去,女方家将伞拿进了卧室 - 并杀鸡招待~示意女方家完全同意了这门亲事,媒人便将喜讯传告给男方家、男方家具酒馔送往女方家,女方家请伯叔、舅父们吃“放口酒”或称“开恩酒”...

湘西土家青年求婚应允~吃了“放口酒”,男方即备酒肉衣饰银钱,到女方家去取生庚八字 - 女方家把女孩所生年月日时写到男方送来写有男青年生庚八字的红书柬上俗称“讨红庚”。

一般女家首次不写真实生庚八字,随意填写过年月日~怕的是双方毁婚,男方将生庚八字埋掉~使女方永远翻不了身~背时一世,要将“定婚”讨“八字”一起进行,新婿也过门来拜见岳丈,女家才填发真实的生庚八字...

定婚队伍一定得当天去当天回、婚婿则留住几天,亲族门各请新婿吃餐酒饭,回家时~要打发钱财作回礼。有的地方,当男家来讨“八字”,女家就填写了真实的生庚年月日,待男家请算八字先生或“流落”帮进行“合八字”,看男女“八字”行不行相合 - 若相克,就得请“流落”帮解 - 解好后,再举行定婚 - 俗称“装香”。

男方家在择定的吉日 - 敬告祖先,女家放鞭炮迎接,请“流落”敬祖,亲族全都来祝贺。

女家将男方挑来的礼品,分送给亲族,并设筵招待...新婿不能过门来~要到拜年才能过门来拜见岳丈亲族。

土家男女青年定婚后,男方于每年大年初一、由新婿挑没有猪尾巴的猪腿一只,腊肉数块,印有红绿柏树叶糯米粑粑数个,糖果点心数封,面条数捆,到岳丈家去拜年。

礼品中 - 猪腿送给岳丈,腊肉送给亲族,女方家得送布鞋一至二双、成为回礼。拜年期间,男女双方不能见面 - 有的地方除送布鞋外,还送女的亲手挑织的花带一根,绣有鸳鸯的花荷包一个~吊在花带上,给男的作裤腰带~表示情意缠绵,夫妻百年合好,情丝交织 - 身心相贴在一起,永不分离...

不瞒你说、若男方当年要结婚了,拜年给岳丈送的猪腿,要留有猪尾巴,女方家见到了,即知道其意~若同意年内结婚,则将猪尾巴割下,若不同意,则用红纸将猪尾巴包好放在给男方的布鞋里~退给男方 - 待来年再议。

男方还可能请媒人备礼品,再去恳求,若女方同意了,就收下媒人礼物,不收礼物,则仍表不同意。据说,要三次恳求 - 才显示女家高贵,女的到男家 - 就贵气不低贱。

若是约好来年结婚,那么那年拜年称为“拜大年”,男方给女方所有亲族都要送礼物、名为“拜满门”。

土家族礼仪介绍

1.诞生礼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土家人挺注重为婴儿举行诞生礼,它既含有为新生命祝福 - 祈祷长命富贵之意、也有为产妇驱邪避祸之意、在礼仪中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虽然土家人最看重的是诞生礼中的“打三朝”(就是婴儿生下3天后要进行全身沐浴)与“满月酒”,但实际上,土家人的诞生礼包括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妇女怀孕后,俗称“有喜”,要请土老司行法事“安胎”、驱邪 - 祈求祖先保佑,并在堂屋门上挂上筛子、艾蒿草,称“金钟神罩”,护住孕妇之屋。

分娩,一般要请“接生婆”,接生婆进产房后,要敬祭土家族的生育女神巴山婆婆...婴儿下地、接生婆用白线结扎脐带~若是男孩,就用父亲的衣服包裹;

若是女孩、则用母亲的衣裙包裹.给婴儿洗澡的水严禁任意外泼,以免污秽神灵!婴儿降生后,父亲要怀抱“报喜鸡”去岳母家报喜 - 男孩用公鸡报喜,女孩则用母鸡报喜...

岳母家则按婴儿性别置办“三朝礼”同“满月酒”。

三天后、岳母家再加上亲友们挑着礼品前来贺喜 - 等于“打三朝”.酒宴上,产妇家要请婴儿的外公或舅父取名~俗称“命名礼”!

满月那天、岳母家要来给婴儿“放脚”(因为婴儿出生的首座个月脚手都是包裹着的 - 满月过后才解开包裹,正式穿上衣裤,俗称“放脚”)~并送来放脚必须的一切衣物,这一天俗称“满月酒”或“祝米酒”。

婴儿诞生后、首座个来产妇家的人,俗称“踩生”,“女踩男,福寿全”,“男踩女、要中举” - 产妇家要尤其热情地招待踩生人、使之多说些吉利话。

在当代、土家族诞生礼中最不能少的是“打三朝”~事实上很多地方的土家族都是把“打三朝”同“满月酒”(祝米酒)合二为一的,统称“打三朝”。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诞生礼中很多带信仰崇拜 色彩的陋习都被土家人自觉地抛弃了。 

 2.婚礼同成年簪冠礼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土家族一点点形成了婚姻制度中的多层次礼仪,这些礼仪是十分复杂与隆重的、它是一个完整的礼仪过程、但在整个礼仪过程中、最核心的是婚期这一天举行的男、女冠礼跟一系列其它礼仪活动。

如“打样”,即媒人撮合男、女双方进行首座次见面~俗称“瞧样子”~双方满意后再正式提亲。

“求婚”~打样之后,男方正式请媒人去女家求婚...“讨红庚”、俗称“合八字”~男方委托媒人讨来姑娘的生辰年月日时,写在“红庚贴”上~并请土老司或算命先生按阴阳五行推论,看行不行相合或相克!

