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丧葬习俗
潮汕人向来都是讲究风水还有一些传统的丧葬习俗,在潮汕地区丧葬习俗有哪些?潮汕丧葬习俗跟禁忌事项又是怎样的呢 - 下面就让各位一起来了解下吧!

说实话,
潮汕丧葬习俗
潮汕丧葬习俗有哪一些
一、筑生居
潮人信“风水”~死前便多选择风水宝地来“筑生居”。所谓“生居”就是为未死的人修的墓。为什么人没有死,就要修筑坟墓呢?!人们普遍认为:一块墓地风水的好坏,会关系到一家子孙的福灾,此所谓“富贵官品全都安葬致;年寿延促,同样坟垄招”。有鉴于此,人们选择“风水”时老是非常慎重,务必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宝地选定后,即可开工修筑“生居”...“生居”修筑完毕、便可树墓碑。一般人死后碑文上的字要涂绿色油漆,而生居的碑文上要涂上红色,以示人尚未死亡。
二、预购棺木、寿衣
说实话,除了预先选择墓地外~有的还提前准备棺木、寿衣。棺材通常选用梓木、樟木、柏木等细密坚固的优质木材。棺材的形制多呈长方匣状、由棺盖与棺身两部分是...加起来~尺寸大小视死者的躯体而定 - 以适中为度!民间丧葬用棺视其家资而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细作 - 髹漆结彩 - 极尽奢华;穷者薄板白棺,简易粗糙。寿衣的制作要择日选时~制成后要单独收藏,不能其它衣物压。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应该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除去霉气。
有人认为,提前制作棺材、寿衣~有所不祥。其实 - 人之垂老,死在旦夕 - 谁也无法预料。假若及早将这些东西准备妥当,老人一旦撒手归西 - 就不会仓皇失措.
三、丧葬程序
想起来真是 - 老人将要断气时~应将他移入厅堂。断气后,其亲属不能不带上锅钵到江边或泉边、丢下钱币“买”回水。之后用这水为死者举行沐浴礼!接着为死者理发整容,并脱去身上衣服、换上寿衣。一般是男的着双数长衣、女的着单数衣裙!俱是黑鞋白袜,手执手巾、扇子.尸体盖上天地被(即盖棺被),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谓死人似虎不让惊吓活人。实际上,担心其家属睹人伤情,过分伤心也是一大原因。死者脚尾摆一盏豆油灯,叫做“脚尾灯”。“脚尾灯”据说可以在地府给死者照明引路,所以千万不可吹灭。灯旁置饭一碗,称为“冥饭”,以供死者在阴间享用。
不瞒你说~在以前 - 还有一道“报钟”程序:停尸后,死者儿孙俱执白灯笼~列队前到土地庙要么城隍庙“办哭”、向土地神或城隍爷“报告”家中死了亲人...报钟后 - 就是派人到亲戚、死者生前友好的门口报丧 - 称“赶老”!报丧的人不能不绕弯子进入人家家门,只能在门口谈...当亲戚朋友得知消息后,便送报丧的人一点“脚皮钱”,一表示惊悉 - 二来向报丧者表达谢意。这就是潮汕俗话所说的“买水报地头”。
接着是“收殓”,即将尸体收殓入棺的仪式。收殓前举行“饲生”礼,由孝子、儿媳用筷子夹一小块豆腐、几粒米饭喂到死者口里.这是古代丧礼中“饭含”的承延!古人认为,饭含是尽孝之道~“孝子所以实亲口也、缘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公羊传.文公五年》)何休注)、使亡故的亲长与生人一样享受饮食乐趣,在同时也报答死者抚养之恩!殓前要等死者兄弟姐妹儿女都见上一面~接着才可入棺。入棺前棺底要铺上纸钱,再用纸钱叠成五朵“柿花”加在上面...尸体下棺后又在额上、肚脐、脚尖各添放一朵“柿花”,然后封棺,用斧头钉上六颗钉并念:
安头钉,万事兴;安二钉,仔孙昌盛;安三钉,三朝元老;安四钉、四季兴隆;安五钉~五代同堂;安六钉、安到圆,内外仔孙富贵万万年。
若是死者是男 - 棺木油红漆,并由族中上辈封棺。如果死者是女、棺木油黑色 - 并由外家上辈封棺。这就是大殓。
成服上孝。大殓后,死者家属亲眷要披麻戴孝、“成服上孝”,这也是古礼之一。丧服的形式有五种,就是所谓的“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死者亲属按亲疏关系而穿用不同服饰。“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意思是割布作衰,不言裁割而言斩 - 意思是取悲痛至极的意思。这种丧服用极粗的生麻布作成,不缉边,使断处外露 - 以表示没有装饰、衣缝向外 - 裳缝向内,裳前三幅、后四幅...胸前缀一块长六寸、宽四寸的布条,谓之“衰”;冠用厚纸作成,宽三寸,长跨过头顶~再用一根麻绳缠在额下、谓之“武”;多余的麻绳从两耳边垂下,谓之“缨”;头与腰部各缠以单股和双股黑麻~谓之“至[右边加绞丝旁]”手持竹杖~脚穿草鞋或麻鞋!“齐衰”用粗麻作边,缉边,衣、裳边和下际都缝起,其他形制与斩衰类似。“大功”意思是指做工粗糙,用熟麻布做成!麻布经过加工,色白较细。“小功”意思指作工细小 - 用较细的熟麻布作成 - 质地比大功细密.“缌麻”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 - 用极细的麻布制成,作工愈讲究。
孝子手执由族中长辈或母舅赐给的哭丧棒~并念:
日落西山,母舅赐杖;儿孙有孝~代代荣昌。
父亡子手执竹杖,因竹有节~意为节哀;母亡子手执桐杖,意为哀痛同于丧父。
灵柩在厅堂里放置一天,在这期间,亲戚、朋友便前来凭吊...办丧事的人应该在门口放一盘石榴枝叶与红头绳扎成的小花朵,吊唁者走出灵堂时各拿一枝 - 以示除去晦气,带来幸运!一天后即出柩~也即送葬。出葬时,棺材上盖上一张描龙绣凤的缎棺盖!当棺材抬起的时候 - 要将安置棺材的两只板凳踢翻。这时,死者亲属一定得放声大哭...出柩时,前头是挽联唁轴开路 - 接着是一个人在棺材前面撒放纸钱,贿赂孤魂野鬼,以免骚扰.左边扶棺的是孝子、孝孙、孝婿;右边扶棺的是孝媳、孝女。跟随在后面的是亲戚、生前好友及本族老人...以前 - 亲属送葬一定得穿白长衫,以致潮俗说“穿白长衫缀行”...此刻则只穿素色衣服就行了.
