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注意事项
清明节扫墓是 人的传统习俗,上山扫墓也是很多年轻人都会跟随而去的事情。为了避免年轻人不触犯清明节扫墓的禁忌,快来了解看必须看些何事吧!

清明节扫墓注意事项
清明节扫墓不宜事项
1、不带隐形眼镜,烧纸钱时护好眼
医生说,烟灰、粉尘入眼,会造成眼部过敏、角膜炎等症状。万一出现症状,要及时用清水洗眼。扫墓时不要戴隐形眼镜!
2、不要过度悲伤,控制情绪~防心病
医生提醒,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 - 扫墓时要看稳定情绪,需带上急救药品,身旁最好有亲人陪伴。
3、警惕花粉过敏
眼下正是花粉传播的时期、花粉飘浮在空中,被人吸入体内后,常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和全身发痒等过敏症状。
医生提醒说,有花粉过敏史的人出游前应带抗过敏的药物,并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
4、不吃野菜,防中毒
扫墓、踏青后,挖野菜带回家也变成不少人的选择。医生提醒,市民如果误食有毒的或被污染的野菜,要进行人工催吐~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5、不空腹、适当添衣物防感冒
清明节前后 - 早晚温差大.医生建议,扫墓、踏青时出门不宜过早 - 不要空腹上路;不要过度劳累,更要看增添衣物保暖...
但“春捂”须有度~如果“捂”过了头、易诱发中暑招惹“春火”。
清明节扫墓讲究
一、并不是凡是民族都在清明节当日祭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风俗习惯。虽然清明扫墓祭祖早已在许多人心中打上了烙印、但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会在其他的一些民族节日中进行相似的活动。
如小年、除夕夜、正月十五、七月十二、七月十五等日子都是一些民族的传统祭祀日。
二、常规顺序不可反
扫墓祭祀是有个先后顺序的、许多年纪大的老人都会比较注意这点.一般都是先把墓园或墓地打扫干净接着才是祭祀。
由于祭祀是比较讲究风水同礼节的,所以先后顺序尽可能不要出现差错。先后顺序如下: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别...
三、几时拜山最为适当
最为适当的拜山时间为寅时,也就是5-7点!不过由于...的原因墓地大多离居住地较远,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平常都不会这么早、不过最好是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扫墓拜祭。
四、怀孕妇女不宜祭拜
通常来说怀孕妇女是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的,除了强调风俗外,原本长途奔波对妇女同胎儿来说都是不宜的。相信家中如若有上了年纪的长辈多数都会阻止孕妇清明拜祭的。
五、悼念逝者应买白色菊花
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
不过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还算适合看望病人,而不是拜祭已逝者...
六、扫墓前须禁食
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最好不要吃食物或只吃食素!另外强调衣著整齐,以显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七、扫墓时不可嘻笑怒骂
因为墓地是故人的安居之所,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 - 会被视之为亵渎可在先人
八、墓地照相
在墓地最好不要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同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他坟墓拍进镜头。
九、忌讳探视朋友亲人
清明节当日最好不要去探视亲朋好友。原因是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当下去探视亲朋好友实在是让人难堪~或者说是相当不吉利的。
十、 清明节着装的讲究
清明节拜祭时忌穿到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不要佩戴红色的配饰(本命年者除外)。
十一、清明节拜祭辈分的讲究
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 - 众人可食取祭品。
十二、丈夫去世妻子不能去扫墓
个别地区个别民族有一说法:丈夫去世前3年、妻子都不能去扫墓。当然假定家里的长辈没有这些避忌或者当地没有这些风俗的话,也就无关此禁忌了.
十三、外人最好不要陪同扫墓
非自家人最好不要陪同前去扫墓拜祭~比如女朋友陪男朋友,下属陪上司等。
十四、清明节前忌买鞋
由于...的原因鞋跟邪同音,故而通常不能在此时买鞋。
十五、家中有人清明节生日应适当禁忌
如若家中有人正好是清明节过生日,应尽量避开.比如阳历生日恰巧清明节,尽量过农历生日,反之亦然。假使实在避不开,则当日不要接受鲜花,生日蛋糕也不可当天吃。
原本当下的年轻人早已无所谓上述的诸多禁忌,不过由于是给已经过世的长辈扫墓,多少还是必须注意一下的,免得落下对先人不敬的话柄。
清明节扫墓禁忌
1、忌穿大红大紫
为尊重亡者~扫墓应庄重着装.通常来说,扫墓时要着深色衣服~最好不要穿得大红大紫,更不用说衣着要整齐 - 神情须庄重肃穆!
2、常规顺序不可反
扫墓祭祀是有个先后顺序的 - 许多年纪大的老人都会相当注意这点。一般都是先把墓园或墓地打扫干净然后才是祭祀。
由于祭祀是比较讲究风水同礼节的,所以先后顺序尽可能不要出现差错。先后顺序如下: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别。
3、扫墓时不可边吃东西边祭拜
古时传下来的扫墓礼仪中,扫墓前应禁食~不过对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人们来说、空腹祭拜也不现实,实在要吃 - 饮食要清淡,忌大鱼大肉 - 也不宜吃得过饱,假如基本而言在扫墓时体内排出污浊之气,也是不尊重逝者的表现;
