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清明节的习俗
人过清明节就在于地区省份的区别,各地的习俗也是有所差异的。唯一不变的还是对先人那份怀念之情,那么关于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都有哪一些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其实吧、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
1、河南省清明节习俗
巩县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
2、陕西省清明节习俗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
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
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导致此当纪念。
3、四川省清明节习俗
川东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不是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
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 - 称为「油卜」。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欢喜团」。
4、广东省清明节习俗
乳源县称清明前十日为「禁风」,县民都在头上戴桃叶。埔阳县清明扫墓后「颁胙」 - 也就是说由主祭人主持,将扫墓的祭品烹调后,请上坟者食用。
广宁县清明扫墓~称为「拜山」!
5、广西省清明节习俗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跟田螺浸水洗眼睛 - 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
开阳县扫墓时 - 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6、江西省清明节习俗
v新建县清明拜扫 - 例用春饼。永丰县清明扫墓以前三后七为期...除例行的牲礼外 - 还以米粉作果,称为茧果 - 或压糯米为糕 - 浇上糖汁,称为饭果 - 犹有寒食之遗风。
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妇女全都不参加!
7、湖南省清明节习俗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新田县农谚:「清明晴,万物成」!
8、福建省清明节习俗
福州清明,东郊踏青之游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称为煮菜臛。惠安人扫墓时放纸鸢~吹麦箫。泉州清明吃「润饼」、制「脚目粿」,这是一种球状的点心!
据说清明节吃了脚目粿~没问题增加脚力。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也在清明节糊彩色的小旗为戏.
9、 清明节习俗
漳州人多在三月三日(俗称三日节)上坟,泉州人则在清明节扫墓...关于这个日子的歧异~有一种说法是:漳、泉人常因清明节买菜引发纠纷 - 彼此械斗。
大体而言由官府出面调停后~规定漳州人在三日节、泉州人在清明节扫墓...连横的《 通史》(一九一八)卷二三记载:
10、江苏省清明节习俗
泰州农民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没问题明目.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 - 还保留了寒「望绵」﹝绵山﹞的旧俗...
上海旧俗在清明节吃桃花粥、紫笋茶,并有祭厉台、迎城隍出巡的习俗。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 - 乡民竞相拜祷。
11、安徽省清明节习俗
徽州府于清明淘新泉酿酒。贵池县清明节,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悬纸钱于墓树,称为「赆野鬼」。
12、浙江省清明节习俗
海宁县清明夜,养蚕人家睡觉时会把蚕子裹在棉衣在...下面,据说蚕子得了人气才会容易繁殖。嘉兴县清明夜吃青螺 - 称为「挑青」。
海盐县清明有龙舟之戏.台州府清明簪柳~称为驱香九娘。绍兴人上坟时、要准备一些糖果、饼干、称为「上坟果」,发给住在祖坟附近的儿童。
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人谓之三日节~祀祖祭墓!而泉人以清明祭墓谓之尝墓;尝,春祭也。祭以饽饼 - 治牲醴,挂纸钱,归乃食之。
饽饼以面为衣、内裹蔬菜,炸油者谓之春饼。尝墓之礼,富贵家岁一行之,常人则两、三年一行。妇孺归时,各插榕枝于髻,以祓不祥。
13、河北省清明节习俗
东安县清明插柳、看花。节前五、七日也就是说有人祭扫坟墓,清明节当天则在自家堂上祭祖先!永平府以寒食前一日为蛆日,造酰酱...
官府祭厉坛。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元氏县清明节又称花节,人家买花置酒宴请宾客。
14、山东省清明节习俗
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称为「房食」或「祊社」.
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斗鸡子」的习俗。滨县的儿童,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
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称为「饭牛」。有谚语道:「打千骂万~清明一饭」。
15、山西省清明节习俗
河曲县清明节以黍米磿面作饼 - 称为「摊黄儿」。寿阳县清明节,男女儿童皆剪彩纸成串戴在头上、据说这是古代「彩胜」的遗风!