棺材抬到大路口或桥头 - 送葬的人,无论亲疏内外~一律同死者拜别回家。这时死者亲属要端出一盘糖让送葬的人吃 - 以示祛邪.送葬人回到家中,不能直接跨进家门 - 而是应在事先置放在门口的一盆浸有红花与菝草的清水中洗涤。
不瞒你说,棺材由孝子孝婿护送到墓地安葬,棺材在途中不能歇息。不然的话,会使死者阴魂流落荒野,无可归宿。故俗语说:“棺材扛上肩━━孬歇。”每次抬棺材必须有两组人马,若是其中有人累了~才有人来接替。
棺材到了山上时~先在圹里播种子,拿出一些稻谷也好、麦种也好、撒在圹里 - 并念道:
种子落土万年青 - 内外仔孙大发家.
一种落土万种收,内外仔孙富贵盖亚洲.
种子播落坟山,福荫子孙做大官。
种子落土发四季、内外子孙大富贵。
种子叠坟头~亲朋友人人富齐齐,
仔孙代代富雅敖[下面加力字]...
种子播到圆,内外子孙富万万年~
亲朋戚友人人赚大钱。
归根到底收一些种子回去~并念:
种子播来播去播有剩,分乞仔孙去大赚,
人人富过曼谷阿陈弼臣。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葬毕,送葬者脱去孝服、孝子在墓前点焚大贡香,把亡灵请回家中祭祀,称为“回灵”...亡灵到家后在家中设灵堂,逢七日祭奠一次,称做“头七”。到“七七”(49天)或百日始毕、称“脱孝”...脱孝时,要请“师公”诵经超生 - 保佑亡灵安宁,并早日投胎出世。这时,家属要糊纸床纸被,金童玉女,以供亡灵享用,并做“白馃”分送亲友。
在以前 - 还流行着二次葬的习俗,据《潮州府志》载:“陋俗相沿~葬后10年或20年,则易其棺贮骨于瓷罂~名曰金罐,骨黄者复痤原穴,骨黑者另觅佳城,不经甚矣.
非一二缙绅明理之家、鲜不为俗所移者。”、风水的选择关系到后代人的福灾~于是务必要在踝骨、腿骨、脊椎骨等按顺序取出来。
打扫干净后,又按蹲坐姿势把骨骼一一装进一个口小腹大像花瓶一样一陶坛,这个陶坛就叫做“金罐”。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捡骨头时要小心~不能漏掉不管哪个一个细小部位、更不能摆错位置,如果骨头显金黄色 - 说明风水好,可重新将金罐埋进去;如果~骨头呈黑色,则说明风水欠佳、务必要重新找墓地...
潮汕丧葬习俗和禁忌事项
潮汕旧俗50岁死者称上寿,丧葬礼俗繁多,有钱人家尤甚!一般程式都得经过:叫油火、徙铺、沐浴更衣、报地头、买水、发讣告、置灵堂、饲生、恋亲视尸、送纸仪、挂孝帘、成服赐杖、接棺、入殓、吊唁、出殡、安葬、回灵、守灵、做功德、升龛、卸孝、分手尾、食“清洁桌”等环节,而每一环节又非常繁琐,旷日持久 - 故有“多过死人事”的俗语。
叫油火
,富贵人家在家人将要死亡的时候 - 要举行一种“叫油火”的巫术仪式 - 也称为“叫代”,等于叫人来代死...要是...的话有人代替、则可以挽救哪个垂死的人的生命。方法是:让一个作巫术的人用彩色的桐油绘成大花脸~仿照鬼魅之状 - 赤膊,系五色裙。法器是一个念过魔咒的碗!这个碗中,盛满油、点燃后由巫者托之,于更深夜静之时 - 在街巷间呼啸穿行,阴森森尤若鬼火游动、若有人因恐惧而失声惊叫,这个巫者立即将手上的“油火”向墙摔去并叱曰:“呀呸!”这样“叫代”便成功。代病人死去的就是夜间失声惊叫的人!
徙铺
其实吧、老人将亡,先移人厅堂,不可留在睡床上,俗称“徙铺”。这有两个含义:一是说设若人在睡床上去世,死者在阴间就要担“眠床枷”。子孙不让父母死后在阴间受苦,在估计父母临死时就将其扶到厅堂...二是谓死者在睡床上死,冥魂将被吊在床中 - 不能超度。因此老人断气后 - 其子女在地上铺上席子、将其尸体置于席子上,头朝门口方向,足伸向后墙边...有点地方则让死者卧放冥椅上。紧接着,死者子孙围集其前痛哭,称为“围孝”,也称“哭丧”。哭丧时~男泣而不啼呼,女哭依辈分啼呼死者。
沐浴更衣
老人死后,儿媳要用“仙草”(瑞草)香末煮水、为死者洗脸擦身、理发、更换寿衣,称为“着仙衣”.寿衣大多是事先准备好的,视死者身份不一样而有别,有功名者为长袍马褂、官衣 - 平民百姓一般为长衫、平装!寿衣数量多少不论~一般而言,男为双数长衣,女为单数衣裙.脚均着黑鞋白袜,手执手巾、扇子。穿衣毕,遵古礼移尸于地上铺席,遮盖天地被(盖棺被),红布面在上 - 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谓死人似虎,以免惊吓活人。在也在死者脚尾点上一盏油灯~称为“脚尾灯”!有些地方则点灯于其头之后 - 称为“点头灯”。无论是点脚尾灯或是点头灯,都是为死者上路照明之意。在灯旁还要置一碗米饭,称为“冥饭”...亲属就要套上麻衣,背穿 - 假定是父亲死亡的就露左臂~如果是母亲死亡的则袒右臂。
报地头
潮汕丧事礼俗,其中一项就是报地头。由村中长者持白灯笼,带领死者男性子孙穿孝服到地头神庙报死。死者长子手扶木盘 - 盘中放着死者的年庚帖、乌糖、麻丝、香火等物。到庙,长者上香后取出年庚帖,对着神像报告说:“生从地头来,死从地头去、时辰念给老爷知。”继续念出死者生卒年月日辰,享寿多少岁。庙祝依所报享寿数敲钟、一岁一响,每敲一响、长子抽出麻丝一条,凑成一束、系于神座,并送香油钱与庙祝...长者将死者年庚帖焚化后 - 领死者子孙绕道回门。
买水
这事儿说来话长、潮俗父母死后,报地头后便去买水.孝子孙与报地头装束同样,仍由族长引路,长子端水瓶,瓶插榕树枝.长子右臂挂一竹箍,到河边焚香烧纸毕,将竹箍置水面、水瓶放在竹箍内汲水带回,又另路而回。回到灵堂~用仙草醮水洒于死者脸上 - 水瓶置死者身边。据说这是给死者在阴间路上之用.
