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服装特色

时间:2017-09-08 15:43:18     编辑:ky07
20

阿昌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民族,是属于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民族,阿昌族人口是约为3.39万人 - 是主要分布在 云南省跟贵州省等地的...

阿昌族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那么你知道更详细的关于阿昌族的民族了解是有那一些吗?!你知道关于阿昌族的服装特色文化是怎样的吗?!

阿昌族的服装特色

1.阿昌族服饰介绍

腊撒地区阿昌族的衣着民族特色最浓!姑娘爱穿蓝色、黑色对襟上衣跟长裤 - 打黑色或蓝色包头~有的像高耸的塔形,高达一、二尺!

有的则用二寸多宽的蓝布一圈圈地缠起来,包头后面还有流苏,长可达肩;前面用鲜花与极色绒珠、缨络点缀;有的在左鬃角戴一银首饰、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上面镶玉石、玛脑、珊瑚这样的;姑娘们还以银元、银链为胸饰~颈上戴银项圈数个~光彩夺目.

阿昌姑娘还扎

其实吧、腰带、她们叫毡裙,多用自制的线跟土布绣制!这跟阿昌人的劳动生活有关!据说~古时有位猎人的女儿,为了跟着父亲学打猎的本领,就缝了一条腰带把腰身扎紧、勤学苦练~练得一身好武艺,姑娘们羡慕她,也学她扎起腰带。

扎时在身前留出一长一短两条扎头,既紧束腰肢、方便劳作,又飘如彩蝶,特别美观。已婚妇女多穿窄袖对襟黑色上衣、改着筒裙。

裙同裤成了区分婚否的标志。男子则能够包头颜色来区别婚否。一般未婚者打白包头,已婚者打藏青色包头。

2.阿昌族--服 饰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

你猜怎么着?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如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包)同一把阿昌刀!

说实话,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梁河地区的妇女一般穿红色或蓝色对襟上衣与筒裙,小腿裹绑腿,用黑布裹包头,高达约0.3公尺,包头顶端左侧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

不瞒你说~每逢外出、妇女们都精心打扮一番...她们取出珍藏的好些首饰~戴上大耳环、雕刻精致的大手镯、银项圈,还在胸前的四颗银钮扣上跟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走起路来银光闪闪、风采耀眼.

(算命www.bmfsm.com)

3.简洁的阿昌族服饰: 男龙女风 游猎特色鲜明

阿昌族为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云南省西部地区德宏州的陇川县、梁河县及潞西市,保山地区的腾冲县、龙陵县也有少量分布,人口共有2.7万余人!

陇川县的户撒地区同梁河县的遮岛是最集中的地方. 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分为户撒和梁河两种方言 - 大多数阿昌人都会讲汉语、傣语,户撒的阿昌族还会讲缅语跟景颇语~他们中有不少人能通五六种语言。

这大约是阿昌族在历史上善于同附近的民族交往、不断向别的民族学习的缘故。 阿昌族聚居区地处高黎贡山余脉的丘陵山地、峡谷平坝、为阿昌族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闻名...水稻品种多、质量好~梁河地区的“毫安公”品种~过去曾号称“水稻之王”...

阿昌族制造的铁器也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阿昌族的服饰有“男龙女风”的说法。男人总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像龙般矫健;女人总想把自己打扮得像凤凰般美丽。

男子服装大多与附近的傣族或汉族相同、年幼者喜欢白色、绿色、年老者喜欢黑色、衣服上喜好用银制扣子作装饰!

而今、男人们多数穿着和其它地方男人一样的服装.只是偶而也能见到戴毡毛帽被当地称为“笼基”的长裙的男人。

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某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

如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包)同一把阿昌刀...

妇女服饰特点明显、且保留至今。姑娘时留辫子盘绕头上,插红、绿丝线蚂蚱花,着浅色饰银钮子对襟衫 - 穿长裤、系毡裙和绣有红绿蚂蚱花的飘带...

阿昌姑娘的头花插在额部右边,主要插桃红色绒线做成的扁平菊花等,阿昌族老老少少都爱插花。

阿昌姑娘的服饰,最具民族特色的恐怕要算毡裙跟飘带了,那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案,都是姑娘们自己精心设计、精心刺绣出来的。

它不光有浓烈的民族风格,也充分露出来了主人高超的刺绣工艺。这些图案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一个猎人的女儿偷偷学武艺时用一条自己缝制的腰带把腰身扎紧...

练得一身好武艺过后,阿昌族的姑娘们为了劳动方便,都象她那样系上了美丽的腰带~并取名叫毡裙.

~姑娘们多用自制的线与土布来绣制。 - 各色花布层出不穷,姑娘们尽情选购自己喜爱的花市来刺绣;此刻边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反复提高,阿昌姑娘则更喜欢用那美观又耐用的涤纶料子来绣制毡裙了。

阿昌族的已婚妇女喜穿红色、翠绿等色的银纽子对襟衣与缀满银泡的挂膀,并佩戴银耳环、银手箍、银手镯、银三须、银灰盒等装饰品。

下身着彩色“节子花”筒裙 - 系长毡裙、腰束绣有三十六种花的长带子!过去还穿自绣的绣花鞋,现已不多见了!

已婚妇女最奇特的装束要算头上包的扁形黑包头了。包头有一尺多高,两端有须披于背后,以前还顶有块宽一尺长三尺的“姱乌摆”,阿昌人视之为“凤冠”、而老年人的包头则小得多、且穿黑色对襟衣黑色筒裙和黑色毡裙。

历史上阿昌妇女还穿过用七色方块有缝成的“剪花衣”。

高包头 - 是阿昌族妇女的骄傲,也是一种美的标记...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各种包头中,它是最高的,尤其是很特别。关于这种头饰的来历、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阿昌族的居住地了外族人侵扰。在一次抗争中 - 男人们把箭都用光了~女人们在给他们送箭时可是被敌人阻拦!

一个妇女想出了好主意,她让前方男子用布、带包成高包头、妇女们向“高包头”上射箭。

这样,男人就获得了足够的支援,尤其是还迷惑了敌人也向高包头射箭.就这样~高包头救了阿昌族人,妇女们为了纪念这次战斗跟那位妇人的机智,从此包起了高包头...

在她们的眼里,高包头不光是他们民族的标记,另外是神圣的 - 是吉祥如意与幸福的标记,因此容不得别人对她们的包头品头论足,手不能触碰。

每逢阿昌族年节,阿昌族妇女总盛装参加,她们不但注重服饰、首饰,更讲究戴高包头。

阿昌族服装在区别的朝代在不同的时期是会有不同的给人感觉的,高包头,是阿昌族妇女的骄傲,也是一种美的标记、因为高包头是少数民族中最高最有特别的。

阿昌族女性服装是有点喜欢穿红色的,女仔是会佩戴银耳环、银手箍、银手镯等等银饰的!

    Ξ 相关阅读: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