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清明节的习俗
在清明节的这一天,全国都有其各式各样的过节习俗~而习俗有什么不同你了解吗?!假定你还不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相关的介绍吧!

全国各地清明节的习俗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山东
你猜怎么着?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 - 称为“房食”或“祊社”!
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斗鸡子”的习俗。滨县的儿童,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
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称为“饭牛”。有谚语道:“打千骂万,清明一饭”!
湖南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
新田县农谚:“清明晴,万物成”。
河北
在河北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
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
上海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是...造成的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在...外面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
所以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 - 因此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形成出省交通的拥挤。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调与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
食用时保留了寒食的习惯。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福建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 - 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
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 - 先祭拜土地神,完了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
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 - 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四川
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会(二王庙庙会)(成都都江堰)。
山西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 - 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
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所有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
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 - 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 - 意寓跟先人共饮共食。
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 - 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
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 - 中夹核桃、红枣、豆子和...差不多的 - 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
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
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 - 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江苏
泰州农民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
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还保留了寒“望绵”(绵山)的旧俗。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乡民竞相拜祷...
安徽
徽州府于清明淘新泉酿酒。贵池县清明节、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
寿春清明 - 家家插柳 - 并悬纸钱于墓树~称为“赆野鬼”。
浙江
海宁县清明夜,养蚕人家睡觉时会把蚕子裹在棉衣在...下面,据说蚕子得了人气才会不难繁殖。嘉兴县清明夜吃青螺 - 称为“挑青”。
海盐县清明有龙舟之戏。台州府清明簪柳,称为驱香九娘.绍兴人上坟时,要准备一些糖果、饼干、称为“上坟果”,发给住在祖坟附近的儿童!
三月初三日 - 古曰上巳!漳人谓之三日节,祀祖祭墓。而泉人以清明祭墓谓之尝墓;尝、春祭也。祭以饽饼 - 治牲醴、挂纸钱~归乃食之!
饽饼以面为衣,内裹蔬菜 - 炸油者谓之春饼.尝墓之礼,富贵家岁一行之,常人则两、三年一行!妇孺归时 - 各插榕枝于髻,以祓不祥...
河南
巩县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
陕西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
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能够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
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 - 结果是此成为纪念。
广西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
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江西
新建县清明拜扫 - 例用春饼。永丰县清明扫墓以前三后七为期。除例行的牲礼外,还以米粉作果、称为茧果,或压糯米为糕~浇上糖汁,称为饭果~犹有寒食之遗风。
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妇女皆不参加.
广东
乳源县称清明前十日为“禁风”,县民都在头上戴桃叶。埔阳县清明扫墓后“颁胙” - 等于由主祭人主持,将扫墓的祭品烹调后,请上坟者食用。
广宁县清明扫墓、称为“拜山”。
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 - 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清明传统习俗介绍
荡秋千(算命www.bmfsm.com)
这是 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迈进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但…还能够增进健康,而且有机会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非常是儿童所喜爱。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 - 春回大地 - 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 - 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 - 有着非常核心的意义。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独…还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
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 - 唐朝始叫“拔河”。
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 - 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 - 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其实是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之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 -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与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 - 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 - 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 - 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说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 - 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是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 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与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的上方~召唤他的灵魂 - 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就是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同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5.2 戴柳插柳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是啥原因导致平凡的柳条有了如此非同寻常的身价?有三种传说。
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跟介子推有关。
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过去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这三种说法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灵性,有机会避邪。
- 上一篇: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 下一篇:蒙古族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