发讣告
人死之后,其家属要发讣告通知亲友,称“发报单”。简者只是口头通报亲友,隆重者子孙要用毛笔在白纸或草纸上书写上死者讳称,逝世年、月、日、时 - 吊唁出殡时间等内容,派人发送亲友。送报单者送达不能进入受报人屋内,要在屋外传呼受报人出屋 - 受报人看报单内容后在门口焚化。
置灵堂
其实吧,潮俗凡丧家者必设有灵堂。灵堂大多设于公厅或私家厅。无公厅私厅者 - 也有临时搭棚的,称为设厂。灵堂四围用蓝布装饰、挂挽轴挽联,陈放纸扎的金童玉女(意在侍奉死者)、衣物米柜、床褥用品、白鹤花鹿等物。当代还出现有人用纸扎成小轿车、洋房、手机及天国冥币之物,反映了潮人信仰崇拜 观念“与时俱进”。
饲生、恋亲视尸
布设灵堂后,死者长子率兄弟子侄扶父母尸体至灵堂正中的冥椅上、头朝内,脚朝外,前面设香案、陈放遗像、三牲棵品、插白烛,之后举行“饲生”和“恋亲视尸”活动.这是与死者最后告别的礼仪...饲生等于是由孝子奉白饭两小碗、豆干红糖各一碟、跪在父母尸旁,口念:“父母饲我大,我饲父母老”或“你饲我大,我养你老”。接着用筷子尾夹一点饭菜放在父母口里,又转用筷子头夹一点饭菜自己吃下(说明阴阳有别).“饲生”毕,由法师或长老用纸镪遮盖死者脸孔~法师持幡在前引路~子孙按长幼次序均拈香跟随其后绕尸而行、法师边走边念经.若死者是男的~绕尸走圆形;若是女的,则走方形.俗谓“父是天 - 母是地”,而天圆地方、正原因在于这样。在“饲生”后、某些地方由子媳自长至幼,每人为死者从头到脚扇12下(逢闰年应扇13下);有些地方由子孙持小布袋、绕死者走一圈 - 拉死者衣袖~标记请死者赐种 - 以示再得祖宗的福荫!送纸仪
送纸仪即送楮仪。潮俗凡亲朋旧故逝世,在接到讣告后,等于送去挽联、轴幅、纸镪等祭悼物品者~均称为纸仪。近代以来,多改送银两、纸币,帮助丧家banli 丧事...钱额多少不拘、惟应单数、不能双数.丧家对纸仪均全收后回礼、回礼物品也均单数、有布疋、面巾、糖果等,隆重者或对远方来者,须宴请~俗称食炊饭。
挂孝帘
人死之后~丧家用白布条挂在门框门楣上,垂下门帘,称为“挂孝帘”~在同时挂上白灯笼,撕下原有的红对联~贴上用蓝纸书写白字的挽联,以便让人家知道其家中死了人.
赐杖成服
旧俗人死后~族长或法师给丧家男女子孙赐授麻衣、麻帽、芒鞋、孝杖~以供丧 期使用,称为“赐杖成服”...孝杖~《礼记·丧礼》上有这样的记载:“父丧杖用苴竹为 之,母丧杖用桐木为之。”又《幼学琼林》云:“孝子之杖曰哀杖、为扶哀痛之躯。”潮 汕地区男死用竹杖、女死用榕或桐。杖一般应与胸部一样高 - 与此相对各个村落长短不 一。一些地方,长子、长孙授长杖,余依次略短!孝杖上端孝子持的用银纸与麻布包着 - 孝孙持的用银纸同大红纸包着,系上麻绳。授杖者依长幼逐个授杖~口念吉语:“头戴尖缨,富贵财丁”、“身穿龙袍、元兴利贞”、“腰垂玉带、子孙荣华”、“脚踏乌靴,步步高升”、“赐孝杖,子孙百岁康健;赐孝服,子孙 厚禄”等等.孝服用麻衣或布衣配上麻绳腰带,带结有一子孙袋,内装稻种;麻帽笋壳形,有的前沿与两侧各有两个垂团 - 据说分别代表障眼同闭耳,寓意意思是尽孝期间,两眼不视世上物,两耳不闻窗外事。
赐杖成服,民间统称为“戴孝”。有子孙在外未能回家奔丧者、长子背包袱雨伞代替之!其余如第三代孙穿麻衣戴白巾、第四代穿麻衣戴蓝巾等区别色泽标志,以表死者子孙昌盛、根繁叶茂!
说实话 - 揭西县的河婆、上砂、下砂、五云等乡镇农村,旧时有丧家请缝衣师傅做孝服,孝子们要拜师傅之俗!凡家中有人逝世,孝子们为表达孝心,便在族长的带领下,手托盘端着三杯茶、来到缝孝服处 - 哭着在缝衣师傅面前拜师傅、请其去家中缝制孝服。这时的缝衣师傅不能空手站着受拜,更不能伸手端茶喝 - 而非要...不可手中拿着剪刀跟尺子,走到跪着的孝子前,从孝子托盘上端起一杯茶 - 口念:“头杯敬天。”念毕 - 把茶水稍向上泼掉、茶杯放回原处。然后端起第二杯~又念:“二杯敬地!”念毕,把茶水泼向地下。继续端起第三杯茶,又念:“三杯敬亡人.”念后、不泼茶 - 把茶原封不动地放回原处。完了,双手扶起孝子,边扶边念:“一时之丧~万年吉庆。”
接棺
大家可能不知道,棺材,潮人俗称为“大厝”.棺材的形制多呈长方匣状~由棺盖与棺身两部分组成,尺寸大小视死者躯体而定,以适中为度...民间丧葬用棺视其家资自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细作~髹漆绘彩、极尽奢华;穷者薄板白棺,简易粗糙;家贫如洗者往往以草席裹尸了事,形同裸葬。
说真的,潮俗男死棺材涂红色,女死棺材涂黑色。棺木从棺材铺运来后~死者亲属便齐集于门外举哀跪接~置灵堂内的方条凳上。现在大媳妇手持牛肩鞍从棺木头部向尾部曳过,再持扫把扫棺材三次。俗谓曳牛肩鞍说父母终生劳累、从此可以息肩;扫棺材是为翁姑再扫一次“事处大厝”。
有钱人家的棺材,可以在老人死亡早先先购买藏于家中,或定购后寄放在棺材铺里,此举的目的是让老人放心、知道死后会有好的“大厝”住。这也是表示家人对老人的孝敬。
入殓
棺材买回来后,等死者兄弟姐妹儿女都见上死者一面、以为告别 - 俗称“收观”!然后进行人殓。人殓前,棺内要填满镪纸、草纸、茶叶、毛巾、扇等物~再安下枕头。人殓时,家属要围绕棺柩俯伏爬行一周,以示告别,称为“爬棺”。然后长子扶头,仵作用麻皮分胸、腰、脚三部位打紧吊下棺中。尸体下棺后又在额上、肚脐、脚尖各添放一朵“柿花” - 然后盖棺,择时下钉(共钉下6根钉子 - 标记“六丁六甲”,意即功德完满)。安钉时每下一钉~都要说一句吉利语:
安头钉,万事兴;
安二钉,仔孙昌盛;
安三钉,三朝元老;
安四钉 - 四季兴隆;
安五钉,五代同堂;
安六钉~安到圆~内外他孙富贵万万年。
说实话~安钉毕~儿媳用纸媒醮花生油点火烧钉头~口念“烧钉头~仔孙富又鏊”①等吉祥语...除孝子、孝妇外,其他人与入殓时辰相冲相克者,均不可看死者人殓!完了,择时准备出殡。
吊唁
吊唁是亲戚、生前好友正式追悼亡人的仪式。旧时除权贵人家外~一般民间不单独举行吊唁,出殡时参加送葬便是尽礼。
权贵人家的吊唁礼仪甚为隆重~灵堂庄严肃穆 - 按一定仪式进行!前来吊唁者要穿白长衫,到门口要先给号房递上“纸仪”(用白纸封上奇数现金).一进门,乐手敲响帮鼓,吹奏唢呐、哀乐齐鸣,司仪者高喊“哭谢”,于是灵堂传出一片哭声。堂前垂幔徐徐拉开 - 祭吊者上前行五跪三叩首礼、跪于堂前左侧的孝子孝媳、跪于堂前右侧的孝女孝婿这会儿必须陪拜!跟着吊唁者又分别给差不多两侧叩首行致答礼...礼毕,司仪即给祭吊者端茶(茶瓯有茶无水,只作饮茶状)。吊唁者走出灵堂时、各拿走办丧事人家置放在门口的一盘石榴枝叶和红头绳扎成的小花朵一枝(有的家庭则放一碟糖果) - 以示除去晦气。
吊唁的客人多时~中午要办盛宴款客。古人称之为“食炊饭”或“食成服”。午宴不能在同时开席,要轮番吃饭,名为“食走马席”,孝子一般不陪酒席~请主事亲朋长辈代做主人。
民间对吊唁之礼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凡非正常死亡者、亲友一般不来吊唁,怕招致灾祸...青年男子不宜吊唁妙龄女子、反之亦然 - 有违此俗即被认为是“过情之举”,会受人讥笑.