这事儿说来话长 - “定亲”~俗称“插茅香”,合了八字、就成了“天作之同”,男、女双方意思是择吉日、举办酒席,邀请双方亲戚到场正式定亲,其实是向社会公开这桩婚事,取得社会承认.

“拜年”,定婚后,男方每逢新年都要去女家拜年,但拜首座个新年最为隆重。“看期”,到了结婚年龄,男、女双方同意后即请土老司或算命先生择吉日结婚“。

冠礼”与“婚礼”,婚期到后,男、女双方就是举行格外隆重的冠礼同婚礼,新娘则要按出嫁礼仪进行哭嫁。

成年簪冠礼同婚礼,土家族是将其一并举行的、并且最为隆重!男冠礼同女冠礼都是在结婚前一天举行。

清《长阳县志》卷三记载:“古冠婚为二事~长邑则合而为一。于嫁娶前一二日 - 女家束发合笄,曰‘上头’。

不瞒你说,设席醮女,请younü 九人、合女而十,曰‘陪十姊妹’;男家命字、亲友合钱为金匾~鼓乐导送,登堂称贺,曰‘贺号’ - 不谓字也!

是日设二(宴)席 - 其一、子弟九人 - 合新郎而十、曰‘陪十兄弟’ - 又曰‘坐十友’”。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冠婚礼并行和礼仪中的“陪十姊妹”、“陪十兄弟”的“双陪”活动、在整个土家族地区都有这种习俗、并且至今遗风犹存。

举行了冠礼 - 就表达男、女已进入了成年,能够在社会上进行单独交际,自立 地创家立业了...

“发轿”,女方举行完冠礼和婚礼后,就是按照土老司择定的时辰启轿,土老司要作法封轿避煞等。

“敬土司王” - 土司时代 - 土司王享有“初夜权”(即土司王先要与新娘睡一夜或三夜)~后被人在行使初夜权时杀死~传说他阴魂不散,经常作崇使新婚夫妇不和,因此要敬奉他...

“安床” - 就是男方安好新婚床位 - 边安放边行法事,祈求新婚夫妇和顺美满...“拦轿”,当男方迎亲队伍热热闹闹地来到女家村寨门口时~女家亲友们将迎亲队伍拦住、佯做阻拦之状,迎亲跟拦轿的双方相互对歌、取笑甚至打闹 - 老实说这是土家族早期“抢亲”习俗的遗存!

“找摸米”、“摸米”即新郎代理人,俗称“押轿娃” - 前去抬轿的小伙子都装成“摸米”,新娘的姊妹们一时难辩真假,就在小伙子中任意寻找,相互嬉戏,甚至往小伙脸上抹锅灰、实际上是借此机会暗中选择意中人,很显著地带有远古土家人对偶婚的遗俗。

“茅宴席”和“赶脚酒”~发轿上路后,新娘的亲属们还在一些路口佯装拦截,这时 - 男家早在这些地方摆好酒宴、拦轿的人也就是说吃起了“茅宴席”,也有男家直接把酒席送到女家堂中的,名曰“赶脚酒”.

“搬帐子”,当迎亲队伍快到男家时 - “摸米”放快脚步,先将帐子搬到男家,举行挂帐仪式 - 边挂边唱,颇有风味。

“迎轿”,就是新娘的花轿到男家后~男家要举行一系列迎轿仪式,直到拜堂、入洞房为止。

不瞒你说~“上马酒”,等于新娘进男家这一天,男家要专门为送亲的嫂子、伴嫁的姑娘与新娘的兄弟(舅爷)等在堂屋 摆下丰盛的酒席,名曰“上马酒”~以后才给其他亲戚朋友开席...

“闹新房”,即新郎、新娘的同辈亲戚朋友在新房里为祝福新婚而进行的娱乐活动,土家族闹新房往往还由伴嫁去的姑娘和陪新郎的小伙对歌,他们借机选择意中人、这是土家族以歌为媒的古婚俗的再现。

“回门”~婚后的第二天,新娘要偕同新郎回娘家~当天去当天回 - 俗称“回门”.

至此,土家族的整个婚礼就告结束! 

3.寿礼

寿礼是土家族人的重大礼仪之一。土家人祝寿,对小孩子称为“长尾巴”、成年人叫“过生日”,50岁后方称“祝寿”。

但若父母健在,即使年龄再高也不能称“祝寿”,“尊亲在不敢言老”!

土家族为老人祝寿要献鱼、上长寿面 - 敬寿桃,满60花甲的寿礼最为隆重。土家族祝老人健康长寿,堪称民族美德。

4.葬礼(算命www.bmfsm.com)

 葬礼 - 将近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的悼亡仪式与祭祀活动...土家族俗称葬礼为“白喜”、“白会”、“老龙归山”等,一般要跳唱丧鼓歌。

湖北省清江流域的土家人在举行葬礼时,其主要活动是跳丧~即跳唱相当神奇和隆重的“撒尔嗬”...

这是土家人悼念死者的一种祭祀性歌舞~且歌且舞 - 似剧非剧 - 风格异常古朴跟别致...舞姿特别优美,时而绕臂穿肘,形似凤凰展翅;

时而相对击掌,犹如幺姑筛锣;时而扭肩擦背,好比水牛擦痒;时而嘴唇触地,恰似春燕衔泥;时而相互嬉戏,好像牧童戏水等等.

土家人跳丧为何称其为“撒尔嗬”呢?!其实~这是因跳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而得名。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