翼城县民预煮黑面凉粉,于清明节切薄片~淋上汤汁来吃。解州清明停止一切女红,据说此日动针线者,会变成瞎子。
平陆县儿童清明节头上以麦系发,祈求长寿。
16、闽南清明节习俗
清明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很早起来,预备香烛,煮几碗菜饭(或用三牲酒醴),祭祀祖先。
等到晌午时候,就要行祭公祖的风俗了.公祖奉祀的地方,多在一乡一社间的“宗祠”、“家庙”。
凡该姓族属子孙成丁以上(娶过妻的)、便可进入祠庙享用筵席。那家长乡老,也趁着这时节,讨论祠庙必要的事宜~所以他们认定这一天,为最决定性的日子了.
17、xianggang 清明节习俗
大家可能不知道、清明是当地的关键节日,港人会到祖先坟前,焚烧香烛、冥镪,奉祭物多为水果、鲜花、烧猪或白切鸡!一些港人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提早数星期拜山,并不需要恪守清明正日祭祖的传统。
早在英治时期~中港边界纵然守护深严,但每逢清明,位处中港边界的沙头角禁区多会有限度开放、让人到沙岭坟场拜祭;
大家可能不知道,早年 仍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少人亦会在清明节,以祭祖为借口回乡,人人身穿多层衣服,携带异常大量的日用品~用以接济乡间亲友、中港火车票同样会出现抢购潮与抄黄牛票的情况... 近数十年,xianggang 人为先人清除坟前杂草时,有的相信“火烧旺地”的风水说法~放火烧杂草,于是引发多宗严重山火,备受社会关注...
2007年更有团体要发动“清明无山火誓师大会”、呼吁市民勿再放火除杂草。
清明也为当地带来一句俗语:“有乜拜山先讲(有甚么事~拜山再说)”,意谓不要再说废话,留待清明跟死人说吧。
18、山西清明节习俗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和扫墓的特点...
想起来真是,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
铲萎蕤草 - 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晋北地区 - 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
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19、舟山清明节习俗
这事儿说来话长,扫墓舟山人俗称上坟 - 到坟墓前祭奠先人。旧定海上坟时供品有一个特色、许多菜肴系凉菜和凉拌菜,还有清明特色点心——青饼、条子糕全可冷食,由此可以看出,寒食节的习俗虽早已式微,但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历久不衰。
20、新加坡地区清明节习俗
东南亚地区拥有与众不同的宗乡会馆文化,其发展成跟华侨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处理同胞的身后事,早年闯荡南洋的华人共同凑钱置地~建“义山”(免费公墓),盖大伯公(土地神)庙、以实现共同的祭祖愿望,由此逐渐成为对东南亚华人社群起到重要凝聚作用的宗乡会馆文化。
在华人约占总人口75%的新加坡,是...造成的土地资源有限、机构 自1960年代起采取了移风易俗的措施,倡导华人改土葬为火葬,并在郊区建造了大型骨灰瓮安置所,市区内的坟场所以渐渐消失. 如今在新加坡,若要土葬 - 买一处机构 提供的坟地约需六七千新元(1美元约合1.52新元)~不仅费用高昂,同时使用期除非15年.
新加坡华人至今仍按照传统仪式扫墓~多半为闽南仪式。每逢清明时节 - 新加坡华人多会举家出行~亲戚朋友相邀同往 - 坐满一、两辆小货车浩浩荡荡去扫墓、大多先祭祀土地神。
然后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与鲜花、燃起香烛,压上墓纸,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末了当场将酒食、肉、果吃完回家,一般会准备五牲祭拜祖先 - 当中少不了蛤、螃蟹、鸡、鸭等。
祭拜完毕便当场剥蛤吃,完了把蛤壳丢在坟前,说明子孙已来扫过墓。
回 寻宗认祖、祭拜先人,则是近一二十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在清明节前~祖籍海南的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回屋(家乡)做清明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