出殡
出殡,又称“送葬”!出殡时间一般为死后3天或7天、也有即日出殡者。夏天,居丧时间短 - 通常是死后的第三天;冬天,居丧时间可长些、有延至第五天甚至第七天者。
出殡时棺材上要覆盖着一张描龙绣凤的缎棺盖儿~由8个青壮年分两班轮流扛抬、俗谓之“八仙抬柩”.出殡队伍中 - 族长或房长走在前面~边走边放鞭炮、撒纸钱(逢过桥要增加纸镪作过桥钱),其次为挽联挽轴、幢幡之列,紧接着为灵柩与家属亲眷执杖扶柩队列(左边扶柩的是孝子、孝孙、孝婿、右边扶柩的是孝媳、孝女) - 最后为哀乐队跟亲友送丧者(每人手执香一枝)...以前、亲属送葬须穿白长衫!俗语谓随人去做某事为“穿白长衫缀行”,源于此俗。现在,送葬者只穿素色衣服就行了、衬衣、褂子甚至T恤都有机会,白长衫已经很少见了。沿途,认识或不认识死者的店铺、人家均可设坛供香,办三牲祭品祭祀死者,俗称“摆路祭”。丧事主人事后要酬谢摆祭者。送葬路上,随行人员碰到相识者忌打招呼谈话 - 恐棺中亡人得知、对被呼名道姓者不利。
大家可能不知道、当棺材抬至大路口或桥头时,亲友、外家、女眷就要与死者叩首拜别,脱去孝服另路折回.这会儿死者亲属要端出一碟糖果让送葬者“食甜” (吃),以示祛邪.送葬者回到家里、不能马上跨进家门 - 而应在家人事先置放在门口的一盆浸有红花跟仙草的清水中洗手,并将洗手水撒泼于外边路上才可进门!送葬者走后,棺材由孝子、孝孙、孝婿护送到墓地安葬。出殡途中 - 棺材不能停歇于地 - 怕死者阴魂流落荒野,无处归宿...潮汕方言歇后语云:“棺材扛上肩——孬歇”(不能停下来),源于此俗。每次抬棺材必须有两组人马,要是其中有人累了、才有人可接替。出殡时,死者的儿子还有媳妇的孝服用麻布制成,无缝边、就是古称“斩衰”。普宁一带,孝子孝孙的头上戴着用菅芒叶与稻草编成的“毛箍驴”、并用麻皮绳结五颗如小鸡蛋一般大小的银纸团。前面一颗,用以堵住嘴巴;两旁各一颗,用以堵住眼睛,再旁两颗 - 用以堵住耳朵(意为一心一意办丧事,不管其余诸事);女儿孝服用苎麻布制成 - 拗折缝边~布边在下,古称“齐衰”,头上戴同样用芋麻布制成的“遮头感”;孙女头戴的“遮头感” - 则用白布制成 - 上身用白布长5尺2市寸,折成四折 - 斜披在左肩至右胁下;女婿与舅父均头戴“白头感”,穿白长衫~腰系白腰带~腰带两头垂于背后,长7尺2寸...
揭阳一带,死者长子要背上一束竹篾片圈成的桶箍,带着诸位弟弟随在灵柩后面送殡。此风俗的由来有个传说:相传古时~揭阳桑浦山有个陈厝村 - 陈老汉有三个儿子,但彼此不同睦,常吵架乃至动武,陈老汉想不出教诲儿子的好办法来。有一天~家里的一只木桶的箍子掉了下来~木桶也就散落一地...①陈老汉看后恍然大悟。有一天,他装病在床、把三个儿子都叫到床前、木桶也放在床前...当三个儿子到齐后,他故意把木桶的箍子弄掉,木桶板就散落地上。陈老汉指着散落的木板说:“你们兄弟看着,一只木桶能连成一体,靠的是什么东西?就是这桶箍子。家庭就像这个木桶~你们就像这个桶箍子!只有团结连在一起~才不会四分五裂,才会发达兴旺。”三个儿子听后深受感动 - 一齐跪下、流着眼泪对父亲显示今后一定团结,与睦相处。后来三个儿子都娶了老婆,并都教育各自的老婆要与睦相处,妯娌关系要融洽。陈老汉看到这样的家庭~十分高兴。没多久 - 陈老汉病逝,儿孙们非常悲痛。在出殡时,为不忘记父亲的教导 - 儿子们就买来了一束竹篾捆成一个圆圈,由老大背在身送殡...办完丧事后为上不忘祖训,下可教育子孙,三个儿子便把竹圈平分各自带回家中珍藏、视为传家宝,世代传承下去。从此,陈老汉家族兴隆昌盛,子孙繁衍。附近各村村民知道这一情况后~也仿效起来,遂成习俗。
安葬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棺材抬至墓穴、道士念经后棺材入穴,子孙绕道而回。客俗亡人安葬后次日,子孙备三牲前往坟前祭拜,种上豆种~把坟头上留下没盖上的一块草皮盖好,谓之“覆坟”。
回灵
这事儿说来话长 - 送殡后,女眷在折回后在厅堂设灵堂,灵堂有台、椅、香案,餐具等、一如亡魂居家之状。送殡队伍从山上返回~要从坟上带一只燃烧的大香,脱孝服 - 穿常服~按队列至村口,留家的亲友(一般为拿榕树前导者)开始放鞭炮 - 引导队列回到客厅,把从山上带回的大香插到香案中,称为“回灵”、孝子孝孙及至亲女眷开始祭拜!其他送殡者则脱孝,完成仪式。
守灵
各地多有守灵、超度之俗。有在出殡还没...的时候,也有出殡回灵后!灵堂上立着神牌 - 守灵者早晚上香。时间有三日、五日、七日、十日、四十九日、百日~个别有至三年者.超度未结束 - 就得守灵,不能脱孝...