无论多饿,扫墓进行时 - 嘴里别咀嚼着食物~这只会凸显你吊儿郎当的无知。
4、发不遮额忌买鞋
事实上,清明节也算是鬼节,当然在发型上是必须看的,最头发不能遮住额头,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
在一块儿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 - 由于鞋同邪,有些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5、忌嬉骂同非议先人
个别人在扫墓时,为放松心情,互相嘻哈打闹、不独是对逝者的大不敬,还会招致非议。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也就是说是亵渎的行为,会惹来麻烦。
6、未满三岁的婴儿不应带去扫墓
一方面,即使扫墓现场不像以前那么环境污染,但不排除仍然不大香放炮的行为,这些气味声响容易让孩子惊厥,不利身心健康;
也有说法是此阶段小儿轻松瞧见大人看不见的阴间世界,不论真假,墓地周围的环境和设施等都不方便大人带小孩前来。
7、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以...的身份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各式各样,也许会引起气场的紊乱,带来不协调而走霉运...
设若实在不能避免、那么建议你佩戴避邪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否则会犯了禁忌。
8、悼念逝者应买白色菊花
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跟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行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
不过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还算适合看望病人,而不是拜祭已逝者。
9、清明节扫墓时间有讲究
扫墓时间最好选在阳气还算旺的时候,等于上午9时后到下午时前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 - 由于这会儿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慢慢增长,若是时运低或身体弱的人,在阴气重的傍晚祭祀、或许会波及运势。
在清明节前后五天,同清明节当天都能够,但寒食节这天不能扫墓,寒食节即清明节的头一天.
10、孕妇最好别去扫墓
墓地大多都修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清明扫墓人多拥挤!扫墓时很多人会烧钱纸、放鞭炮,弄得周围的空气不是很好,不利于孕妇的健康...
再者扫墓的气象与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除此之外是女性有例假 - 也要避免此类活动。为此,建议孕妇最好避免参与扫墓。
11、别在墓地拍照留念
如今的年轻人走一路拍一路,但在扫墓时最好不要拍照,不管是扫墓者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这样可能会引来他人的反感与非议。
给亲人扫墓时应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 - 格外不要在墓地照相.
12、身体不佳~时运不济者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可能最近运气不佳 - 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原因是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说的难听点就是邪灵上身,这是因为阴晦之物最喜气运低迷的人 - 这种人缺乏人气,容易侵犯。
(算命www.bmfsm.com)
13、坟头长草必需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导致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14、在家祭拜有讲究
不能参加扫墓的 - 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摆上祭拜用品,朝着先人下葬方向(或家乡方向)烧香祭拜。
15、忌讳探视朋友亲人
清明节当天最好不要去探视亲朋好友,隔天探视为宜。
16、外出旅游注意地点
踏青最好不要去别人祭扫比较多的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晚上言行要谨慎!
17、亲朋扫墓有学问
坊间说法是,丈夫去世前三年,妻子不能去扫墓。最好避免诸如女友陪男友去扫墓~下属陪同上司去扫墓、甚至陪同客户去扫墓等情况。
18、扫墓回来净身洗衣
扫墓回来一定要清扫鞋子、将鞋子的鞋尖朝里、勿忘将身上穿的衣服洗干净晾晒。按古代习俗、在进家门之前要跨火盆,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除阴气。

- 阴历清明节是几月几日,传统习俗及相关文化意义解读

- 闽南清明节吃什么,闽南清明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 2025年十月扫墓吉日 2025年农历十月扫墓吉日
- 2026年7月份扫墓吉日 2026年2月扫墓黄道吉日一览表
- 2025年11月扫墓黄道吉日查询 2025年清明扫墓黄道吉日
- 中元节不上坟是否可以的详细解答 中元节不扫墓会有什
- 2026年1月最佳扫墓日子 2026年1月扫墓黄道吉日
- 2026年2月扫墓吉日查询 2026年农历二月扫墓吉日查询
- 2025年10月扫墓吉日表 2025年扫墓的黄道吉日是哪一天
- 宝宝取名时用字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明智的取名用字能
- 202510月扫墓黄道吉日 2025年10月2日扫墓黄道吉日
- 2025年11月清明节祭祖黄道吉日 2025年清明节适合祭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