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学之--闫氏起源

时间:2012-04-25 15:34:58     编辑:ky01
20

姓名学之--闫氏起源

一、姓氏源流

闫(Yán 闫)姓皆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源出有三:

序:闫姓为阎姓的别支!据《姓谱》载、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

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

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1、相传太伯的曾孙仲弈 - 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闫乡,他的子孙由此可见就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闫~称闫氏.

2、相传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手上就有一个闫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闫城~他的子孙也姓闫、称闫氏!

3、出自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了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闫~晋朝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也姓闫!

二、迁徙分布

据山西省五台山旅游区阎(闫)锡山故居文献紫阳村《阎(闫)氏族谱》载 - 阎(闫)姓在当今 姓氏中排名第五十。闫姓全都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起源有三:其一,相传黄帝裔孙后稷,承袭姬姓 - 被周人尊为始祖。

传至十二世孙古公亶父,因由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东北)迁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北)改国号周,称周族 - 古公亶父也基本而言称太王。

太王有三子:太伯、仲雍与季历。季历颇有才干,生一子姬昌...姬昌出身时有圣瑞出现,太王兴奋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太伯和仲雍见状,明白父亲是想让季历继位、以便将来再传给姬昌,就主动让贤,他们随后由岐山南下于荆蛮的今江苏省无锡一带 - 依照当地风俗 - 作为那里的君长。

其后建立吴国,建都今江苏吴县。季历之后 - 姬昌继位,移都丰邑(今陕西省西安沣水西岸)。

姬昌即周文王。周成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闫乡,仲奕的后裔以封地为姓氏~称闫姓。

其二,为周康王之后!周康五继位后~曾对鬼方(今陕西省北部)还有东南各地发动,并把争战所得的奴隶与土地分赏给各级贵族。

史载周照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后,手上意思是有一个“闫”字,于是,康王便封他于闫城,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氏 - 此乃陕西闫氏,其三、为唐叔虞接下来。

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周公灭唐(今山西省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史称晋国。春秋时 - 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闫(今山西省安邑县西部),后晋国灭。

懿的后裔大都散落于河洛一带 - 汉末居荥阳!他们以封地为姓称闫氏。

闫姓最早是在山西 - 湖北等地发展,东汉时,闫姓开始进入四川~陕西,甘肃。明代至清代、闫姓才开始逐渐向南方扩展,发展到江苏~湖南等地~清代以后,开始进入福建,广东与 。

闫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河东、安邑,平陆 - 宜春~安汉~新安~西城,天水,马邑,武阳、盛乐、常山,广平、太原等.

西汉末,有尚书令闫章(河南荥阳人)的裔孙闫穆因避难迁于巴西安汉(今属四川)、另有一裔孙闫甫,魏武帝时封平乐侯、复居河南新安。

甫的儿子璞任象郡太守(今属广西、贵州两省一带)!

〖闫(阎)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门庭若市兴旺久;

三星并临福泽长。

——佚名撰闫(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闫姓之“闫”字的析字联.

【关于《新华字典》中“闫”姓之商榷】

《新华字典》自出版以来,成了我国广大人民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书,它字形规范,注音正确,释词精当,对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科学文化常识,提高全民素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华字典》也存在一些瑕疵,本人拙作试指出“闫”姓之失误 - 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P562印着“闫 yán 姓。”而在P563又印着“阎yán ①里巷的门 ② 姓。

”那么、“闫”与“阎”是两个姓氏呢,还是同一个姓氏呢?

假如是同一个姓氏,为什么又分开注解呢?又以哪一个为姓氏的标准字形呢?

下面列举一些字典同词典的有关材料进行分析。

1、《辞源》(1983年版)在“门”部中只收录了两个三画字“

栏目导航