做功德
想起来真是,请僧人诵经超度亡魂 - 俗称“做功德”。做功德时~孝子一切行为都听僧人指挥。先在灵堂上挂起大士画像、十殿阎罗、十八层地狱图等.僧人先诵灵前经,继做“四出连” - 若死者是男性~则只做“挨塔”跟“过桥”,若死者是女性~则“挨莲池”、“过桥”、“礼血盆”、“散花”四个节目要做全。孝子孝女往往要大把施舍,为死者超度顶礼 - 散财买路。“挨塔”或“挨莲池”时、先将纸塔吊在厅中,由和尚诵经~遍请诸仙,之后执起引路幡、领着孝子绕塔或绕池而走。“过桥”则以椿椅摆开当桥,同还在前引路,孝子奉香炉跟随过。“四出连”均有“请仙曲”、“引魂曲”等歌谣。
你猜怎么着?做完四出连,便请死者沐浴更衣、这样就能上天。厅中置一浴盆,中放清水、用新草席把盆围住、同仍然执引魂幡放于席中、边摇铃边诵经、孝子则跪拜于地...接着烧冥衣、办粿品祭拜,烧库钱用具,给死者到阴司使用 - 俗称“追荐”...至此,做功德就算结束。连做几十天功德的也有。基本而言潮汕俗语说:“多钱多功德,少钱照快节...”
想起来真是 - 传说潮汕人做功德始于元代、因蒙古兵大肆 汉人 - 汉人子孙为了纪念被杀的先人,就仿照佛教的盂兰会目莲祭母的故事形式,聚众念经~祈望为死者消除孽障~使之可往西方乐土。后世演化~作为民间做功德习俗.但做功德所耗资财不菲,多数贫家还是没有这一程序...
升龛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旧俗父母未亡时,多已先制备神主牌(俗称家神牌)置宗祠龛中,罩着红布,上写“长生禄位”.若父母一方已亡则揭去红布、露出已亡一方的名字,未亡一方用红纸封住。神主牌用金粉与榕树胶写着:
祖 考讳XXX公
妣懿XXX氏 神主
在男女均未亡时,“主”字欠写一点,为“王”字.一方亡后,在做收尾一次旬祭时~请来族长或有地位的人为神主升龛“点主”。点主者用毛笔醮榕树胶在“王”字加上一点、扫上金粉~并念吉祥韵语,如:“一点是主,神灵归府,福荫子孙,富贵长久。”点主毕 - 宴请宾客,丧事至此完结...
卸孝
在回灵之前、孝子孝妇所穿孝衣是麻衣,回灵之后~全家脱下麻衣,孝子改在右臂挂麻布手圈或乌布手圈,孝妇改在头上插白花,称为带孝...带孝期间~男女均穿素色衣服,不能穿红带绿~不宜嫁娶,逢有喜庆也不能办~要等到卸孝过后才补办。卸孝是在升龛点主丧事完结时,卸下身上一切带孝的标志。
分手尾
脱孝之时~常将一些可留遗物分给子孙作纪念,称为“分手尾”!
哭丧须用书面语
《秦德避雨》中、秦德之妻哭丧:“父啊 - 父啊———”
说实话,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人称父母为“阿父”、“阿母”的,除非写信才用到“父亲”、“母亲”、“双亲大人”这类文语...至于说话,用的是口语,称呼也用俗称,大家都这样~显得习惯同自然!倘使谁在日常中称父为“父”~称母为“母”,大家便当作笑话~说是在“哭父哭母”。
潮汕人碰到丧事,便统一用书面语...男人去世,不管生前儿女们称他为“阿伯”、“阿叔”、“阿丈”、“阿舅”、“阿舍”、“阿爸”、“阿爹”、不一而足,一律哭“父呀”。女婿也哭“父呀”。孙子、外孙、媳妇 - 不管平时喊什么“阿公”、“爷爷”、“外公”,一律哭“祖父呀”。女人去世 - 不管儿女们生前称她为“阿姨”、“阿姆”、“阿婶”、“阿娘”、“阿妮”、“阿女令”、“阿二”、“阿三” - 林林总总 - 一律哭“母啊”...女婿也哭“母啊”。孙子、外孙、媳妇、孙婿,不管平日喊什么“阿妈”、“奶奶”、“妈妈”、“外妈”,一律哭“祖母啊”。从前,四代五代同堂不稀罕,曾孙称曾祖为“老公”、“老妈”,哭丧时,便务必要喊“曾祖父”、“曾祖母”了。 出殡是这样哭 - 停灵期间,每次举祭开吊,都要这样哭。越号啕大哭,声音越响亮越好。邻人喜欢根据人家的哭声来评头品足。潮汕人嘲笑某些妇女说话大声百喉,常说:“这人企灵后最好”。潮人哭灵,女人企灵后,男人跪灵前,这是惯例。
潮州的两次葬
旧时代有一种说法流传至今:人生能做完三件事~就算“仁至义尽”:头件是替上辈人做“风水”;二是给孩子完婚娶媳妇;三为盖房子建住宅。
做“风水”被列为人生的头等大事...一般人死过后、请风水先生找个地方,一次掩埋就算完事。做“风水”要分二次埋葬 - 一般为三四年 - 不一般的要历经60年之久才能做完“风水”.
首座次埋葬称“大葬”或“寄土”!在山上选择好地点挖穴位。穴位不是挖一个阳坑,而是象挖防空洞一样、往山坡掏出一个比棺材略大的方形隧洞 - 把棺材推进去 - 之后封口修坟面。有钱人用石灰、石块修坟面~穷人用沙土稍修个样子也可...
三年以后、扒了坟面抽出棺材,开棺把骨头从踝骨、腿骨、脊椎骨等按顺序取出 - 打扫感觉~又按蹲坐姿势把骨骼一一装进一个口小腹大象花瓶一样的陶坛,美其名谓“金罐”。捡骨头时要十分小心,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细小部位,更不能摆错位置;然后盖上坛盖,安放进事先挖好的穴里,并造出永久性的墓面~这叫做“风水”。这一次选择穴位极为严格、不能有半点遗憾,据说都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盛衰的大事!一般大葬之后,就开始请“风水”先生筹划了.墓面力求庄严大方而又美观,墓面的大小好坏不仅表明了死者的身份,也代表了生者的穷富与社会地位。
死者死亡的日子如果刚好是出生的日子,意思是被视为时日不吉。大葬完了做“风水”,就要被推迟盗60年后进行,而且在六十年内,死者亲人不能上坟扫墓。还有一条规矩,做“风水”不能不由第二代人完成,如...则第二代人没有做“风水”、下一代人就再也不能做“风水”了。
许多无钱做“风水”的穷苦人与死者时日不吉的、都在大葬时一次修起永久性坟墓、不把这遗憾推给下代人、也可避免子孙的谴责.这件事连同建房子和给孩子完婚算是做到“仁至义尽”.
其实吧,潮州二次埋葬之风曾在历史上盛行过。即人死埋葬十年或十几年后,开棺将骨骼贮于“金罐”。假若骨骼变黄,被认为葬对了龙穴、“金罐”复瘗于原穴;倘若骨骼变黑,便要另找“佳城”...许多人为了寻找“佳城”,总是提前请风水先生择定穴位,先置假坟~防止别人抢占、盗葬。时常基本而言导致争端、诉讼.据地方志记载、许多明理之家,对这种荒诞不经的做法曾予以dizhi 。这种陋俗~现代已近于绝迹.
筑生居
潮人信“风水”,死前便多选择风水宝地来“筑生居”!所谓“生居”就是为未死的人修的墓。为什么人没有死~就要修筑坟墓呢?!人们普遍认为:一块墓地风水的好坏,会关系到一家子孙的福灾~此所谓“富贵官品都安葬致;年寿延促、同样坟垄招”...故此 - 人们选择“风水”时每次相当慎重,务必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宝地选定后 - 即可开工修筑“生居”。
“生居”修筑完毕,便可树墓碑.一般人死后碑文上的字要涂绿色油漆,而生居的碑文上要涂上红色,以示人尚未死亡。
预购棺木、寿衣
你猜怎么着?除了预先选择墓地外,有的还提前准备棺木、寿衣!棺材平常选用梓木、樟木、柏木等细密坚固的优质木材。棺材的形制多呈长方匣状 - 由棺盖与棺身两部分由...做成~尺寸大小视死者的躯体而定,以适中为度.民间丧葬用棺视其家资而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细作,髹漆结彩 - 极尽奢华;穷者薄板白棺、简易粗糙。寿衣的制作要择日选时,制成后要单独收藏 - 不能其它衣物压...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应该拿出来晒晒太阳 - 以除去霉气。
有人认为、提前制作棺材、寿衣,有所不祥。原本、人之垂老,死在旦夕,谁也无法预料。如果及早将这些东西准备妥当,老人一旦撒手归西,就不会仓皇失措。
做风水
潮汕人称营造坟墓为“做风水”。潮汕人信仰崇拜 风水,故重葬 - 葬俗奢靡...送葬以人众为荣。清乾隆《潮州府志》称:“送葬辄至数百人~澄海尤甚!”葬必先请地理先生探地龙地脉,看风门水势~择地点穴、规划格局~ 卜吉动土.有为寻求福地而停棺数十年者;有葬后十年八年再开棺捡骨,另装入陶礶(称金礶、俗称灰金缶)寻再葬者。俗以葬后骨黄者为福地;骨黑者为不祥。故而“另觅佳城”。故旧社会农村到处有停棺和停金礶的房舍、洞穴。本世纪30年代, 机构 曾下令禁止停棺,但收效甚微.有的人不停棺而用窨,即临时觅一葬所葬下,待三年后再移棺或检骨另葬。有的人在生时便为自己筑坟墓 - 称为做生基。为“做风水”、豪富不惜巨资,中等人家也极尽能事。
这事儿说来话长~旧俗除土葬外~也曾有火葬、水葬。清嘉庆《澄海县志》载:“无方之家,旧间从火厝,今悉遵公令,故俗尽革。”“从火厝”就是火葬。当时官府曾下令不许,以致后来除佛门外不闻有火葬者。一直至新 成立后,汕头及各县相继设火葬场,并提倡火葬~葬俗才有较大变革.水葬仅沿海少数旦家曾有。旦家人死,穿寿衣捆石于尸沉入海。今也改土葬或火葬.
由于信仰崇拜 风水~故惹出许多弊端,除浪费金钱土地外,常闹纷争械斗以至发生命案,造成冤仇 - 比比全都有。旧府县志均有所记载与批判。清道光年间曾任潮州知府的黄安涛(号霁青)曾作乐府10首,讽刺潮州一些陋俗~其一就是《翻金极》:“翻金礶,何其愚,风水不知有跟无。尔祖尔父生何辜~死后穴壤不得安其居.白镒延堪舆、千金买山地~坏土犹未干 - 掉头还复弃、发邱斫棺析骸骨,何异狐狸更狐猾。子孙恩为盗贼行 - 富贵焉能异凶悖。美哉金砍置诸幽,夜来鬼哭声啾啾!牛眠吉壤为可求,又有觊觎人巧偷。”可惜今人也仍有信仰崇拜 风水者...近年火葬已逐步推广至农村、某些农村已统一规划坟场、用地标准同坟场型制。城市居民死者骨灰则多存入陵园,也有将骨灰撒于海者...有识人家纪念先人~多保留有价值的遗物与照片 - 有的画像于瓷盘,作永久的纪念~不再信仰崇拜 风水了。
成殓禁忌
(一)寿衣的禁忌人死后 - 要为其穿上一套新衣服,称作“殓衣”,俗称“寿衣”、“老衣”。寿衣有各种各样的禁忌。
1.忌讳在死者断气以后才穿寿衣!一是忌讳死者赤着身子去见阎王,务必要抢在死者断气以前穿好寿衣;二是在死者断气之后才穿寿衣、则会因为肢体一僵硬不好穿。
2.给死人穿寿衣,不能直接穿在死者身上 - 而是先让孝子或亲属反面层层穿好 - 再剥下来一次穿到死者身上,否则就意味着是在诅咒自己的亲人死去.
3.穿寿衣时,忌讳孕妇近前 - 恐会被死者的亡灵扑着胎儿。
说真的,4.死者的寿衣忌双数.若为双数 - 则恐死亡的凶祸会再次降临。一般为五、七、九件,反正必须是单数。因为“九”与“狗”同音~忌寿衣为九重、否则不吉、不敬。
5.做寿衣的布料忌用缎子、原因是“缎子”谐音“断子”,惟恐故此会遭到断子绝孙的果报。
6.忌用皮袄、皮裤乃至革带等物做寿衣;寿衣忌袖短露手、否则将来儿孙成了“乞食”。
7.一般穿七层算八件(即一件双层);寿衣忌有纽扣~如有纽扣应除掉.
二)棺材的禁忌
1.忌用柳木做棺材~因柳树不结籽 - 会导致绝嗣。
想起来真是,2.棺材做好后,停放在哪里忌随便移动,否则对本人不利。旧时有钱人往往把棺材先订做好,开始做及做好要搬人时都要“看日”~以求平安万顺!如果棺材做好放在家里,久了需要晒时、则一定要在六月初六这一天,其他时间不可能。
3.忌用金银器为随葬品入棺!
4.如死者有妻或夫尚健在~落殓时用的枕头忌太高,要剧看不见自己的脚才行,否则是要叫他的妻或她的夫一同去的。
5.寿材忌人殓后才上漆。
6.棺木一般漆朱红色~禁忌其他颜色...
(三)人死后、要请“苦主”(等于死者的每一个亲属)一同来主持丧事,如果苦主不亲眼看过死者的穿戴与包殓之物~是不自包殓入棺的,否则村民会议论...
(四)入殓时,子孙一定要向上围;忌有同死者生肖相冲克者在场,惟恐凶厄影响与冲犯。
要我说啊,一般外人禁忌靠近棺材,尤其盖棺时,除了死者最近的羡属外~其他人都退后几步甚至退人别的房间、既然如果人的影子被关进棺材~此人的健康便将受到危害,其魂魄将有被一同封入棺中指虞...
(五)停柩忌在院中
入殓后,忌雨打棺~否则,以为后代子孙会遭贫寒,俗谚称:“雨打棺材盖、子孙没有被褥盖”,“雨打棂,辈辈穷”,停柩忌在院中;殡埋途中若遇雷雨,也认为是不祥瑞的、须避忌。
(六)忌猫近尸体、棺柩入殓前后 - 停棺在堂、直至出殡前这一段时间里,最忌猫近尸体、棺柩,俗以为猫靠近尸体,尸体会跳起来,死死抱住活人或其他东西不放!
这些禁忌实属信仰崇拜 、无非是要利用这一禁忌 - 提醒孝眷谨慎看守尸体、灵柩,精心尽孝,不得轻待死去的人...
哀悼禁忌
其实吧,亲人亡故是件悲伤的事~死者的亲友往往以哭声表达自己的哀悼心情,哀悼也有章法~悲伤也须克制!何事时候有机会哭,应该哭 - 什么时候不能哭,不许哭,都在风俗习惯中有所规约.《礼记》中就有“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寝门见人不哭”等等规定的记载.
(一)哀悼中的禁忌
1.人死时为之穿衣服者不得悲泣,惟恐悲泣涕泪落到死者身上、让人...走尸、僵尸之恶果。
2.丧事期间禁忌笑语声歌。俗语云:“临丧不笑”,“望柩不歌”。
(二)向亲友报丧的禁忌
家中死了人、要向有关的亲友报丧。报丧时忌进屋门 - 要在屋外行跪礼.
(三)送礼的禁忌
旧时吊丧时,往往要送礼 - 丧家收礼时要有回礼!一般的习惯是 - 送礼忌双,回礼忌单、这是“双吉”、“单凶”的观念使然。
葬埋禁忌
(一)葬式禁忌
民间埋葬方式主要是土葬、水葬(一般是渔民)。选择葬式的原由~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环境~二是信仰。环境是地理的限定,信仰是文化方面的限定.在各种葬式都许可的环境条件下、人们选择葬式的依据往往决定于信仰。由于信仰方面的原因 - 人们往往会对某种葬式作出取舍的决定,还是会在某一葬式中格外注意到约制一些行为,这就有了了形形色色形式的禁忌!
1.忌火葬。“人土为安”、这是民间最为信仰的,潮汕人的葬式主要是土葬、忌讳火葬 - 认为火葬有违孝道~简直是大逆不道!
2.土葬的禁忌。非正常死亡的人禁忌入祖坟;死在外乡的禁忌回家安葬、一般是就地安葬~即使尸体运回来、也不能进家门,只能放在村外,直接埋葬、惟恐客死他乡的人把灾祸带到家中来...俗话说、“野鬼不能见家神”,恐有冲犯祖灵指虞。
(二)葬时禁忌
1.刚日(俗称甲、丙、戊、庚、壬等)死 - 则要在柔日(乙、丁、已、辛、癸等)下葬;在柔日死,则要在刚日下葬,否则不吉;若在单月死,则要在双月下葬,忌在单月下葬。
2.忌七月出葬!民间俗以为七月为鬼月、该月阴间的鬼魂要到人世上来讨食,为避鬼煞,故忌此月内出葬。
3.忌“重丧”!也就是说死者出生的年月日跟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
4.殡葬的日期忌跟死者以及孝子的出生年月日一样、俗称“冲克日”。
(三)葬地禁忌
这事儿说来话长、民间对葬地颇为讲究,俗以为葬地的坟墓安置的好坏能够直接关系到后代人的寿夭贫富跟吉凶,这就人们必须慎重地对待丧葬事宜!墓地往往是请风水先生来选择的、难免部分信仰崇拜 的色彩。但总的规律、是喜自然环境壮美,忌地理形貌崎岖古怪、歪斜险峻。山势喜两头起,忌两头垂;水忌冲射、砂忌斜、臃、肿等...葬地的方向忌与子孙相冲!
大家可能不知道,旧有“十不葬”:一不葬粗顽块石、二不葬急水滩头,三不葬沟源绝境、四不葬孤独山头,二不葬神前庙后,六不葬上下休囚、七不葬三冈缭乱,八不葬风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龙虎尖头.
(四)葬仪禁忌
1.平日里,凡属葬仪用具都禁忌随便乱动 - 尤其是棺材 - 最忌开启 - 否则 - 大不吉!
2.参加葬仪的人,忌同亡者生辰八字相冲.如死者为子年生人~哪么不论亲朋好友 - 凡午年出生的人就不能送葬~因“子午相冲,水火相克”...
3.洗尸水禁忌乱泼 - 俗以为活人不能踩着洗死人的水,若踩着的话,脚会开裂。洗尸水只能由死者的女儿提 - 别人不能提。
4.入殓后 - 放棺的室内禁忌红色!
5.堂前停着棺材,就不能扫地 - 要到出殡前,本家人才用扫把棺材上的土扫下来,叫做“扫财”,意思是说财不外出。
6.一般孕妇禁忌参与殡葬事~也禁忌寡妇参与送葬。
7.棺木抬出家门时~忌讳触撞门的两旁~否则不吉。
8.出殡途中忌讳棺木落地 - 因而抬棺木者往往是哪些身体健壮的年轻人 - 同时一路有人替换.
9.在回家途中严禁回头看视 - 怕看见死魂在阴间的行影、对双方都不吉利.
10.殡葬时、凡借用他人之物什,归还时一律要付给吉利钱~多少不限,但忌双数;
说实话,11.送葬的人除死者直系外,一般年龄的禁忌:七岁、十五岁、十九岁、二十三岁、三十六岁、四十三岁、五十岁等;否则会被“麻丝”缠住,对本人不利。
12.送葬拈香的妇女应单数,忌双数或九。
13.死者子孙在守孝期间不得理发;送葬应赤足,不得穿鞋...
丧眷禁忌
不瞒你说,丧眷和丧事有着直接的关系,民间时不时把丧事视为凶事、故而丧眷也常常被看做带有凶兆意义的,是晦气的,因而民间对丧眷也有了种种禁忌。就丧眷本身来说 - 除了上面的哭丧吊唁外、还有生产活动、社交活动以及服丧、饮食等方面的禁忌。
(一)生产活动禁忌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民间有葬期内禁忌生产活动的习俗。究其原因~一是视丧事为凶事,视丧眷为凶兆,若丧期内参与生产劳动 - 会危害庄稼,稻谷开花不结粒,或虽打穗而粒不满,庄稼歉收,大约坏死;二是出于对亡灵的敬畏,为了祭典亡灵、所以要停止生产...忌日不下田。忌日每年一次,俗有过三年、五年、十年,在此忌日里丧眷要停止生产。
(二)社交活动禁忌
丧眷在殡葬期间以至以后一个时期里要尽量减少社交活动~由于家有丧事是不幸之兆,运低三分~和人交往 - 恐怕会给别人带来晦气!
1.忌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一般丧眷在守孝期间禁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主要是看戏、看电视、听音乐等。
2.忌与别人吵闹打骂;不能到别家去串门,尤其禁忌到病人家中去串门。
3.服孝期间春节不贴红对联,不走亲戚,不访友~不集会~不拜年.
4.忌讳观看鉴井、建庙、安炊、婚嫁、产妇、婴儿,以免身上的“凶气”冲犯了神圣、喜庆的事情。
5.死人离世刚好九十天,这一天 - 忌有人在家里!
(三)服饰禁忌
1.服丧期间,要以白色为孝服,禁忌穿着红装、彩服。孝服有五等的区别。越是血缘亲近的丧服越重,其服所用质料越粗~制作也越简陋!实际上,丧服是孝眷的一种“自惩”形式,是以自我惩处的形式来表达孝心、或者说是对死者生前未能很好地尽到孝心的某种情感方面自责的心理表现。
2.服丧期间,禁忌过问仕途 之事 - 即便是到了三年之祭、往祭者虽可常服,不着素衣~但仍然男忌穿着补褂,忌用顶带 (官服、官帽);女则禁着红衣、艳服。
(四)饮食禁忌
1.丧礼中禁忌饮酒茹荤。《礼记》云:“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焉。”凡吊丧送葬 - 丧家只备素食,忌以酒肉招待吊客~尤其是有服之亲,酒肉更是忌讳.
2.服丧期间,丧眷过年时禁忌做甜粿、鼠壳粿~只能做菜头粿!要是是赶在五月节或七月、禁忌丧眷吃粽子,只能接受亲友们的馈赠 - 直到服孝期过,才可一切恢复正常!
3.禁忌孝子孝眷同前来吊唁的宾客一同上桌吃饭,孝子孝眷一般应单独在一起吃。
4.死者的家属在守孝期间,不杀生;忌吃贝壳类的海鲜,以免以后子孙吵吵闹闹~也忌吃、敌仔鱼、苦瓜、带鱼,这些要三年后才能吃。
5.丧家忌吃梨,尤其是忌吃“番梨”(即菠萝)。“番梨”音刚翻来” - 方言意为“再来一次”,甚为不吉.
丧礼禁忌
庆寿避忌在50岁,以免犯着100的对半...也不在70岁上做寿。原因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作了寿庆对本人不利...
到人家养猪场、猪牢中看猪,不可说“大在”,否则被你称赞的猪今后就长不了膘,既然“在”就是到此为止;也不可说土语“大到死绝”。俗称“生毛孬呵”。“呵”即夸赞 - 今后就不长进了。
亲友逢年节遇喜事送来的全牲礼物,忌收全鱼或带头部分,因为除非在这样才能保持鱼儿游来游去,要是...的话收用全鱼或带头部分,就意味着要断交,将来友人再也不带全牲礼物上你门了!
平时通信中禁忌用红色墨水写信,就在于只有这样休书、绝笔书、绝交信件才写红字。
人们在夜间做梦,梦见在生的某一个人忽然死去~天亮起来后不可把梦中事告诉哪个人,否则哪个人是会倒霉的~唯恐真的应了你梦中所见。请客用餐,汤菜要双,禁忌用三样菜~宴席上、禁忌动吃席上的“四点金”、即头、尾、两翅...
在进行喜事活动中动作要轻 - 切忌粗鲁~万一打坏杯碟、盘碗就是不祥!
在把煮熟的全鸡(包括鹅鸭)时,要先开膛,切忌先砍下头颈,犯了“斫头罪”,认为不祥!
每逢喜庆亲友送来鸡蛋切不可收单个,否则会不吉利。犯人出狱回家才是吃全鸡单蛋“一次过运”。
祭拜祖先忌用不带皮的肉和掸去鳞的鱼,否则对祖先不恭敬。
男女婚礼、禁忌从订婚起合计三个年头,犯了丧事的“三年祭”,不吉利。
丧葬禁忌
送葬路上、送葬人碰到过往相识者,禁忌打招呼同呼名搭话,唯恐被棺中的亡灵得知,对被招呼者不利。在山场上作葬事者,不得呼叫姓名、要叫对方只能比手势或暗示 - 唯恐叫了姓名被土地知觉 - 错为亡人,当“代死鬼”。
凡人亡故,亲属守灵,严禁让猫走近死尸。俗传商朝妲己狐狸精藏魂,而猫是狸属 - 走近死尸、死尸会“还魂”起来走动吓人!
想起来真是 - 凡未过50岁而亡者、被认为不是寿终,未享天年,遗体不能停放厅堂,只能留在寝室里,更不能举行上述隆重的葬礼。于是有“捐寿”之俗,等于由亲属向族中高寿的长辈敬茶,请求减寿给死者凑足51岁或更多的岁数...还有“捐官”~亲属为了让死者在西天受到器重~可出钱向县府买个官衔给死者,并由官府出具证明盖上大红印章,装入死者随身带去的档案袋中。
在村外意外身亡的人,一般都不能抬回乡里,否则乡里必衰。
供奉死人的祭品,不能用凤梨,因“凤梨”和“翻来”同音 - 家里就要再死一个人...
进有丧事的人家不吉利。同样~家有丧事的人也不能乱到别人家去 - 否则两家都不吉利!
家里人死未满三日,不可向别人借东西,如非要借,也要买糖送去才借出。倘若是族人 - 则送米一小包。
一家之中,如在百日内死掉两个人,就要赶紧到纸料铺买个纸人、放到第二个死者棺木中~否则~可能要死第三个人。
小孩遇见棺材的时候,要口念一诀:“看真真~看定定 - 看了正轻健.”这样才没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